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家里有对双胞胎真的是让人羡慕,但是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费心,同时抚养两个确实很辛苦,但是这不能成为让双胞胎分开的理由。◎有个做生意的家庭,妻子怀的是双胞胎,孩子出生之后没有别人带。但是妻子一个人带双胞胎太辛苦,于是,爸爸和妈妈就选择一人带一个,
家里有对双胞胎真的是让人羡慕,但是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费心,同时抚养两个确实很辛苦,但是这不能成为让双胞胎分开的理由。
◎有个做生意的家庭,妻子怀的是双胞胎,孩子出生之后没有别人带。但是妻子一个人带双胞胎太辛苦,于是,爸爸和妈妈就选择一人带一个,包括平时的管教都是爸爸管,一个妈妈管一个。如果需要出去应酬什么的,也会选择带着自己管的那个孩子。
庆幸的是双胞胎还是在同一个家庭中,平时的起居会在一起。但是接受不同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真的好吗?
◎朋友来亲戚的儿媳妇生的也是双胞胎,奶奶自己照顾不过来,有因为奶奶和姥姥家住的挺近,于是选择让奶奶照顾一个姥姥,照顾一个。虽然平时两个孩子能够见到,但是因为老人们带孩子的观念也不同,时间长了,确实看出双胞胎性格的不同了。
◎上面两个例子还好接受,第三个例子是爸爸妈妈选择带双胞胎之一在城市工作,把双胞胎中另一个送到老家让爷爷奶奶带。这种长期分离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即便你还没说双胞胎被分开抚养的不好,对方可能就会反驳你,两个孩子一起带真的是太辛苦了,根本顾不过来,这也是没办法。
是的,虽然我家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偶尔,还同时带过自己的孩子和一个妹妹的孩子,同时看俩孩子一天真的是能把我的腿都给走废了,真的是太辛苦了。
但是辛苦也不能成为让双胞胎分开抚养的理由。孩子的成长,是没有退路的。为了让双胞胎更好的发展,所以一定要了解一下双胞胎分开带的弊端。
(1)育儿观念的不同
即便是夫妻两人一人带一个孩子,两个人的育儿观念也是不同的。如果那一个孩子在老家,一个跟着爸爸妈妈,那老人的育儿观念更是落后,时间长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不利你应该有数。
(2)双胞胎再相聚的弊端
孩子最好是不要随意变换环境,因为他的适应能力没有成人强会影响到他的心理。
双胞胎早晚是要相聚的,因为两个孩子接触的观念都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聚在一起之后就会因为这些不同而发生矛盾。
另外长期不跟着爸爸妈妈的双胞胎之一,会很难融入这个环境,他可能会感到自己是外来的,难以和爸爸妈妈和同胞兄妹融在一起。
两个孩子之间可能会产生敌意。
对于父母同样也会不适应,突然再多一个孩子,在言行上可能会有偏颇,更不利于两个孩子的相处。
(3)父母难以一碗水端平
长期跟着自己的双胞胎之一,爸爸妈妈肯定会有明显的偏向。这种偏心的做法会让另一个孩子感到孤独,会形成性格缺陷。
双胞胎本来就是特殊的,在培养双胞胎上也有特殊的方法。
1、要培养双胞胎各自的独特性
双胞胎长得相同,家长往往会注重他们的相似形,而忘记了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抹杀了他们的个性。所以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一定要反思一下以往的教育方式。
(1)培养宝宝在认知上的独特性
我们见到的双胞胎,一般都是穿着同样的衣服。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让双胞胎在认知上发生混淆。
张同样的衣服有可能让照顾双胞胎的家人发生混淆,一个宝宝吃了两次饭,另一个宝宝一点都没吃。或者给同一个宝宝洗了两次澡,另一个宝宝却没有洗。
一岁内的孩子自我认知不足,两双胞胎穿的一样,玩的一样,就很容易让双胞胎混淆。自己的认知,觉得自己就是对方,对方就是自己。
所以最好是能够分开,即便是同样的衣服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这样家人也好区分哪个是哪个。
(2)尊重双胞胎各自的个性和意愿
即便是双胞胎,他们的性格也有不同。但是因为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接受的管教方式相同,又会产生相似的行为模式。
对于他们的差异,家长应该尊重各自的个性和意愿。能够让双胞胎认同自己,理解对方。
在照顾双胞胎的过程中,熟悉他们的家长应该会观察到他们不同的地方。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和意愿,来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父母要给予双胞胎同样的爱,但是不要要求两个宝宝非得一样。
2、对双胞胎不要有偏见
双胞胎因为性格不同,爸爸妈妈可能对他们其中一个有所偏爱而忽略了另一个。也不要因为一个孩子强壮,另一个孩子身体弱就偏向于身体弱的一方。不管做什么都应该同等对待双胞胎。
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对一方有所偏爱,对另一方有偏见的话,就会让偏爱的一方养成唯我独尊的思想。让他觉得自己就是应该被多照顾,在选择时零食玩具等东西上有优先权。时间长了就想独占爸爸妈妈的爱,让另一方感到孤单。
而照顾较少的宝宝容易自卑,他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一视同仁。
有的家庭因为有一个孩子,然后想要二胎,但是二胎生的是双胞胎。对于这种大宝+双胞胎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育儿模式呢?
