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教儿童学数学,不像在学校,受场地及人数限制,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
教儿童学数学,不像在学校,受场地及人数限制,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1、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数学,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那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如何判定你已经写完了?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有时,你做家务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题给他做,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几何图形,叫孩子说说这个像什么?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说像大饼;像圆圆的月亮;像妈妈漂亮外衣的纽扣等等。只要是圆的,不管说什么都对,说得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2、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编的题, 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丰富生活知识。
养金鱼是小孩子挺喜欢的事。为让孩子做减法,可编制“金鱼缸中有5条金鱼,死了一条,还剩下几条?”有过养金鱼经验的孩子不一定就简单的回答4条,他要提出这条死了的金鱼捞出来了没有?这样他就有两个答案:4条或5条。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可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丰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为两类。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决定。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动、植物分,或按海产类或非海水类分,也可按炒菜、汤菜分;冷菜、热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学一点分类思想,还丰富了生活知识。
3、能动手操作的题,父母不要给出答案,让孩子去操作、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孩子都看过能伸缩的活动推拉门或防盗窗,这些门或窗的结构是四边形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边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围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压一压,看那个会变形。让孩子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领悟出某些结论,为创造发明打下基础。
总之,孩子良好的学习素质一半来自家长的熏陶。给孩子提问题,也要讲究方法,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能激发兴趣,开发智力,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一、3-6岁学前的第一阶段关键是积累和兴趣。积累首先是要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第二、6-8岁的第二个阶段,两个关键是基础和习惯。首先,一二年级计算的基础非常重要。第三、在8-12岁第三个阶段,是三到六年级期间,注重的两个关键是运用和独立。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3-6岁学前,第二个阶段是6-8岁一二年级,第三个阶段是8-12岁三到六年级。3-6岁学前的第一阶段的关键词是积累和兴趣。所谓积累首先是要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好奇,会问大人很多奇怪的问题,所以家长要尽量的回答孩子这些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尽量用一些具体的食物给进行讲解,比如3+5=8,孩子大脑里是没有3+5的概念的,比较抽象,所以我们要拿出三个苹果,5个梨合起来等于8个,让孩子看到才会有感觉。 第二,积累很多的素材提升孩子几何空间能力,比如拼插玩具、乐高、还有一些积木、手工活动、陶艺等。空间几何能力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孩子有经验,这方面能力就会很好。兴趣方面,我们要给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让他学习数学,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喜欢故事、食物、水果、动物、好玩的或奇怪的声音、语言、音乐等,在整个过程当中,家长不要太多的替代孩子做什么,孩子能做的要尽量让他做就好。在6-8岁的第二个阶段,两个关键词是基础和习惯。首先,一二年级计算的基础非常重要。我们常说在小学解决了孩子的计算问题,就解决了数学一半的问题。在一二年级尤其是这样。如何能够练好计算?虽然有一些巧算的方法,但整体上看,计算没有捷径。计算就像一门技术,比如骑自行车,只有自己去多骑多练,才能够骑的好骑的快。所以说计算也是一样,在这里推荐一种方法,就是多做计算练习题,但是给孩子加上一个计时去练习,只有达到一定的计算速度以后,计算效果才会出来。同时在这个阶段,要给孩子打下思维的基础,我们发现到了三年级,很多孩子成绩就跟不上了,因为这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一二年级思维基础没有打牢,思维不够深不够广,我们就要做很多跟思维类相关的游戏,比如速度游戏,再如下棋、黑白棋、五子棋、七巧板、四巧板、推箱子、汉诺塔等很多益智类游戏,孩子经常练习,那么他的思维强度就会比较好。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重养成好习惯,首先是按时的习惯,包括按时做作业,按时吃饭等按时做任何事情。第二是写字的姿势要好,写字要标准,并且养成一个爱检查的习惯。在8-12岁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三到六年级期间,注重的两个关键词是运用和独立。运用就是要多加练习,这个阶段题量会变大变多,知识量暴增,所以需要很多的练习,让孩子进行内化,那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提供相应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去借助老师的辅导,因为有很多问题,家长可能也不太会,所以家长要做好桥梁,帮助孩子和老师来打通,辅助孩子学习。 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情的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养成很好的学习品质,培养自学能力,这些将陪伴他终生!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数学。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