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三岁的儿童一般就可进入小班孩子入园应该有六项基本准备:一、熟悉新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孩子的不适应感普遍较强。因此,父母就应该在开学前给孩子做些心理准备,多讲些幼儿园的趣事给孩子听。比如,幼儿园里能认识新朋友,老师会教好多本领,还能参加非
三岁的儿童一般就可进入小班
孩子入园应该有六项基本准备:
一、熟悉新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孩子的不适应感普遍较强。因此,父母就应该在开学前给孩子做些心理准备,多讲些幼儿园的趣事给孩子听。比如,幼儿园里能认识新朋友,老师会教好多本领,还能参加非常有趣的活动等等。目的是培养孩子入托的愿望,同时,最好父母能够带孩子先去幼儿园参观参观,看看里面的设施、玩具、图书,再让孩子认识认识将来的老师,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二、调整作息时间
幼儿园有自己的作息制度和要求,入托前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告诉孩子每段时间干什么。按时进餐、睡眠、盥洗、活动娱乐让孩子在家照这个作息制度生活一段时间,进入幼儿园后会较快地适应新生活,同时能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三、自己解决大小便
孩子的大小便问题一般过了十八个月就该训练了,如果孩子想要大小便还不能告诉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就要注意了,入托前应该重点教会孩子说:"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这样的话,免得给老师增加负担,又避免孩子受不洁之苦。此外,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是个很好的方法。
四、学会自己喝水
对于那些习惯于用奶瓶当水杯的孩子,使用小杯子喝水有一定难度。可是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用水杯喝水,这也是幼儿园和家里不同的地方,也是应该在入托前必须学会的本领。刚开始练习喝水时,可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点。父母要教会孩子怎样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另外,关于吃饭的问题也该在家就学会的。
五、学会自己穿衣服
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孩子自立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孩子脱衣服睡觉没问题,而穿衣服起床就麻烦了。还时常会闹出笑话:穿错鞋、穿错裤子、漏穿了穿反了衣服都是常有的事。所以,父母最好为孩子选择那些穿脱方便的衣服。还有,鞋子的大小也要合适,鞋底要软、跟脚、轻便。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为他多准备几套衣裤,以便孩子拉尿、呕吐时更换。
六、学会交朋友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集体生活,能否与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很重要。
入托前应该尽量让孩子与邻居接触,与邻居的小朋友玩耍和交往。入托后,父母可以利用接送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
另外,入园之前要带宝宝 去 防疫站或者妇幼保健医院 进行 宝宝入园体检,记得带着 户口本、防疫接种卡呦!
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
一、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有哪些好处?
安抚孩子的情绪。露露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为了图省事,给她报了校车接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露露对上学的抵触情绪很大,每天校车来了,她总是哭着不肯上车,碰到有耐心的老师,会把她接过去抱着哄一哄,碰到那种不耐烦的,就任由她坐在座位上哭,妈妈看了很是心疼,决定自己亲子接送露露。虽然为了接送露露,每天要早起,但是自从妈妈亲自接送后,露露慢慢地不那么抵制上学了。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中难免会感到害怕,父母如果直接让孩子坐校车,只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恐惧感。如果父母亲自接送,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多与孩子沟通,疏解他们心中的不安情绪。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亲自去学校接孩子,可以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能够第一时间问清原由,今早帮助孩子解决。
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心理就会有所期盼,他们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爸妈一定会来接她。爸妈这种仿佛遵守约定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因此他们在学校也会呆的安心了。
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情绪,父母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也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和在学校的动态,给孩子心里带来安全感。
有这么可爱的政策的吗?如果有,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友好。毕竟,对一个3岁的幼儿来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呆上一天,实在太漫长无助了。
然而,现实当中,不知道幼儿园方面是否允许这么操作呢,在我们这边,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如果在园方不允许的这么操作,只能常规的呆上一天,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入园的特殊时期呢?
