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 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正月十五点灯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有卖灯笼的,都是自己做灯笼,我感觉很不可思议,灯笼有方的,有圆的,既要安全,又要美观,怎么做呢?于是,我就缠着爸爸教我做灯笼。 爸爸说:“做灯笼不是一件
1 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正月十五点灯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有卖灯笼的,都是自己做灯笼,我感觉很不可思议,灯笼有方的,有圆的,既要安全,又要美观,怎么做呢?于是,我就缠着爸爸教我做灯笼。
爸爸说:“做灯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还要准备一块木板,一些铁丝和一张红纸。” 等材料准备齐了,爸爸让我先把木板的四个角钻上小洞,小洞钻好后,再把铁丝固定在木板的小洞上,把四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在红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把它弯成圆筒,套在铁丝围成的支架外边,用胶带或胶水粘牢,就成了一盏灯笼了。
爸爸说:“为了安全,我们还要在这个圆筒的上边,用铁丝挽一个扣,等蜡烛点燃的时候,用小棍挑着,以免烧着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做成了一盏灯笼,爸爸一个劲地挑我的毛病:这根铁丝短,那根铁丝长,纸粘歪了……可我一点也听不进去,只顾自我陶醉呢!我第一次做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迫不及待地点燃蜡烛,烛光红彤彤的,清晰地映出我画的图案,我高叫着“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朋友们都围在我身边,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做的灯笼,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因为自己做的灯笼哪里都买不到! 大家也来动手做一做吧,拿着自己做的灯笼上街走一走,一定很有趣。
2 元宵节做灯笼作文正月十五点灯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有卖灯笼的,都是自己做灯笼,我感觉很不可思议,灯笼有方的,有圆的,既要安全,又要美观,怎么做呢?于是,我就缠着爸爸教我做灯笼。
爸爸说:“做灯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还要准备一块木板,一些铁丝和一张红纸。”
等材料准备齐了,爸爸让我先把木板的四个角钻上小洞,小洞钻好后,再把铁丝固定在木板的小洞上,把四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在红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把它弯成圆筒,套在铁丝围成的支架外边,用胶带或胶水粘牢,就成了一盏灯笼了。爸爸说:“为了安全,我们还要在这个圆筒的上边,用铁丝挽一个扣,等蜡烛点燃的时候,用小棍挑着,以免烧着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做成了一盏灯笼,爸爸一个劲地挑我的毛病:这根铁丝短,那根铁丝长,纸粘歪了……可我一点也听不进去,只顾自我陶醉呢!我第一次做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迫不及待地点燃蜡烛,烛光红彤彤的,清晰地映出我画的图案,我高叫着“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朋友们都围在我身边,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做的灯笼,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因为自己做的灯笼哪里都买不到!
大家也来动手做一做吧,拿着自己做的灯笼上街走一走,一定很有趣。
3 制做花灯作文250字元宵节自己做的花灯写作文要写出怎么做的、什么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4 制作花灯作文花灯 正月正,闹花灯,又是一年元宵佳节! 我怀着舒畅的心情,哼着小调赶着回家一家人团团元元吃元宵盼着盼着, 终于,出锅了。
雪白雪白、圆溜溜的元宵,飘浮在撒满葱花的清汤里,冒着腾腾的热气,迫不及待的挟起一个,轻咬下去,软软的、粘粘的、腻腻的,满口立即渗满芝麻、花生、豆沙掺杂在一起的香气,沁入肺腑,不由深深的吸了口气,又埋头大口咬嚼起来。 吃完元宵,我们就去看花灯、焰火了。
我们就来到花市,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 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过了一会,一朵朵礼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遂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时间逝而流水般,天色渐渐晚下来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5 自己制作灯笼作文怎么写制作灯笼
又到一年一度元宵节,总得有个元宵灯笼吧!这不,我和妈妈开始忙活起来了——做个原创的手提灯笼。
我们早早起床,出发去二号桥,买了一个手柄。回家了,我们拿好透明胶、双面胶、剪刀、买来的一个手柄、两盏不同的元宵灯笼、一个带玉环的须头、空的塑料瓶、一些去年灯笼上的装饰物和自制的剪纸龙,开始做了起来。
先从一个灯笼上拿下上盘和下盘,分别黏在塑料瓶的上方和下方,在下方的里面挂上一个带玉环的须头。在瓶盖上戳一个洞,安好有灯泡的手柄,可是,这样灯泡就只会在瓶盖底下亮,我们在两节灯泡和手柄的线上打个结,固定住,这样整个瓶子就全部都会照到了。再将自己剪的剪纸龙贴在瓶身上,咦?上面还空着呢?怎么办呀?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想了一会儿,从以前牛年的装饰物上拿下一个带“春”字的蝴蝶结,我看看牛年的装饰物,灵机一动,叫妈妈帮忙拿下一对带环的“福”字须头,穿在蝴蝶结两边,这样就美观多了。然后从去年的灯笼纸上剪下一对童男童女,贴在反面。最后在两旁还空着的地方黏上从牛年装饰物上取下的一对蝴蝶。哈哈,一个原创的手提灯笼就做好了!
