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通宵达旦的守岁是传承亦或是随时间流走?

爸爸 0 88

儿时的年味| 通宵达旦的守岁是传承亦或是随时间流走?,第1张

儿时的年味| 通宵达旦的守岁是传承亦或是随时间流走?
导读:在回忆儿时的年味前,先说说我的家乡:就是三国时大名顶顶火烧赤壁的「武赤壁」。 其实在1998年前,赤壁市原叫蒲圻市,赤壁古战场遗址在蒲圻市的赤壁镇上。后来为了名气什么的就改名了。 楚国故土,长江边上,湖北九头鸟,这些对我们的称呼,似乎从来跟

在回忆儿时的年味前,先说说我的家乡:就是三国时大名顶顶火烧赤壁的「武赤壁」。

其实在1998年前,赤壁市原叫蒲圻市,赤壁古战场遗址在蒲圻市的赤壁镇上。后来为了名气什么的就改名了。

楚国故土,长江边上,湖北九头鸟,这些对我们的称呼,似乎从来跟我没有什么关系。甚至结婚后特别不喜欢娘家送礼给红包很重的习俗,父亲大人总是说我不懂人情世故。在广州过年红包里面5块10块,50元的都很少……直到2012年9月从拉萨机场走出来时,保安都要检查身份证,一看我身份证上写着“赤壁市”那个保安惊叹起来,问“是火烧赤壁的那个赤壁吗?”我笑说是的。他一脸羡慕的感叹:“好牛逼哦!”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觉得出生在赤壁竟然是一件这么值得傲娇的事情!

为此,前几天我特意在家人群里采访了一下大家最怀念儿时过年的什么?

大姐说有新衣服穿、玩草把灯、收红包有钱花。

二姐说,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平时吃不到的零食过年可以随便吃。

爸爸说,能给我们姐弟四人置办新衣服,修好电视机,自由的放鞭炮,一家人开开心心孩子们不吵不闹就是好年了。

而在我的记忆中就是:熏腊肉腊鱼、大扫除、打糍粑、帮爸爸裁红纸写对联,村子里的人都来请爸爸写(谁让他是村小多年的校长啊),看谁年饭吃的早,就先放鞭炮。俗话说,「年饭吃得早,田里不长草」村子里只要一家放了鞭炮,就接二连三的挨家放了。

我们家在赤壁市新店镇,这里有一条明清时期的石板街(下图),小时候可热闹了,石板街两边都是各种卖东西的铺子,过年过节人潮挤挤。中间的石板已经被人来人往往磨得光滑,两边的老式木房子基本拆得差不多,都新起了水泥房子。如今也渐渐人少、店铺冷清。

以前过年家家户户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要放鞭炮,晚上守岁0:00也要放「接春」。早年镇上还有一个鞭炮厂,听说妈妈年轻时候也在里面上过班。如今也是早已荒废多年。

如今过年,就是吃吃喝喝,打牌,玩手机。因为环保鞭炮也不放了。

我最怀念的是父亲有两本做对联的书,他会先看看,用钢笔做对联,再教我们几个孩子裁红纸,从小爱看书的我总是很好奇围着看今年父亲大人要写些什么呢?总是喜欢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写?小时候估计我是最让他头疼,一天到晚问个不停的孩子吧。那时候觉得父亲是很厉害的大人,什么都知道。如果碰上父亲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就会很生气的说,“哼,骗人。我知道你就是不想告诉我,你口袋里的报纸上不是都写着吗?大人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

有时候跟父亲聊起小时候我记得的回忆,他会很惊讶原来我有说过什么话吗?同样的事件每个人的记忆板块都不一样呢。

记得小学那会离过年还一个月,我每天都会追着爸爸问,「今年过年下不下雪?」这是我小时候过年最关心的问题了。每年都期待今年过年下雪吧。下雪吧。求老天爷了,过年下雪吧。偶尔有一二年能实现,但大部分的过年都是晴空万里。长大后,过年来回买票都难,不是雪灾就是春运灾。

大年三十中午吃过年饭后,爸爸就会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把大家庭里所有亲人们的祖先长辈一个不落下的去「送灯、祭拜,放鞭炮」,不时对着坟墓痨嗑,就是说一些至亲的近况,保佑大家平安健康学习进步什么的。爸爸有五兄弟,只有我们家是住在村子里的,基本一家子人年年都是父亲代劳送灯。如今大部分住在赤壁市的都有了小车,也就一小家一小家的自己开车下乡来送灯了。然后就匆匆赶回去。

