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搞笑的语录

孩子 0 27

宝宝搞笑的语录,第1张

宝宝搞笑的语录
导读:1、一天小明家的电话响了。小明立马接起电话,说:“您好,这是电话留言,请听到du的一声后留言。”电话的另一端半天没反应,小明气愤的说:“我都du了,你怎么还不说话啊!” 2、妈妈:“宝宝已经四岁了,你可以自己睡了。”孩子:“爸爸都那么大了,

1、一天小明家的电话响了。小明立马接起电话,说:“您好,这是电话留言,请听到du的一声后留言。”电话的另一端半天没反应,小明气愤的说:“我都du了,你怎么还不说话啊!”

2、妈妈:“宝宝已经四岁了,你可以自己睡了。”孩子:“爸爸都那么大了,为什么不自己睡?”

3、当孩子一定要选择做“不可以做”的事情,他就得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一起遵守,如此才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4、儿子撒娇地问妈妈:“妈妈,你很爱我吗?”妈妈慈爱地看着儿子:“当然很爱啊!”儿子又问:“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跟爸爸离婚,然后嫁给那个糖果店的老板呢?”

5、乐乐快两岁时,吃完晚饭和爸爸一起去散步。刚走出家门就对爸爸说:“爸爸,我得批评批评你!”

6、大人逗小孩的时候,一般不是都说:“xxx,笑一个,笑一个。”时间长了,帅帅也学会了。有一次,回老家,在亲戚家串门。小家伙看到人家家养的羊,他以前可没见过真羊,只在电视或者书里见过,所以特别兴奋!大声嚷:“小山羊,小山羊!!!笑一个,笑一个!”

7、女儿问丈夫:“爸爸,为什么叫公路,不叫母路啊?”丈夫回答说:“修公路是体力活,都是男人干的,所以只能叫公路!”妻子听了不高兴的说道:“公路就是公共的意思,大家都能用的路。”女儿若有所思地问:“那老公就是大家都能公用的男人了吗?”

8、偶外出上学,一个学期回去一次,回去后第一次去我姐家玩,小外甥女刚睡完午觉,见了我什么也不叫,全家人都说:“舅舅最亲你了,快叫舅舅。”小家伙装听不见,死活就是不叫。于是偶跟他们商量好假装不理她,大家在聊天,谁也不去问她,过了没一会,小家伙蹭过来拉我的衣服,说:“舅舅。”我假装生气:“刚才不叫我,现在晚了。”她看起来很委屈的样子,说:“舅舅啊,刚才我还没睡醒,没认出你来。”我当场晕到……

9、偶外甥女快两岁了,有一天她想流鼻涕,她就对我姐姐大喊:妈妈,妈妈,我的鼻子要吐了!

10、儿子:“爸爸,星期五的下午您有空吗?”爸爸:“什么事啊?”儿子:“学校要开微型家长座谈会!”爸爸:“什么叫微型家长座谈会?”儿子:“就是只有班主任,你和我参加!”

11、小侄4岁,偶经常在偶小侄子听不清偶说话而老是“eng(第二声)”的时候说:“eng你个头。”结果有一天偶在看电视的时候,小侄子躺在沙发上冲着我嘟囔囔,我也“eng”,他奶声奶气的说:“eng你个头。”然后自己就笑的喘不上气,家里所有的大人也暴笑,连说我活该……

12、怀老二的时候,老大问,妈妈你肚子里有厕所吗?我说啊,肚子里怎么装厕所。她立马一脸嫌弃的说:天哪,那弟弟屎啊尿啊拉在你肚子里吗?

13、儿子3岁不到,一次抱着他在电脑前看到屏幕中有只哈可爱的小狗狗,由屏幕左至右跳过去,到了最右端没了,那小子居然跳下椅子到显示器旁边找小狗狗去了……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的问我:“狗狗呢”

14、妈妈让嘟嘟帮着晾衣服,嘟嘟却只顾在院子里看一群蚂蚁搬虫子。妈妈便教育他说:“你看蚂蚁多勤劳,从不浪费时间去玩耍。”嘟嘟很不服气地说:“不过我每次出去旅行,总会遇到它们的。”

15、一人一半,是伴;一人一口,是侣。伴侣就是:每天有好吃的一人一半,你一口我一口;慢慢地成为一对快乐的胖纸。

16、同事的女儿不到三岁,有一天同事睡午觉醒来,发现身边的孩子不见了,一转头看见小东西坐在梳妆台前,拿她化妆品抹了满脸,化了一个大红嘴唇,冲他妈妈眦牙一笑说:“你看我是牛奶般白皙吗”

17、安安老师的男朋友今天来幼儿园看安安老师,小朋友们见有人来,都急着去表功,一起跑到安安老师面前大喊:“老师,老师,你爸爸接你来了!”众老师晕倒。

18、孩子:“爸爸,这冒烟的是什么?”爸爸:“记住,冒烟是烟囱。”孩子:“噢,知道啦!那爸爸的鼻子为什么不叫‘烟囱’呢?”

