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孩子 0 66

在贵州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第1张

贵州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导读:贵州大学的专业类型特别全,包含的范围特别广。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体验,有不同的收获。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是什么,也只是像高中一样,每天按部就班的去上课,完成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天的生活特别单调。渐渐熟悉贵州大学这个环境,这

贵州大学的专业类型特别全,包含的范围特别广。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体验,有不同的收获。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是什么,也只是像高中一样,每天按部就班的去上课,完成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天的生活特别单调。

渐渐熟悉贵州大学这个环境,这个学校的生活习惯和周围的人,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周一至周五,可以按时去上课,去完成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到的事。学生就该有学生的责任,我们也应该肩负起这个责任,好好学习。其实说到学习,作为个人感受,我一开始有放弃的想法,因为不适应老师的上课方式,还有上课进程太快,往往一开始会有些吃不消,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还会发现周围人都好像和自己相反,总是会超前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期,慢慢地发现,一切都是有因果的。在从迷茫中走到熟悉,这个过程是一种自己经历过后才知道,一切都是很美好。在学习的探索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包括周围的同学老师帮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一份值得的友情,一起奋斗,一起进步。

刚进校,新生是住在西校区,那里的宿舍特别方便“晚归”的人。我最喜欢的是和同学们一起去旅行,有的时候会很晚才会回到学校,并不会影响我们回到自己暖暖的被窝。这是一种很幸福的事。因为累了一整天,不会被阿姨骂,也不会在宿舍门外等到天亮才能回到寝室,再加上有电梯,给每一个懒惰的人又一种享受生活的机会。

反正,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经历和体会。

  贵州师范学院原名贵州教育学院,于1978年建校,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注意,它不是从专科大学升成为本科大学,而是从原来的成人本科大学改制为普通本科大学。当年的贵州教育学院,曾经是贵州省内无数学生梦想进入的师范高校。1978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近十年的有志青年未能有机会就读大学。为弥补这一缺憾,也是为了补充贵州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贵州省应国家政策要求开设了贵州教育学院,主要从事师范类本科教育、贵州省中小学师资继续教育。可以说,现今贵州省的基础教育师资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有至少三分之一是该校培养的。

  该校原位于贵阳市河滨公园对面,居市中心(当时贵州师范大学所处的地带就是贵阳市很郊区的地方了),因此吸引了80年代很大部分高学历人才。该校的硕士研究生中竟然有五分之一是80年代的硕士研究生,这在贵州省高校是绝无仅有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该校的师资底蕴。

  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成人本科教育生源的下滑,加之学校本身规模的限制,学校一年不如一年,发展每况愈下。从95年-2005年,该校新招录的教师屈指可数。2007年,中国省级教育学院里面有两所---湖北教育学院和安徽教育学院经过努力改制成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和合肥师范学院。这一消息给贵州教育学院带来了空前的希望。

  2007年,贵州省教育厅当机立断,任命时任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的霍健康到贵州教育学院担任党委书记。该校在其带领下,首先争取到了贵阳市乌当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块623亩的土地,并依靠自身努力,在省财政几无有力支持的情况下,从无到有,仅用2008年3月-10月7个多月就建成了该校乌当校区。同年10月,该校河滨校区、小河校区的师生搬入乌当校区。2008年底,教育部对该校进行评估,最后以罕有的全票通过同意该校从贵州教育学院改制为贵州师范学院。

  从2009年初至今,该校积极从全省搜罗人才。已经从贵州师范大学、毕节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挖取了大量师资人才。其师资力量在贵州省高校已经不可小觑。

