
导读:没有影响,笔录只是必要调查(询问)程序,如果公安部门并没有对你实施行政处罚,也就不会有档案记录!还有认为需要做进一步调查取证,公安部门才会立案,也会有记录在案!出过这两种情形,一般来讲没有档案记录的!当然,如果公安部门通报学校的话学校会有记
没有影响,笔录只是必要调查(询问)程序,如果公安部门并没有对你实施行政处罚,也就不会有档案记录!还有认为需要做进一步调查取证,公安部门才会立案,也会有记录在案!出过这两种情形,一般来讲没有档案记录的!
当然,如果公安部门通报学校的话学校会有记录在案!如果学校没有做出相应纪律处罚,对高考没有影响,更别谈公务员考试!
因此,请注意学校是否会找你谈话!如果没有,你大可以放心了!
7岁的皮皮,平时活泼好动,在小区楼下玩耍的时候用石头将他人停放在小区的车刮伤。一天后,皮皮的父母突然接到了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民警告知他们的孩子皮皮将他人的车辆刮花了,并有小区内的监控录作为佐证。皮皮的父母迅速赶到派出所,查看监控证实刮花车辆确为皮皮所为,并对派出所民警作出的接处警结果进行了确认。
赔偿费用未达成一致 车主将其告上法庭
随后,皮皮父母与车主联系,带皮皮上门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车主损失,但车主对车辆进行几番维修产生了几千元的费用,皮皮的父母因费用过高,双方未能达成一致,遂车主将皮皮和其父母告上了法庭。
睢宁法院受理案件后,先是对皮皮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告知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孩子闯祸,监护人“跑不了”,父母应当对孩子一言一行进行细心、严格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要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健康少年。皮皮的父母也表示,对皮皮这一行为已经进行了说理教育,并告诉他今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爱惜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触碰甚至破坏,对自己产生的错误也要勇于承认。
庭审中,经过承办法官耐心地调解,释法说明,皮皮的父母和车主达成了一致的调解协议。
法官说法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作为侵权人的案件。当前未成年人思想活跃、探索未知事物劲头足、接收新生事物快,法治教育只有从“娃娃抓起”,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思想教育,才能让他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我们当前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普遍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但对于精神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很多家长可能还存在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观念,忽视了对子女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孩子往往会被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也会因为自己对于某种行为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没有清晰的界定而去尝试,如此一来,小则引发如本案中这样的刮车事件,大则可能会造成“高空抛物致人重伤”、“偷盗成性毁坏一生”的巨大沉重代价,父母作为孩子未成年之前的监护人,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当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告诉孩子哪些可以为,哪些可以不为,让孩子建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并教育孩子犯错,要主动承认错误,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自尊应该照顾吗?
近日,网上一则新闻引起很多人的反思与讨论,小孩子偷拿了100元被父母揪进派出所。看到后,很多年轻人反应很激烈,认为 其父母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可取;而很多家长认为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深刻地明白自己的错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其实,出现这一分歧,两方的态度很明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群体,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孩子。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教育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如果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等等,初为父母,多多少少都会很局促,很害怕孩子做坏事误入歧途,特别是一旦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们第一反应大多是愤怒生气,即使心里面清楚要冷静,不要像上一辈人那样棍棒教育,但最后还是会“破防”。