19、雨点只有两岁半,是幼儿园小小班的小朋友。这天,小小班同学玩游戏,老师把一篮积木倒在桌上,让小朋友们自由发挥。只见雨点把积木在自己面前排成一横排,然后向前一推,嘴里喊着:“我和了!”

20、两岁的女儿回乡下奶奶家,没有马桶,我就在院子里把她拉粑粑,刚拉出来,狗狗就过来添了。于是女儿问妈妈,狗狗在干嘛?我回答,在吃粑粑。妈妈,你叫狗狗给我留点……

21、儿子在客厅一个人玩小汽车,妈妈在浴室洗澡。儿子玩了一会儿,跑到浴室,掀开浴帘跟妈妈说:“妈妈,我的小汽车坏了,你帮我修一下。”“好的。”儿子走出浴室,没过几秒,又回来掀开浴帘,奇怪地问:“妈妈,你的小JJ呢?”

22、历史老师说: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可以记为“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全场汗颜……人才啊!

23、特喜欢小班的一个孩子就一直去逗他问他:“妈妈叫什么”她奶声奶气的终于吐出了名字。“那么,爸爸叫什么呢”只见他兴高采烈毫不含糊的说了两个字:“老公!”

24、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十分不满,责备他说:“你怎么可以用命令的口气跟你老子说话呢?”没想到儿子毫无悔意,他不甘示弱地说:“你不是曾亲口说你跟妈妈是奉我的命令才结婚的吗?”

25、小表弟很小时,一次带他做客,看到邻桌一小女孩就上前搭讪,小女孩不理他,就在一旁唱起“妹妹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一桌人差点喷饭。

26、一次爸爸问孩子在家里谁说了算啊“爸爸啊,他是家里的头。”妈妈知道了就也问他:“家里谁说了算啊说得好,给你买糖吃。”孩子说:“是妈妈,是妈妈”“你不是说爸爸是家里的头啊”“可是妈妈是家里的脖子,脖子让头朝那转就朝那转……”

27、有一四岁小盆友,他妈妈朋友怀孕了,肚子大大滴,小盆友很气奇怪,就问:“阿姨你肚子里是啥?”阿姨想逗逗他,就说:“是小怪兽呀!”刚说完,小盆友就抡了阿姨肚子一拳,然后淡定的说:“阿姨它死了吗?”

28、有一天,看到一对龙凤胎,超可爱,可是分不出大小。于是就问:“你们谁大谁小啊?”女孩子神神秘秘地说:“你猜猜,我们谁是哥哥谁是妹妹!!”

29、一日,不足四岁的女儿在一边自己玩耍时突然冒出一句:我是大美女……周围人无不捧腹。

30、母亲:乖女儿,洗个热水澡,然后去睡觉。女儿:不行呀,明天我要考试,今晚不能洗。母亲:洗澡跟考试有什么关系?女儿:关系太大了,我的手臂和小腿上全是答案……

31、吃饭时,小儿子老是不肯坐下。妈妈奇怪地问;“你今天怎么啦,干嘛站着吃饭?”儿子:“今天上语文课,老师说‘坐吃山空……’”

32、年轻辣妈带着三岁的儿子坐公交。辣妈将儿子抱在腿上,儿子背对着辣妈,一路上很安静。过了很久,儿子突然转过头来大声问:“妈妈,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辣妈:“问呗。”儿子说:“你把手一直放在我的JJ上干什么?!我忍了很久了!”

33、我小外甥小时候很喜欢睡觉,一次睡到太阳照到他的脸。穷叫:把灯关掉!把灯关掉!告诉他是太阳后,又不耐烦地叫:把太阳关掉!

34、她的一个同事有一个6岁的女儿,开始换牙了,她的妈妈带她拔完牙回到单位里,我妈问她:“牙还疼不疼”那小女孩的回答让旁边的一群人统统笑翻了:“啊呀,牙齿被留在医院里了,我不知道它疼不疼啊。”

35、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处?答:没有鼻子就不能闻出饭菜的味道,吃了就很怪的。小朋友说:没鼻子的话,鼻毛和鼻涕就没地方住了。没鼻子香水就卖不掉了。

36、有一次我侄子到饭店吃饭,服务员见他可爱,就跟他开玩笑说:“小弟弟,等你长大了,我就嫁给你好吗?”谁知道小鬼认真地说:“不行,你男朋友要吃醋的,怕怕!”唉!!!那时他才三岁半。

37、女儿三岁了,因为长的漂亮,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她,从来都是小美女,小公主的叫。她也很享受这种待遇,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唉,太阳这么大,把我晒黑了,不漂亮了,,怎么办啊?”我听了之后就忍不住想笑。她很生气的看着我:“笑什么笑,没看过美女忧虑啊?!”我……

38、我同事得肾结石,在家休息。他小侄子问什么是肾结石,他说就是尿尿的时候有石头出来,他小侄子很忧虑地说:“叔叔,你尿尿的时候一定把脚岔开,小心别砸着脚!”