(1)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多关心大宝的感受,可以让大宝更多的参与照顾双胞胎,如果他做得很好,应该给予双份的奖励。
(2)不要让双胞胎有排外思想。有的时候双胞胎可能更喜欢跟对方玩儿而对其他家庭成员有排外思想。这种做法不好,其实家长应该引导双胞胎分开和家庭成员玩,不要老是让他们两个玩自己的。分开玩儿对他们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是生育了双胞胎的家庭,那么真是要恭喜你。不过同时要记住,没有特殊情况,千万不要把双胞胎分开抚养,时间长了会对两个孩子的成长产生弊端,会影响两个孩子的感情,也会影响到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
每个家庭都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关系的纽带,有了孩子整个家庭才算是完美。
大家都知道养育一个孩子,除了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之外,还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照顾他们。
而现在的大多数女性怀孕一次,生下的多半都是一个孩子,不过也有一次怀上双胞胎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的经济负担就会加重。
为了减轻一些负担,可能就会选择将其中的一个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照顾,但是老人的带娃方式,和年轻父母相比难免会有所区别。
孩子受到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自然也会很大,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01双胞胎,一个给乡下奶奶带,一个自己带,3年后见面差别大到不敢认姐姐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当时生下孩子后,因为精力有限,加上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公公婆婆又没什么文化,常年生活在乡下,对城市的生活很不适应,也不愿意离开乡下,姐姐没办法,就只能把她的大女儿交给了乡下的婆婆帮忙带了。
二女儿就一直是她自己带,平日里姐姐因为带孩子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也很少回去老家看望大女儿。
3年后,两孩子都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姐姐想城市的教学水平肯定比农村的好,就和丈夫商量想将大女儿接到身边自己带,而且孩子也大了,只要接送上学就好,应该可应付得来。
于是这天姐姐和姐夫回到乡下老家接孩子,刚到家门口附近,就看到一个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浑身脏兮兮的,也分不清楚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刚开始姐姐和姐夫还以为这还是隔壁人家的孩子呢,直到婆婆出来喊孩子的时候,姐姐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是自己的大女儿。
她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上下打量了眼前的这个孩子,再次跟婆婆确认,这个真的是她的大女儿?
她婆婆说“我从小带大的孙女,我还能不认识”。
面对眼前的这个孩子,姐姐不禁默默的感叹“都是同一个爹妈生的,两孩子的差别也太大了!”
