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说通家长让小朋友参加舞蹈培训班

孩子 0 44

该如何说通家长让小朋友参加舞蹈培训班,第1张

该如何说通家长让小朋友参加舞蹈培训班
导读:培养孩子兴趣特长,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似乎是父母与生俱来、义不容辞的事。每逢周六、周日、寒暑假,家长没有了休息时间,孩子没有了假期,家长和孩子一起奔波于各个兴趣班之间,家长认为:是奉献,是期待,苦点,累点也乐在其中;孩子却认为:是枷锁,

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似乎是父母与生俱来、义不容辞的事。每逢周六、周日、寒暑假,家长没有了休息时间,孩子没有了假期,家长和孩子一起奔波于各个兴趣班之间,家长认为:是奉献,是期待,苦点,累点也乐在其中;孩子却认为:是枷锁,是负担,苦不堪言,无法承受。有时家长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可孩子却不领情,他们说:给我时间,给我空间。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看来如何有效地指导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的学习?真正让孩子全面发展而又乐在其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建立良好的平常心态。

有的父母说:要为孩子准备一点竞争的本钱。有的父母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父母说:我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等着她为我脸上贴金呢。不管家长们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似乎都是出于爱。现在,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参加兴趣班,家长似乎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于是,随大流、盲目跟风或没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来报特长班也成为许多家长所犯的通病。

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角度来看,少年儿童时期确实是培养兴趣的好时期, 良好的教育和兴趣培养,可以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各方面的素质和发展。此时,按照孩子的需求选择一些好的兴趣班,让专业老师来教是比较适宜的。至于学什么,学多少都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如果盲目跟风,不顾及孩子的兴趣与能力,既给孩子造成挫败感,也徒增自己的负担与烦恼。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当你为培养孩子的兴趣忙得焦头烂额时,请你先考虑这样的问题:你在培养谁的兴趣?是孩子的兴趣,还是自己的兴趣?上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要等着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让孩子在规则中找到自己的路,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尽情地成长,完全地自我发展。你可以给孩子爱,却不能给他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二、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能发现千里马的人是伯乐,能发现孩子长处的父母是称职的父母。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其潜在的天赋和兴趣所在,再加以适当的培养,其教育才是有效的。失聪女孩周婷婷的父亲周弘,创造了赏识成功教育法。他运用这种教育法让周婷婷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最终走进大学殿堂,接受高等教育。爱迪生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正是因为他有一位善于发现他潜能的伟大母亲。你的孩子有什么潜能和兴趣?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兴趣所在,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何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的有一双非常敏感的耳朵、强烈的乐感;有的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有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还有的孩子好奇心强或是特别手巧这些也许就是他的潜能所在,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用不同的方法唤醒孩子的潜能,并提供不同的环境条件来帮助孩子实现潜能。

其次是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加各种游戏。孩子是在游戏中长大的。而兴趣也就是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和表现出来,并得以发展的。游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孩子特殊的天赋和才能。如果我们因势利导地去培养、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老卡尔威特认为不管孩子学什么,首先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潜能的最好办法是游戏。例如,他教儿子学数学时,儿子起先并不喜欢。于是,他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如把豆子和纽扣等放入纸盒中,父子各人抓一把,数数看谁的多;或者在吃葡萄等水果时,数数它们的种子;或者在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不同形状的豆荚中各有几粒豌豆等。再进一步,把豆子和纽扣分成两个一组的两组或三组,三个一组的三组或四组并计算数量,再作成乘法口诀表等。在不动的游戏中,儿子逐渐明白是数的概念,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等。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小卡尔威特就爱上了数学。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孩子的兴趣表现不够明显的时候,我们不妨根据具体情况,为孩子选择项目,并有目的的和孩子做游戏,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小学教学设计网-XXJXSJCN-更多家教文章]

三、尊重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自己决定。

我认识一个孩子,她上了很多兴趣班,有与学习有关的,还有下棋、跳舞等培养孩子兴趣的。一到假期孩子忙的很,但她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孩子非常愿意去学。问起原因:这些兴趣班都是她自己选择的,她非常愿意学,而且成绩也非常显著。看来到底送不送孩子参加兴趣班,上几个兴趣班,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是看孩子,一看孩子有没有兴趣,二看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尊重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根本上说就是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尊重孩子需要的一种表现。在把决定权交到孩子手中时,我们仍然要做好引导工作。

首先我们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来做这个功课父母和孩子各自回答下面的问题:孩子喜欢什么?孩子不喜欢什么?什么是孩子的所长?什么是孩子的所短?再把孩子可以选择的兴趣和项目一一列出来,然后再一一排队,看看哪些是父母感兴趣的项目,哪些是孩子感兴趣的项目,哪些是父母和孩子都感兴趣的项目,平心静气地分析和比较哪一个或哪几个项目更适合孩子。这个分析和比较应包括孩子的特长和能力,父母的指导能力,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家庭的经济条件等,然后再做出初步选择。这样,再为孩子挑选正规的兴趣班,由优秀的老师来进行专业的指导,充分培养孩子的特长。

送孩子去校外培训,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国内家长思想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喜欢报各种各样的班比如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跆拳班等,一来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这个经济条件,二来是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去学习钢琴,那么我的孩子同样也学习钢琴,

到了上学的年纪,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特别贵的幼儿园,幼儿园也出现了一些超年龄的学知识,在上小学之前就要学习乘法口诀,这个现象也被国家点名批评,

2、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攀比仍然是存在的,

家长之所以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攀比,不仅和学校的学生攀比,亲戚朋友之间也要攀比,每逢过节的时候,聚会在一起总要问孩子的一些情况,比如学习成绩会不会弹钢琴,会不会画画?

孩子一问三不知,家长就会觉得特别没有面子,就去送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家庭经济好的会给孩子报校外的文化培训课,让孩子在学校能够表现的优异一些,才能够进入重点高中,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今天报了数学班,那个家庭的孩子也要报数学班,

有的高中一个班,大多数孩子在校外都会上2~5个不同的培训班,

3、家长送孩子去校外培训,并没有理性分析,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报校外培训机构的时候,只听从机构人员的宣传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自己的孩子数学明明很好,不用再到校外补习了,但听从了培训人员的宣传之后,觉得有必要,

也有的家长觉得必须要给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各种培训班都报上,等报完名之后理性分析,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太多,最主要的几样就够了,

4、现在校外培训的现象太乱了,

正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校外培训的现象一直居高不下,慢慢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乱象,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一个学期的费用下来要一两万元左右,有的培训机构还搞充值会员,充值会员可以免费送几节课,有的家长听到送课就会立马给孩子报名,但其实这些送的课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知识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