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大盘点!跑腿服务异地订单翻倍长文化消费成热潮

孩子 0 41

春节假期大盘点!跑腿服务异地订单翻倍长文化消费成热潮,第1张

春节假期大盘点!跑腿服务异地订单翻倍长文化消费成热潮
导读: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这个虎年新春,呈现出了“就地过年与返乡团圆”兼顾的特点,节日期间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提质升级。我国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冰雪消费热情高涨、文化消费引领时尚、品质消费亮点纷呈,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春节期间,全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这个虎年新春,呈现出了“就地过年与返乡团圆”兼顾的特点,节日期间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提质升级。

我国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冰雪消费热情高涨、文化消费引领时尚、品质消费亮点纷呈,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春节期间,全国重点购物中心客流量明显增加,上海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371亿元,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近20亿元。

全国网上年货节持续举行,多家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假期不歇业,年夜饭套餐、鲜花绿植、年货礼盒热卖的同时,智慧家居、智能家电、文创产品等升级类商品销售火爆。县城及乡镇地区的水果生鲜订单量同比增长三倍以上,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吉林省蛟河市庆岭镇新华村八社村民沈楠:以前冬天吃不到的热带水果,我们现在在网上网购,两三天就给我们送到家了。

春节期间,冰雪消费掀起新热潮。“冰墩墩”等冬奥会纪念品备受青睐,重点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滑雪圈,冰刀鞋、滑雪服等运动装备销量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创新融合新场景线下消费稳定增长

为了适应春节消费特点,各地也是创意先行,致力于打造融合创新的新消费场景,这也激活线下消费潜力,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春节期间,不少人留在深圳过年,面向假期消费需求,一些商场进行了更新改造。福田区这家商业中心,先是通过文化活动吸引人气,又推出全场七折促销活动,拉动餐饮、购物等线下消费稳定增长。

广东深圳市民曾欣:刚好生日跟家里人出来吃个饭,顺便逛一逛。我刚才吃饭用的优惠,直接减了几十块钱,觉得挺好的。

南山区这家商场则瞄准了亲子游,上新大型儿童探险游乐设施,吸引不少家庭前来打卡,春节假期,商场营业额日均增长15%以上。

广东深圳市民梁燕如:带小孩来这边玩一下,等一下出来就到处逛一下,吃喝玩乐一条龙。

广东深圳某商场工作人员籍亮:每日平均营业额已经接近500万的水平,基本上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状态。

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带动餐饮、旅游等行业稳定复苏。春节期间,湖南长沙的老渔村文化园每天平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带动消费超过300万元。它真实还原了渔民小屋、竹筏蓑衣等特色风貌,以“鱼”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沉浸感十足,游客不仅可以感受舞鱼龙、耍鱼灯等老传统,还可以体验做鱼丸、熬鱼冻等老手艺。

湖南长沙市民:尤其现在生活好了,日子越过越红火,看到这种场景,儿时的记忆真的是在脑里翻腾,非常兴奋,非常高兴。

游客:自己亲手制作的感受非常非常好,自己能把这些祝福,包到这鱼冻里面,把祝福送给大家,我觉得是很开心的事情。

就地过年催生跑腿服务异地订单翻倍增长

今年春节,不少人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选择了就地过年,人虽然没有回去,但是家人之间相互的惦念还是通过一份份包裹在老家和城市之间流动着。

今年春节,全国异地订单量翻倍增长。除了送应季年货、新年礼物,为远在家乡的父母下单个性化跑腿服务也成为传递思念和孝心的新方式。

春节假期,家住武汉积玉桥社区的高阿姨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高阿姨的女儿珊珊在英国上学,今年过年不能回家,高阿姨平时工作忙碌,腰也不好,春节期间,珊珊给妈妈网购了一台扫地机器人,还下单了跑腿订单专门上门安装调试。

湖北武汉市民高阿姨:很开心,觉得她想到还是蛮周到的,我觉得服务也还蛮好,也蛮贴心直接送到家里来,手把手地教我怎么下手机,怎么调试,怎么使用,因为我们接触这个比较少,他们也跟我们教得蛮耐心。