哎呦,累死了,花了将近一小时半,不过成果和收获还是蛮大的。没有付出哪有收获?看着自己做的灯笼,感到劳动真快乐!
6 制作花灯作文花灯 正月正,闹花灯,又是一年元宵佳节!
我怀着舒畅的心情,哼着小调赶着回家一家人团团元元吃元宵盼着盼着, 终于,出锅了。雪白雪白、圆溜溜的元宵,飘浮在撒满葱花的清汤里,冒着腾腾的热气,迫不及待的挟起一个,轻咬下去,软软的、粘粘的、腻腻的,满口立即渗满芝麻、花生、豆沙掺杂在一起的香气,沁入肺腑,不由深深的吸了口气,又埋头大口咬嚼起来。
吃完元宵,我们就去看花灯、焰火了。我们就来到花市,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 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过了一会,一朵朵礼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遂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时间逝而流水般,天色渐渐晚下来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7 以“元宵花灯”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快题目:元宵花灯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少不了的就是吃元宵和观花灯经过我们大家的商议后,决定:先观灯展再吃汤圆 就这样,我们便出门观花灯了一路上,我们边唱着奶奶教我和姐姐的歌谣:“正月十五月儿明---正月十五月儿明,家家户户闹花灯,走马灯,凭气转,转出一片好风景”边欣赏着路旁色彩绚丽的花灯这花灯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富有新意我根据它们的形态、寓意,为花灯们取了属于各自的名字:这是威武无比的“二龙戏珠”灯;这是乖巧可爱的“玉兔捣药”灯;这是美丽迷人的“龙凤呈祥”灯;这是逆流前进的“鲤鱼跳龙门”灯;那是“五彩斑斓龙舟”灯……还有两个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富创意的“古代迎亲”灯和“诗情画意山水”灯要说两个花灯最富新意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其它的灯做得再好,不过也就是些龙啊凤啊之类的,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我刚刚所提到的两个灯与其相比起来难道不彰显新意吗?况且,“古代迎亲”灯和“诗情画意山水”灯做工相当精致先说前者,无论是乐队还是新郎官都栩栩如生,透过花轿薄薄的窗纱,还可以清晰的望见新娘盖头上漂亮的金色绣花并且,唢呐手“吹”响手中的唢呐,嘹亮且美妙的声音渲染了一种喜庆的气氛再看后者,“连绵不绝”的“山”上有许多小猴子、小绵羊在嬉戏玩耍山下,有“一望无际”的草地与潺潺的流水,小狗在草地上打滚儿,几只猩猩躺在地上,静静地欣赏迷人的月亮…在山头的后面有一只老虎用贪婪、凶残的眼神望着它们,好像在伺机向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发起进攻怎么样,这花灯是不是很漂亮? 观完花灯,天色已晚,于是,我们便回家了回到家中,妈妈为我们每个人都煮了一碗花生汤圆,边吃汤圆边回想起过世的奶奶教给我的另一个歌谣:“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只觉得嘴里的汤圆更加香甜了)。
8 关于元宵节看花灯的作文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德胜街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评析: 文章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情景和场面,景物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描写,抓住了元宵节的特点,描写很细致,层次清晰;并且能够引申到人生话题,不着痕迹,顺畅自然语言运用也较好,引用较恰当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 异,市 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 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 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 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 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 被迷住了。