到了第二天再开始拜年,初一一般不出行。初二去外婆家(现在最想念外婆家的火炉,基本就是24小时不熄火睡前埋进灰里,早起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生火,大家围坐一圈,边添材火边烤红薯聊天,不时也用火箭烤糍粑和小鱼吃,有时候也会在火炉上挂着的腊肉割一块下来烤着吃)。村子里会亮三天的灯。不准倒垃圾,不准骂人说死啊什么不吉利的话。当时我还反驳不是每个人都会死的吗!妈妈气得不知道要怎么跟我说话,总之不准说。果然我是个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啊。

小时候过年村子里的孩子们重头戏「玩草把龙灯」

先请教村子里的老人们,通常是大姐带头扎草把龙灯,敲锣打鼓边走边唱串几个村子挨家挨户去敲门,一般人家都会开门,还会放一小段鞭炮迎接,在草把灯上插几支香为我们夜里点亮。再给我们一些拜年吃的食物或几毛几块钱。家里有孩子的会让孩子摸摸龙头的胡须。以示新年好运头。

前面有一个吊珠的,就是带头人,一般就让村长或者校长家的儿子在前面带头,村子里的人家一般都会看着大人的面子多给一些东西。有人抬有人敲鼓,有人专门负责收东西。基本是玩到半夜,大部分都睡了就找一家亮堂的堂屋,分发东西给大家。钱基本就是大孩子们得了,我们小的就是分一些吃的。大人们也从来不干扰和管我们。印象中似乎一切都是大姐安排,真正的霸王龙女,她说了算,不服来年就不让你参加了~!

牵着龙灯一家家的跑,一家家的唱,在堂屋(客厅)绕三圈。真是欢乐无比的童年时光啊。真想再回去扎一次草把龙灯,让如今只会玩手机IPAD的小朋友体会体会这样的乐趣。

通宵达旦的玩乐,也从来不知疲惫。渐渐长大了,上初中了就没有再玩,我们这一批孩子算村子里最后长大的人。如今的孩子都在城镇或者大城市里生活上学了,村子里也只有几户人家,都是父辈的呆着。

中学开始,吃完年夜饭,看春节晚会,挡住门不让别的大人把爸妈叫走去打牌,硬生生的让父母陪着我们打牌。就记得弟弟最小,有很多压岁钱(一般人家来拜年兄弟姐妹多的,压岁钱都是只给最小的,或者男孩)一家人打麻将,如果是他输了就非不肯散场,一定要打到他赢为止,不让我们去睡觉,不然就要哭鼻子,有时候我们说把钱还给他还不行。只好说,你再这样来年不跟你打了。不准哭鼻子,结果来年还是如此~!哈哈哈哈。现在一般都是守到零点,放完鞭炮就去睡觉了。不睡的也是躺在床上玩手机。

之前想得太美好,嫁了个外国人,不用每年过年争吵在男家还是女家过年了。一年可以过两个年,元旦去他家过新年。春节回娘家过年,如今如意算盘算是没打上,有好几年没有回去过春节了,都快忘记了如今老家春节是怎么过的了。哎,都怪第一次跟我回去过春节,就被家里的伯伯堂哥们把先生灌白酒给喝醉了,吓得他再也不敢跟我回去过年。一到春节就想到处去旅行躲开。

今年也是没有指望了,跟大姐约好,来年回赤壁一起过个小时候的年吧,扎草把灯。也在群里表达了希望爸爸能够重拾自己写对联的习惯。

1买新衣服穿,2有很多很多吃的,这两个到是物质世界最最最容易实现的吧。

期待来年全家都可以团聚一起过个热闹年,过个小时候期盼的年。拍张全家福。

提前祝福大家红红火火过个好年,阖家欢聚,平安喜乐。

#羽西X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今天是猴年的大年初三,也是我的小表姐“满灯”的日子。小表姐是小姑姑的女儿,今年刚满12岁。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小孩不满12岁以前,舅舅每年春节都要给他(她)买一个大红灯笼,也叫舅舅给外甥“送灯”。表姐今年刚满12岁,也是爸爸最后一年给她“送灯”。

正月初三一大早,我们全家吃过早饭,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就带着我们给小表姐买的护眼灯、新衣服、新书包和好多礼品,来到了小姑家。小姑为了庆祝小表姐“满灯”,还请来了许多亲戚来家里吃饭。小姑家今天的人可真多。客厅的沙发上、小凳上,到处坐满了客人。大人们都坐在一起聊天、拉家常、看电视,简直就没有我们小孩插脚的地方。