将孩子接回去后,姐姐发了一条朋友圈,把两个孩子放到了一起,网友看到后表示:简直就是一个公主,一个主公。
之后,姐姐还特地为大女儿“改造”了一番,但是孩子骨子里的那个性格,不是一时半会能改过来的,她大女儿的性格,依然像个小男孩一样,整天风风火火的精力特别的充沛。
不过相比于二女儿,她大女儿的体质确实好的没话说,很少出现生病的现象,也省了不少心。
02老人带娃和父母带娃,区别最大的是哪些?①穿着打扮方面
老人通常都比较节俭,除了吃方面,其他方面都不太舍得花钱。加上老人家的觉得孩子的穿着打扮,没必要太过花里胡哨,只要能够保暖就行。
所以,衣服选择方面,可能就会拿邻居家的同龄孩子的旧衣服穿,或者是买一些便宜的衣服给孩子穿。
而且他们觉得孩子长得很快,衣服穿不了多久就要换了,买太好看的衣服,到时候不能穿了很浪费。
但是现在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穿着打扮,尤其是小女孩,都想将她们打扮成小公主一样,这样走在路上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
②体质方面
父母自己照顾孩子自然也会更细心一些,事事也会更加周到,而孩子被更细心的保护着,能够接触的东西也比较有限。
要知道人体的免疫力是需要锻炼才能提升的,如果孩子很少接触到细菌,身体的免疫力自然没办法得到锻炼。
相比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他们接触的东西就会比较多,而且大多老人对孩子都是放养,随便孩子怎么玩,当然他们的运动量也会更大。
与此同时,身体的免疫力自然也会更好,而免疫力好,抵御病菌的能力也会更强,自然不容易生病啦。
③三观方面
大多数老人都偏爱孙辈,对孙辈的宠爱可以说是“没有底线”的那种,就因为这样也让不少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太好的习惯。
他们可能说话做事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还有种自我良好的感觉。
而如果是父母自己带的孩子,通常说话都会比较有礼貌,也不太会做出父母难以把控的事情来。
03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缩小两个孩子的差别呢?No1孩子尽量父母自己带
众所周知,老人对于隔辈的孩子都会特别的宠爱,因此老人带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些溺爱,而溺爱的孩子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父母应该尽量选择自己带孩子,如果实在不行可以请保姆,或者让老人协助帮忙一起带孩子。
这样总会比把孩子留着农村,让老人自己带孩子强得多,毕竟在家至少每天可以见到孩子,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也能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No2不要为了赚钱,忽视了孩子
问过很多把孩子留在家中的父母为什么,他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都是“为了给他们更好的物质生活”。
可是反过来问他们,问过孩子们的想法吗?答案是“没有”。
我们家长有太多的我以为,我认为,殊不知孩子最真实,最渴望的是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像普通的孩子一样,至于钱多钱少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和和睦睦的在一起就够了。
No3做不到绝对公平,也要做到相对公平
同样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生的,留哪一个在自己身边,或是回老家由老人养都有失公平,并非是说老人教育的没有父母好,而是农村和城市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会让孩子心里产生落差感。
同样的孩子,在老人那里的就会想: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是不是我不够优秀?所以爸爸妈妈把我留在农村。
因此,如果你有两个孩子,做不到绝对公平,也要做到相对公平。
对于那些还年轻或者是准备要生孩子的家长,想说自己的孩子尽量自己养,如果认为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带孩子,可以稍微晚点再要孩子。
另外,没有办法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的家长,就不要再生二胎,如果生了二胎的父母,就要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对他们多关注和照顾一些。
说句实话我不愿意 , 可是我还是狠心把宝宝放老家了,自己也上了一段时间的班,感觉工作上带来那点微小的成就感,并不能弥补和抵消因为自己把宝宝放在老家带来的痛苦感,之前老公上班我一个人独自把宝宝带到四周多,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内心无比踏实,猛一下分开对宝宝和我来说都是很大的伤害。分开之后后,很多个深夜睡不着觉,感觉很孤独无助。