9 制作灯笼的作文做灯笼
我到一个小伙伴家去玩。她看到我以后就对我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灯笼好吗?”我说:“好是好,就是我不会做灯笼。”他说:“我会做,我做上手,你做下手,你只要帮助我拿一些东西就可以了。”我说:“那就这样好了。我在你做灯笼的过程中学习做灯笼的技术,然后自己回家去也做一盏灯笼。”“好呀,那你在我做的时候就仔细观察,有什么问题就问我好了。”
接着,他在家里找出了一个罐头,一根钉子,一把榔头,一个瓶盖,一根线和一支蜡烛。我就站在边上看她找东西,同时我默默地把这一些东西全部记在心里。然后,她对我说:“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制作灯笼了。”接着,他又说:“现在,先在罐头上钉上几幅画,让灯笼变得更加美丽。当然你不一定像我这样做。也可以用上一些别的东西去让它变得漂亮。”我说:“等一会儿,让我回家去也拿上这一些东西来跟着你做。免得我回去以后就会忘记。”“好的,你快去快回。”我答应了一声,马上跑回家去拿来了和他一样准备好的东西。
来到他家,我看到他在罐头上钉了一幅画有旺仔牛奶上的人的画,我钉了一张叶子,一棵树和一个戴字。钉好了,她又教我做下一步的工作。然后,她说:“在两边钉两个洞,把线穿过去打上一个结,然后,把蜡烛上的油刮到瓶盖里。同时在瓶盖里放上一根蜡烛上的灯芯,做成一支小蜡烛。接着把这支小蜡烛点燃,放进罐头里面。这样,你只要提着这一盏自己制作的灯笼,人家都会向你投来羡慕的眼光。”我按照他说的一步一步地做了下去。很快就把一盏灯笼做好了。
这时,我看到那盏灯笼确实好看极了。罐头上钉出来的洞透出亮光,使那幅画变得非常漂亮。我就提着自己制作的灯笼得意洋洋地回家去了。
建 瓯 习 俗
饮 食
建瓯的风味小吃丰富多彩。它讲究配料,考究时令,深受往来宾客的喜爱,小吃扁食(馄饨)以敲打猪后腿瘦肉为馅,鲜甜香脆;秋冬板鸭以不油不腻著称,不仅当地人送人情、办酒席和家庭食用必备,而且深受外客欢迎;豆浆粉条,经济方便,富有营养,是传统早点,深受喜爱;冬季冬笋炒底,鲜甜嫩,堪称名菜;建瓯光饼,配料和制作工艺讲究,松软香酥;近年鱼丸也成为通常点心应市;东游一带的“夹鞑仔”,用熟芋拌出粉,研压成皮子,用扁食馅包成鸡抓形,煮法与扁食相同,家家会做,特有风味。
纳底、太平蛋、榛子焖猪排,蒜头焖鳝等,也是建瓯的特色菜肴;简便调节生活的,多有粉、面、薄饼、磨粿包、鼎边粿等。
产妇“做月”,大量用家酿红酒,土鸡、鸡蛋、猪尾骨。日进五餐,多以蛋肉酒、粉干为点心。
宾客光临,主人必倒茶敬烟。对初会的客人,农村人多用冰糖茶、炖甜蛋招待,城里人买一碗扁食作点心招待。
亲属称呼
亲属一般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和姻亲3个方面,亲属之间的相处,彼此要有个合适的称呼,称呼不当,是一种失礼的表现,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建瓯对亲属称呼很有讲究,背称、面称多有不同,口头、书面也有所区别,甚至人死之后称呼也有变化。解放前,称呼多用方言,解放后,有的称呼转成方言、普通话混用,称呼习惯也有一些变化。
(一)直系亲属
父,书面称“父亲”,背称“大爹”,面称“爷爷”,新近多称作“爸爸”;父亲有兄、弟的,则随父亲的排行叫他作“伯伯”、“叔叔”。有些迷信的人,认为父子命中相克,则改称“哥哥”、“姐丈”、“姑爷”等。父亲死后,哭诉叫“我大(爹)”。
母,书面称“母亲”,背称“奶”,面称“依呀”,新近多改称“妈妈”。父亲有兄弟的,则随父亲的排行叫作“奶奶”、“婶婶”。有迷信的人,认为母子命中相克,则改叫“姐姐”、“女麻仔”、“姑姑”等。母亲死后,哭诉“我奶”。
儿子、女儿,背称“囝”(丈夫囝)、“阿娘囝”,面称都直呼其名。父、母死后,子女自称“孝男”、“孝女”。