这时,只听小表姐喊了一声:“走,李斌,我们下楼玩去吧!”“嗷”的一声,我和小表哥、小堂弟就随着小表姐来到了楼下。姑姑家的楼下,就像幼儿园的活动场一样,能玩的东西可多了。我们滑滑梯、翻单杠、荡秋千、放鞭炮,玩得可开心了!玩累了,我们又回到姑姑家,玩跳棋、打扑克。接着,我们又在小表姐的房间里,玩起了“瞎子捉人”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先由一个人当“瞎子”,用红领巾把他的眼睛蒙上,其它几个人全都在房间里藏起来,让“瞎子”去捉。捉到其中一个人,“瞎子”胜,接着就让这个被捉到的人再来当“瞎子”;捉不到,就让这个“瞎子”继续捉。

我们经过“剪刀、石头、布”的表决,最后决定由小表哥来当“瞎子”。我和小表姐用红领巾把小表哥的眼睛给蒙上,把他推到门外,我们几个人都在房间里藏了起来。我藏在写字台下面,小堂弟钻到了床底下,小表姐藏在窗帘后面。藏好了,我喊“一、二、三”,小表哥就推门进来了。

只见小表哥伸着双手,东摸摸,西摸摸,摸了半天,一个人也没摸到,倒是一不小心,把头碰到了墙上。这时,藏在床下的小堂弟,忍不住“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听见笑声,小表哥急忙蹲下身,朝床下扑去,一把抓住了小堂弟。

小表哥胜利了,小堂弟又来当“瞎子”。小堂弟可狡猾了。他刚才看见小表姐藏在窗帘后面,这次他一进门,就照直向窗帘后面抓去,没有一分钟的功夫,小表姐就成了他的俘虏。同样,小表姐也很快在写字台下抓住了我。

轮到我抓他们了。我想,这小小的房间,能藏的就那么几个地方,抓你们还不是手到擒拿。我一进房间,先摸摸床底下,没有;再摸摸写字台下面,还是没有。我想,肯定是都藏在窗帘后面去了。我一个饿狼扑食的动作,朝窗帘后面扑去,谁知又扑了个空。哈哈,我知道了,他们都总结了前两次的教训,肯定是都藏到大衣柜里面去了。于是,我慢慢的接近大衣柜,用手摸到了吊在大衣柜门上的钥匙,我把钥匙顺手一拧,柜门锁上了。

“哈哈,投降吧!要不,你们今天就别想吃饭了!你们就等着在大衣柜里过夜吧!”我的话音刚落,大衣柜里就传出小堂弟的叫声:“哥哥,快开门,我们投降啦!”

这时,姑姑叫我们吃饭。我打开大衣柜,小表哥、小表姐、小堂弟一个个垂头丧气的走了出来,乖乖的当了我的俘虏。哈哈,他们每次只能抓一个人,可我一次捉了仨。你猜,这顿饭,我吃的有多开心!

