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开放FSD授权打的什么算盘,会有车企为其买单吗?

员工 0 100

特斯拉开放FSD授权打的什么算盘,会有车企为其买单吗?,第1张

特斯拉开放FSD授权打的什么算盘,会有车企为其买单吗?
导读:特斯拉开放FSD授权打的什么算盘,这次会有车企为其买单吗?本月初,特斯拉CEO马斯克用一趟“特种兵”式的中国之旅,为自己和特斯拉带来了无数的话题与流量。而就在他离开不久后,便又放出口风:特斯拉愿意授权FSD给其他车企使用。尽管这番话只是出自

特斯拉开放FSD授权打的什么算盘,这次会有车企为其买单吗?

本月初,特斯拉CEO马斯克用一趟“特种兵”式的中国之旅,为自己和特斯拉带来了无数的话题与流量。而就在他离开不久后,便又放出口风:特斯拉愿意授权FSD给其他车企使用。

尽管这番话只是出自马斯克与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在推特上的一次“商业互捧”,并没有谈及具体的商业规划,但是依旧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争议。

要知道,作为特斯拉的招牌,马斯克曾表示:“FSD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现实世界人工智能。”在他看来,FSD对于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就像当年的安卓系统一样,一经普及就会对当时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使用的封闭式操作系统造成致命冲击。

那此次马斯克直接宣布开放授权,到底是一时上头,还是真得出于好心推动自动驾驶出行的全面普及呢?

授权FSD能带来什么好处?

事实上,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宣布开放旗下所有的电动汽车技术专利,其中就涉及到了自动驾驶技术,只不过当时出于某种考虑,并没有公开核心代码。

时间来到2021年,马斯克又一次释放了对共享FSD的更多可能性,并称特斯拉已经和一批车企进行了初步交涉,不过当时仍然没有放出相关车企的更多信息,这也让不少人开始对马斯克的“诚意”产生质疑。

直到今年,继特斯拉与福特、通用先后达成新的充电协议之后,开放授权FSD再次被推上了口风浪尖。

而马斯克这种反复横跳的态度,似乎也透露出了一些特斯拉在FSD方面的发展困局。实际情况是,FSD作为选装件自去年在美国市场发布之后,其不菲的费用与可靠性便受到了不小的争议,相关部门也多次对它进行调查,推广速度未达预期,盈利能力可想而知。

就拿中国市场来说,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智能汽车市场,我国特斯拉车型的保有量超过了100万辆,但FSD却连进中国的前提还没满足。

因此,在马斯克的“大格局”背后,“有利可图”或许才是更强大的驱动力。在一品君看来,马斯克想要把“自动驾驶”这块蛋糕做大,汲取之前开放电动车技术专利和充电标准的成功经验是最直接的方式。

一方面,开放自动驾驶技术给其它车企,可以让它们帮助特斯拉驯化市场,让FSD更快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开拓市场的同时,间接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提振销量。

另一方面,马斯克曾经提到过,目前的FSD虽然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但还没有真正突破,不过一旦模型规模和数据积累迈过某个门槛,就会像ChatGPT一样出现爆发式增长。

那么这个过程自然也需要更庞大的市场和用户来支持,开放FSD之后就意味着 特斯拉能够更快地与全球车企接触合作,帮助其为FSD进行道路实验,加快数据的积累。特别是面对中国智能驾驶赛道的这块大蛋糕,以及国内电动车企的竞争,特斯拉肯定也不想掉队。

国内版FSD落地会吃香吗?

按照一些行业内部人士的预测,FSD将在今年或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25年规模化开放。但即便国内版FSD能够尽快落地使用,特斯拉想要重现初入中国市场的辉煌历程也并不容易,随之而来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当其冲的便是到底有多少车企愿意把自己的“灵魂”交到特斯拉的手上,对此多数企业的心理想必都是复杂的。“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谁都懂,使用特斯拉开放的专利自然需要付出一些潜在代价,比如同样要对特斯拉开放自己的创新技术。

另外想要用上FSD还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等多方位进行适配,这就要求车企投入大量的资金重新开发新车型,或者选择外挂一套系统的方式融入原有车型。而后者也需要车企购买芯片、传感器等符合FSD使用标准的硬件装备,同时可能还无法拿到核心代码,需要将整套系统全部交由特斯拉来做,这对于那些掌握着自主技术的传统头部车企来说,恐怕也不甘委身于人。

除此之外,参考目前海外市场的FSD服务,是需要用户单独付费选装的,且价格不菲。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车企使用FSD授权,要么也按照特斯拉的模式收费,要么就得自己垫付到产品成本里去,显然在越来越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这种做法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可言。

其次就是如今自动驾驶在中国正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要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自动驾驶仍遥遥无期,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和试点项目,这就给自动驾驶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表示:“现在所谓‘自动驾驶’,就是被资本裹挟的,自动驾驶发展到最后,顶多做到‘高级辅助驾驶’,仅此而已。事实上,即使强如特斯拉,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动驾驶,目前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L2级的后面叠上更多的“+”号。

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自动驾驶从来就不是他们的主流购车预期,他们反而希望车企把这些成本用在更高的舒适性配置上,比如座椅通风、按摩、更高级别的音响等等。

写在最后:

如今看来,不同于电动车必备的充电场景,特斯拉想要全面推开自己的FSD技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就在今日,特斯拉官方再次否认了FSD将在上海试点的消息,又给FSD入华落地增加了一点不确定性。

那么未来开放FSD授权是采用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的传统形式,还是特斯拉能想出了更有参与感和普适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一品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日前举办的广州车展上,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回应了在之前智界S7发布会上说出的“亏钱卖智界S7”的说法。余承东提到“更多的年轻人他们购买力还是有问题,我们希望他们能体验到华为的智能驾驶”。从余总的说法来看,智界S7的亏本原因主要是希望年轻人以更低的价格体验到华为智能驾驶。

同样,被当做智界S7竞争对手的特斯拉Model 3,在迎来2次涨价之后,近期还传出了FSD即将入华的消息。同为25-26W起售的纯电动轿车,智界S7面前绕不开的肯定是特斯拉Model 3。尤其是当FSD全面入华之后,两辆车型从功能到价格都有一股“针尖对麦芒”的势头。

那么问题来了,让智界S7亏本卖的真正原因,是余总让大家都能体验智能驾驶的良苦用心,还是面对FSD即将入华所做的对应决策呢?

