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孩子,你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父母未来的希望,你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下面我整理了回给孩子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回给孩子的一封信篇一 亲爱的儿子: 首先,妈妈希望你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包括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
孩子,你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父母未来的希望,你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下面我整理了回给孩子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回给孩子的一封信篇一
亲爱的儿子:
首先,妈妈希望你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包括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好的习惯可使你终身受益。你的成长经历中,也许是妈妈对你的要求太过严厉,有时耐心细致不够,有时脾气有些急躁,经常批评你责备你,让你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在这里,妈妈请你原谅,以后,妈妈一定注意 方法 。但是,儿子,你要相信,不管妈妈对你怎样的严厉,都是因为爱你的原因,当妈妈看见你把“播种行为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这句话记在本子上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我知道你已意识到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妈妈为你高兴,孩子,妈妈期待着你!
第二,妈妈希望你做一个坚强的人。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在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得到鲜花和掌声,也将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所以你一定要记住:面对失败绝不灰心,面对成绩绝不骄傲,面对挫折绝不气馁,面对责任绝不推诿,面对痛苦绝不流泪,面对委屈绝不后退。目前学习是你的主要任务,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勤奋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上课专心听讲,需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刻苦钻研需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妈妈希望你从这些小事做起,努力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胜不骄,败不馁”,经受住生活的考验,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第三,妈妈希望你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是奇妙的力量,它是生命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儿子,有时你成绩不理想,觉得肯定比不过别人,那就是你不自信的表现。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你如果能把它们发挥出来,你自己会感到惊讶。请你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
夜已深,妈妈想说的还很多,妈妈还希望你诚实守信,希望你有责任感,希望你懂得爱……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永远爱你的妈妈
XXX
XXXXXX
回给孩子的一封信篇二
孩子:
此刻我思绪万千,突然萌发给你写信的念头。在你即将告别初中生活的前夕,妈妈第一次提笔给你写信。十五年了,你童年的一幕幕情景,就象一幅幅彩色的动画,时常在我脑海里浮起。我常常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爸爸妈妈和你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这种关系除了
血缘以外,还有一种浓浓的情缘。我们为你的到来、为你的优秀、为你的健康成长而兴奋不已,使我感到既快乐又幸福。
在这十五个春秋里,爸爸妈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进步,关心着你的成长。从小学到现在,你一直都是很优秀的,偶尔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知道那也是你一时的疏忽,我相信你会立即赶上去的。孩子,有时爸爸妈妈对你发火,那也是一时的冲动,看到你学习不进步而着急呀,都是为了你好啊!请你谅解。你的班主任李老师讲的好,学生要学会"先做人,再做事,其次才做学问"。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做人其中包括懂礼貌、讲道德、讲文明、尊老爱幼等,爸爸和妈妈希望你今后不要老是发脾气,遇事不要先着急,要有礼貌,要尊重老师和家长,做事前要学会反复思考,要经常和同学、朋友交流,团结同学,帮助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短处。你学习很刻苦,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深夜十一点左右。我认为学习要巧学,不要死记硬背,要抓窍门,多借鉴一些优秀学生的 学习方法 ,经常不耻下问,多向老师提问一些疑难问题,对于一些难点、要点,要反复的学、反复的背,只有这样,才能牢记在心里。离中考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你要充分把时间运用好,制定出自己的 学习计划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冲刺。
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生命的延续,也是爸爸妈妈未来的希望,你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今后的路还很长,你要勇敢地面对任何挑战,爸爸妈妈是你坚实的后盾。爸爸的肩膀是那么的宽大、温暖,妈妈的笑容是那么的甜蜜、可亲,妈妈始终坚信你是最棒的,你是最优秀的。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一去不复返;今天,它正在你的脚下,分分秒秒地在缩短;明天,它是未来,它是希望"。只有珍惜今天,未来才有希望。
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妈妈为你自豪。在这收获的季节里,相信自己,就是胜利。愿你实现心中的梦想,放飞妈妈的希望。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祝福你!
XXX
XXXXXX
回给孩子的一封信篇三
亲爱的孩子:
这是妈妈第一次这样坐下来给你写信。平时唠叨的太多了,你也听烦了,而此时千言万语只想汇成一句话:无论何时,无论怎么样,爸爸和妈妈都会一如既往的爱你!