39、有一天,看到一对龙凤胎,很可爱,可是分不出大小于是就问:你们谁大谁小啊女孩子神神秘秘地说:你猜猜,我们谁是哥哥谁是妹妹!

40、儿子4岁看见一只青蛙在跳,他就学着这只青蛙跳,跳了几下站起来说:真累啊!真难为青蛙了,每天都要这样跳。

41、前几天,他参加了表姨的婚礼后回来和我们说:“妈妈,我也要结婚!”大家问他,那你想和谁结婚啊!“果果啊!然后他拿起电话嘟囔了几句,说:她已经同意了!”

42、我同事有个女儿,5岁。去年过年的时候旅游的人巨多,我同事忙,他老婆带团,就把女儿放在亲戚家。一天我们打电话过去,他问女儿:你想爸爸吗他女儿说:我在看电视,别烦,我有空会回来看你的。我把可乐喷在电话上。

43、仔仔被爸爸修理了,他跑去找妈妈诉苦:妈妈,有人打你儿子你会怎样妈妈:我会打他的儿子报仇。

44、特喜欢小班的一个孩子就一直去逗他问他:妈妈叫什么她奶声奶气的终于吐出了名字。那么,爸爸叫什么呢只见他兴高采烈毫不含糊的说了两个字:老公!

45、带朋友的孩子出去玩,小男孩子才岁,走到半路硬要我买个和路雪,本来以为一个他吃,一个我吃。没有想到他拿到和路雪后,就跑到前面送给前面一个小女孩,回来还告诉我那个小女孩特漂亮,狂晕。

46、超市买吃的,看到酸奶,我随手拿了几瓶,反正他爱喝,就听他:妈妈妈妈,太多啦,吃这么多不可以的,要生病的,(竖起一个食指我只要一瓶,一瓶就够了哦!

47、我姐家的小孩,一次我姨问他:“大的好,小的好?”他说:“大的好。”又问:“那你长大后当大坏蛋还是小坏蛋?”回答:“当大坏蛋。”笑倒一片。

48、儿子岁不到,一次抱着他在电脑前看到屏幕中有只哈可爱的小狗狗,由屏幕左至右跳过去,到了最右端没了,那小子居然跳下椅子到显示器旁边找小狗狗去了……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的问我:“狗狗呢”

49、一天,外甥女她姥爷和她玩,来拉她的手,她用力的推开,说:“男生和女生不能拉手,要不是男女朋友就粘在一块啦。”全家ft,于是偶问她:“那你爸也不能拉手吗”她很严肃的说:“爸爸是爸爸,不一样的。”过了一会,她姥爷姥姥说要出去买东西,她吵着要去,姥爷说:“你不跟我拉手,我以后都不带你出去了。”小家伙眼珠转啊转:“姥爷啊,其实我刚才是和你说着玩的呀……”

50、妹妹上我家玩,我嫌她罗嗦,她提什么问题我都敷衍了事。于是她突然很冷静的看着我,说:姐姐,我们是姐妹噢……我差点没吐出来……

51、某日外面吃饭,遇一个胖胖的妹妹,估计就岁,走过儿子旁边,听儿子用很标准的上海话:嘎胖,是港督哦!

52、表妹六岁时,夏天一到就狂吃雪糕。一天下雨天,气温较平时低,她吃了4个雪糕了,还要。阿姨就说:等热起来再吃好不好表妹很乖地点头。十分钟后跑过来说热了,一看,真的满头大汗,问原因,表妹说:拖地去了。

53、小孩刚开始认字,他爷爷问他,一个广底下一个木什么字?小男孩:床。那一个广底下两个木呢?小男孩:……(思索)……双人床……

54、逛商场,一个中年阿姨(好吧,略显老)过来跟年糕打招呼。小朋友一向嘴甜,我就教他“宝贝,叫阿姨”。年糕歪着脑袋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然后坚定地、清晰地喊出了“阿婆!”熊孩子你这么实诚,你妈好难做人的你造么……

55、表妹六岁时,夏天一到就狂吃雪糕。一天下雨,气温较平时低,她吃了4个雪糕了,还要。阿姨就说:“等热起来再吃好不好?”表妹很乖地点头。十分钟后跑过来说热了,一看,真的满头大汗,问原因,表妹说:“拖地去了。”

56、三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西游记。”A:“你们觉得唐僧师徒四人中,谁最厉害?”B:“当然是孙悟空呀!”C:“我觉得唐僧最厉害。”A:“唐僧再厉害,也不过是个耍猴的。”