“祖父”是书面称呼,背称“公公”,面称“爹爹”,新近用普通话叫“爷爷”。
“祖母”是书面称呼,背称叫“女麻女麻”,新近用普通话叫“奶奶”。
“曾祖父”是书面称呼,背称、面称都叫“太公”;对其妻书面称“曾祖母”,背称、面称都叫“太婆”。
对孙儿(女)、曾孙儿(女),背称孙仔(阿娘孙)、亻息仔(阿娘亻息),面称直呼其名。
夫妻背称“老化”,“老妈”外人称“两老妈”。互相叫“亻巨大”、“亻巨奶”;无子女则含糊其词呼“呵”、“喂”。新近都互叫其名。
(二)旁系亲属
“兄”是书面称呼,背称“哥仔”,面称“哥哥;对兄妻背称“嫂仔”、面称“嫂嫂”。“弟”是书面称呼,背称“弟仔”,面称直呼其名;对弟妻背称“弟新妇”、“婶仔”,面称直呼其名。客气些的则随弟的排行称“二婶”、“三婶”等。
姐背称“姐子”,面称“姐姐”,对其夫称“姐丈”;妹背称“妹仔”,面称直呼其名,对其夫背称“妹婿”,面称直呼其名。
父之兄书面称“伯父”,背称、面称都叫“叔叔”。对其妻书面称“叔母”,背称、面称都叫“婶婶”。
对夫之兄、弟旧时随儿辈称呼,新近多随丈夫称呼。
父之姐妹书面称“姑母”,背称、面称都叫“姑姑”;或随排行称“大姑”、“二姑”等。对姑母之夫称姑丈。
已出嫁的女儿对兄弟之子(女)背称“后头孙”(后头阿娘孙),面称都直呼其名。
对夫之姐妹旧时随儿辈称呼,新近随丈夫称呼;背称“姑女麻仔”。
祖父之兄称“伯公”,对其妻称“伯婆”。
祖父之弟称“叔公”,对其妻称“婶女麻”。
祖父之姐妹称“姑女麻婆”,对其夫呼“姑丈公”(“公”白读)。
妯娌背称“两叔伯母”,面称直呼其名,或随其排行称“伯奶”“婶婶”。新近多随丈夫称呼,侄儿、背称“孙仔”,对其妻背称“孙新妇”,面称都直呼直名。
(三)姻亲
面亲翁书面互称“姻兄”,背称“两亲家”,面称互呼“亲家”,对其妻互呼“亲母”。
岳父背称“丈人”,面称旧时随子女称呼,新近跟妻子称呼。
岳母背称“丈母”,面称旧时随子女称呼,新近跟妻子称呼。
女婿背称“郎”,面称直呼其名。
外甥孙(女),背称“外甥仔”(外甥女),面称直呼其名。
对丈夫的父亲背称“公公”面称旧时随儿辈称呼,新近跟丈夫称呼。
对丈夫的母亲背称“女麻女麻”,面称旧时随儿辈称呼,新近跟丈夫称呼。
“外祖父”是书面称呼,旧时用方言叫“畲公”新近多用普通话叫“外公”。
“外祖母”是书面称呼,旧时用方言叫“畲女麻”,新近多用普通话叫“外婆”。
儿媳妇,背称“新妇”,面称直呼其名,或随儿子的排行叫“大嫂”、“二嫂”等。
妻兄弟,书面称“内兄”、“内弟”,背称“老妈舅”,面称旧时随儿辈称“舅舅”,新近随妻子称呼。
妻姐妹,背称“姨女麻仔”,面称旧时随儿辈叫“女麻仔”,或据其排行称“大姨女麻”、“二姨女麻”等,新近随妻子称呼。对其夫背称“姨丈”,面称新近跟妻子称呼。
连襟背称“两姨丈”,互称“姨丈”或随妻子称呼。
婿舅背称“两郎舅”,面称旧时随儿辈称呼,新近随妻称呼。
母之姐、妹书面称“姨母”,口头称“姨女麻”或“女麻仔”,对其夫称“姨丈”。
祖母之姐、妹称“姨女麻婆”,对其夫称“姨丈公”
母之兄弟背称“母舅”,面称“舅舅”,对其妻称“妗奶”。
祖母之兄弟通称“舅公”,对其妻称“妗婆”。
妻兄弟之子(女),书面称“内侄(女)”,背称“后头孙”(后头阿娘孙),面称直呼其名。
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与上辈两男有关的,称“叔伯兄弟(姐妹)”,与上辈男女有关的,称“姑表兄弟(姐妹)”,与上辈两女有关的称“姨表兄弟(姐妹)”;彼此称呼与同胞兄弟姐妹相同。
那盏叫父亲的灯题目有何妙处如下:
1、交代文章内容并且一语双关,即指父亲给幼时的“我”做的灯,又指“我”送到父亲墓前的灯。
2、点明文章主旨,父亲幼时给我做灯,他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女儿小小的愿望,灯表达的是浓浓父爱,他的慈爱照亮了女儿的心;后来我给父亲买灯、送灯祭奠父亲,表达的是“我”对父亲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3、“灯”交代行文线索,文章写我幼时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全文以“灯”为线索,把细碎的小事,两代人的情连缀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地怀念。