时间过得真快,妈妈至今仍记得牵着你的小手第一次把你送进小学校门的情景,看着你背着与你身材不成比例的大书包,松开我的手转身走进校园的那一瞬,一种酸楚由然而升。那一刻就意味着从今后你将学着独立面对、也必须学着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小小的肩膀将背负起越来越多的东西,你要学会承爱痛苦,学会承担责任。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小升初,一路走来都是妈妈替你选择的,而今你要真真正正独自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左转或是向右转,一切的权力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这一次妈妈非但帮不了你,而且在280天之后,无论是甜美的还是苦涩的果实你都必须吞咽。
280天转瞬即逝,也就是说280天之后你将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学校,离开这些用心呵护你的老师和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那个时候你是哭着离开还是笑着离开你是要留下无法追悔的遗憾还是想给这四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切都可以在这280天中改变,就看你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亲爱的孩子,妈妈真心希望你能好好把握住这280天。
在这八年来的学习生涯中,尽管你是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沉沉浮浮,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希望到失望,但妈妈始终如一地相信你能行,你一定行!你聪明伶俐、基础不弱、也有足够的自信心,你健康快乐、精力充沛,所以你有能力做到更好。但是你做事缺乏韧性,不爱钻研,而最致命的弱点却是小小的马虎,这个毛病已经成了你的顽疾,孩子,你为此已经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孩子,妈妈有时候对你过于严厉吧,也打过你骂过你。其实并不是妈妈就想找到做家长的威严一定让你屈服于我,也不是一定要把我的思想灌注到你的脑袋里,妈妈不比你聪明,只不过是妈妈比你多走了二十几年的路,比你看得多一些而已。妈妈对你的这些唠唠叨叨,不过是想让你少走一些弯路,不想看到你被撞得头破血流之后追悔莫及。
孩子,你是我至爱的宝贝,妈妈真的想世上最好的东西都能揽来给你。但是妈妈老了,给你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东西都需要你自己去创造。就比如明年的中考,妈妈能给你的只是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我给不了你一个你想要的结果,你只能用你的努力拼出一个好的结果,用280天的时间去搏一个美好的未来!
亲爱的孩子,妈妈一直喜欢牵着你的手走路,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掌心里感知着你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有一天你不再需要妈妈的手,妈妈很欣慰你是一个特别懂事、特别真诚的孩子。我知道在你小小的世界里,你有你的梦想,有你的目标,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一定!
不再啰嗦了,借用你的 作文 标题——拼搏成就无悔人生!
妈妈爱你。
XXX
XXXXXX
回给孩子的一封信相关 文章 :
1 名人写给孩子的一封信4篇
2 父母写给孩子的一封信范例4篇
3 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6篇
4 给幼儿园孩子的一封信4篇
5 给上大学孩子的一封信3篇
6 写给不听话孩子的一封信
7 给中学孩子回的一封信
仿写鼻子一酸的经历示例如下:
1、有一次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我考得很不好,我回到家,过了好久,妈妈回来了,她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小声的说了成绩,妈妈翻出了试卷,看了一下,没有说什么,叫我到餐厅吃饭。吃完饭,我来到了书桌旁,随后,妈妈进来了,在我旁边坐下,拿起了试卷。
