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去读大学,你在返家的途中哭了吗?现在还想不想孩子了?

孩子 0 64

送孩子去读大学,你在返家的途中哭了吗?现在还想不想孩子了?,第1张

孩子去读大学,你在返家的途中哭了吗?现在还想不想孩子了?
导读:就像当年我的父母没有送我,是因为送我去上大学要花掉我两个月的生活费一样,现在仍然有不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要考虑经济成本。如果父母去送孩子上大学,一来一回的路费,加上在学校的住宿餐饮等花费,可能要好几千元,这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

就像当年我的父母没有送我,是因为送我去上大学要花掉我两个月的生活费一样,现在仍然有不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要考虑经济成本。如果父母去送孩子上大学,一来一回的路费,加上在学校的住宿餐饮等花费,可能要好几千元,这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当然,也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不去送孩子上大学,他们考虑的正和我的另一位亲戚的想法一致:孩子都上大学了,应该让他独自去闯一闯了!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位父母考虑的也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能力也不相同,所以,送孩子上大学还是不送,其实并无对错。我们两个都没有手机,火车也没买到卧铺,中间还要倒一次车。现在想来,两个第一次出远门的18岁女孩子,手中没有通讯工具,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坐在拥挤不堪的硬座车厢,奔赴离家三千公里的另一个城市,独自去面对与家乡截然不同的陌生环境,也是很需要胆量和勇气的。18岁已经成年了,离开父母,就让他从独自上大学开始吧!

我自己上大学时,学校远在三千公里之外,我的父母也是没有打算去送的。只不过后来,我找到了一位同县的女同学,她和我是同一所大学的新生,于是我们相约一起坐火车去上学,这样两家大人都不用送,也多少比一个人独自上路要放心些。

首先自然是出于担心,尤其是女孩子,很多孩子虽然上大学了,但可能是第一次出远门,没有什么经验,加上行李多,孩子可能一个人搬不了。所以父母去送孩子的话,起码路上不用担心,到学校之后父母也能帮着孩子入住宿舍、办理报到手续、熟悉校园环境等。

背井离乡在外辛勤工作的父母,一想到马上就要回家见到孩子了,就会早早的给孩子买礼物,可能是新衣服、新鞋子,可能是新书包,可能是孩子爱吃的,也可能是各种玩具。

想起春运期间看到的几幕感人画面。人群拥挤的候车室,一位父亲穿着胶鞋、手提蛇皮袋,但背上的大绒毛熊却格外引人注目,用一根带子紧紧拴在肩膀上,这是他给女儿准备的礼物。

背上背着的蓝色背包上又绑着一个新书包,手上还提着一辆儿童粉色小车,这么拥挤的火车上,很难想象父亲要花费多少力气,才能保证不弄丢孩子的玩具,有可能书包是给儿子准备的,而玩具车则是给女儿准备的。

春运的我们会一起挤在火车上或汽车上或高铁飞机上,虽然,谁也不知道谁会在哪一站下车,但是,我们心里都明明白白——无论在何方上车、下车,我们都有一个叫''家''的目的地。

那里,有时刻关心想念我们的父母,更有日盼夜盼我们回家的孩子。

对孩子满满的惦记和爱意,早已融进了无声的礼物中,可以想象当孩子看到父母给他们准备的礼物时会有多兴奋,但更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是又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

所有的礼物,在孩子眼里都比不上父母及时回家。

有句话很能形容留守儿童:父母回家孩子高兴得像过年,父母一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一、小男孩装好衣服要跟父母一起走,哭得让人心酸又心疼

春节假期很短,短到我们匆匆赶回去仿佛才刚睡踏实,又要奔赴千里之外,而跟孩子道别是父母最不擅长的事。

所以,很多父母在出门前,都会找借口瞒住孩子,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理由是担心孩子知道后会''不好走''。

想起小时候,父母出远门,凌晨在我们几姊妹还熟睡时,就偷偷离开了,等我们醒来时,却被告知''爸妈为了你们出远门挣钱去了''。

之前《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小泡芙爸爸就是趁女儿熟睡时离开的,但陈小春问他走有没有跟女儿打招呼时,泡芙爸爸很果断地说:''不用说了,因为说了更难走。''

事实上,孩子突然发现父母不声不响走了的时候,心里不仅失落更是伤心,而分离时的哭泣撒娇,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分离情绪的有效发泄。

父母远走他乡,是生活所迫,很无奈,如果可以,又有哪个父母愿意和孩子分开呢?但父母的不辞而别,孩子的伤心也是真的。

有一个孩子,在突然得知父母就要出远门时,跟在后面追着哭,看得人心酸!

