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

孩子 0 69

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第1张

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
导读: 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范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想必许多人都在

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范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1

 为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是为了给残疾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权益。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送教上门工作,使这些重度残疾孩子能够共享优质教育,实现入学的梦想。

 1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全年在水波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五次送教上门活动,送教学生为三十八名。学校资源中心主任与教育局普教科科长共同重新研究设计了送教上门学生个案手册,资源中心主任初长梅在市教育局扶贫攻坚会议上对送教上门学生个案手册进行了解读,确保全市送教上门工作更科学合理,落到实处。今年开始送教工作全部由校级领导承担,目的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2每学期送教前,要求送教教师设计好每个学生的学期个案计划,每月送教前制定送教教案,教案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送教时严格按照教案设计内容上课,送教结束时,教师要及时反思上课情况,以便调整下次送教内容,送教过程要留存照片,填写送教上门服务记录,整理好照片资料后一并存档。

 3每次送教,我们不仅把专业的知识、康复技能及心理疏导等内容送到重度残疾孩子那里,而且还把一份爱心也带到了孩子的家中,有中秋时的月饼,有孩子需要的牛奶,小食品,书籍等等,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和家长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正因为我们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家长们把送教老师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孩子的恩师,送教工作质与量并行。

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2

 我是今年刚进的新老师,对于送教上门工作我也是所知不多,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在刚接到要参与下乡送教的工作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慢慢的,我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开始了前期工作准备。首先拨打了送教对象家长的电话,基本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同时确定送教时间,好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当我们到达送教对象的家中,家长殷切热情的招呼和孩子的笑容冲淡了我的忐忑不安,我的送教对象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三级精神障碍,爱说话,不怕生人,同时有破坏性行为。了解基本情况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帮孩子上一节课,由于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且曾经短期在本校就读过,所以我为他准备了数数和辨别颜色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都比较配合老师,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且在数数的过程中反应迟钝,在刚开始的频频错误之后,慢慢地都能通过雪花片来计算正确,整堂课以孩子的笑容结束。

 通过这次的送教上门,让我看到了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的这些孩子家长的无奈与悲伤,虽然我们作为特殊教育老师,但是也无法做到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需要,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些家长们带去专业的康复教学理念,引领她们为孩子进行家庭康复。

 我们也会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为这些孩子为这些家庭带去更加专业的康复理念,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绽放笑容,迎着阳光奔跑。

送教上门个案的工作总结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17年),教导处安排了一次送教上门工作。作为送教老师们,我们决定用我们的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用我们的专业为家庭引领正确的教育方向。

 从学校到特殊儿童家的路上留下了我们汗水与艰辛,然而我们为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耕耘与收获并存,我们的付出换来了残疾儿童点滴的进步,迎来了他们家长的笑颜。作为送教上门的教师,我们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我们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肢体协调能力都有了点滴的进步。同时我们的送教与家长取得了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我们正努力地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了孩子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所以送教虽苦,我们却很乐意。常言道,只有无微不至地浇灌与培育,苗儿才会茁壮的成长。我们努力着,我们也收获着。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作为我校第16组的送教上门服务队,送教前小组内开会,明确职责,以"新理念、善管理、求合作、讲实效"为目标,以"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为具体要求,用心做好特教事业。现在我们大家都转变特殊教育观念,统一认识,本着一颗爱心和奉献的精神,努力做好送教上门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只有加强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综合素养。因此,我们特教服务队的老师们在平时都会经常看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送教上门的这些特殊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都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送教上门的一线老师们,把这些孩子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时刻注意这些孩子的健康发展,用真诚的爱去打动和感染他们。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多表扬他们;缺乏自信心时,多鼓励他们;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四、积极参与,热情服务

 我们老师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送教前,我们认真备课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手把手教学,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智障儿童的进步是缓慢的。然而在送教时,每当她取得点滴进步,"你真行!""你真棒!"几乎成为了我校送教上门老师的"口头禅"

 我们本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教育理念,进行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家长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非常开心。老师们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利用自己学科教学的优势,进行扎实有效的送教上门指导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早日让这些孩子快乐起来,奔向美好的明天。

;

10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永州市冷水滩区凤凰小学党支部举办的“送教上门”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上门前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了计划,力求做到上门时心中有数,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子的心灵。短短的送教生活,带给我的感受却很深刻。

我提前打电话跟家长以及之前送教上门的老师们初步了解了该学生的情况。然后跟张同学的家长约定好时间。

这一天中午我早早的就出发了,为张同学精心挑选了画笔等文具以及一些时令水果,此外我还特地给为他带了我儿子超喜欢的一本温暖的绘本——《彩虹色的花》。

我一进门,张同学就手舞足蹈,热烈鼓掌。我的到来,让他小小的眼睛里闪着光,张同学爸爸请我入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张同学,我轻声询问他平时喜欢做什么,积极倾听他说和动作示意,慢慢的,他开始放松下来,打开心扉,眉毛上扬,高兴地把原来老师们送的蜡笔等文具全拿出来,告诉我们书包在哪里,是大宝哥哥送的,自己想读书……

  也许太想被人看见了吧,他更愿意主动分享,拿起蜡笔画着画着开始写了数字1和6,写得挺好的,一定练了很久了吧?又画了个类似加号的符号,我看着挺像生机勃勃的叶子,就告诉他:“在上面加个太阳,就成了向日葵了呢,多么明媚的太阳花呀。你也学会画太阳了呢,那我就在下面画叶子吧。”然后他又画了叶子,那我就画太阳吧,我们像这样愉快地画了好一会儿,让他爸爸也好惊讶,他爸爸说本来今天的状态不太好,还以为不会坚持多久呢,没想到超出预期。

画完画,他伸出手拉着我去看电视,给我介绍视频中的枪、车,“大宝哥哥打枪”,又拉着我去看他小时候的全家福,“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大宝哥哥”……听着这些话语更觉心疼和难过,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他应该是一名初中生了,他一定很向往那样的生活吧,希望我的到来能成为他生命里的微光,点亮黎明前的黑暗。愿他以后能像小太阳一样发出自己的独特光芒。

当我离开时,看着他依依不舍的眼神,和对书的渴望,我把儿子的绘本送给了他,他高高兴兴地把所有物品收拾的整整齐齐。我心情却更沉重了,为这个特殊家庭背后的辛酸与无奈,为张同学的未来感到担忧……

我觉得我们凤凰小学的党员教师们风雨无阻,送教上门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做志愿者其实有时最受益的是我们。参加本次活动我既开心又心情沉重。开心的是可以暂时成为孩子的微光,也庆幸我们虽然是普通人但是和他相比,我们幸运多了也幸福多了。沉重的是担心他的家庭和他的未来,衷心希望在咱们党员同志的陪伴下,他会越来越好。

我在课堂上也跟我的学生们分享了这件事,希望我们正常的孩子们,都能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时间和机遇,好好学习,同时希望孩子们能尽我们所能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虽然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我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召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弱势群体,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有绽放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