01 提前熟悉幼儿园
疫情之前,很多幼儿园放学之后的时间是开放的呢,小娃娃可以由大人带着进入园里参观和游玩。而现在基本没有这么回事了。
那如何带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呢?一方面,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仍是可以带他们去凑个热闹,看看大姐姐大哥哥们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走出来的情景,边看边告诉孩子幼儿园的情况,包括里面有多才多艺的老师,好玩的娱乐设备如孩子喜爱的滑梯、波波池、小木马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生个好感,觉得那里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如果不能实地进去考察,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或视频等带着孩子了解幼儿园里面的情况。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一起看看小兔汤姆系列图书。这套书里,有好几本涉及到幼儿园生活的呢。
首先,第一本是《汤姆上幼儿园》。在这本书里,写到汤姆开学前因不想上学而故意装病或无精打采的焦虑状态,然后重点写到了汤姆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情形。他在陌生的幼儿园里,既有不安,又觉新奇,还学会安慰哭泣的同学,然后在期待中迎来了接他回家的妈妈。
在汤姆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幼儿们初初入园的不安和焦虑心情。他们可能会找各种借口不去上学,如生病,而且还可能因为焦虑而失眠,或情绪失控而大哭。
与其说这本书是用来引导孩子认识幼儿园,不如说是引导家长认识入园前的幼儿的表现状况,知道上述所讲的表现,不过是孩子因为害怕分离,害怕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作为家长,学会认识和接纳孩子的这些表现,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多么关键的一步。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的感动。就是汤姆的妈妈在临走前塞给他一条小手帕,告诉他,想妈妈的时候可以看看小手帕。接着,汤姆抓着小手帕跟着老师进了教室。
这一点,广大新入园孩子的妈妈不妨学习。在经得幼儿园的允许,可以带孩子的日常“玩伴”,如布娃娃或玩具车等到园里。有一个熟悉的“小伙伴”,可以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的案例。
我娃上学那年,班上有好几个小女孩带着布娃娃回去了。她们不论是上课还是睡觉都会抱着它们。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小伙伴,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然后它们还成了孩子间互动的纽带,因为它们而熟悉起来了呢。等到他们有了真实的朋友,那些布娃娃便可以功德圆满地回到家中了。
第二本,我特别想分享的绘本是《汤姆挨罚》。书里的汤姆因为心情不好,接连三次跟同学闹事而被老师批评,并受罚一个人坐着画画,不能跟别的小伙伴玩。放学的时候,老师把一切告诉了爸爸。但爸爸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告诉他,违反幼儿园规则而受罚,老师做得对。并且告诉他,规则能够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最后,还特别提到,规则之外,爱和包容,同等重要。
这本书也是家长与孩子的共学的书籍呢。在幼儿园孩子遇到打架的事,或者日常生活中,孩子跟人打架了,我们该怎么应对?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它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爱共处。哪怕自己有情绪,也不能把火气发到别人身上,而是应该寻找合适的渠道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它也教育咱们当家长的,面对孩子的打架行为,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并且以何种正确的价值观地跟他们讨论这个问题。
不论是汤姆的老师还是汤姆的爸爸都给我们教科书式的示范。汤姆三次跟同学找碴,老师先是温柔相劝,然后步步严肃、严厉。在老师的话语中,她也只是针对汤姆当下的错误行为,并没有指责他的为人如何。她的惩罚措施,我也觉得太好。她让汤姆一个人坐着画画。
一个人呆着,可以让他独自思考。刚开始时,生气的汤姆先是抱怨老师和同学,然而,没多久,他便觉得一个人呆着没意思,不能跟同学们玩多无聊呀。想着想着,竟然睡着了。经过这一觉,汤姆应该有所长进了吧。想跟别人玩,可得遵守规则呢。否则,只能没意思地睡觉了。
来接他放学的爸爸并没训斥他。相反让他骑在自己的肩头上回家。这一幕真的太有爱了。这让我感觉到,这位爸爸的情商多么高。
多少人听见孩子在学校打架挨罚,可能一下就血压高涨,然后暴跳如雷开火。而汤姆爸爸不但没有如此,还对他很亲昵。大概,他知道儿子受罚了,心情很不好。他用行动给予了孩子最大的支持,让他难受时有个依靠。
在这过程中,他确实共情了孩子,正如他后面回忆自己当年因为打架而被父亲,也就是汤姆爸爸处罚时无比难过的心情,他怎么能不懂汤姆。他把当年的自己与此刻的汤姆共情到一块了。