57、带朋友的孩子出去玩,小男孩子才3岁,走到半路硬要我买2个和路雪,本来以为一个他吃,一个我吃。没有想到他拿到和路雪后,就跑到前面送给前面一个小女孩,回来还告诉我那个小女孩粉漂亮,狂晕。

58、同事的女儿是个小美人胚子,从幼儿园回来她妈妈经常会问她:“美人儿,今天有人这么叫你了吗”小小女孩子居然叹了口气:“估计他们看我看多了,也就不觉得我美了。”

59、儿子两岁,我经常出差,儿子和妈妈亲,他妈妈教育他时,很乖,低着头:是,是。我要是纠正他什么,瞪一眼:瞎八扯!哎,失败呀。

60、一天去逛超市,墙边上有一幅艺人用手抓着网球拍的巨幅广告画,宝宝看了惊叫道:哇,好大的苍蝇拍啊!

61、小多与妈妈上街,结果妈妈把宝宝丢了。小多哭着问街上的叔叔阿姨:“有没有看见我妈妈我妈妈身边带着一个小胖子!”

62、我和老公睡觉自己盖自己的被子。女儿小学3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和老公躺在床上看电视,我女儿走进来看了我们一眼说,怪不得你们就生了我一个小孩,你们不懂生理啊,你们应该睡在一个被子里,当时我和我老公惊讶得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63、母亲:“你为何对着镜子吃梨?”女儿:“这样不是可以吃两只梨么?”

64、朋友的儿子,三岁,有一次一群朋友去她家,一个女生穿条短裤坐在沙发上,他走过去,坐在人家旁边,把手放在阿姨的腿上一边来回摸一边说:“我就喜欢女人的大白腿。”寒!

1、严格管教,不娇惯纵容

父母对孩子要加以管教,而不要对孩子娇惯纵容,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袒护纵容过度会耽误孩子一生的成长,作为家长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些错误做法的危害,才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在教育孩子方面,思想要保持一致,特别是爷爷奶奶千万不要在孩子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出面袒护、干涉,大人之间遇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也要避开孩子商量。

2、不对孩子过分关注

对孩子过分关注,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他人的关注感”的不良习惯,孩子会习惯别人时刻对他的关注,并会觉得自己只有在他人关注的情况下才有价值,日后孩子也会在每一种关系中寻找这种关注感,一旦缺乏这种关注感,就容易产生扭曲的心理。

所以,当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可以给予适当的赞美和鼓励,达到增强自信心的效果,但如果不切实际地进行表扬,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真正意义上的表扬应该是,在孩子整理好玩具,或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后,及时给孩子进行表扬,给予肯定的同时更要鼓励并引导。

3、不盲目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对待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长应配合一致,向孩子讲明道理,坚决拒绝,不能迁就,不能搞“下不为例”,因为迁就一次,就会为下一次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增加一分困难,失去一次纠正孩子任性缺点的机会。

家长可以适度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盲目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对待孩子提出的可满足可不满足的要求,家长可以不要轻易满足孩子,要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

并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这样既能防止孩子产生过强的物质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送侄子和侄女什么礼物好

送侄子和侄女什么礼物好,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送礼物,我们有很多人在送礼物的时候都会精心挑选,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送礼,那么我们送侄子和侄女什么礼物好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送侄子和侄女什么礼物好1

1、Hape轨道积木

说到给熊孩子的礼物,估计不少人会想到积木,这个轨道积木,不像普通的那种,就几个方块,插一插、摆一摆,难度会稍微高一点,你可以拼成不同形状的轨道。

每个积木上都有小孔,然后它还会附赠一个弹珠,轨道成形之后就可以把弹珠通过小孔投下来,然后它就会顺着你设计的轨道行走,确实比那种普通的积木要好玩一点,趣味性更高而且更锻炼脑力和动手能力~

2、Kids Smart 佳思敏儿童软糖

全世界的小孩子都好爱吃糖果啊!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是,见到糖果就没命,哈哈~之前也尝试过给熊孩子们送糖果作礼物,他们是开心了,可当父母的不愿意了,愣是不让吃,其实也能理解了,毕竟市面上很多糖果都是糖分高、营养低,孩子吃了容易龋齿、挑食、肥胖~

但是这款佳思敏的软糖就不一样了,这个软糖不仅有糖果的美味,而且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DHA,味道还行,甜度适中,吃完之后嘴里不会有普通糖果的那种糖精味。这款糖果送给小孩子再适合不过了。

3、SUNSTAR 巧虎儿童牙膏草莓味

有些小孩子不爱刷牙,有可能是牙膏的问题,因为小孩子喜欢有水果味的牙膏,普通的牙膏没有那种味道,所以小孩子很讨厌刷牙。

这个牌子的牙膏其实在中国名气还可以,送礼也是拿的出手的~有各种味道,我个人是偏爱草莓味的,超好闻。就连我都在想为什么我们大人的牙膏不能设计成这种香香甜甜的水果味呢?我可能都会经常刷牙了,哈哈!

