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适合机械采收么?

客户 0 94

梨适合机械采收么?,第1张

梨适合机械采收么?
导读:一、我国产业概述梨是蔷薇科梨属植物,适应性强,对土壤及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在全球分布广泛,全世界有88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梨。梨不仅味美多汁、营养丰富,更有止咳、通便秘、利消化的医疗功效,具有极高的食用和医用价值。在我国,梨更是被誉为“百果之宗

一、我国梨产业概述

梨是蔷薇科梨属植物,适应性强,对土壤及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在全球分布广泛,全世界有88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梨。梨不仅味美多汁、营养丰富,更有止咳、通便秘、利消化的医疗功效,具有极高的食用和医用价值。在我国,梨更是被誉为“百果之宗”,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长期稳居世界首位。

图表1:2010年至2019年中国与全球梨产量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在世界的梨产量占比已经提升至7145%,是全球主要的鲜梨主产区和消费国。2020年我国人均鲜梨占有量126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梨也是我国仅次于柑橘和苹果的第三大水果产业,梨树种植历史悠久,鲜梨产量丰富,品种繁多。我国梨产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辽宁、安徽、XJ、陕西、山东等地区,常见种类有鸭梨、雪花梨、酥梨、长把梨、大香水梨、茌梨、苹果梨、早酥梨、大冬果梨、巴梨、晚三吉梨、秋白梨、南果梨、库尔勒香梨、新世纪梨、黄金梨、丰水梨、爱宕梨、新高梨等。

图表2:中国梨产业经济栽培区域分布地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梨产业经济栽培区域面积合计达9407千公顷,产量达17314万吨(2020年已达17815万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看,面积、产量均以河北省居首(近几年梨园面积基本在115千公顷以上,年产量基本在325万吨以上);XZ自治区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梨产业经济栽培区面积、产量相对较低(近几年梨园面积均不到1千公顷,年产量在015万吨左右波动)。

梨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单元,不仅关系着农民创收和企业增效,更是协调发展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富裕的重要力量。从外贸来看,中国是鲜梨出口大国,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鲜梨出口量达5394万吨,较进口量104万吨高出529万吨;出口创汇金额达667737万美元,较进口金额18298万美元高出649439万美元;主要出口销往至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际市场。

图表3:2020年中国鲜梨进出口数量、金额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农小蜂)

从扶持政策来看,早在2014年1月,农业部印发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便已确定了云南、北京、吉林、天津、安徽、山东、XJ、江苏、河北、河南、湖北、甘肃、辽宁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辖的安宁、楚雄、泸西、鞍山等83个县域为特色梨优势区域,通过优化特色梨结构,加强鲜梨采收技术研发;推进标准化生产,形成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培育特色梨品著名品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从品牌塑造来看,截至2021年10月,农小蜂收录的库尔勒香梨、隰县玉露香梨、鞍山南果梨、蒲城酥梨等212个梨产业相关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品牌价值超1亿元的有22个,其中,品牌价值超100亿元的有库尔勒香梨(15867亿元)1个,品牌价值超50亿元的还有隰县玉露香梨(8743亿元)、鞍山南果梨(5434亿元)2个。

图表4:中国梨产业品牌热点词云图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 制图:农小蜂)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梨产业种植面积、产量、需求量、消费量、进出口、价格、品牌数据,从中国梨产业生产、进出口规模及海外市场、农特品牌等角度为从事梨产业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企业和单位提供参考。

二、我国梨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21梨产业现状概述

梨产业是我国排名第三位的水果产业,在生产环节,虽然产量逐年增长,但是梨园发展增速逐渐放缓,年间环比增速存在波动,近年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而在销售环节,由于疫情的影响,传统供销渠道及外贸受阻,鲜梨产品的销售受到限制。再加上我国鲜梨产能长期过剩,内需增长缺乏动力,果农低价却卖不出梨,市场鲜梨则价高且量少。

