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喜馍馍是一种婚庆吉祥的风俗食品,俗传:喜馍馍带回去,亲人吃了得吉利。因此,这句歌谣属于祝福的吉语,再从字面上理解,此句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红鸡蛋代表的含义并不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喜馍馍是一种婚庆吉祥的风俗食品,俗传:喜馍馍带回去,亲人吃了得吉利。因此,这句歌谣属于祝福的吉语,再从字面上理解,此句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红鸡蛋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前一个“红鸡蛋”是作为一种圣物出现,有祈子赐福之功;而后一个“红鸡蛋”则成为了孩子降生的报喜标志,也是一种起宣告作用的物体。向亲友分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常用于结婚、生育、做“满月”等各种喜庆场合,以示庆贺并图吉祥。
中国民间历来有分食红鸡蛋的传统,主要是贺降诞之喜或祈求子嗣。以下为几处小地留有的红鸡蛋习俗。
1
山东微山县在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
2
还有的农村地区在举行婚礼的前一、二天时,女方要进行一道美容工序:绞脸,她们把前额和后颈露出的一些绒毛用两根拧成麻花状的红线“绞”下来,具体请两位大嫂轮番操作,一紧一松,一松一紧,把绒毛“绞”掉,“绞”完脸以后,用两个红鸡蛋在脸上滚,一边滚一唱道:“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喝喜酒,明年把‘喜’见!”。然后,在新娘脸上扑些粉,既盖住了被“绞”出的血点,又美化了容颜。红鸡蛋在这个程序中也起到了作用,虽然具体的唱词有异,但表达内容不变;
3
旧时胶县生男孩第三天向娘家报喜,女孩第六天报喜,婆家人去时带1斤重的馒头20个,娘家必须全留下,否则小孩不好养,娘家要回上19个红鸡蛋、4碗小米,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人要送红鸡蛋,这叫做“人人喜”;
4
蓬莱县生男孩带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报喜用母鸡,由此可以看出鸡和鸡蛋在民间传统风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5
邹县男孩报喜用一本书,女孩报喜用一朵花,此外还给邻居亲友送“报喜蛋”,即染红色的鸡蛋,娘家和亲友乡邻前来祝贺新喜,叫做"送粥米"或"送汤米";在开封一带,婴儿出生后报喜常带红鸡蛋。如果是男孩,要六个或八个,必得双数,染红后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用墨点一个黑点,表示“大喜”,男孩送双数的原因是,孩子长大以后好找媳妇,和媳妇成双成对,必能花好月圆。如果是女孩,鸡蛋只染红色,不点黑点。数量是5个或7个,必须是单数,表示“小喜”。送了单数的鸡蛋,说明家里添了女孩,将来好嫁出去。
如下:
1、报喜人选
孩子出生后,一般是他爹拿着茶壶去报喜。
2、报喜时间
生了孩子三天以后,奶爸带上物品到娘家报喜。
3、报喜物品
如果是男孩,就要拿着书去报喜。如果是女孩,就拿着花去报喜。
4、报喜红包
有些地方不用拿红包,有些地方需要拿红包。红包的金额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给,最好是吉利的双数。
注意
娘家在收到报喜后,要准备一些礼物,比如肉蛋、糯米、红糖等,还要在这些礼物上贴上红色纸花,并且去女婿家祝贺。
还要一些地方报喜是送鸡的,生男孩送公鸡,女孩送母鸡,也可以送红鸡蛋,男孩送双数,女孩送单数。其实男方去女方娘家报喜带的东西不固定的,根据当地的风俗来定就可以了。
这个照以前古人来说叫“送汤米”,以前养孩子难,谁家有了孩子,都通知一下,来庆祝一下,看看孩子,亲戚邻居都去送点吃食,意思孩子好养活,现在就演变成汤米宴了,办个酒席,亲戚朋友们都来庆祝一下,其实跟满月酒百日宴都类似。
送汤米也是有讲究的,别人来送汤米是不能空手回去的,否则就失了礼节,会被人笑话的,虽然现在都是直接给红包了,主办家也还是要回礼的,鸡蛋或者其他的一些零食食品,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俗。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