对孩子,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大概是化解和避免亲子矛盾,也是给予孩子正确教育的基础吧。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还用交通规则为例,跟汤姆解释了为什么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对于这点,汤姆爸爸也是很聪明。规则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对幼儿来说,并不好理解,但是用到具体可见的事物或是事实,那就容易得多。可是,这些都需要我们当家长的,懂得灵活变通哩。
回到家吃饭时,又发生了温情的一幕。妹妹伊娜不小心把一碗粥打翻到地上了。汤姆说妹妹做错了事,问爸爸是不是要处罚她。但爸爸说,妹妹太小了,不能这么对她呢。并且和汤姆一起帮妹妹收拾地上的东西。
规则很重要,但是爱与包容同样不能缺少。
这难道不是一本让家长很受益匪益的童书么?
余下的几本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同样如此精彩,不但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精彩,也能让家长们从中学到东西。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02 与熟悉的小伙伴一起上幼儿园
小时候的我第一天上学,去到陌生的环境,遇见陌生的人,一点兴奋也没有,唯一安慰的是,我的同桌是我熟悉的老表。下课了,我跟他一起玩;放学了,我跟他一起回家。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我才没有那么的孤独与难过。
所以,特别建议,如果身边有认识的同一年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妨报同一所幼儿园,并且让园方将他们安排在同一个班。这样的话,他们至少有熟悉的玩伴们,不至于过于孤单与不安,可以更快更顺利地适应新的生活。
我家大宝当年就是这样,找小区的小朋友一块儿去上学。两个小姑娘到如今读大班了仍然是最好的一对朋友。
03 建立熟悉的节奏
所谓熟悉的节奏,姑且称之为仪式感吧。
这不但是幼儿园的事,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孜孜不倦坚持做的事,把一切事变成仪式固定下来,变成与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在我家,每天过的是复制粘贴的生活。 到点了吃饭、洗澡、读书、游戏和睡觉,除非了我出差了不在家,否则一切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这些程序像是长在孩子的心里,成了生物钟。如今,要做什么事,我并不需要太费劲地催促。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所以,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外,也要给上学这事赋予仪式感。
譬如,早上定点起来吃早餐,出发前亲吻拥抱孩子,温柔且坚定地带他出门;到了幼儿园门口,明确告诉他呆到何时,家人就会定时来接他,然后一起回家。
为什么要明确告诉孩子这些事呢?因为,这么做,孩子心里会有一个预判,他们会知道自己只在这儿呆上一段时间, 到点了会有人来接他们。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有安全感。
如果什么都不讲,硬把孩子塞给老师就跑了,或是让孩子玩着玩着,什么不说偷偷走了,会让孩子感到更害怕,以为家长不要他们了,把他们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只会更抗拒上幼儿园。
我的大宝初初入园,哭了挺长一段时间,但我一直温柔且坚定地带她去上学,并强调,到点了,我一定地门口等她。我也说到做到。
我那时正好在休产假,所以有时间接送她。我每次都是早早到了学校门口。接到她时,我都会狠狠地抱抱她。初初开始的时候,还会约上她的小伙伴一块儿去吃个甜品、牛杂之类的,让她们高兴高兴。有时候,我会带个巧克力或她喜欢的水果哄她,让幼儿园归家一刻多一点温暖,也当是对她良好表现的奖励。总之,多一点点心思,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爱。
那一段时间,我还时常带她到幼儿园附近的一块田野里玩呢,如找蒲公英吹、摘小野花、看小蝴蝶飞舞、抓小泥巴玩,有时候还会草丛中找小鸡球球,因为那片田里时不时有瓢虫,大宝怀疑小鸡球球也在呢。于是,我跟她一起走在里面找呀找。
无论那天在幼儿园里经历了什么,在田野里逛了一圈后,大宝的脸只有笑了。
04 家长本身要放下焦虑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网上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如何的入园焦虑,事实上,焦虑的不止是孩子,家长可能更是因此夜不能寐啊。
难道不是吗?我们因为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生活而生出各种忧虑,怕他哭不上学,怕他在园里难受,怕他在园里交不到朋友,怕老师照顾不周,怕这怕那。。。还未开学,自己先是忧得黑了眼圈。
要是上学后,孩子确实出现了各种不适表现,那更是愁个无边无际了,整日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这是不是好多家长的状态?