妈妈开始给我分析题,把错题一个个分析完之后,妈妈又叫我把正确答案写好,然后看着错题,给我拟了一个学习单,随后,妈妈出去忙工作了。看着妈妈离去的背影,我鼻子一酸,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2、去年我参加了一个比赛,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歌唱比赛,一旦输了就无法得到证书、奖杯和奖牌,还有礼品,到我上场了,我的手心一直在冒汗,生怕自己找不着调,唱破了音,还好我差点儿就唱跑调了,最后有两位评委觉得我唱的不好,举了一个"X"的牌子,我顿时鼻子一酸,在台上差点哭出来,下了台,妈妈安慰我说,不用那么在意,说完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鼻子又酸了。
3、妈妈今天下班回到家我就发现她脸色非常不好,我心想:”是她心情不好, 还是身体不服?写作业时,妈妈过来给我辅导,我错了一些题, 但是妈妈还是一如既往温柔的给我讲解。学完习之后,我问妈妈: "今 天你不开心吗?还是不舒服。”妈妈脸上又露出微笑。说:”没有, 只要宝贝好好学习,我就开心。”听了这句话,我就放心的去玩儿了。
但是当晚上睡觉时,我听见爸爸和妈妈的窃窃私语,原来妈妈在单位上忙得不可开交,脚都走肿了,手也磨破了。非常的劳累、艰辛。得知真相的我,想到妈妈这么累,还耐心温柔的辅导我,我不仅鼻子一酸,落下了眼泪。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给妈妈最好的回报。
4、今年最冷的那天零下二十多度,我盼了好久的妈妈给我买的书签到了,爸爸正好在加班,我就让爸爸帮我拿回来,我等啊,等啊等到晚上九点半爸爸才回来,爸爸把快递递给了我,因为快递柜离我家还挺远,他的手冻的冰凉,当时我就鼻子一酸, 心疼又感动的眼泪掉了下来。
5、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在睡觉的时候我发起了高烧,我妈妈醒来让我吃上药,但是仍然没有退烧,妈妈便让我睡觉休息,而她却一直在为我康复忙碌着,一直把我照顾着, 虽然妈妈已经很累、很困了,但为了我能病好,她一直照顾我,到了第二天,当我醒来后,我发现病好了,又看见妈妈的黑眼圈,便不由鼻子一酸,低下了头。
儿子送的礼物发朋友圈的文案如下:
1、意外收到儿子提前送我的母亲节礼物,泪奔,感谢宝贝。
2、母亲节收到儿子送的礼物,一条粉色围巾,感到好暖心。礼物不分大小,瞬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妈妈,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3、今天母亲节收到了儿子的礼物,高兴,儿子长大了开心。
4、今天收到我家宝贝的惊喜,谢谢你宝贝给妈妈仪式感,妈妈正是因为有你今天才是母亲的参与者,真的很开心宝贝长大了,还会给妈妈浪漫,比什么礼物都让我开心,谢谢你,希望你快乐成长,每天都快乐,每天都微笑面对生活,希望被爱成长,我的宝贝。
5、收到儿子的节日礼物,为娘我是多么的开心感动。
6、第一次收到儿子送我的礼物,满满的感动。
7、谢谢儿子的母亲节礼物,孩子真是长大了,妈妈很骄傲。
8、我只对你说一句话:谢了,儿子。
9、谢谢儿子的礼物,我很喜欢,妈妈爱你。其实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妈妈的惦记,让妈妈感觉在无私付出后收获的是温暖。
10、又是一年母亲节,谢谢儿子的陪伴和礼物,有你真好,祝福儿子心中所想一切如愿。
重视血缘和亲情的关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由于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就是血缘关系,所以我国人民信奉“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非常地重视亲情。
1月4日下午,交警在西环路三香路路口执法检查中,发现一辆面包车存在客货混装的情况,驾驶员是一名快递小哥。在询问中,细心的民警发现副驾驶室坐着一名老阿姨,快递小哥说,这是他的老母亲,得了脑膜炎,平时没人照顾,再加上自己是独自,所以,只好带着母亲一起送快递。
面包车上,坐在驾驶位上的男子叫李翔,而他旁边带着帽子的就是他67岁的母亲。李翔说,之前母亲与自己一个在南京,一个在苏州生活,可是前年11月的一天,母亲突然在家突发脑梗,倒地不起。幸好及时被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挽回了性命。
李翔的母亲今年67岁,似乎还没到需要人寸步不离照顾的地步,不过从2016年11月开始,李翔不管到哪里送货都要带上母亲,让母亲坐在副驾驶上他才安心。
他还为此特意“改造”了副驾驶,以便于让母亲坐起来舒服点。
快递小哥 李翔:
“就我一个人,我又没有兄弟,也没有姊妹,父亲也去世,就我一个人,她一个人在家怎么办?”
亲情对于世间的所有人或者物来说都算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不仅人类之间有亲情的纽带,动物之间也有亲情的维系,因而有了乌鸦反哺,小羊跪乳一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不重视亲情呢?