4、具有象征意义。“灯灯”将一种内心深处看不见的想念之情、热爱之心,有形化和象征化了,“灯”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心中那份真爱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含义更加丰富深刻。
扩展资料:
父亲,那盏叫父亲的灯,不仅给予了我无私的爱,还传授给了我宝贵的人生智慧。
父亲是一个智慧的人,他用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点迷津他经常告诉我,人生需要奋斗和坚持,用他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经历来做榜样。父亲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另外,父亲还教我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和良好品德的人,要尊重他人,要乐观向上。父亲用他自己的行为和言辞来教育我做人处事的道理,让我懂得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父亲的教诲和智慧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有了父亲的教诲,我才能够在任何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春节到,人欢笑,家家户户放鞭炮,不变祝福都送到;春节是中国民族独有的节日,在春节也会有很多的习俗,一些高中生也会选择用作文的形式写出来。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我的春节的作文大全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我的春节的作文大全1
正当雪飘如絮,雪厚霜浓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是喜气洋洋的,令人欢喜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这情景多令人神往啊!这个春节,我们一家到当地过年的习俗。
大年三十的早晨六点整,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一两声鞭炮声,屋檐下的冰柱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金色的光芒。睡眼朦胧的我被叫起,我喃喃地迷惑不解地问妈妈:“今天我们有什么重要的活动需要这么早起”“抢年呀!”妈妈神秘地说,“抢年”是张家界过年的风俗,谁起的早,谁就能在一年中得到好运。我不禁联想到一句谚语:早起的鸟儿多得食。原来“抢年”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啊!我赶紧吃完早饭,便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哇!好热闹啊!只听见从府城旁传来一阵锣鼓声。我赶紧凑上前去。府城正中央在表演花灯,左边有几个老人在打腰鼓,右边则在舞狮子灯。表演花灯的人有的戴着红帽子,有的系着红丝带,他们正绘声绘色地唱着张家界的风土人情。他们身上艳丽的衣服在远处皑皑白雪的天门山的照映下更加鲜艳。“咚咚锵锵……。”舞狮子的开始大显身手了!他们二人合扮一头狮子,一个人执头,一个人扮尾。
主要是靠狮子头指挥。狮子是金**的,让人们觉得无比清爽。斗狮子的人手中拿着一个斗大的绣球,不停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功夫动作。狮子一会作出“金狮吐节”,“狮子滚绣球”的复杂动作,一会摆出“白鹤亮翅”,“犀牛望月”的造型。“好!“人们大喊。因为艺人们把一头凶猛的狮子变得如此祥和,活泼,可爱,灵活,敏捷,所以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阵阵喝彩。晚上,夜幕降临,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这个时候是过年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品尝到美味无穷的年夜饭。餐桌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家人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不禁想到了长辈们的年夜饭。爷爷曾经说过,他们的过年时有馒头吃就不错了。