如果遇上这样的自己,请给焦虑按下暂停键。
然后,告诉自己,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她们在幼儿园工作多年,什么样的小孩没有见过,每一年都经历过了熊孩子大逃亡的阵势,身经百战她们有能力将孩子安抚好。请给予她们信任!既然这样,幼儿园的情况则不必挂于心上了。
孩子离园后,如接放学的时候大哭,或是上学时死活不愿意出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害怕而逃避。越是退缩,孩子将是越是焦虑。我们要做的是,接纳他的不安,陪着度过难过的时刻,然后再重新出发。
我记得,初初开始时,大宝天天哭,不愿意上学。看见她哭到眼睛都肿了,我自己也难过得流泪。我不想看见她这样,让奶奶负责接送。可是,这样引来大宝更强烈的反抗,也许她感受到我抛弃了她,不愿意跟她一起。所以,无论如何艰难,都要坚定地陪伴着孩子一起度过。
也就是那么一个月吧,尔后,他们便从此爱上了生活丰富多彩的幼儿园。
看着大宝进园后坚定地向前走去头也不回的背影,噢,那个粘着我不放的小女孩从此走上了离我越来越远的道路了,心竟然有点酸酸的。
关于宝宝几岁开始上幼儿园好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早上好的,也有说晚上好的。早上有早上的好处,但是晚上也不一定不好。这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而决定。现在的幼儿园分为小小班,小班,中班和大班。也就是说如果早上的话,孩子得两岁半就幼儿园。在幼儿园待完四年,正好赶上上小学。如果想让孩子早上幼儿园的家长应该注意到,你的孩子必须自理能力很强,体质又好,适应能力很强,可以考虑早点上。但是我的建议是不主张孩子太早的去上幼儿园。
最好是孩子三岁到三岁半的时候去上,晚上这么一年,哪怕是几个月,孩子不管是从心智还是体质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三岁的孩子能够理解妈妈离开还会再回来,自己也需要朋友关注她身体的抵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转折期,可以应付群体生活。不要想孩子早点上幼儿园能多学点知识,多接触点东西就好,如果早上的话,宝宝各方面的能力都没达到那个程度,自己又做不好,在幼儿园会受到一些委屈,对孩子的心智成长不利,宝宝会因为跟不上幼儿园的进程而抵触上学,孩子长期的心情不好,再加上开学季又是秋冬交替的季节,是病毒的高发期,群体生活会加大交叉感染的机会。孩子容易生病,家长更疲劳。

下面有一个实例来具体给大家分享一下,早上幼儿园的弊端。这是我们家的一个亲戚的真实情况。家里有两个男宝宝,两个孩子之间相差不到一岁半,两年多的时间,连生带养两个孩子,家长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年9月份,决定把老大送到幼儿园的小小班让老师去带,夲以为这样家长可以省点心。可最终的结果是,家里更是乱套了,从孩子入园前的各种准备,到幼儿园的各种亲子活动,必须家长参加,每天孩子放学后,还有学校留给家长的各种作业,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读书,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命的是从老大开始上幼儿园后,家里的两个孩子开始反复的发烧、感冒、咳嗽、拉肚子,常常是老大还没治好呢,老二又开始了,有时候晚上两个孩子同时发高烧,10月11月两个月份,基本上都在医院里跑着,每次去医院各种抽血化验,把孩子都扎透了,天天压着两个孩子灌药。现在的情况是老二在妇幼住了十五天医院, 刚出院不到两周,先是两天前老大发烧,然后紧接着老二又开始发烧,去医院一查,又是病毒感染,目前还在打吊瓶中。老大没上幼儿园之前,两个孩子都很少生病吃药。这种反反复复的情况,闹的家长很是无奈。

通过是这个事例告诉大家,在孩子的心智体质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之前,最好不要过早的去上幼儿园。这其实是对孩子和大人的一种摧残。但是在孩子两岁半之后,可以培养孩子一些群体的生活意识,和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陪孩子多读一些入园准备的绘本读物。为孩子的入园提前做一些准备,而不至于事到临头,孩子受罪,家长焦虑。
升小是每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人生使命的变化由玩到学、 学习环境完全陌生、学习内容由游戏活动到知识技能、学习方式由观察操作到记忆读写、教师不再全天候呵护、必须在家吃完早饭再走、中午没有了午睡……这些变化,孩子如何面对?作为 家长,您不妨这样来帮助他。
一、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
——向孩子介绍学校历史及现状,言语之中充满怀念、向往、自豪和期望之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 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须注意的事项,近年来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游戏安全。小学活动器戒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要扔石子、玩木棍。
——接送安全。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家长提前带孩子往学校步行几次,每次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原则。
