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爸爸 0 94

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有什么样的区别呢,第1张

人工耳蜗助听器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导读: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

声音,在我们正常人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一阵闹钟的催促声、一串汽车吵闹的鸣笛声、一片熙熙攘攘人群的喧哗声……但是对于一个先天失聪的小女孩,不论是什么声音,都是她想听到的,都是她渴望听到的。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晶晶的先天失聪的小女孩,不小心把一家人用辛辛苦苦积攒五年的钱配置的人工耳蜗丢失。这在我们常人看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但在一个先天失聪的小女孩身上,在一个渴望能活在有声的世界里的孩子,在一个生活艰辛的家庭里,这是比天还大的事,这关乎着小女孩的一生!

你可能会想:“不就是一个人工耳蜗丢了吗?,再配一个不就完了吗?何必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还让全城动员,不值得!”不!你想得太简单了,人工耳蜗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配置的,需要做手术,需要开颅!所以人工耳蜗一生只能配置一次,如果丢失,就再也配置不了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丢失,好不容易得到的有声世界就在这一瞬间离她而去,她的一生就只能活在无声的世界!

咱们继续往下说**。耳蜗丢失,引发了一场全城动员,一家人到处贴寻物启事,还遭受了许多人的冷眼,很多人的不理解。在一家人想放弃寻找、想认命的时候,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这件事在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在各种网站上疯狂转发,报纸、杂志等各种刊物上都刊登了这件事,有许多社会好心人为她们一家人送去了关心和安慰,还有的好心人为她们送去物品,捐赠钱财,这让她们重拾信心,又继续踏上了寻找之路。

终于,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有了回报,在电话的另一头传来了喜讯:“人工耳蜗找到了!人工耳蜗找到了!”人工耳蜗找到了,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而那位好心人却不图回报,并且不留姓名,为他点赞!

看完这个**,我不禁潸然泪下,看到那一家人,为了那么一个小小的人工耳蜗,那么辛苦的寻找,她们也知道可能找不到,在这个城市里找寻一个小小的人工耳蜗,不说比登天还难,起码要和大海捞针一样,是多么的困难啊!是什么信念支持着她们做那么一件辛苦的事情?是坚持!坚持做一件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爱!爱是最伟大的!爱可以感动天下人!

为帮助过她们的好心人点赞!也祝愿那位晶晶小朋友能够健康成长!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

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

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目前一个人工耳蜗的设备加手术费约需20万元左右,一个助听器价格则为1000-30000余元不等。相比之下,助听器的优势在于配戴方便,无创伤;而耳蜗得做手术,有创伤。

现在助听器技术的发展,使助听器有更大的适配范围,适合听损从轻度到重度,甚至低于一百分贝的极重度听损朋友,也在选配了超大功率的助听器后,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耳蜗的情况国际上规定,双耳听力都在85分贝以上,配戴助听器半年以上无效果或效果甚微,由于耳蜗部位先天后天功能下降引起的听力损失障碍才考虑施行耳蜗手术,而外耳、中耳及蜗后听神经引起的听力障碍人工耳蜗后不能有很好的预期效果,故不推荐。

在声学效果上,助听器的低频补偿更占优势,耳蜗的高频补偿更占优势。所以有些只做了耳蜗的孩子,有时会声调不好,就是上声去声分不清的,最好能在另一未做耳蜗的耳朵配戴助听器来进行低频补足,往往比只做耳蜗的孩子有更好的语言发展。

而配戴传统助听器的孩子,如果高频声音辨听不好,发不清相应的声音,可以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调试后,强化辨听声音,纠正发音,如果效果仍不好,可以考虑做人工耳蜗手术。

因为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属于高端的电子技术产品,在选择时一定要听取专业的听力师的建议,无论是助听器验配师还是耳蜗调机师在给患者进行推荐时,都应充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听力情况,给家长或其本人做有参考价值的推荐,而不应因商业目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的选择。

