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盆栽怎么管理?有哪些注意细节?

同事 0 110

佛手盆栽怎么管理?有哪些注意细节?,第1张

佛手盆栽怎么管理?有哪些注意细节?
导读:答案: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稍耐瘠,稍耐涝。在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

答案: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稍耐瘠,稍耐涝。在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质粘壤土中生长。

详细解答:佛手盆栽怎么管理?

第一,适宜的土壤:

佛手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质粘壤土中生长。前面的土壤特点比较好理解,后面“沙质粘土壤”要怎么理解呢?佛手的植株根系比较发达,根也比较细腻,一旦土壤太粗颗粒,那么和根系的贴合不好,就不会长根。所以栽种的时候要使用细颗粒。

处理方法:在混合栽种佛手的土壤时。可以使用(蜂窝煤粉+田园土+腐殖土)各取三分之一混合,然后加入一成的珍珠岩。蜂窝煤粉是细腻土壤中,还具有疏松透气和排水性好的植料。在使用时要先多次浸泡井水。去掉碱性。

第二,适宜的环境:

佛手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在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12-28℃,越冬温度5℃以上,低温要入室,高温超过32摄氏度要遮荫。养护位置空气湿度要求达到55%以上。光照时间要求达到5小时左右,盆栽会受位置的限制,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处理方法:养护佛手的时候,除了高温超过32摄氏度,要适当遮阴,其余时间段都要养护在光照充足的位置。日常养护的时候除了浇水补充水分以外,要经常使用喷雾的方式给环境增加摄氏度,高温时段给予降温。养护位置要尽量避开有污染源空气的位置。保持有新鲜的流动空气。

第三,适量的浇水:

佛手由于根系相对比较发达而且须根比较多,因此可以捕捉土壤中的极少水分,因而稍具耐旱性。养护时要掌握一套比较系统的浇水方式,既要避免根系缺水枯根现象。同时还要及时的补充水分,供应生长所需。

处理方式:给佛手浇水主要依照土壤植料表面的土壤干湿作为准则。在植料表面干燥的时候,用手扣下浅土层,浅土层大约干燥3公分的时候,就可以浇透水。但是还需依据季节做出调整,冬春两季稍微延长2到3天浇水。夏秋可以立即浇水,并且增加喷雾打湿叶片的次数。

第四,适量施肥:

佛手有较好的耐贫瘠特点,但是长期的缺少养分,植株会变弱,并且也会影响开花和挂果。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不同阶段生长给肥不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1)日常施肥,只要不出现高温32℃,不出现低温10℃,都可以每个月给予有机肥,均衡的补充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三元素。

(2)春季施肥和修剪以后的施肥一样,主要以促进枝叶生长为主,可以先施用含“氮”较高的尿素一次,而后在改为施用有机肥。

(3)在佛手开花期前,施肥要偏重于“磷钾”。才能保证开花多,挂果率高。建议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1500倍进行喷雾,打湿主干和叶片。连续使用3次,每次间隔8天左右。可以有效提高养分吸收效率,促进开花,保证挂果率。

总结:佛手是南方植物,北方花友养护时要注意冬季需要入室。南方要注意高温时要遮荫。给予适宜生长的土壤,适宜的生长环境。加以科学的水肥管理,就可以生长良好。在开花和结果的时候,要注意梳花梳果,才能长出有偏亮果型的佛手来

佛手又称佛手柑、五指柑,芸香科柑桔属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1米左右,最高可达3米。嫩枝带紫红色,有粗硬的短棘刺。

叶互生,长椭圆形,先端钝圆。花为短总状花序,花瓣内面白色,外缘有紫晕。秋末果成熟,鲜**,有浓香,果实基部圆形,顶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如手指状,裂纹如拳的称为“拳佛手”,张开如指的称“开佛手”。果皮厚,果肉几乎完全退化。通常盆栽供观赏。

佛手主产于广东、云南、福建、浙江等省。各地花圃多盆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怕严寒,最低温度不得低于3'C。喜光照,但畏日灼,不宜强烈阳光照射。

在夏季如遇较长时间的酷热,常会发生落叶现象。在0°C以下的环境中较久,嫩梢、叶片就会遭受冻害。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5°C适生于酸性而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萌发性强,当气温到20°C以上,茎干上的隐芽就会抽发新梢,呈丛状枝。

以扦插、嫁接为主。春季4~5月间扦插为宜,6~7月梅雨季节亦可扦插。插穗选取去年的健壮枝条或当年的春梢,长约20厘米,剪去叶片,保留叶柄,插后1个月可以发根,2个月可以发芽,发芽后即可分裁。