4、虎牌儿童保温杯

看到很多人都在买这款保温杯,我也没有免俗的买了一个。这个保温杯的图案也是比较萌的,这样才能吸引到小朋友啊~

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它外面的杯套是刺绣的,非常精致;保温功能自然不用多说了,完全是外出冲奶神器,保温20多个小时真的很简单,而且还耐摔,熊孩子怎样摔都依然坚挺着。

送侄子和侄女什么礼物好2

1岁前的'宝宝:摇铃、爬行垫、咬胶、小皮球等

1岁前的宝宝还处在婴儿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感知外界的一切,同时也学会很多本领。这时选择的玩具尽量能发展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激发想象、唤起好奇心,所以可以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或者色彩鲜艳的玩具,但是切记给小宝宝送礼物一定要挑选环保的材质哦。

2岁~3岁宝宝:手推学步车、形状认知盒子、八音琴,积木等

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了,更加活泼好动,是感觉、知觉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

发展较快的时期,可以结合孩子的行走和智力的发展选择能拖动和发声的玩具,还可以选择一些开发智力的玩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6岁宝宝:书、拼图、模型、文具、体育运动用品等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上学了,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当然健康的身体也很重要,这个阶段的宝宝活泼好动,是学习启蒙的重要阶段,所以一些故事书或者科普类的图书都是很好的选择,培养动手能力的拼图、模型也是不错的选择。

3~18岁都适用:儿童学习桌椅

购买一套专业的儿童学习桌椅,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带来很多的好处,很多家长不会为孩子准备专业的座椅,但是长时间适用高度不合适的桌椅,会让孩子产生不良坐姿,造成近视驼背等问题。

专业的学习桌椅高度可根据孩子的身高调整,所以有了这样一套桌椅,在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家长可以不用再为孩子购买其他的桌椅。一般学习桌桌面角度可调节、还配有阅读架,孩子画画,阅读都不用一直低着头,能为孩子的学习带来各方面的好处。

送侄子和侄女什么礼物好3

幼儿玩具:

最通用的就是宝宝的玩具了,像是钓鱼的啊,或者是魔方啊,晴天娃娃啊,变形金刚啊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儿童使用的汽车:

小孩子的汽车也是很不错的礼品,不管是轿车,还是摩托车,还是那种小型的山地车都可以,具体看小孩子缺什么吧,缺什么买什么嘛。

课外读物:

如果小孩子喜欢看书的话,就多买点课外读物给他吧,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啊,或者一些很搞笑的漫画书啊,当做日常的娱乐。

数码产品:

现在的小孩子对数码产品都比较的痴迷,送数码产品肯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可以送一些点读机之类的学习娱乐合二为一的产品。

孩子穿的衣服:

如果知道孩子的年龄、身高尺寸的话,可以给孩子买衣服,先问问看孩子父母,孩子穿衣服的品味,这样买到的比较对孩子的胃口。

好看的鞋子:

除了购买衣服之外,给孩子的鞋子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小女孩,买一双好看的精致的小皮鞋,她肯定会很开心哦。

好吃的零食:

小孩子碰到吃的肯定会很疯狂的,所以给小孩子买一些好吃的零食吧,最好是保质期长一点的,方便小孩子随时吃。

可爱的娃娃:

抱枕也是小孩子很喜欢的玩意儿,最好知道小孩子喜欢什么动画片,根据动画片去选择抱枕,现在很多的动画片主角都做成了抱枕的样子。

买三送一,其实就是很简单是给三个的钱,卖得是4个的货

24元x3袋=72元

72元除以4袋=18元

做同类产品赠送会令消费者觉得这个产品的实际价格就在18元,以前卖价24元太暴利了!

所以尽量不要做此类产品活动,同一公司产品。可以做买3袋大的,送一袋小的。或者买3袋糖果,赠送其它物品

《日常安利》是一档给玩友推荐那些好玩、搞笑甚至是恶搞、奇葩手机游戏的栏目,偶尔也会推荐一些有趣或有用的手机APP。有些作品或许在同类游戏和产品中没有那么高知名度,也可能会比较冷门和小众。但在游戏审美千变一律的现在,换换口味也失为一种选择,何不一试呢!