  我们小孩子都换上崭新的衣服,怀揣着长辈给的压岁钱,嬉笑打闹。玩到邻居家,总会收到大人们给的糖果、瓜子或爆竹之类的东西。爸爸则忙着打扫门前卫生,换中堂,贴大门和后门对联,贴窗花和贴“福”字,挂贴年画。奶奶和妈妈开始煮猪肉,做圆子,配制菜料,筹备丰盛的年夜饭。早餐和中餐吃得简单点,特别是中餐,我们都吃得很少,为的是晚餐能大饱口福。傍晚,爸爸带着我们给附近的祖坟送灯。这种灯是用细竹竿做的,在顶部纵向剖成四等分,扎紧顶头,中间用两根四寸长左右的短棍交叉撑开,外面用半透明的皮纸糊起来,留个小门,再在里面插上蜡烛。来到坟前,把整个竹竿插进地面,然后点燃蜡烛就行了。天黑了,家里各个房间都要点上灯,堂轩的香火桌上点燃两根大蜡烛,中间的香炉里插上燃着的香。年夜饭之前必须履行祭拜祖先的程序:将饭桌横向靠近香火桌,端上几碗菜,摆上筷子和酒盅,盅内斟上酒,然后燃放鞭炮,焚烧香纸,同时,所有的男人按辈分大小,由前至后,向祖先行跪拜礼,祈求祖先保佑全家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祭拜已毕,倾洒盅子里的酒,收拾碗筷,恢复饭桌到原来的位置,就可以开始上菜了。菜很丰富,一般少不了四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圆子,三是鱼,四是苦菜。火锅以猪头肉为主,烧得热气腾腾的,说明日子红红火火。圆子寓意全家团圆。“鱼”和“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苦菜此时称为安乐菜,用之是为了提醒孩子们,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过上安乐的日子。这一餐,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全家人边吃边谈,说说笑笑,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欢乐的气氛。小孩子性急,总是不等大人吃玩,就开始点起灯笼,去邀附近的小伙伴,挨家挨户地登门,名曰“辞年”,实则收集香烟、糖果、瓜子一类的物品。那时侯,没有电视,互相串门的多。善于讲故事的、说书的、唱小唱的人特别吃香,人们争相邀请,聚于一家,有滋有味地听着。这一夜,所有的人家都睡得很晚,有很多人彻夜不眠,等待天明,称为“守岁”。我和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就曾经相互打气,一直在火宕(烧柴火的方坑)边坐到窗外透进晨曦。 儿时的回忆令人神往。如今过年,虽说有饭店可以订餐,有电话可以通问,有电视可以观赏,有网络可以畅游,但实在难以感受到儿时那种急切的期待、那种浓烈的亲情、那种熟悉的乡音、那种纯真的快乐。尽管现在出现了假期型、轻松平淡型等过年方式,但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等地2000位公众的调查显示,七成多居民仍喜爱过传统型春节,且公众认为放鞭炮、舞狮、逛庙会、看戏等传统项目应该保留。由此我想到,现代生活的进步毋庸置疑,而传统过节的魅力也是巨大的。 过年啦 春节到了,各家各户都在忙着装扮自己的家,我们家也不例外。这不,你们看我们这一家子可忙碌呢! 瞧!妈妈正在摇摇晃晃的梯子上撕下旧对联,准备换新的对联呢!妈妈撕得满头大汗,地上却如雪花飞舞落满了纸屑,如同刚刚下了一场雪。瞧!再擦玻璃的爸爸也同样忙的不亦乐乎呢!只见爸爸“全神贯注”地擦着,玻璃被爸爸擦得亮的像一面镜子,那薄薄的玻璃像禁不起爸爸那样用力的擦着,还不时发出“嚓嚓”的响声,仿佛在快乐地唱着歌呢。 终于,妈妈把对联撕干净了,可以贴了。我便赶紧找来“恭候多时”的对联。嗯!不错嘛!上联是“人和家事福星照”,下联是心想事成鸿运开”。横批是“万事如意”。表达了我们对2009年的希望和期待!对联贴好了,我赶紧找来一对可爱的卡通牛,叫妈妈贴在门上希望我们今年能够“牛气冲天”。一贴上去,咦!挺可爱的嘛!那只“牛公主”拿着一把上面写着“万事如意”的小扇子,头上还带着一朵又大又鲜艳的大红花和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穿着粉红色的小裙子;“牛王子”穿着红色的中国唐装,可漂亮了。有了这两只小牛陪我们过年,今年的春节那一定热闹多了!瞧!他们仿佛在说:“祝你们‘happy 牛year’呢!” 2大街小巷 过年,大街小巷中的气息可也不赖于家中哦!来看看吧! 瞧!在大街小巷中,人们互相问着好,一句“新年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句句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短短的话语,多么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与和谐呀!小孩子们个个乐呵呵的,拿着压岁钱,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着,一个个可爱的小脸蛋像一个个漂亮的红苹果。 看!那条小巷也热闹极了!那边的老奶奶正在挂上喜庆的大红灯笼呢!咦!那里怎么那么热闹呀?哦,原来那在表演舞龙呢。这条龙可有精神了,它金光闪闪的,身上的龙鳞可漂亮呢,像真的一样!在人群中“翱翔”着,人们不是发出一声声惊呼,好像这条“真龙”就出现在眼前似的。 “砰砰砰!砰砰砰!”什么声音呢?是几个小孩子在放鞭炮呢!瞧!这些鞭炮的响声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着,给原来就年味十足的小巷中增添了不少生气,这些响声好像也在给我们拜年呢! 2009年在鞭炮声中来临。面对新一年的到来,我们要继续努力,在这新的一年中向别人展现出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更加强大的民族、更加富强的新中国!信心零九,我们一定努力,要做得比过去的一年更加精彩! 春节印象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