一转眼,涵宝干预2年了。
昨晚上涵宝淘气被姐姐发现并制止,他居然学会了告状,(假)哭着找姥姥:
“我就关了一下门,她(姐姐)就推了我一下。把我的胳膊弄受伤了……呜呜呜呜呜(假哭ing)”
普普通通一件小事,在我听来无比享受。干预2年了,涵宝依旧是一只缓慢向前爬行的小蜗牛,学渣、社交薄弱、注意力不集中。
但他是个温暖有爱的孩子:
放了学看见同班的小白挣脱家长,自己往学校外面跑,他会非常焦虑。大声跟家长说,“小白妈妈,小白怎么跑了呢?”说完就去追小白。他觉得校外的马路上车来车往太危险,小朋友不可以离开大人
。
他长心眼儿了:
犯懒不爱看书的时候给自己找理由:“妈妈,我的胳膊被蚊子咬了个包。所以我得躺着休息一会儿,不能看书了。
”
他爱“管闲事儿”了:
晚上我带他算术,他显示讨价还价,“我不算,我很累了”。一眼瞄着在旁边的姐姐,问我,“那姐姐怎么不算呢?”
我说,“姐姐会算,你还不会,所以你必须算。”他无奈,眼珠一转,翻出一页涂色纸,找出姐姐最喜欢的颜色,直接推到姐姐面前,“姐姐涂颜色!”
一边算算数,一边偷瞄姐姐。看姐姐快画完了,他居然又翻出一张给姐姐
他有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百听不厌的故事、超爱搭积木、能叫出同学和老师的名字,还是个“护姐狂魔”,永远姐姐第一姐姐最大……
(涵宝的大别野)
我的儿子,2年前还像一张白纸。2年后他自己逐渐在白纸上勾勒出自己的画像:
他是一个小吃货,有点小懒惰小任性,温柔有爱心,一枚暖男。
去年干预一周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写在干预一周年:从天堂坠入地狱,再重回人间!》讲了一些干预的要点。
回顾干预2年的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掉过很多坑。今天给大家总结一篇,仅供新家长参考。
很多谱系娃都是由“X岁了还不会说话”被发现的。因此“不会说话”成了一种指征,同时好像孩子会说话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很多谱系娃,在接受正确的干预3-6个月后,都迅速会说话了。
不过很多“会说话”的孩子,不是真的“会说话”。
语言代表思维。 它是一种工具,为自己的想法服务。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高兴了会分享,伤心了会倾诉……
举个例子,很多聋哑人,即使不会说话,会用手势、动作、或者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理没问题,还能习得一技之长。
表演《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就是聋哑人,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依然能把舞蹈演绎得出神入化—— 他们的语言和听觉功能虽然出了问题,但是能够独立表达、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工作!
我记得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某个城市里的地铁发现了一个男孩。大概五六岁,被发现的时候一脸茫然。他没有任何语言,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跟聋哑人相比,这个孩子的生存技能为零。
所以谱系娃“不会说话”,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确诊为谱系娃,把重心放在教构音、口肌训练、一句一句重复教句子上,这等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纯属浪费时间。
我认识一个家长,跟我讲之前上过一年的构音课,一节500。我说你要是早点认识我,这笔冤枉钱,我肯定拦着不让你花
。
“不会说话”的谱系娃,首当其冲的任务,还真不是“教说话”,而是大量教认知、教理解、帮助孩子构建思维体系。
我记得涵宝两岁多的时候,我跟他说,“把茶几下面的那本蓝皮的书递给妈妈。”小朋友无动于衷,我还以为是他太懒。
后来发现他还真不是懒,他压根没听懂我说什么。 他不懂什么是茶几,什么书,就连蓝色也不认识。
虽然每天都能看见“茶几”、“书”和“蓝色”的东西, 但他无法把茶几和“茶几”这个词统一到一块儿。
我有意识教他颜色和形状,教得我痛不欲生。看见绿色说蓝色,看见粉色说**,我一度以为他是不是色盲
……
当他掌握了各种颜色,能分辨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语言表达就丰富多了,带去面包店,他会说,“妈妈,我要买那个**的甜甜圈;
涂颜色时,更加有主见,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涂色,“我要把这里涂成棕色,妈妈,帮我找棕色的笔”。
(涵宝涂色,细心地给鸭子们都涂上了口红
)
语言上有重大突破的背后,是认知的不断积累和爆发。我教认知的一个秘诀是读绘本,具体的方法写在这篇文章里:
读绘本能教孩子什么?语言、认知、识字、数学、交际、情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我在各种群里,论坛上都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家长纠结娃到底是谱系还是发育迟缓。好像“发育迟缓”就是一张“免死金牌”,好像“发育迟缓”就一定比谱系障碍要轻。(关于语迟和谱系的区别,我写过《语迟和谱系的区别,一目了然》)
孩子未来发展如何,真心不在于是谱系还是迟缓。在于孩子核心问题的轻重、和家长的干预程度是否科学有效? 说白了孩子的未来三天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确诊“发育迟缓”不能盲目乐观,实锤“谱系障碍”的也别悲欢灰暗。 你更关心的问题,不是忙着给孩子贴标签,而是怎么把孩子带好。
不管是谱系障碍还是发育迟缓,都需要科学、紧锣密鼓地康复干预。
曾经我也被这个“黄金干预期”搞到痛不欲生。当年带着涵宝满北京城找机构,排队康复,接待的老师问几岁了,接着整齐划一的动作都是摇摇头叹口气,说错过了最佳时期……
每次都让我绝望到想撞墙……( 在这里麻烦看到这篇文章的老师,请你们接待新家长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多鼓励家长啊! )
涵宝有两个同学,一个来机构的时候四岁多,另一个五岁多。
这俩孩子都没有语迟的问题。 第一个娃不但没有语迟,而且非常聪明、还会关心人。 只是上了幼儿园,被经验丰富的园长发现不合群,总是爱一个人待着、坐不住凳子总爱一个人跑出去,才建议家长送去医院检查。
另一个娃学知识不费劲(跟学渣涵宝截然相反),语言表达相对比较丰富;问题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总爱乱跑。
第一个娃已经告别机构,全天上幼小衔接班了。第二个娃还在机构,不过理解能力、智商都不错,也是未来可期。
所谓的“黄金干预期”,有两种说法,一个是“0-3”岁,一个是“0-6岁”。 这俩孩子干预的都不算早,但是肉眼可见地在进步。
我曾经也对“黄金干预期”深信不疑。孩子越小、干预效果越好; 但并不是错过“黄金干预期”干预就没用了。
如果你有钱有闲,突击式的密集当然很棒,但更重要的是把干预细水长流地坚持下去。
不瞒大家说,我也迷信过所谓的“治愈”方法:干细胞移植。我还曾经动了移民美国、去做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念头。
好在后来理智占了上风。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干细胞移植纯属无稽之谈。除了干细胞移植,还有经颅磁治疗、饮食疗法、药物疗法……都不靠谱。
(陪俩孩子做手工)
凡是打着“治愈自闭症”旗号的机构,一律是骗子。
涵宝有个同学,在北京一家医院“治疗”了大半年。治疗方法类似“经颅磁治疗”,花了几万块钱,孩子完全没起色,家长这才发现不对劲,找到了机构,才发现之前的功夫和钱都白搭了。
对于发育障碍,比如发育迟缓、孤独症,最好的康复方法就是科学干预。这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
能不能治好孩子的“病”,这取决于怎么才算“好”。
举个例子,你感冒了,连带着高烧+流鼻涕+咳嗽。服药1周,病痊愈了。这算是治“好”了。
有发育障碍的孩子,需要长期干预,甚至终身干预。他们跟普通人有区别,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康复干预,无限接近普通人。
我看过一个机构创始人的访谈,她的儿子是成年孤独患者,算下来年龄跟我相仿。谈到孩子未来 ,她说将来有一天,在她走之前,准备把儿子一块带走。我能理解这个想法,不少大龄患者的家长也有如此打算。
我在机构里还遇见过两类家长,一种早早实现财富自由,能给孩子留下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还有一部分经济条件优渥,爸妈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姥姥的房产存款,也都属于这个孩子,最起码保证衣食无忧。
中国人身上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不依靠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看过不少家长的访谈,打算自己开家小店,带着孩子一起工作;我还看过一条新闻,为了陪伴,家长陪大龄的谱系儿子一起送快递……
一方面,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针对特殊儿童的福利政策;另一方面,我恰恰觉得家长需要抱团取暖,互相帮助,1+1的力量大于2。 让孩子们在我们老了以后能生活得体面,有尊严地度过他们的一生。
PS:一晃涵宝准备幼升小了。下一篇准备写写小蜗牛入小学前的准备。想看的在文末点个在看吧。我在某一本绘本后发现这样一段话,送给大家,共勉!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