扫地机器人刚刚安装好,女儿珊珊就打来了视频电话,高阿姨赶紧把机器人拍给女儿看。

高阿姨女儿严珊珊:她在手机上只用App点一下,她就不用弯腰了,因为之前我在国内也用过这个跑腿服务,挺好的,想着我又不在国内,想着用一下,就正好让小哥教一下我妈妈怎么用。

春节期间,像珊珊这样没能回家过春节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前后,全国异地订单量同比增长13倍,其中不少是子女送给父母的孝心单。订单中不仅有生活用品、家用电器,还包括贴春联、倒垃圾、安装电子设备等跑腿服务。

湖北武汉跑腿小哥小舒:我们提供了有帮买、帮送和帮取,主要服务的人群有老人、小孩子,特别是老人这方面比较多。

在小舒的服务订单里,记者看到,既有“送老人乘坐高铁”“老人突然联系不上,麻烦去家里敲下门”这样细致的服务需求,也有不少暖心留言。“老人不太会说普通话,辛苦耐心一点”“给老人买的年货比较沉,请送上楼”等,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留言,却传递浓浓的牵挂和思念。

本地游微度假包个小院过大年

今年春节,短途游、近郊游的游客比重达到七成以上,慢体验、沉浸式的“微度假”深受大家喜爱。还有不少家庭选择包个民宿小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过年。

写毛笔字,做灯笼,剪窗花,一起包饺子,涮火锅今年春节,在北京工作的张莉虽然没有回甘肃老家,但和家人、朋友聚在民宿小院里,依然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北京市民张莉:它的环境也比较好,周边都是山,我们平时都在城市里面,有这样的风景,大家又能都在一起很温暖,也很舒服。

北京市民李沫霏:看到了高山、流水、大树,在家里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妹妹陪我过年,在这有大家一起过年了,人多了,更有那种开心的感觉。

和居家过年不同,多场景、新体验的民宿小院不仅能让人有家的感觉,也能满足了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足不出户泡温泉、预定大厨上门做饭、提供周边滑雪门票等多样化服务,让配套成熟的民宿小院成为不少人举家出游的首选。春节期间,北京郊区、山东青岛等地民宿入住率超过90%。

山东青岛市民赵营:我觉得平时大家都是比较忙,带着老人孩子们出来转一转。

住民宿,赏年味。春节期间,青岛花屿小镇还举办了虎年庙会、上元灯节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大家热热闹闹地集体过大年。

山东青岛市民曲增文:草莓采摘、滑雪、小吃、庙会,带小朋友转转挺好。有年味儿了,年味儿就比在家里浓很多了。

途家民宿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独栋整院民宿预订单量同比上涨约56%。整租小院或别墅过年最热门的前十座城市是:上海、北京、三亚、苏州、成都、广州、陵水、惠州、清远、杭州。更多人选择避开省内最热门城市,相对小众的热门目的地增幅更快,如四川的凉山,广东的惠州,新疆的喀什,黑龙江的伊春等。

民宿平台负责人胡阳:大部分的消费者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是以住为主,而现在他们在朝着这种不一样的场景化、沉浸式的体验为主,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文化消费成热潮引领消费新时尚

就地过年,除了热热闹闹的各种购物、短途游,很多人也选择了看**、观展览、逛博物馆、泡图书馆等新兴的过节方式。

假期里,上海、深圳等地一些大型展览、艺廊正常营业,浦东美术馆单日客流量达到3000人次,位于外滩的东一美术馆正在展出莫奈、博纳尔等29位大师的80件作品,不少市民举家前来观展,一些游客还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风采。

游客杨女士:每次来上海都会找一两间美术馆看一下画,欣赏一下。

上海市民栾女士:开阔下眼界,非必要不出沪,所以这样蛮好的。

深圳各大文化展馆策划推出的特色展览,也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热点。这个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借助沉浸式渲染、图搜和全景声等技术,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古建与藏品中的纹样世界,观众可以欣赏高达53米的裸眼3D“数字文物”和22倍高清放大文物,感受超越实体文物展览的体验。

深圳博物馆正在展出“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每天只提供4000人次的预约额度,但每天展览都是满员。

广东深圳市民: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它的色料,它的形体造型,还有它复原的这种程度,看上去挺震撼的,觉得中国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