——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 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
——要特别关照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尽量不和淘气的男生玩;不用外面的抽水马桶。
以防万一,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张IP电话卡并教给他使用方法,便于非常时期可以和父母取得联系;在孩子书包某个隐蔽角落装点零钱,藏在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的地方,经常 检查是否还在,用于防止坏人劫持或遇到高年级校园暴力时的”救命钱”,严禁孩子非紧急时使用。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做7大准备
三、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孩子上学后,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
——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高度;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 注意力降低的浅颜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
——为孩子选择好台灯:光质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磨沙白炽灯;照度为15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眩目);灯罩必须完全不透光;灯罩还必须将灯泡全部遮蔽;光源的高度应该与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为孩子买个书柜,供他把不用的书籍等有条理地存放进去,便于查找使用,免得堆在一起。
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书包、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出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要上学了”的喜悦。
四、孩子良好习惯的准备
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可千万别掉以轻心。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而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多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遵守幼儿园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归等。
——学习习惯。专心与认真;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码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用具;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不形成”橡皮依赖症”等。另外,学习能力方面的准备还包括:认识钟表,知道时间;认识页码,会翻页,找题号;认识课表:语文、 数学、英语、美术、品德、写字、体育、科学、音乐;生活中识字:班级、男女厕所等。
——注意培养孩子有意识锻炼身体的习惯,因为学校有体育达标,一年级的体育达标包括50米跑、2X25米往返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坐位体前屈、跳绳、踢毽子等,家长要注意及早做准备,指导孩子跑步、跳绳的 运动技巧。
五、良好生活方式的准备
开学前,暑假可以带孩子尽情地游玩,增长见识。但至少开学前一周要恢复正常规律的生活,确保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迎接开学。
由于小学一般不提供早饭,如果不吃或吃不好早餐,孩子一般上午第二节课时就进入低血糖阶段,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从而导致孩子的 智力下降和思维迟钝,而学校会把语文、数学、外语等认知类的主要课程安排在上午,因而孩子不吃早饭会严重影响学习。
上小学之后便没有了午休,孩子必须由二次睡眠变为一次睡眠,大脑从早晨必须开始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休息并且休息得好,才能恢复体力、智力,消除疲劳。入学前2周,家长就开始每天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开学的1-2周内,孩子由于适应新环境、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极容易上火,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调整好;10月底11月初秋冬之交气候变化,孩子入学压力释放,生病进入高峰期,家长也要积极预防。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