01 2017年最后一次通话
17年最后一天,电话那头,我亲爱的宝贝,一如反常,主动要求爸爸接电话,而平时电话里,她都是不甩这个老爸的,还常常让他走开。
爸爸有点受宠若惊忙问道:“亲爱的宝贝,你想爸爸了吗?”还没有等爸爸把话说完,她再那边抢着的问:“爸爸,你是不是放假了?”“对呀,爸爸今天放假了,”爸爸说。“爸爸,你是不是准备回老家,嗯爸爸,你哪天回来家来接我呀?”她满心期待又急切的问道。“爸爸是放假了,元旦假期结束,宝宝还要去幼儿园呢,等幼儿园放寒假,爸爸才能回去接你呀。”“那爸爸咱们开视频吧。”小小的她语气里带着大大的无奈转移了话题。
小小的她翘首以盼的是,爸爸放假能来接她。今天放假了,她没有耐心再听我的嘘寒问暖。是的,一个多月前我们已经开始倒计时,在计算寒假的到来,那个时候我跟她说:“宝宝还有50几天,爸爸就可以回老家接你啦,”她说:“妈妈,我都可以数到好几百个数了,50天很快能数完。于是她开始数1,2,3,4…,数着数着直接从30几跳到50几。
亲爱的宝贝,在你期待爸爸妈妈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在期待你。电话另外一头的我, 终于盼到35天的时候,心里默念,35天分解到5个星期,似乎过得快一些,30天的时候,4个星期,更快了,而现在只有20几天了,也就一眨眼的功夫。
02 回想首次分离
2017年春节,是她第一次在老家过年,也是第一次爸爸妈妈把她一个人丢在老家。走的时候我们本来想趁她没睡醒时,悄悄的离开,可是她和往常一样只要妈妈起床,就会秒醒。于是我和老公编了一个故事,说爸爸要去医生那里打针,输完吊水就回来,而她相信了。因为爸爸身上确实有很多红疹。
正月十六那天,初春的天气还是异常的冷清,早饭过后,爷爷拉着她出去玩,我和老公借着去医院看病的名头出门,其实踏上了回上海的路。一路上,我们心情都比较沉重,基本没有怎么说话。
分开的之后前几个晚上,我们不敢和她通话,都是爷爷发短信,或者悄悄的打电话,告诉我们每天晚上她都要撕心裂肺的哭,晚上不愿意睡在爷爷奶奶房间,一直要闹着去爸爸妈妈的房间睡觉。
大概过了一周,听说她比之前几天好多了,于是我们松了一口气,和她通了电话,也开了视频,白天的她有大姑家的姐姐陪着一起上学放学,耍的很开心,表现得也很乖巧,仿佛忘记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是那个晚上她又开始哭闹起来,大姑第二天趁她上学不在家,特意打电话嘱咐我们,暂时不要她你打电话了,以免惹得情绪不好,本来这几天刚刚稳定一点,现在又前功尽弃了。于是我们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
时间过了快一个月,虽然每天询问宝宝在家里的情况,但依然抵挡不住对她的思念。那颗牵挂的心,宝宝不在身边的日子,它一直无处安放。在征得大姑的同意之后,我们和宝宝开了视频。视频里面她问爸爸妈妈怎么还没有回家,什么时候回家我们一起回上海,问爸爸的屁股看好了吗,看来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很冷静了,连爸爸妈妈走之前和她说的话,都记起来了。爸爸支支吾吾说等屁股上的红点点没有了,就去接宝宝,于是她满心欢喜…
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下一次视频的时候发生了,我们起始聊得好好的,忽然问爸爸怎么还不去接她,她猛然意识到我们是在上海的家中和视频,问道:“你们是不是骗我的,爸爸没有去打针,你们都去上班了对吗,就知道你们骗我的,我要去上海的家里!”呜呜大哭起来。接着我们听见一阵敲打的声音,哭喊着说:“我再也不给你们开视频了!”再接着网络就断掉了。大姑电话打过来说,宝宝生气用玩具把手机屏幕砸碎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宝宝不愿接我们的电话,也不愿意和我们视频,后来老公拼命的给她买零食,我拼命的给她买衣服,生怕她真的把我们忘掉。在第一次发工资的时,我满心期待,那是我身为人母之后的第一份薪水。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我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但是当我拿到工资的时候,工资给我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并不能抚慰因为把宝宝留在老家,给我的内心带来的创伤。
03 暑假小聚
暑假的第一天,老公下班之后第一时间买了一张火车票去接宝宝,他说想给我一个惊喜,想直接带着宝宝空降在我面前,这个着实让我吃惊。
第三天,清晨,老公把宝宝带到我身边,再次见到她,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心疼,当时我还在被窝,我说宝宝钻到妈妈被窝里,她抱着我狠狠的亲了一口,我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带着她到处溜达,本来打算给买她买点吃的玩的,由于早晨太早了,许多店铺都没有开门,我们只买到了早点就回家了,回去的路上,她在一堆废墟里,看到一支开得正艳的**小花,跑过去,采了之后说:“妈妈这是送给你的,再次见到你很开心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我的宝贝!”