211年度产量变化情况:逐年增长但不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鲜梨产量达17815万吨,与2019年的17314万吨相比,年产量增长5001万吨,增幅约29%。对比2011年144856万吨的年产量,十年间,我国鲜梨年产量增长33294万吨,增幅达264%。

图表5:2011年至2020年中国鲜梨产量及增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从各年同比增速来看,在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2013年、2016年和2018年增幅同比减少,其中2016年减幅最大,同比减少34%;剩下7年增幅同比增长,2019年同比增长最大,同比增长77%。而且从2011年至2020年,我国鲜梨年产量年均增速21%,鲜梨产量逐年攀升,但我国鲜梨产量在我国水果产量的占比却由2011年的69%减少到2020年的62%。可见我国梨产业虽然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势头并不稳定,年间有所波动起伏,还有负增长的情况出现,其发展速度也明显低于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速度。

图表6:2010年至2019年中国鲜梨种植面积及增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从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我国的鲜梨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97027千公顷减少至2019年的94070千公顷,减少量约2957千公顷,减幅达305%。而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的鲜梨年产量由2010年的140948万吨,增长为2019年的173140万吨,增长32191万吨,增幅达2284%。单位种植面积产量由2010年每公顷145吨提升至2019年每公顷184吨,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提升了388吨,提升水平达267%。按植株行距34米计算,相当于每株果树产量提升4~5公斤。这是我国梨产业在产业管理,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的体现。但是我国鲜梨种植面积以031%的速度逐年稳步减少也体现了果农种植信心不足,增长动力不足,以至于梨产业规模萎缩。

图表7:2010年至2019年中国梨产业产值及增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制图:农小蜂)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梨产业产值达8442亿美元,与2018年的7984亿美元相比,增加了458亿美元,增幅约57%;与近年峰值(2014年的8921亿美元)相差479亿美元,降幅约54%。且2015年至2019年间,我国梨产业产值连续五年在80亿美元附近波动,没有出现明显增长或者减少的趋势。说明我国梨产业近年增长明显乏力,在产业各个环节存在增长发力的障碍点,产业革新迫在眉睫。

212区域分布情况:由集中走向分散

2010年至2019年我国梨园面积减少的2957千公顷中,7个鲜梨主产区梨园面积减少307千公顷,特别是河北省,梨园面积在10年间减少377千公顷,由2010年占全国16%下滑至12%,下滑4%,其他省份地区梨园面积反而有小幅度增加,梨园面积全国占比提升2%。其他省份地区在梨园面积增长的同时,鲜梨产量同步提升2%,我国梨产业的地域分布呈现逐渐由集中向分散发展的趋势,其他省份中以山西省、贵州省、云南省的全国年产量占比增长最为明显,分别增长174%、122%、072%。

图表8:2010年及2019年中国各省域梨园面积分布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十年间河北省的鲜梨年产量全国占比由2010年的23%减少为2019年的21%,减少2%;山东省由2010年的7%减少为2019年的6%,减少1%;河南省由2010年的7%增长为2019年的8%,增长1%;其他省份鲜梨产量合计在全国比重由2010年的35%增长为2019年的37%,合计增长2%。

图表9:2010年及2019年中国各省域梨产量分布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十年间,单位面积产量增长最快的是黑龙江省,由2010年的8吨/公顷增长为2019年的25吨/公顷,增长水平达17吨/公顷,增幅约21776%;比全国2019年各省域梨产业单位面积产量18吨/公顷高出7吨/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减少最多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由2010年的15吨/公顷减少为2019年的9吨/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减少6吨/公顷,减幅达3974%;与全国2019年各省域梨产业单位面积产量18吨/公顷相差12吨/公顷。

图表10:2019年各省域梨产业单位面积产量 VS 2010年

(单位:吨/公顷)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全国统计的29个省份(XZ自治区及海南省由于梨园面积及产量太低,暂不纳入统计分析)中18个省份的单位面积产量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鲜梨主产区4个,分别是安徽省、河北省、山东省和陕西省;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1个,其中鲜梨主产区3个,分别是辽宁省、XJ、河南省。我国的梨产业发展正在由集中走向分散,传统优势主产区的产业占比正在进一步缩减,一些其他非传统优势主产区省份的梨产业正在逐渐发力。