写在题前:儿子天生感音神经性聋,一周岁的时候做了人工耳蜗手术。现已在普幼就读,各方面发展与同龄儿童相当。

在孩子的眼睛里万物皆有灵,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吃饭的时候,儿子看到桌上有一个小鸟玩具,自己就拿起勺子喂起小鸟来,嘴里说着“么么么么”;有时看绘本《妈妈买绿豆》,当看到阿宝的妈妈在拿勺子喂阿宝绿豆汤的场景,他也会拿来自己的小勺子在旁边喂阿宝,嘴里面还说着“么么么”。每天晚上,儿子都会惦记着邻居家的小猫,我也会带他去看猫,和猫玩一会儿。出了门,在楼道正巧遇见了小猫咪,他就跟着学猫叫“喵~喵~”,出门的时候妈妈会给儿子一点火腿肠,让他尝试去味小猫。从楼梯间到楼外的露天平台需要上下楼梯,儿子会双手扶着一侧的栏杆,一只脚一只脚的踩在台阶上,我和他一块数着1,2,3,4,……8,9,10,下来喽,上来喽!一次又一次玩的不亦乐乎,他最近很喜欢爬楼梯,对数字也很感兴趣,我们配合着能数完1到20的数字,他自己能数完1到10,但有时候会漏掉4或6。看着他对数字这么感兴趣,就给他买了一个数字嵌板的玩具,他自己很喜欢玩,最近更是每天晚上必须要玩一次。

我一直相信,生活场景是最天然的素材,因为它不需要被特殊设计。

下班回到家,买来菜,我说“航航,看看爸爸买了什么呀?,啊~有土豆,还有葡萄”。

儿子:“葡萄”

我:“对,葡萄,航航要吃葡萄吗?”

儿子:“要吃”

我:“那爸爸给你洗葡萄吃好不好?”

儿子:“好,洗葡萄”

洗菜的时候,他踩着小板凳,就在旁边看着,嘴里一个劲地不停说着“洗菜,切菜”。

我:“嗯~爸爸在洗菜,待会还要摘菜,摘完菜爸爸再切菜,切完菜爸爸还要炒菜”

儿子:“锅”

我:“啊~对,炒锅,爸爸用炒锅炒菜,还要点火“咔嚓,呼~就点着火了”

儿子:“火,火,咔嚓!”

我“:嗯~那你待会帮爸爸一块摘菜好不好”

儿子:‘’好!~”

——————————————————————————————————————

睡前故事,是一段美妙的亲子时光。

晚上睡觉之前,我会和儿子一块看绘本,我告诉他要看书了,他会去小书架上取自己喜欢看的。每每看到绘本上的画页中有他认识的,他就会从我怀里跑出来,用稚嫩的小手去指认家里和书上相似的那个东西。我就会说"哦~对的,宝宝,我们家也有,奥~在那里呀,是的!爸爸看到了。"

我自己也会根据书里有的东西,买来一些实物放在家里。让他能更好地建立起图画与实物的这种关联,在生活中提高物体的复现率,增加他的使用率,给他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样便会提高他的成就感,他也就会变得更加愿意和喜欢看书,因为书中的物体能和他现实世界的认知对应起来,他觉得这事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前段时间一直在给他看玛格丽特的绘本《晚安月亮》,现在睡觉的时候,儿子要对我们说好几次晚安,方才入睡。看到天黑了,他会指着外面说:“天黑了,月亮姐姐”,每到夜幕降临时,也都要到窗前,看看月亮是否还在。在的时候,就会我们便会跟他一块对着月亮说晚安,不在的时候,就告诉他"月亮姐姐回家了,回家睡觉了,航航也快睡觉吧",他自己就会在那说“觉觉~觉觉”。

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和奶奶一块去广场看了月亮,大大的月亮高悬在几颗星星点缀的深黑的夜空中。妈妈拿出来前天晚上在早教课上,和他一块做的手工月饼,告诉他:“看,宝宝,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中秋节吃月饼,宝宝来吃一口,甜吗?甜甜的对不对。”(很美好的一刻,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会在我们心里留下很长一段时间的回忆,也会让孩子记住这个传统佳节)。

也就是中秋节期间,我感觉到他的语言有小小的爆发,你说什么他就会随即跟着你说出来,学东西也很快。在儿童听觉康复里是有听觉一项、二项和多项训练的,但我认为孩子的语言发展好多东西都是相互杂糅在一起,螺旋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都互有你我。不在孩子认知达不到的时候强赋予他一些语言上练习的东西,也不要在孩子语言水平上来的时候缺少了及时地更为丰富的认知扩展。

好好康复,快乐生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牵着蜗牛去散步,爸爸妈妈陪着你,我们慢慢走。