把宝宝送到我身边之后,老公赶回杭州上班,由于白天去公司上班,宝宝由舅妈帮忙看着。虽然只在老家呆了四五个月,但是此时的她已经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每次我要帮她的时候,它都会说,妈妈我自己可以的,在老家我都是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的。
起初,连续几天中午午睡的时候,她总会发烧,舅妈说她有心事的样子,午饭不怎么吃,一直追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要谢谢舅妈和旁边邻居阿姨们给宝宝擦身子降温,喂宝宝吃退烧药。那天我下班的路上,给宝宝买了一束鲜花,她看到之后欣喜若狂地问道:“妈妈为什么会给我买鲜花”我说:“听到宝宝发烧了,妈妈心里很着急,宝宝应该是想妈妈想的吧,送鲜花给你,想让你开心一点哦。”她接着说:“妈妈太谢谢你了,我好喜欢这个大大的向日葵哦,好开心哇!”妈妈只要你健康,开心就好。
04 再次分别
暑假结束之后,老公定了车票,送宝宝回老家继续幼儿园生活,对于回去她有所期待,并不畏惧,也没有抵触心里,很开心的带着收拾好的行李和爸爸一起出门。我想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她喜欢火车,喜欢在火车上睡觉。我去汽车站送他们,在巴士转弯之后,妈妈离开她视线的时候,我听见它放大嗓门哭喊了一声“妈妈!”这个时候她仿佛意识到,将要再一次和妈妈分离。
在看到巴士渐行渐远,最后看不到他们的位置,我的鼻子一阵酸楚,喉咙里面像卡了一块沉重异物,一直堵到胸口…希望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分别,直到宝宝长大成人。哦~不,希望今生我们都不要再分开,我知道这不可能的。我想象在她长大,在她独立的那一刻,我定会坦然的去面对与她的分离。但是此时此刻的分离,让我难以割舍,无法释怀。尽管我知道在分开的日子她也成长了很多,不足五岁的她,没有妈妈在身边,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学会一个人哄自己睡觉。但这都遮挡不了一个事实,2017年,爸爸妈妈让她沦落为一个“留守儿童”。
05 新年目标:解救我的宝贝
留守儿童,一个不幸的词汇,又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指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的农村脱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者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外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曾经也是个十足的留守儿童,以前一直以为只有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的孩子才叫留守儿童,原来我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留守儿童。回想起以前每次学校录入档案信息的时候,很多同学,父亲职业一栏一直写着四个字“外出务工”,这样看来起来,不仅是我,我小时候的伙伴们,我们这代人几乎全部是留守儿女同,深深的不能再深的烙印,然而我的下一代,还要和我自己一样沦为留守儿童吗?