22梨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梨产业在产量、贸易、生产成本、消费结构、可持续生产等方面表现出新特征和趋势,整体效益出现下滑,我国梨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瓶颈。

221鲜梨产量受单位面积产量所决定

梨产业的发展的经济基础由鲜梨产量和鲜梨产品的价值所决定,这需要提质增效的和产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技术因素、管理水平、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等,要么影响果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鲜梨的产量,或者直接影响鲜梨的生长,使得鲜梨增产或者减产。从定量计算的角度看,影响鲜梨产量的因素只有两个,梨园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梨园面积变化取决梨行业的发展推动,单位面积产量却是影响果农单位面积种植收益,限制或者推动鲜梨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鲜梨产量的增长源头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

在对全国2010年和2019年的梨园面积和产量分析后,我们发现受单位面积产量变化影响致使产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以下五个类别:

第一类省份单位面积产量和梨园面积同时增长,带动整个省份的产量增长,此类省份有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天津市。

第二类省份虽然在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的同时梨园面积减少,但是单整个省份的产量同样增长,此类河北省、辽宁省、XJ、山东省、四川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福建省、江西省、黑龙江省。

第三类省份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但是梨园面积减少,造成整个省份的产量减少,此类省份有湖北省、吉林省、上海市。

第四类省份单位面积产量和梨园面积同时减少,造成整个省份的产量减少,此类省份有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五类省份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由梨园面积增长带动整个省份的产量增长,此类省份有内蒙古自治区。

以上五类省份中产量增长的省份有22个,其中在梨园面积减少的条件下,由单位面积增长带动的省份有12个,超一半以上,另外10个省份地区的产量增长也受单位面积增长的带动。

十年间年鲜梨产量增长速度排名前列的省份分别是,贵州省年均增速94%、山西省年均增速75%、天津市年均增速74%、广东省年均增速73%、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均增速70%、黑龙江省年均增速55%、云南省年均增速50%、河南省年均增速38%、江西省年均增速35%、陕西省年均增速29%。

图表11:全国各省份鲜梨种植面积、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2010年及2019年情况对比

注:XZ自治区及海南省由于梨园面积及产量太低,暂不纳入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22产品价值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产业价值具现为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受产品价值所决定。要实现优质的经济效益,优秀的产品质量是基础保障,实现产品的附加价值、品牌化是必经之路。好的品牌意味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更容易获取果商和消费者的认可,更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图表12:全国各省份梨产产业相关品牌获认定数量对比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农小蜂)

通过对地理标志、一村一品、名特优新、美丽田园、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区域公用品牌6项农产品品牌评价认证统计发现,选取比较的几个省份总评价项目排名前三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 24项、山西省24项、河南省 21项,倒数三名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 1项、黑龙江省 1项、青海省 2项。

在我国鲜梨主产区中,河北省梨园面积减少最多也最为明显,但是其年产量反而是增长的,且单位面积产量增长最高,与之相似的省份还有陕西省、黑龙江省。其他各个产量增速较快的省份更依赖于种植面积的增加,例如河南省、贵州省、山西省。作为我国梨产业的龙头省份,河北省梨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梨产业的未来。近年来由于农村用工成本,农药、化肥等农资成本的上升,导致梨果生产成本上涨。而且梨果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比例较小,制约了梨果附加值的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比较收益降低,进一步影响果农对梨树种植的积极性。

我国梨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增产进一步向提质增效转向的关键节点,那么,该如何提升品种优势、完善种植技术标准、做好田间地头管理、商品化处理等各个环节,找到梨产业高质、高量发展的“新引擎”?各鲜梨主产区省份给出给各不同的答卷。