广东深圳市民:之前去敦煌的时候时间是比较紧张,在家门口你可以慢慢欣赏。

多地还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图书馆、剧院、**院人气十足。搜索平台大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80后、90后担当消费主力。在今年排名前十的热门春节活动中,“看**”仍是大家的第一选择。截至2月6日21点,今年春节档总票房已破60亿元。

值班主任:颜甲

孩子长大了渐渐的会离开父母的身边,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做家长的只能慢慢接受。个人认为父母是通过人生的三个阶段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从小朋友上幼儿园的那一天、结婚的那一天、成为父母的那一天。

原来不是你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你

很多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天,才恍然发现原来在彼此的陪伴之间,自己已经深深的离不开孩子了。有些孩子上幼儿园完全不哭闹,反而是妈妈一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脑子里想的都是孩子。孩子的突然离去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空虚,而这只是孩子退出自己生活的第一步而已,也是在这个阶段妈妈才会真正的意识到,原来孩子在渐渐的长大,他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他开始拥有自己的小朋友、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拥有自己的生活。

结婚成立一个新的家庭

而孩子再一次退出父母的生活,是在他成家的那一天。这一天起他和伴侣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对于彼此而言已经是独立的两个家庭,他往后生活的重心可能更多的是在于维护这个小家庭。而结婚之后父母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子女是真的长大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成为一名母亲/父亲

当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了一名母亲/父亲时,父母才算是真正退出了子女的生活。这个阶段他有养育孩子的责任,也明白了父母对于孩子拳拳的爱。父母这个阶段能够给予的也越来越少,孩子已经长大了,也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压力,作为父母只能帮忙协助不能全权代劳。

父母要学会身份习惯的改变,孩子是不可能永远关在自己身边的,要学会渐渐接受。

跟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父母过于看重孩子,所以会不自觉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导致这种现象发生。

小时候我们总是会听到父母在耳边念叨,要认真读书,考个好的学校,以后要出人头地,控制欲强一点的父母甚至要孩子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来走,你说父母这是爱孩子吧,确实是爱,但这种爱是夹杂着自私和浓烈的个人情感的,我们都知道父母这样是为了我们好,但他们也仅仅是说了一句为我们好,然后就要我们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一旦没有做,或者没有到达他们的目标,就会指责了,说什么不听话、以后会后悔之类的话语,那为什么父母总是要把他们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可能性:

一、传统观念深入骨髓

既然是你的孩子,你肯定是希望他/她能够少走弯路,而父母作为过来人,自然会想着帮孩子规划前程,普通家庭的父母更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没做到的事情以后让孩子来做,或者干出一番事业来给自己争气,可以靠着孩子来光宗耀祖,这种观念是永远都没有办法改变的,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想。而事业成功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二、过于看重孩子

这点无可厚非,有些父母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孩子的性命,所以把孩子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自然而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了,慢慢的父母就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的,就算有些想法是错误的,也要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我想说的是,孩子真的不想要这种窒息的爱。

父母爱子女没有错,甚至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孩子不能进行道德绑架,不能因为你们是他/她的父母,就要孩子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去成为你们理想中的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她也会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去追求你们想要的生活,父母干涉得太多,反而是适得其反。

我闺蜜她生了二胎,大宝读幼儿园了,小宝还不到一岁,她现在就是做家庭主妇,老公一个人在外面赚钱养她们三个,两个人都没什么学历,日子过得比较紧凑的那种,有一次跟她聊天,她说现在她也不想那么多了,专心把两个孩子带大就行了,以后就靠这两个孩子,还说希望两个孩子以后争气点,不要让自己失望,说真的,当时我听到她这样说雷得我外焦里嫩的。

她现在不到30岁,孩子也才这么点大,你就跟我说你打算靠孩子了?为什么不是想着两个人努力点改变这种囧境呢,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都是未知数,现在就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这样真的好吗!当时我就说了她,可后面这样的话她又说了几次,我都不想反驳了,既然你想逃避,我也叫不醒一个要装睡的人。

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比单方面的把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会更好,更多时候要学会尊重孩子,询问孩子的意见,自己也是从孩子阶段过来的,不要把当初自己反感父母做的事情,现在重演一遍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