想到这,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过得真好,应该要好好珍惜它才对啊。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悄悄地进入了梦乡。这个不同寻常的新年在我梦中再次浮现。
高一我的春节的作文大全2
天空中飘下的雪,一点一点的盖住了屋顶,绿树。下雪啦,过年了,我在心里惊呼。
随着年味越来越重,我和母亲也回到家乡。那时暮色已悄悄来临,但远远的,还是看见那个熟悉的,单薄的身影,瞧见我们的车灯,拼命挥手。那便是我的姥姥。一-坐在沙发上,姥姥端来一盆热水,为我们接洗风尘。热水的温度从脚尖传至心窝。
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伸个懒腰。看见一条宽敞的公路蜿蜒地绕着竹林子,阳光透过叶子星星点点的洒落在这条路上。我想起小时候,曾经满身泥土在这条路上跑来跑去,尘土飞扬。嘴角勾起一丝笑意。这条路终于修到这里了呢。我顺着公路慢慢往上走,却发现竹林稀疏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捉迷藏了,心中一阵郁闷。回头一望,一座烟蓬映入眼帘。它从山林中拔地而起,既有气势,又显得憨厚。想当初这里还是一个小土坡呢。我一时兴起爬上梯子坐着,看着久别的家乡。
在我们那里,有做糖片子的风俗,早在过年之前,就准备好了。那天,我正在看电视,却被抓去做糖片子。本是不愿意的,但看见一锅闪闪发亮的液体糖,我就悄悄地走过去,迅速用手蘸了一点,放入嘴中。恩,真甜。顿时对做糖来了兴趣。大人们熬完糖之后,端出一盆白花花的东西,一粒一粒,圆滚滚的,但是很小。这不是昨天炒的吗我想到昨天帮忙炒的像芝麻一样的。知道自己也出过一份力,才动手做起糖片子。“哗!”一盆“小芝麻”倒入糖中,用力和,知道两者成为一体。然后把它们放入小盆中挤压,再切成片。我吃了一个,发现极塞牙,母亲笑了:“要等它们冷掉。”
一起准备就绪,春节在鞭炮声中悄然来到。一大早我和姥爷就开始贴对联。可是没有见到胶,只好找邻里接了,隔壁张爷爷是一个和善的人,不仅爽快借给了我们,而且念及姥爷腰不好,帮我们贴。可最后姥爷还是亲自在我房门贴了“四季平安”。这是姥爷每年要做的。这是个字把温暖传至心窝。
“啪啪啪!”鞭炮响了。我捂着耳朵,跑进屋子:“过年了,过年了。”
高一我的春节的作文大全3
今天是-年的大年初三,也是我的小表姐“满灯”的日子。小表姐是小姑姑的女儿,今年刚满12岁。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小孩不满12岁以前,舅舅每年春节都要给他(她)买一个大红灯笼,也叫舅舅给外甥“送灯”。表姐今年刚满12岁,也是爸爸最后一年给她“送灯”。
正月初三一大早,我们全家吃过早饭,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就带着我们给小表姐买的护眼灯、新衣服、新书包和好多礼品,来到了小姑家。小姑为了庆祝小表姐“满灯”,还请来了许多亲戚来家里吃饭。小姑家今天的人可真多。客厅的沙发上、小凳上,到处坐满了客人。大人们都坐在一起聊天、拉家常、看电视,简直就没有我们小孩插脚的地方。
这时,只听小表姐喊了一声:“走,李斌,我们下楼玩去吧!”“嗷”的一声,我和小表哥、小堂弟就随着小表姐来到了楼下。姑姑家的楼下,就像幼儿园的活动场一样,能玩的东西可多了。我们滑滑梯、翻单杠、荡秋千、放鞭炮,玩得可开心了!玩累了,我们又回到姑姑家,玩跳棋、打扑克。接着,我们又在小表姐的房间里,玩起了“瞎子捉人”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先由一个人当“瞎子”,用红领巾把他的眼睛蒙上,其它几个人全都在房间里藏起来,让“瞎子”去捉。捉到其中一个人,“瞎子”胜,接着就让这个被捉到的人再来当“瞎子”;捉不到,就让这个“瞎子”继续捉。
我们经过“剪刀、石头、布”的表决,最后决定由小表哥来当“瞎子”。我和小表姐用红领巾把小表哥的眼睛给蒙上,把他推到门外,我们几个人都在房间里藏了起来。我藏在写字台下面,小堂弟钻到了床底下,小表姐藏在窗帘后面。藏好了,我喊“一、二、三”,小表哥就推门进来了。