  该校学生宿舍的条件是6人间,睡觉全部在上铺,没有下铺,床下面是写字台和衣柜。

  早期修建的学生公寓每个寝室一个卫生间,新修的学生公寓每个寝室两个卫生间。每一层楼还有一个公共卫生间。

  08级部分学生进校时由于学生宿舍不够,因此有些女生是8人间。现在学校新秀的宿舍足够了,因此2009级学生、2010级新生都是6人间。

  学校有专门的澡堂。

  学生寝室供应热水,热水由专门修建的太能能设备生成供应。每层都有有热水,24小时热水供应。

  每栋宿舍都有5台洗衣机供学生使用,但需要投币。

  每个寝室每张床下面(即每个学生的自修桌靠着的墙上)都有一个网络接口,但是需要找学校网络中心开通账号,由网络中心收取上网费用。

  贵阳,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1] 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以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荣登“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

所以是个上大学的好地方

引言:每个大学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缺点,不能说因为一些外在的东西就来评价一个大学好不好?只有自己真正的去尝试了,才能够知道这个学校到底怎么样。

一、贵州大学还不错

大家应该都听过贵州大学吧,这个大学也有他的优势,而且他的综合排名在100多位,全国的排名是200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不过它里面有一些专业是比较受到限制的。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一些,毕竟这个专业直接影响到你的后期的就业方向。如果说你在贵州本地工作的话,可能会比较有优势,但是在其他省可能就比较有限制,贵州大学里面的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青山绿水,而且比较安逸。所有人都关注的一个住宿情况,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他们的住宿条件一般,但是旁边有租的房子啊,大家不太喜欢里面的住宿环境可以自己去进行租房。相对于来说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

二、是小编比较喜欢的学校

小编比较喜欢贵州大学,只不过离的有点远,当时都是在郑州上的大学,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贵州看一看。听说学校旁边有非常多的好吃的,好玩的,而且东西都非常的齐全。在这样的一个生活环境下,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学习比较用心的。自己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考取贵州大学,只有自己进去了你才能够知道这个大学像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别人再怎么说那也是别人的看法。现在大学真的非常多,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报考的学校,还有报考的专业。不要因为一时赌气就随便选了一个大学,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而且想要转大学的话,除非你重新复读,要不然的话你是只能转专业而不能换学校。

湖北。

1、湖北省是中国中部高教第一大省,7所211,两所985,文理分布均衡,在全国来说,仅次于教育资源发达的北京。省内不仅有七所副部级教育部直属高校,而且还有三所实力强劲的军校,甚至在2015年的数据中,仅仅湖北省武汉市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2、贵州省的教育虽不能说令人堪忧,但比起发达省份的确很落后,贵州只有一所211大学(贵州大学),重点高中在全国排名也靠后,高考成绩录取分数线也很低。

贵阳市有很多大学,其中一些热门的大学包括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这些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例如贵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排名前列,而贵州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也很受欢迎。

至于经验推荐,我建议您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这些大学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此外,您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论坛或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了解一下其他同学对这些大学的看法和评价。

最好是去大城市,一线或着是二线的,因为一二线的城市发展前景好,城市的,就业几率高。举个例子,从贵州那边的重点大学毕业,但城市不算大城市,所以就业几率小。但四川虽然是一个新进的一线城市,但发展前景好,所以就业几率高,哪怕你上的不是重点,只是一个普通本科大学。但像北上广这样的已经发展起的大城市,生活节奏快,消费高,要去那边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报志愿时在同一个等级的学校中,选城市,不同等级自然选高的,能上一本就上。如果分数擦边,不要硬报,以免滑档,所以选一个二本大学里的好学校选一个好专业

看到大家的回答我也来说几句,我觉得不能在贵州读大学,是不是很吓人,有人说腐败和经济发展有关系,那么教育和经济发展有没有关系呢,不知道,至少我遇到的很多大学的教授都把教育的所有问题推到经济上了,那要这样推,那么就不应该在贵州读大学了,因为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向好,但是总量的确比不上东中部了。

以上调侃了,不过看到这个问题时间还算不是很晚,再加上这哈无聊,就作为一个过来人跟你说说,发现一个问题的确要比解决问题容易,但是有些时候问题也不容易发现。听说中国有很多好大学,可是跟我们贵州的小朋友只有5%的关系,大部分是考不上的。