本期安利给大家带来的游戏是《暴走兔子》,游戏的制作人原本是在腾讯服务端工作的程序小哥,但因为兴趣使然,而选择离开腾讯,独自开发做起了手机游戏。

《暴走兔子》正是其第一款游戏正式完成并上线的手游作品,虽然没有某琦玉离职转行后指数级的成长,但《暴走兔子》亮相也获得了IOS苹果全球推荐、IMGA Global 2018入围作品等成果,在竞争激烈的手游市场,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直接说明了《暴走兔子》的优秀。

撞穿南墙不回头的头铁娃

游戏故事开头采用漫画叙事,每个画面配上几个凌厉的分镜讲述暴走兔子的起源故事。虽然因为没有文字,剧情实际依然处于含糊不清的状态,主角得目的不明,动机不明,但这无伤大雅。

开场漫画最重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通过剧情小漫画的内容,即讲明了剧情也丰满了主角形象:一只爱幻想爱做梦,喜欢超级英雄,也渴望成为超级英雄的的小兔子。

游戏玩法类似马里奥,在地图上收集金币,并一路跑到终点,路途有着不少路障,比如墙,导弹等等,不过在获得小女巫赠送的火箭背包后,兔小孩变成了一个撞穿南墙也不回头的头铁娃,遇到障碍物就启动火箭背包加速直接撞过去,甚至遇到导弹也毫不示弱。暴走铁头娃这股莽劲也正是游戏中最大的爽点,比起小心翼翼的试探陷阱,用强大的实力一路碾压破坏,自然心情畅快不少。如果可以用脑袋解决,那为什么不呢?!

当然,游戏并不可能玩家一路无敌过关,启动火箭冲刺和飞行需要能量。初始能量用一点少一点,能量补给只有通过开启火箭背包去撞击和破坏才能获得,如果直接撞击反而会受伤并损失大量能量,关卡难度依然有,只是不高,对操作要求也简单不少。

在游戏介绍中制作人表示就这是在怀念着初代马里奥和热血系列后想出来的玩法,确实游戏中内容结合了马里奥和热血特有的乐趣和爽感。

头铁暖暖和它的四个小伙伴

在游戏中还有暖暖系统,头铁娃可以化身头铁暖暖,换上各种装备(时装),改变自身形象。这里的装备入手并不难,游戏获得金币可以拿去开箱,开箱即可获得一件装备,而且不会重复,必NEW的良心机制让收集一套装备并不是一件难事。装备单件没有效果,只有三件套才能享受效果加成。不过都是蚊子腿,我觉得好看才最重要。

金币还可以用来给角色加点,增加初始能量等属性,而如果加点满和装备(时装)全齐,那么我们的一个角色就可以算是完美毕业了。

如果说有比一个头铁娃更头疼的事,那就是还有四个头铁娃!虽然没有火箭背包,但他们也都是一群只知道头铁莽的熊孩子,其中还有开篇漫画中的小女巫,这里可以知道她名叫萝西。

这些新的小伙伴解锁也是需要金币,从左到右价格逐次增加,但与笔者想象不同,这些角色并没有自己专属的技能或者特长,除了形象和动作不同之外,与最初的兔子铁头在操作上没有明显区别,最大的能力区别就是越贵的角色,加点上限越高,也就是说潜力更大。

虽然可以看着不同的角色横冲直撞,欢脱玩耍卖萌是很不错,能力也确实变的更强,但单纯的数值增长难免会影响后期体验和对新角色的兴趣。

游戏目前共有40关,每关有三星评分,在总评分达到45星后可进入无尽任务模式,无尽任务模式的用途除了获得金币之外还有专属的圣诞主题装备,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套专属的圣诞主题装备,只有无尽任务模式才能获得。

游戏关卡中还有各种道具和地形,在道具时间内让收益最大化也是游戏的乐趣之一。

结语

《暴走兔子》的优点非常明显,清新的画风和欢快的BGM,无视前方阻碍,遇到什么就撞什么的畅快感,优质优化带来了一路疾驰也不会卡顿的极速感。而缺点就是游戏的后期耐玩性,关卡有40关其实并不少,但一周目通关后,新角色的吸引力明显不足,让游戏偏快餐向,吸引力不足。

近年来,高铁上因为孩子吵闹而引发乘客与家长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与前段时间韩国餐厅设置“NO KIDS”标志的新闻交错,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一方面,在公共空间,人们苦熊孩子久矣。与此同时,“厌童症”这一不算新鲜的概念再度被提出,让不少人以为这便是问题的症结。

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援引“厌童症”这个心理学概念,指出这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之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为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厌童者是高度自私的“巨婴”,所以无法容忍一个“真婴”。

暑假来了,车厢里长出了很多孩子。(图/图虫创意)

这样的定论与指责,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关爱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当然是一种普遍共识与社会底线,但将问题归结于人格、道德问题,便转移了重点,无异于制造更深刻的对立。

所谓“厌童”,厌的不是真正的“童”,而恰恰是对“熊孩子”的吵闹心安理得、用道德来绑架批评者的“熊家长”。

熊孩子吵闹,与手机外放一样讨厌

想象一下,你所在的一截高铁车厢上,刚好有三五个孩子。

百无聊赖的旅途中、狭小的空间里,心智发展还未完善的人类幼崽,可能会啼哭不止。大一点的,可能随时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动作,包括拍打桌子、大喊大叫等。如果是几个孩子一起,散发的能量的级别可能会上升,就像夏天的雷暴雨般激烈澎湃。