看起来也就3岁的样子,两只小手中拎了一个塑料袋。右手拎着自己胡乱塞进去的几件衣服,左手拎着爸妈给他新买回来的鞋子,他想要跟着爸妈一起走。

父母跟他说去拿上衣服就带你一起走,结果等他出来时,父母早就走远了,当他意识到父母真的走了没有带上他时,号啕大哭……

看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真的很心疼。

二、每一次离别,父母处理不好,对孩子都是一种深深地伤害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但现实又让孩子的希望落空,父母不得不狠心离开,去外地努力打拼,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基本上,一年回两次,甚至一年才回一次,每次都只能待上个几天,又匆匆赶回去上班,分离这件事,孩子要远比父母更难以接受,更失落和痛苦。

父母如何离开,才能让孩子少受一点伤害呢?

1、提前告知孩子,不要''突然''消失

虽然,父母的突然离开,本意是为了不让离别变得困难、痛苦,但是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突然不见,会让孩子有点懵,在心底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甚至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

哪怕哭上一会,又自顾自地玩去了,但并不代表,父母的突然离开就像没发生过一样,那种伤害是深埋心底的,年纪小的时候会担心你离开而变得不安和焦虑,年纪大了后会变得''无所谓''。

比如说:

当你有一年回家时,突然发现孩子跟你不亲热、不再喜欢黏着你,反而对你淡淡的,你以为这是孩子又长大了一岁,懂事了。

但其实,是由于你长期在外,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总是''突然''回来,然后又''不辞而别'',孩子熟悉你电话里的声音但却不习惯与你面对面的沟通,所以,对你的依赖也会减少。

2、为离开做准备,发放三两''权力''给孩子

离开之前,前一天可以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你将要什么时候离开,去哪里,又去那里做什么。

然后下次什么时候会再回来看他,并表示自己会一直想念他,会时常打电话回家,叮嘱孩子自己走后要如何听大人们的话,如何照顾好自己等。

孩子有哭闹情绪非常的正常,家长最重要的就是接纳和理解。

如果巧妙发放三两''权力''给孩子,或许能收获一个''懂事''的孩子。

比如说:

当你告诉孩子打算什么时候走的时候,你可以换一种说法,表示自己遇到了难题,声情并茂地说说''孩子和工作之间的两难问题'',然后假装很苦恼,让孩子帮忙想办法。

最后,引导孩子提出''爸妈应该工作''的解决办法,然后夸奖孩子聪明,感谢他提供了这么好的办法。

这个原理就是,由你告诉孩子决定,到孩子有主动选择权和''决策权'',孩子的责任和自我重要感都在上升,能帮助父母解决难题,孩子会非常乐意。

3、离开时和孩子告别,安抚孩子情绪

如果时间允许,当然你可以提早留出和孩子告别的时间。

当孩子哭泣时,不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反而应该给孩子一个拥抱和安慰,告诉他你能理解他的心情,适当提醒孩子前一天你们的约定,还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情绪没那么激动的时候,你再夸夸他,分离自然就没那么痛苦了。

第一次独自出门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经历,也是他们独立性的证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和勇气感到自豪,并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赞美他们。以下是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积极方式来赞美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

1 表示自豪:告诉孩子你为他们能够独自出门感到自豪。这种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2 鼓励他们:告诉孩子他们做得很好,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继续努力。这种鼓励可以让孩子感到更加自信,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表达信任:告诉孩子你相信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次旅行。这种信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是值得尊重的。

4 关注细节:询问孩子这次旅行中最好的部分是什么,以及他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这种关注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关注,也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关系。

总之,在赞美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时,家长应该注重积极情绪、鼓励和信任,以及关注孩子的细节和成长。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也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关系。

作为父母,孩子出门在外的担忧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以下是我最担心的几个方面:

首先,我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无论孩子多大,他们总是我的心头肉,我总是担心他们在外面会遇到危险或不测事件。交通事故、犯罪事件或自然灾害都可能对他们的安全构成威胁。我会不断提醒他们注意交通规则、保持警惕,以及随时与我保持联系,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次,我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离家独立后,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如学业、工作、社交关系等。我担心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是否会受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我希望他们能够学会寻求支持,保持心理健康,不忽视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我也担心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在外面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可能会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我担心他们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道德和价值观,不受到负面影响。我希望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我还担心与孩子的沟通。随着他们的独立,沟通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我担心他们是否会遇到问题而不告诉我,或者因为与我沟通不畅而感到孤立。我希望能够建立开放和互信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与我分享他们的生活和困扰。

最后,我担心孩子的未来。作为父母,我一直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幸福、成功的生活,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我担心他们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否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我会尽力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也会担心他们的未来道路是否坎坷。

总结而言,作为父母,孩子出门在外最让我担心的是他们的安全、身心健康、价值观与行为、沟通以及未来。这些担忧反映了我对他们的深切关心和期望。我会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自己学会独立、成长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是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