像该事件中的父母,因为孩子偷拿一百元而把孩子送进派出所,其实就是硬式教育的一种体现,但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没有作用吗?当然不是,教育作用肯定是有的,但对于孩子的伤害也是很大的。我们试想看,当孩子被强制送进派出所的那一刻,当他的行为被公之于众,特别是被自己从小就认为正义的化身的警察叔叔看到的时候,他会怎么认为自己?大部分孩子可能从此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像被警察抓住的坏人一样,会不断地否定自己,会更加没自信,没胆量。甚至有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会做出过激反应,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想这些都不是父母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真的要多去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去寻找更具有保护性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在愤怒之前多问几句原因,多一点谅解,多去听听孩子们的意见。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不要犯错误,不要做违背法律的事。然而孩子天性爱玩,对 社会 秩序和规律也没那么熟悉,有时候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让一些家长很苦恼。
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遵守秩序的教育,首先应该是父母。有时候父母因为“忙”或者其它原因,疏于对孩子的教导,结果使得还在在是非对错上的判断出现了差错,于是便容易犯下错误。
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同的父母,处理方式也不同。有些会苦口婆心劝导孩子向善,并列举很多事例;有些则是选择棍棒教育,认为孩子犯了错,就必须受到严厉的处罚;有些实在说不通,则让孩子去接受“法律”的教育。
近日,有个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也引发了网友的争论。这个话题是:“孩子偷拿了100元被父母揪进派出所”。也就是说,还在在大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了100块钱,父母觉得需要让孩子知道错误,于是把他送进派出所教育。
事情是这样的,江苏南通一对父母拉着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到派出所,要求警察把他抓起来。原因是男孩要去同学家玩,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偷偷拿了家里抽屉里的100块钱,觉得空手去同学家不好意思,于是用50元去超市买了些礼物。
面对这样事情,民警也有点哭笑不得,说抓吧,那家里的钱,又不是金额巨大,怎么也也够不着抓吧;说不抓吧,家长都送过来了,肯定是希望警察能做出一些工作来,让家长心里有安慰的。
当然,警察除了抓人、审讯外,还有教育和调解的工作。于是,在民警的耐心教育下,男孩认识到错误,并向父母道歉,并将剩余的50元归还父母。同时家长和男孩进行沟通,达成孩子做家务换零用钱的协议。
现在 社会 是没钱寸步难行,即便是小孩子,面对世俗也难免会有比较,所以就有了对金钱的欲望,但是,小孩子哪来的钱呢?除了大人给的零用钱,几乎没有赚钱的方法和渠道。
于是,想要用钱的时候,有些小孩就会打父母或者家里的钱的主意,在父母和家人不注意的情况下,偷偷顺走一些钱,以此来满足需要使用的欲望。这个欲望包括买东西、玩 游戏 等等。
有些父母在知道后,会和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在不告知和经过他人同意的情况下的自取,就是偷窃,是违法行为,这样在 社会 上会受到制裁,即便是在家里,也是不对的,是对父母的不尊重。
有些小孩能明白大人的用心,有些则不以为然。同时家长也有不同,有些会与孩子讲道理,有些则使用暴力,也有些直接用恐吓的方式,逮住孩子去派出所,以此让孩子接受“法律”的教育。
类似的新闻并不少,去年8月,上海一个12岁的女孩因为拿了妈妈的钱,结果被爸爸责令到派出所“自首”。今年6月,陕西宝鸡,一男孩因为屡次偷窃文具店钢笔,妈妈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把孩子带到派出所认错。
6月,江苏南京一10男孩偷拿了家里20块钱,被妈妈带到派出所“自首”。6月,天长市一9岁孩子多次拿家里的钱买奥特曼卡片,被妈妈带到派出所。6月,漳州市五年级小学生拿长辈800元钱,后来到派出所“自首”。
孩子犯错了,带孩子到派出所“自首”,似乎成了家长的通用模板。这些“自首”的最后,都是孩子受到了警察叔叔的教育,家长也很“满意”,似乎这样做就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只是,这样的教育就真的能达到效果吗?孩子害怕警察,可以说是一些人的天性,因为大多数人从小就被灌输警察是抓坏人的,对坏人是不会仁慈的,所以,孩子会怕警察,更怕自己是做了大错事。
有些孩子被送到警察局,在警察的教育下会坦然承认错误,然而这可能是听懂了道理,也可能是因为害怕而不得不低头认错。有些小孩甚至会因为到了警察局而留下阴影。
父母把孩子带到派出所接受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行为未免过激了点。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但也有自尊,也需要被尊重。孩子的确做错了事,但是就一定到了需要送派出所的地步吗?
做错了事,需要受到惩罚,这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孩子的错误要一点一滴去纠正,但不要矫枉过正。送孩子到派出所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害怕警察,而是要教育孩子懂得法律、敬畏法律。
孩子犯错了,家长应该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犯错需要被惩罚,但同时不要忘记父母对他们的爱护。爱和责任是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教育是对错误的惩罚。
恐吓式的教育或许能起到暂时的警示作用,但长期下来,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知道警察的是在危难时能帮忙的,还不是让孩子害怕警察。孩子犯错,要坚持正面的教育,多沟通讨论交流;也要循序渐进,不要想一步登天。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