河北省是世界公认的栽培梨发源地,晋州、辛集、泊头、魏县、宁晋、定州的鸭梨和赵县雪花梨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全省现有种植面积2158万亩,年产350多万吨,出口量20万吨以上,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河北已建成15家鲜梨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晋州长城公司、泊头庞龙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河南省宁陵县是中国酥梨之乡,宁陵金顶谢花酥梨颜色金黄,果皮细嫩,果肉酥脆,味甜汁多,食而无渣。宁陵县酥梨栽培面积22万亩,年产酥梨65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梨农年均收入超万元。

辽宁省梨生产栽培历史悠久,且品种众多,逐渐形成以南果梨为核心的优势农业产业集群。更新技术,创新产业,集中优势力量推动梨产业现代化、品牌化。据辽农建〔2019〕77号文件,辽宁省近年来累计扶持33个县(市、区)5581个农户、398个专业合作社和38个家庭农场新建马铃薯和果蔬贮藏库、通风库、保鲜库等农产品初加工补助设施8074座,新增马铃薯、果蔬贮藏能力456万吨。有效地改善了贮藏条件,减少了产后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梨产业的健康发展。

安徽省建设以酥梨为主导产业的黄河故道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持续壮大砀山酥梨特色产业。鼓励农超对接和农产品进社区,坚持以品牌赢市场,建立对鲜梨种植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目前,在砀山县已建成53个数字果园应用示范园,32家地理标志产品授权用标企业在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线运营。

香梨喜光、喜温,较耐高温,抗寒力中等。著名的库尔勒香梨就来自XJ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0年XJ香梨出口数量为873吨,同比增长373%;XJ香梨出口金额为1546万美元,同比增长214%。2019年库尔勒香梨人均收入约为4805元,占农牧民总收入的30%。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陕西省将农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结合各地休闲农业园区景点,串点成线,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出路。将洋县朱鹮梨园打造为集有机农业种植、农业科技实训、游客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基地,建立蒲城酥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打造梨产业融合的“新杠杆”,撬开乡村振兴“新动能”。山东省在引入“洋”品种的同时,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当家骨干”梨品种,推动梨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筹划以加工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品牌,转变生产方式,打造梨产业链,摆脱鲜梨在生产和销售等问题上的客观限制,开发梨产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系列产品。

三、梨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31生产因素影响分析

311政策环境

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政策法规从技术推广、农产品生产种植、农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统一有序的市场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可靠的农业标准体系。

312技术进步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国农、林、牧、渔类发明专利申请量自2011年起,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2011年我国年农、林、牧、渔类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052项,而2020年为33239项,增加24187项,增长接近3倍,甚至2018年申请量峰值为62358项。各项发明专利的授权使用量也是连年激增,2020年,我国国内农、林、牧、渔类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039项。

图表13:2011年至2020年全国农、林、牧、渔发明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制图:农小蜂)

313农业人力资源匮乏

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我国农村31422万生产经营人员中25399万人为年龄36岁以上,占比达81%,其中10551万人年龄为55岁以上,在农村生产经营人员中占比34%。农村生产经营人员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匮乏。

图表14: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2产品价值因素影响分析

截至2021年10月份,我国鲜梨超市价格为791元/公斤,连续8个月价格下跌。从最近一年的全国主要水果超市价格情况我们发现,苹果、梨、香蕉、橙子、西瓜5种我国主要水果超市价格或保持不变、或下滑,产品价值正在成为制约我国水果产值提高,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表15:2020年11月年至2021年10月全国主要水果超市价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农业农村部 制图:农小蜂)

321 产品价值影响出口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我国鲜梨年出口量稳步提升,但是受环境影响较大,以19年尤为明显。我国长期作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鲜梨年出口量只能占到我国鲜梨年产量的3%左右,梨产能总体过剩,梨产业对外合作的层次和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在全球竞争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仍需增强。而我国的每年作为食物消耗的鲜梨量只能占我国鲜梨年产量83%,除去生产加工部分,我国每年至少有10%(接近200万吨)的鲜梨非正常损耗。

图表16:2011年至2020年鲜梨年产量及出口量走势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 制图:农小蜂)