我的回答是:不!2018年希望通过的努力,把宝宝重新放在我们的身边读幼儿园,把小小的她从“留守儿童”中解救出来。
06 在一起
2018年春节过后,在家人的质疑中,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一起踏上返回上海的归程。来到这里之后,和之前的幼儿园沟通好之后,女儿又回到之前熟悉的地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同学。还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只是在大部分同学的眼里,她是个新同学。
不过女儿适应能力很强,这对她来说不需要过渡期,只是离开之后,又回来了。对我和老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每天要比之前早起两个小时,老公工作日早送晚接,下午接的时候还没有下班,需要和领导同事沟通协调好。我下班之后头等大事就是去接女儿,周末由我来带,这样我们的时间被填得满满的。在身体上更加辛苦与疲惫,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无比的满足,我们也乐此不疲。
基本上女儿放学后要待在老公公司等着我下班去接她回家,在此,要谢谢老公的领导们、同事们,他们并没有因此为难和排斥老公,而是给予帮助和支持。偶尔老公走不开你时候,同事也会帮忙去接女儿。而女儿也由当初一个文静的小淑女,变成能满公司追着同事喊打的疯丫头。有时候公司做活动,喊女儿一起去,说小孩子能带动气氛,偶尔女儿不在,同事会再三问老公:“小马,你女儿怎么没来,今天有活动呀。”作为一个被需要的小朋友,女儿也很开心,每次总是很卖力的帮忙发礼品。主持人说我们今天请了一个小小的礼仪**给大家发礼品,到场的嘉宾会轻松的哈哈一笑,当然也有带小朋友来的,也有小朋友和女儿一起发礼品的。
女儿小小年纪,个性却很霸道,常常阻止我买新衣服,生怕我的衣服比她的漂亮,尤其是担心我穿裙子。有时候又可怜兮兮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让你变老,等你去世了我就没有妈妈了。我想让妈妈一直陪着我,等我长大挣钱了,给你买化妆品,让你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带你做运动,让你永远年轻。”每每听到这些心里都是暖暖哒。愿时光慢慢走,愿我的宝宝慢一点长大,愿我慢一点变老,我们一起细数光阴流年,一起面对未知的生活。
不愿意,给婆婆带是无奈之举,为了生存,为了让孩子过的更好一些,才把孩子留给老人,每一次母子分离,妈妈的心里在滴血。我是婆婆,我是感觉到媳妇的心情的,看到快走的那几天,媳妇会不吭声坐在儿子床前端详看儿子,半夜都不睡,早早起来,把儿子要穿的一切摆放儿子跟前。马上要走了,抱着幼小的女儿,久久不愿放下,每次都是哭着走。惹的我也心里酸酸的不是味。
很多年轻人生了孩子就把孩子放回老家,这样孩子不会和他们亲。正常情况下,孩子是三岁前的依恋敏感期。如果他们长期在老家生活,甚至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父母,那么你会发现他们的孩子跟自己并不亲近,遇到困难他们会选择找老人而不是你。
俗话说,对于孩子,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给的爱一般都是一种溺爱的方式,尤其是涉及到生活护理的时候,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物质满足的社会,其实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的偏向,因为现在孩子比爷爷奶奶的父母年龄大,他们一般都会成为“恶霸”。不管什么原因,年轻人最好自己带孩子。老父母借助孩子培养出来的孩子和年轻人培养出来的孩子大不相同。多关注孩子,毕竟少一个最多两个。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自己希望的寄托。
父母长期不在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接近孩子的人。从十月受孕到哺乳期,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父母的孩子相对来说会更独立,大多数老人会更宠爱孩子,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欠孩子,老人会更偏爱,以至于很多事情老人“帮”孩子去做,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照顾好一切,比如洗脸、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但这不是绝对的。
生活中,确实有一些老人带着孩子来“与时俱进”。他们像年轻母亲一样科学地抚养孩子。在孩子出生后给他们最好的陪伴是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即使工作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而不是出生后就被送回老家。这对孩子不公平,他们不可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于现在的年轻父母来说,不要让金钱冲昏头脑,因为孩子很重要。
两岁宝宝放在老家带,当然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具体有哪些影响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孩子会变得内向孤僻。两岁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关爱的。而这时候作为他(她)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却外出打工挣钱去了,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爷爷奶奶毕竟年龄大了,投入的精力有限,因此对孩子照顾不周。孩子有时候有什么需要,可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能第一时间给予他的关心和爱,渐渐的孩子就会变得内向孤僻。这样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不利。
第二,孩子会与父母渐渐疏远。这可能是父母最不想看到的,但却又是现实。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外面打工挣钱,而两岁的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本身不够深,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又比较少,渐渐地在孩子心目当中,你这个父母的印象就会渐渐淡化,甚至远去,那对我们做父母来说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第三,孩子性情会变得胆小,不够阳光自信。由于长时间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忙于农活或家务,因此孩子的性情渐渐显出一种弱弱的感觉,不阳光自信的感觉。
我亲眼看见有一个由外婆带大的孩子,给我的感觉特别懦弱瘦小,从来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伸张自己的主见。看见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当时就在想,他的父母怎么不把他带在身边呢?虽然有外婆带,但给我的感觉却好像没得到亲情的照顾一样的,那么可怜。
希望你能够把你的孩子带在身边,陪伴他健康成长。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