只见小表哥伸着双手,东摸摸,西摸摸,摸了半天,一个人也没摸到,倒是一不小心,把头碰到了墙上。这时,藏在床下的小堂弟,忍不住“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听见笑声,小表哥急忙蹲下身,朝床下扑去,一把抓住了小堂弟。
小表哥胜利了,小堂弟又来当“瞎子”。小堂弟可狡猾了。他刚才看见小表姐藏在窗帘后面,这次他一进门,就照直向窗帘后面抓去,没有一分钟的功夫,小表姐就成了他的俘虏。同样,小表姐也很快在写字台下抓住了我。
轮到我抓他们了。我想,这小小的房间,能藏的就那么几个地方,抓你们还不是手到擒拿。我一进房间,先摸摸床底下,没有;再摸摸写字台下面,还是没有。我想,肯定是都藏在窗帘后面去了。我一个饿狼扑食的动作,朝窗帘后面扑去,谁知又扑了个空。哈哈,我知道了,他们都总结了前两次的教训,肯定是都藏到大衣柜里面去了。于是,我慢慢的接近大衣柜,用手摸到了吊在大衣柜门上的钥匙,我把钥匙顺手一拧,柜门锁上了。
“哈哈,投降吧!要不,你们今天就别想吃饭了!你们就等着在大衣柜里过夜吧!”我的话音刚落,大衣柜里就传出小堂弟的叫声:“哥哥,快开门,我们投降啦!”
这时,姑姑叫我们吃饭。我打开大衣柜,小表哥、小表姐、小堂弟一个个垂头丧气的走了出来,乖乖的当了我的俘虏。哈哈,他们每次只能抓一个人,可我一次捉了仨。你猜,这顿饭,我吃的有多开心!
高一我的春节的作文大全4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咪咪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高一我的春节的作文大全5
我最盼望的日子——春节终于来到了,因为在这喜庆的节日里,我们小孩子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有小伙伴玩,最让我感到快乐的还是给乡亲们拜年了。
大年初一的三四点钟,我就迫不及待地催爸爸起来了。(我们这里的风俗是新年第一天有家里的男主人放开门鞭和烧团圆饭)好不容易等到喝完团圆茶后,我就找了几个方便袋迫不及待地准备出发了。妈妈开玩笑地说:“家里买了这么多好吃的,还不够你这只馋猫吃的!”唉!老妈,你怎会懂得儿子的心思呢,我这不是给乡亲们拜年,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吗!我一溜烟跑到了村子的西头,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小伙伴汇合,便开始给乡亲们拜年了。
我首先来到了李叔叔家,李叔叔是个农民,靠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财富之路。我恭祝他:“新春万事顺!蔬菜长得旺,价格一路长!”乐得李叔叔连忙塞红包,盛情难却,只好收了。我又来到了瓦工张叔叔家,他们一家正在喝茶,我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钱财如砖砌墙,越摞越高!”王阿姨听了合不拢嘴,给了我满满一捧糖果。接着我又来到了杨奶奶家,祝她老人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越活越精神!”她一高兴竟然笑掉了假牙,我也跟着乐开了怀。就这样,我挨家挨户给乡亲们送上了新春的祝福。我的口袋里塞满了红包,带来的方便袋也都装的满满的。
拜年结束后,我和小伙伴们汇合,一起来到了徐爷爷家,徐爷爷是个老革命战士,他的四个哥哥都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他也因为战争而失去了一条腿,没能成家,今年九十几岁的徐爷爷,孤苦伶仃地瘫坐在床上,我和小伙伴们给他拜完年后,将自己红包里的钱都给了他,一共有两千多元。我们还将袋子里的花生瓜子糖果分了类,放在徐爷爷的床上。徐爷爷感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地感谢我们。其实我们才应该感谢徐爷爷这样的老革命战士,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如此安定幸福的生活。
寒假结束了,庆祝春节的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我觉得拜年是我在春节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jpg)



要快.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