盆插用透水透气性好的砂土或蛭石为介质,成活率较高。扦插繁殖虽然简便、快速、成活率高,但耐旱、耐寒力较差,根系不及嫁接苗发达,寿命也较短些。

嫁接繁殖以枸桔或香橼实生苗为砧木,5月份用靠接或切接法(参考代代嫁接法),易于成活。嫁接苗根系较发达,生长势较盛,结果较扦插苗早,寿命可达50年以上。

(1)盆栽

盆栽佛手用土以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呈酸性反应的砂质壤土为好。通常用风化后塘泥土或腐叶土种植,pH值为6~65,也可用腐熟的鸡禽粪干4份、田园土3份、河砂3份配制的加肥培养土。

平时管理浇水是种好佛手的关键,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增大,要多浇水,勤浇水,尤其在高温的夏季,蒸发量大,除早、晚浇水外,还要喷水,以增加环境的湿度。

入秋后,气温下降,浇水要相应减少。开花、结果初期,浇水不宜偏多,否则易造成落花落果。佛手喜肥,如施肥不及时或少施肥,也易发生落花和落果。施肥时间和多少,应视植株年龄和生长势而决定,一般分4个阶段:3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抽发春梢期,不结合浇水,每周施1次稀薄饼肥水;

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生长旺盛期,也是盛花和初果期,需肥量较大,每3~5天施1次发酵过的饼肥液,以满足开花和坐果养分的需要,这时要以磷、钾肥为主,忌施氮肥。7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果实生长期,施肥量要逐渐减少,每10天施1次肥,以钙、钾、磷复合肥为主,少施氮肥,否则会使果实成熟期推迟,小果易脱落。

以后是成熟采收季节,为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有利次年开花结果,应结合浇水加施稀薄人粪尿、腐熟的厩肥、饼肥、焦泥灰等冬肥。

整形修剪也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在植株休眠期或萌芽前进行。一般保留3~5个主枝,构成树形骨架,佛手的短枝多为结果枝,应尽量保留。

夏季生长的徒长枝可剪去2/5,让它抽生果枝。秋季抽生新梢须适当保留,以备第二年结果。佛手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一般春花(4~6月上旬开的花)不易坐果,应全部摘去。6月下旬前后开的花,每短枝只留1至2朵,其余疏去。为避免一-次结果太多,当佛手果实长到纽扣大小时,可疏去一些果实,使保留果实得到充分发育的养分,个头大而均匀。

在霜降前应将佛手移人室内向阳处或温室中越冬。室内要保持4°C以上的温度,必要时可遮盖塑料薄膜。冬期应保持盆土湿润,切忌过湿或过干。

(2)病虫害防治

佛手很娇嫩,易发生炭疽病、烟煤病和介壳虫、红蜘蛛、潜叶蛾等病虫害。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防治。注意通气透光,喷水冲洗叶面烟尘污物,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红蜘蛛,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潜叶蛾。

佛手在柑橘类中属不耐寒种,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4℃,冬季要求5℃以上,才能安全越冬。如出房过早,易受冻害,要延到谷雨前后才能出房,出房后放在阳台向阳避风处,一直养护到11月上中旬,再入房越冬。养护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1)适时浇水浇水保持稍湿半墒为原则,冬末春初气温低,隔3~5天,上午9∶00浇水1次,保持盆土稍许带干。在梅雨季节和夏季暴雨之后,及时倒盆去渍,盆土过湿,会烂根。夏季气温高,每天上、下午各浇水1次,以盆土不见干为宜。当阳台气温特高、闷热、风大时,每天上午9∶00前与下午4∶00后,要多次向枝叶喷水和阳台四周环境洒水来降低阳台气温,这样才有利生长,并可防止因干热引起的落叶、落花和落果。开花后果未坐稳前,浇水切勿过干、过湿,否则会大量落花、落果。

(2)佛手放在阳光充足处在生长季节中要多晒阳光,秋冬季气温较低,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时,光照不足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3)及时换盆、施肥佛手一年要抽枝、开花多次,需肥较多,每隔2~3年需换盆。换盆时,盆土宜用酸性培养土,施足基肥。同时根据植株大小,长势强弱,以及季节气候,决定追肥次数、浓淡和成分。新上盆的不施追肥,或在第二次萌芽抽枝前追肥1次。二年生以上植株,在生长季节中,一般半月施稀释矾肥水1次,阴雨天停施。三年生以上植株,出房后要加施1次浓肥。能挂果的植株,在现蕾后要停止施肥,当果长到小指头大时,果已基本挂住,可隔7~10天施1次含磷的淡肥水4~5次。盆栽佛手如只长叶不开花,应增施磷肥。如生长不旺,开花多,但挂不住果,是缺肥的关系,要增加肥料浓度与次数。如植株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或黑褐色斑点时,是盆土缺钾,会使枝叶早衰,也会引起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