小孩子不像疲惫懒散的大人,他们仿佛有散发不尽的能量,一爆发便有燎原效果,如果把这能量收集起来,大概能有一番作为。迪士尼动画**《怪兽电力公司》中,就有一家靠收集孩子们的尖叫声来发电的发电厂。

熊孩子,怪兽都害怕。(图/《怪兽电力公司》)

不过,孩子的吵闹,也分为婴儿以及能自由跑动的孩子。尚在怀抱里的婴儿,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不安全感、不舒服而啼哭不止。3岁以上的孩子,则有自己独特的脑回路,时不时就会做出出格举动。与这个年纪的孩子沟通,需要耐心和技巧,而且并不总能成功。

如果养育者能搞定孩子,或者有意识地让孩子尽量在公共空间里保持安静与秩序,那是令人敬佩与感激的。比如有家长上列车前,就准备好了各种哄娃的工具如零食、玩具、绘本、动画片。再者,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闹腾及时制止,并表现出抱歉,那基本上也能轻易得到谅解。

孩子,天然的能量制造机。(图/《佛罗里达乐园》)

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越界行为无动于衷。

几个月前沸沸扬扬的地铁“掌掴门”事件中,不到3岁的孩子用脚踢椅背3分钟,家长并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提醒或制止。前排乘客被激怒,采取了不恰当的“帮别人教育孩子”的行为,直接对孩子进行大声斥责,引发双方强烈争吵。

现实生活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不是熊孩子,而是家长的不作为。大家都知道,那么小的孩子并非“理智人”,正常人大多数都能忍耐一下,期待家长的解释,或者直接向家长表达“管管孩子”的诉求,但得到的回复可能是“你跟孩子计较什么”“ta还是个孩子”。

有时候,孩子吵闹只是为了获得大人的注意,但也许不少养育者已经习惯了孩子的吵闹,于是对孩子的诉求不管不顾。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当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被“别人家的小孩”折磨的糟糕经历,为人父母者往往会搬出大道理来说教。在他们眼中,能否把孩子教育好似乎不是关键,而忍耐他们的孩子却成了整个社会的义务。

你跟孩子计较什么?(图/《佛罗里达乐园》)

但这里并非要责怪所有当父母的人。中国高铁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的覆盖率达到93%,其运量居于世界第一,它已经成了中国人跨域外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这意味着你能在高铁二等座车厢里,遇到全国各地各种阶层和处境的父母。

教育环境较好的家庭,也许能科学地回应孩子的需求。美国社会学著作《不平等的童年》一书分析过,中产家庭与孩子交流说的话的数量远远大于底层家庭。比如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家庭家长,可能在面对“terrible two”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树立规则和边界,并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怎么做是更棒的。

可以想象,很多父母本身接受的也是粗放式的家庭教育,加上旅途奔波、疲惫不堪,所以孩子并不能得到如此科学的关于规则与边界的教育。

于是,关于在公共场合里“碰到熊孩子”的吐槽以及“如何治熊孩子”的分享,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多数情况下,内容的娱乐性大于实操性,图的还是情绪发泄、吸引流量。

整治熊孩子,不过是社交网络的“发疯文学”罢了。(图/小红书截图)

特别是在“发疯文学”成为网络热潮的今天,年轻一代更注重个人边界的维护,同时勇于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再忍耐公共空间里一切打扰别人的行为。

除了熊孩子,他们对于刷短视频外放、室内抽烟等行为也深恶痛绝。用最高的音量外放短视频魔性笑声与熊孩子的吵闹声,这两者哪个更让人难以忍受?恐怕比不出个高下。

真正在公共空间制造噪音、打扰他人而得不到有效约束的,绝不是襁褓内的孩童。如果是后者,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

与其指责“厌孩”,不如想想何为儿童友好空间

争议双方的情绪都有其合理性。没孩子的年轻人认为,既然选择当父母,就应该管好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者则认为,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患上了“厌童症”,自己选择结婚生育,却受到了反向歧视。

但是,“厌孩”情绪真的普遍存在吗?