这个我做过人工耳蜗手术,应该能安人工耳蜗,没有太大的风险。人工耳蜗有点不容易坏,如果好好保护的话能好几年都不坏的。几年不用维修,只有坏了才能维修。费用嘛要几十万左右,我不清楚了。装了人工耳蜗后听到的声音和正常人听到的声音一样的,当然能接电话啦!还要注意:1最好少打会电话或手机,有辐射。2找个能装下耳蜗的盒子,要有盖子的,再拿较多的卫生纸垫在盒子里,这样更能好保护人工耳蜗。3要睡觉时或要洗澡时要把耳蜗小心取下,轻轻放进耳蜗的盒子里,别忘了要关耳蜗的电源,具体怎么关耳蜗的电源你买了耳蜗后会有说明书指导你怎么关。4耳蜗是需要电池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你还是买了以后会有说明书指导你的。5耳蜗包要用较耐用的较舒服的,耳蜗包的样子就像斜包一样,但不要太长了,要根据耳蜗线有多长就弄比耳蜗线还要短的耳蜗包的线,可以短10厘米左右,这样你爸爸就容易回头。如果你爸爸戴的是无线耳蜗的话就不用了。6戴着耳蜗出去时要备带电池,以防没电时能换电。7不能让耳蜗有点损坏,也不能让耳蜗和硬物强烈撞击,轻撞没有什么问题。还有不能让耳蜗进水和碰火,否则会坏掉。8洗脸时尽量不要碰耳蜗,耳蜗线要小心点。好了,就8个了,以后要注意点啊。谢谢。

人工耳蜗帮他打开“声音之门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值得去等待和遇见

又有多少个十年值得信任和寄托

十年前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他们遇见

十年之后怀揣着全家人新的期盼

他们再次相遇

10年后我们又遇见!记一例十六岁男孩人工耳蜗植入术

视频号

16岁的乐乐阳光、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他曾无数次幻想未来,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双探听世界的双耳,也能如常人一般接受生活的洗礼。

一次感冒关闭了孩子“听觉大门

乐乐的父亲回忆:14年前,孩子得了严重感冒,发高烧后引发脑膜炎,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所限,全家人非常着急的带孩子去了当地较大医院救治,脑膜炎终于及时治愈。当全家人刚刚松了口气时,之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孩子异常安静,不与家人交流。再次全面检查发现孩子因为脑膜炎引发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这个结果对于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懵懂的孩童在这一时刻缺少了感知世界的听觉大门。

机遇良缘失聪的左耳重获新“声

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经多方打探得知北京同仁医院郑军主任能在西安儿童医院做人工耳蜗手术,于是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和梦想,乐乐的父亲于2010年5月份辗转找到郑军主任为孩子做了左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孩子终于重新开启了声音大门,感知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声音,终于开口叫了声爸爸,孩子的爸爸高兴万分。

语言障碍成为父亲心中永远悬着的“石头

时间转瞬即逝,已是10年后的今天,爸爸发现孩子虽然能够正常与家人交流,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单侧耳接受声音对于孩子感知更加真切的世界还存在一些问题。孩子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完全清晰地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面临着庞大的新知识学习障碍。“我想让他完全地融入社会变成了孩子爸爸目前最大的愿望。

苦尽甘来双侧人工耳蜗让他重新开启“声音之门

带着新的期盼,10年后患者的爸爸经多方打听,来到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找到了郑军主任,为孩子做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恢复情况一切正常,看着乐乐脸上露出的笑容,乐乐爸爸心中的喜悦也是溢于言表。

目前,乐乐已在拆除伤口缝线后顺利出院,一个月后开机调试,正常者即可获得听力反应。之后再经过语言康复、调机等方式,就能完全听到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美妙的声音,并化作他最想表达的心声和爱

科普时间

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又称人工耳蜗赝复物,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机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传入耳蜗,刺激患耳残存的听神经,而使患者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人类的听觉感知有赖于耳蜗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听神经的突触活动,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耳蜗的毛细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而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通常是因为毛细胞的缺失或者功能不良而导致的听力障碍。

哪些人适合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语前聋的患者以及语后聋的患者都是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合对象,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自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到现在,已成功地完成了28例。虽然每个患者的手术都存在不同的难度,但每一例病人都成功的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这些患者都能够回归到常人的生活中,感知灵动的世界。

文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吴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