在2010年至2019年十年间,我国鲜梨单公斤价格由2010年的056美元增长为2019年的122美元,单公斤价格增长066美元,增幅11786%,我国的鲜梨年出口金额更是由2010年的24327万美元翻倍增长为2019年的57314万美元,增长32987万美元,增幅136%。

图表17:2010年至2019年全国鲜梨出口金额及出口价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制图:农小蜂)

产品价值的提升对产业价值的提升是乘积式的增长,而在鲜梨销售环节中决定鲜梨价格的因素,除了市场环境之外,还与产品质量和产品影响力有关。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品牌力已经成为商品价值体现的决定性因素。

322 产品价值的提升有赖于品牌化的进步

随着果农品牌意识的觉醒,我国梨产业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消费者信任度、溢价能力明显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作用明显增强。在对外合作上,更有利于树立我国鲜梨产品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对外合作。

图表18:2010年至2019年全国每年梨产品“地理标志”及“一村一品”认定情况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农小蜂)

在国家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指导下,我国在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我国新增梨果地理标志61项,梨果类“一村一品”81项。

四、我国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为实现我国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解决影响梨产业发展的生产因素和提升梨产品价值。必须将品质作为产业的基础要求,以标准化体系保障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通过品牌化的动力提升产业素质和溢价能力。

41质优物美的产品是基础

将品质作为产业的基础要求,坚持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统筹建设规范标准、生态循环的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开展果园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创制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树形栽培技术,开发出适合不同立地条件梨园的农机具。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降低单位产量成本,提高果农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实现果树种植机械化,果园管理标准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建立现代化智慧农业体系。

42完善的梨产业标准体系是保障

以标准化的体系保障梨产业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构建以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的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梨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推动果农、果商、鲜梨加工工厂、销售商等梨产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交流融合,互帮互助,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打造共荣共生、团结发展的梨产业圈。推进产业上、中、下游友好和谐的合作氛围。

43走品牌化之路,打造发展新引擎

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梨产品品牌发展规划,构建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梨产品品牌体系。积极参与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好梨产品品牌原产地,培育大宗梨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和保护小型特色梨产品品牌。

深入挖掘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内涵,积极促进梨产业发展与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实施精准营销服务。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实现贸易流通品牌化、全球化,增强中国农业品牌在全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引导社会消费,提升产业素质和品牌溢价能力。

报告核心观点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鲜梨生产与消费的大国,全世界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鲜梨生产自我国。梨产业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水果产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国鲜梨产量分布逐渐由集中走向分散发展,部分传统主产区梨产业发展速度逐渐被赶超,如就2010年至2019年间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来看,河南省增长094吨/公顷、XJ225吨/公顷、辽宁省增长261吨/公顷,这3大中国梨产业主要经济栽培省份的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均低于全国388吨/公顷的平均水平。

我国各省份地区中,从2010年到2019年间,22个省份实现了年产量的增长。其增长主要通过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推动实现。2011年至2020年10年间,我国鲜梨年产量由2011年的144856万吨增长为2020年的17815万吨,十年间增长了33294万吨,增幅达2298%,年均增速209%。在整体趋势向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2013年年产量同比减少04%,2016年年产量同比减少34%,2018年年产量同比减少20%,同比减少幅度接近甚至高于年均增速,产能波动仍然较大。

通过走品牌化之路,目前已塑造了库尔勒香梨、隰县玉露香梨、鞍山南果梨、蒲城酥梨等212个梨产业相关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鲜梨年产值也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其中出口创汇表现为:出口量由2010年的44万吨增长为2019年的47万吨,2020年出口量已将近54万吨,2010年~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6%;年出口金额则由2010年的24327万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57314万美元,再增至2020年的667737万美元,2010年~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62%;主要出口销往至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际市场