实际上,在公共空间中,“萌娃”反而是人群中的焦点。小孩天真无邪的动作和表情,总能吸引不少人与之互动、拍照。而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儿童博主的视频,它们是成年人经常拿出来反复观看的“小糖果”。

“萌娃”也可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图/图虫创意)

如今社交媒体的算法精密复杂,尤其深谙人们最容易被撩拨的情绪点。

生育率下降的新闻与专家们的催生言论融为一体,不断刺激着人们焦灼的心。于是类似地铁“掌掴门”的事件被流量筛选、不断扩大,造成了庞大的“厌孩”景观。比如前阵子网传,幼儿园老师在群聊中透露给班级里的孩子“下药”,事后被证明是伪造的“仇孩”言论。

在上述评论文章中,心理学意义上的“厌童症”被泛化成一群人的普遍人格。最终,不婚不育的选择与“厌童症”,被放到了因果链条上。这恐怕有失严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婚育与否与“厌童症”有直接联系。没有孩子的人可能无法真正共情育儿辛苦的细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厌孩”。

实际上,厌童症(pedophobia)本质上还是一种恐惧症(phobia),是焦虑症的其中一类。而我们都知道,焦虑症所引发的攻击或伤害,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体内部而非外部的。如果真的有“厌童症”,在接近儿童时就有可能产生头晕、恶心、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颤抖等病理性症状。

此外,如果对现实状况有所了解,便会知道年轻人之所以不想生育,并不是因为厌恶小孩,而是对自己生存处境的压力的一种反馈。生育没有使得人更高贵,不生育也没有。无论是不婚不育的年轻人,还是已婚已育的,都承受着像高压锅一样难以言说的压力。

处在高压锅里的情绪,一点火就燃。(图/Unsplash)

但网络上经常弥漫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将一切问题归结于人的道德问题,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于“世风日下”。

当社会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泛道德话语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由于道德往往含糊而笼统,当它面临现实问题时,不仅不能解决彼此的症结,甚至就算有人严格遵守“道德”,还是会被其他道德话术所攻击。

一味搬来传统观念指责年轻人自私,将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苦衷与“厌孩”挂钩,只会增加敌意与愤怒,掩盖问题的本质——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城市似乎难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因而出现了空间的相互挤占。

如果真的体谅母婴的处境、关心母婴的权益,在呼吁人们“幼吾幼”之外,更应该思考什么是“幼吾幼式”的公共空间规划与公共服务。

当我们讨论社会如何关爱儿童的时候,归根结底是解决公共场合里个人权益与儿童、母婴权益的冲突,建立儿童友好、母婴友好的社会空间,它并不单纯依靠其他社会成员的自我道德约束,而更需要一个包容、便利的育儿环境。

当我们谈论厌童,谈的是什么?(图/《佛罗里达乐园》)

作家苏小懒在网上发言称,自己带娃上高铁时,被乘务员反复提醒让孩子保持安静,甚至要求其带着孩子到车厢连接处。这当然是考虑到了整个车厢的安静和秩序,但母亲独自带娃的确不容易,那么设立儿童车厢、母婴车厢可行吗?

对孩子来说,一些给成年人设置的空间十分乏味,于是能量无处安放。在瑞士最快、乘客最多的城际高速列车Intercity(IC)上,就设置了家长以及儿童友好的“家庭车厢”。这种“家庭车厢”门口有个蓝色玩具熊的标志,专门为带小孩的家庭准备。

车厢里不仅有想象力丰富的装饰,在二层还设置了小小游乐场,有滑梯、攀爬架、小船和山洞,地面上是防摔面板。大一点的孩子还能向乘务员领取游戏棋,玩着玩着就到站了。

在这里,家长既不用担心孩子吵闹影响别人,也可以免于哄娃的疲惫。

另外,这种列车里还有一截安静车厢,专门给格外需要安静的乘客付费使用。如果能考虑到多种人群的需求,公共空间里的冲突也许便会少一些。

瑞士“家庭车厢”,主打一个好玩。(图/YouTube截图)

此外,城市里有多少便利的空间供孩子们玩耍?

1996年联合国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之后,全世界各地逐渐有了不少儿童友好的城市改造。

2012年,伦敦市颁布了《改造社区:为了游戏和非正式休闲》《布伦福特游戏条款》等儿童空间改造文件。此后,当地根据原有的环境基础就地改造,比如嵌入草坪的滑滑梯、家门口挂在树上的网兜、用来练习攀爬的树木……这些设备对孩子有吸引力,也保证安全,还考虑到了残疾弱势孩子的需求。孩子的互动对象不仅可以是同龄人,也可能是家长及主动参与的成年人。(参见往期文章《禁止儿童入内,韩国人为何那么狠》)

在国内,深圳市福田区于2020年建成全市首个儿童友好街区试点。这个街区附近聚集了十几所学校,拥有超过1万名学龄前儿童。如今,街区内有12个充满趣味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家长们溜娃的好去处。

深圳百花儿童友好社区。(图/视频号@深城交)

事实上,一些简单的设施规划,也能给儿童带来便利。比如共享自行车上的儿童座椅、足够的母婴室以及无性别卫生间,可以让独自带娃的家长免去尴尬,也给他人尊重的空间。

类似地铁“掌掴门”事件的出现,折射了现代人无处安放、一点就燃的情绪,但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整个社会给予每个成员充分的空间,相互包容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