实话告诉你,这间学校不怎么样,如果你读的还不错,可能也就那几个专业吧,再差的学校不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不是?好了,废话不说了,以我的感受来说,这间学校给人的印象是管理模式的落后。比如:同样的住宿费用,财经大学的住宿条件和这间大学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精装修和赶工装修、暖气和什么都没有、热水自动化和一层一个暖水机房等等,男士无所谓了,去机房提桶水洗澡很轻松,女生就惨了。老师的行政楼暖气充足,冬天都热得不行,差点热休克了,学生就惨了,全部都是刚建好的宿舍楼,地板冷得让人发抖。特别是寒冷的冬天,花溪的冷空气让学习和生活都很难受;吃饭的问题,曾经我们多少次看着老师们吃香的喝辣的,我们只能是围着号称能同时容纳万人就餐的食堂吃胡嘴的黄油、恶心的蔬菜、四年的菜系;也贵,并不便宜,主要是原料不好浪费较多,但是学校要道德批判,他们要光盘行动。说实话不公平在这里体现得有点充分哦,这就是管理的落后吧。

最主要和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可能这个是全中国大学普遍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说一说这里的特殊情况。第一、大班教学,可能你在中学都没有读过这样的班级,大部分课是八、九十人上课,如果是公共课之类的可能三百人一起上,好点的专业可能稍微好点,但是据我了解,大部分是大班的。第二、老师上课第一件事是点名,你说八九十个人点个名就得十分钟,还上什么课,最过分的是一些大课的点名。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实意上课,你说她不认真吧,人少的可怜她也讲,可是讲课质量不敢恭维,可能也是知道没有多少学生认真听,随便讲讲,已经恶性循环了。第三、上课就是演讲,学生代表讲,学生小组讲,以锻炼学生口才的名义甩甩手了。像马克思主义之类的课就是念书,没有她自己的东西,感觉就是学生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你在台上念经,学生在下边默然注视着,学习风气不好。一节课出来如释重负形容这学校上课一点都不夸张,心理折磨太严重了。

这里值得指出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的心理辅导,很多时候校园里边大肆宣扬心理辅导我就奇怪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书读得越多就越容易心理出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其实心理问题不如说是对校园现实的不满,传统价值观在这里的产生了混乱:校园对错颠倒、虚假之风盛行、学习形式化,校园生活娱乐化,所以每当提到心理两个字时大家都是嗤之以鼻。大学的课其实挺多的,学生都不想上课,我的大学就喜欢上了一个老师的课,高等数学。有一种理论是大学靠自学,以此推卸教师的责任,这种观点你认同吗?我不认同,大学是和过去不一样,更多强调自主性思考,那难道就不要课堂和老师了吗,那我们还上课干嘛呢。不知怎么了,大家就是不听课,我也不听,讲着讲着有些教授就跑题了,她好像不愿意多讲,多讲容易出更大的纰漏。你又知道教学是引导性的,可是你说的都是条款啊,你引导什么了。有的更过分,照书念,你们是都去评职称了吗,是不是没有心思上课了。

人是一方面,课堂也是一个方面,大学有着许多课堂模式:实行有奖问答,不管对与不对,我们主要在乎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不能奖金钱,我们奖的都是和学习成绩相关的,比如奖平时学分,期末成绩加分等。有人说这样很好啊,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公平,谁叫你不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完了,老师拿出一个本子,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哦,加两分。

中场休息,来,我们点下名,你妈,老师和学生捉迷藏,你以为我上课马上点,我点死你,学期三次没有平时成绩,五次期末不要想过。你们跟这几个同学说声,以后我的课不要来了,有些点名有规律,有些是没得的,有些会提前告诉你。大课没什么意思,就不讲了,你想一下,你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和老师周旋上,那还有什么精力去认真学习哦,以我的经验,在大学就是和老师周旋,和体制周旋。以上都是一些细节描写,没有多少理论东西。当然水平有限,没有说到重点,更多精彩有待知友发言。前段时间的回答被折叠了,修改后不知能不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