 送礼忌讳送的九种物品

 送礼,几乎是中国人对中国礼仪之邦的的另一种注解。

 礼尚往来要送礼,逢年过节要送礼,生了孩子要送礼,孩子满月、百岁、生日也要送礼,考上学校要送礼,男婚女嫁也要送礼,升官了要送礼,为升官当然更要送礼,老人过寿要送礼,去世后也要送礼,……亲朋好友之间要送礼,下级要向上级送礼,学生、家长要给老师送礼,同学、同事之间也要送礼,……简直就是一篇小燕子版的“送礼篇”。

  送礼,就这样贯穿着人生的'众多环节。

 送礼的目的,自然是希望接收礼物的一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但如果因为不懂送礼中的禁忌习俗,触犯了某些忌讳,这可就适得其反了。有个著名的相声段子,说的就是关于这方面事情。说有人给老人做寿送礼却送了一个钟表,老人认为这是对他的诅咒,送终让他早死,险些没把老人给气死。王浩骅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送礼中的习俗禁忌,供大家做一参考。

一、送礼忌讳哪些物品

1、钟表

 “钟”与“终”谐音,表与婊同音;特别是“送钟”更会让老人们联想到“送终”,很不吉利。

2、梨

 水果是走亲访友时候的最常见的礼物之一。但有些水果却不宜,尤其是梨,因为“梨”与“离”谐音,给夫妻、恋人不能送就很不适合。

3、鞋

 “鞋”与“邪”同音,而且鞋被踩在脚下,所以除了自己家人,一般不要给别人送鞋。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地方习俗认为,风水先生为自己家选择风水宝地,就需要好好踩地,以便取其好彩头的寓意,所以是要专门送给风水先生一双“踩地鞋”的。

 4、伞

 “伞”音同“散”,散意离散,为人们所不喜欢,所以伞被视为不吉利的礼物。

5、扇子

 扇子因为只用于夏天,一到秋凉天即被抛之不用,有绝情之意,俗称“送扇无相见”,所以不受欢迎。

 6、刀、剑等利器

 刀剑等利器,容易伤人,且俗话有“一刀两断”之说,用于送人恐有割断关系双方的不好联想,所以一般不作为礼品送人。但也有例外,比如说可送给练武之人,投其所好。

7、帽子

 俗话中有“愁帽子”之说,老人去世孝子要头戴孝帽,所以忌讳将帽子送给别人。特别是绿色的帽子,更是送礼的大忌。

 戴绿帽子指的是妻子不贞,送人绿帽子是对人最大的侮辱。

  8、菊花

 菊花常用于纪念逝者,不可以作为礼物送出。

 9、镜子

 “镜子”与“禁子”谐音,且镜子易破易碎,所以也属于属送礼的忌讳之物。

 二、送礼数量上的忌讳

 “4”听起来就像是“死”,历来为人们所忌讳。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13也成为了人们不喜欢的数字。在送礼中以避开这两个数字为佳。

 三、送礼颜色上的忌讳

 传统习俗中认为红色寓意喜庆,却将白色、黑色视为不吉利。在喜事中多用红色,把白色、黑色用在丧事中。所以,礼物的色彩的选择上最好避开白色、黑色。

 以上关于在送人礼物时,切记不可犯的错误,你们学会了吗

送梨有分手、相守、送别的寓意,其中梨和离的读音相似,所以梨有离别、分离的意思,一般送给恋人一个梨则有分手、分开的意思,而送给远行的朋友则有送别的意思。

1、分手

送梨的对象以及数量不同,其寓意也有不同。一般送给恋人一个梨则有分手、分开、恋情结束的寓意,所以恋人之间送水果一定要避开只送一个梨,以免引起误会造成遗憾。

2、相守

送给恋爱对象两个梨有永不分离、相守的寓意。梨本身是分开分手的寓意,但是两个梨挨在一起,就像是两个人永远不愿分开一样,所以送给恋人两个梨有着相守、永不分开的寓意。

3、送别

梨与离的读音相近,送梨就有送离的意思,一般送给远行的朋友有着送别的寓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的不舍以及远行的祝福,希望对方远行的道路上平平安安、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