特斯拉FSD入华,该慌张的应该是谁

11月18日,特斯拉博主WuWa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特斯拉FSD即将进入中国,一切准备就绪,但特斯拉尚未正式宣布这一消息。同时,有国外媒体发现,特斯拉已经开始为欧洲、中国和澳大利亚新车主提供包含FSD测试版信息的用户手册。这些信息表明,特斯拉FSD正式入华或许已经没有那么遥远。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1170-w0/mapi/news/2023/11/20/e337fd01f2ed451794c851e4f268c44fpng" class="imgborder" alt="图形用户界面, 网站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不过有意思的是,极越CEO夏一平引用了一则海外博主的推文,并表示“纯视觉城市NOA的PK就要开始了”。作为同样采用纯视觉方案的极越01,如果特斯拉FSD入华它将会是最先进入PK场的品牌。

不过,第三季度就交付24万辆(根据特斯拉三季度财报数据)的特斯拉,它的目标不可能仅仅瞄准极越一家。很有可能的是,国内所有支持城市NOA的品牌都将会受到特斯拉FSD带来的挑战。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1268-w0/mapi/news/2023/11/20/5c3b8adae3864af3b597226bce26a258png" class="imgborder" alt="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

而国内卷NOA最凶的几家品牌,莫过于华为、小鹏、理想。这三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用了雷达+摄像头的混合方案来实现城市/高速NOA领航辅助。当成熟的纯视觉NOA进入战场,特斯拉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我认为或许这次特斯拉FSD入华,最该慌张的是华为,这也是华为技术路线所决定的。

华为的GOD网络与雷达强绑定,才是亏钱主因

在今年的智能驾驶系统中,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基本上可以被称为业界“教科书”式的典范。在多家媒体评测智驾体验中,不依赖高清地图实现智能驾驶、搭配不断的AI训练以优化应对复杂场景,这两点基本是华为ADS 20的主要优势。

而在华为ADS 20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是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和PCR(道路拓扑推理网络)。简单来说,GOD网络解决了汽车“看得懂物”的问题,PCR解决了汽车“看得懂路”的问题。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1268-w0/mapi/news/2023/11/20/71162312cb814737a7511275468fd0f3png" class="imgborder" alt="白色的汽车

描述已自动生成">

华为GOD网络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GOD网络的出现拥有更强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其中感知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华为利用了其激光雷达,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汇入一个时空网络,之后进行感知处理。

由于华为GOD网络采用方式是Occupancy network占用网络算法,这种算法就是将世界划分为N个网格单元,摄像头和雷达采集的数据定义哪个单元格被占用,从而获得不同体积的3D占用网络成像。也就是说,华为GOD网络的实现,既需要视觉向的摄像头,又需要激光雷达,两者实现了深度绑定。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1268-w0/mapi/news/2023/11/20/a12ed6539104421d8acb3607cb3aeb1fpng" class="imgborder" alt="包含 游戏机, 乐高, 玩具

描述已自动生成">

另外,华为GOD网络同样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但华为的逻辑并不相同。华为GOD网络的逻辑是汽车发现有价值(陌生)的场景发送云端自动标记,通过NeRF算法构建3D空间。华为将算法训练从汽车端后置到服务器端,用NPU算力芯片来解决算法训练问题,汽车端则更多收到算法OTA部署后实现更新。

我们可以将整个智能驾驶分为几个环节,感知(看or扫描)-标记-学习-处理。华为GOD网络就可以将标记与学习这两个耗费算力资源的事情后置到服务器端解决,汽车就只需要负责“看”和“开车”就好了。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1268-w0/mapi/news/2023/11/20/f5f4398f8a3b41e48f333001d82eb06bpng" class="imgborder" alt="电脑显示屏

描述已自动生成">

而特斯拉采用完全不同的思路,尤其是即将上线的V12版本,被马斯克成为“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系统。V12的FSD内核利用了AI程序和神经网络,车辆的AI程序通过不间断地拍摄画面,和特斯拉积累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找出接近的场景,然后AI去学习当时人类怎么操作。

所以特斯拉FSD的处理流程可以理解为:看-对比-寻找经验-学习-处理。实际上特斯拉利用了神经网络,将更多的处理权放在AI上。借助于特斯拉拥有的海量用户数据和特斯拉超算中心,将这些数据喂给AI并不是件多困难的事。

所以从逻辑来看,华为GOD系统倾向于“看”和“标记”,特斯拉FSD更倾向于“看”和“学习”,两者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也意味着,华为GOD网络的实现必须要借助于激光雷达等N多传感器。

ADS 20硬件做了精简,但与特斯拉相比还是贵

熟悉华为智能驾驶的朋友应该会记得,华为的智能驾驶硬件经历了ADS 10和ADS 20两个版本。华为ADS 10需要拥有3个激光雷达、13个外部感知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如今阿维塔也在使用这套方案,但车企号称成本过高,甚至达到10万上下。

华为ADS 20就将激光雷达数量减少至1颗,外部感知摄像头11个,毫米波雷达3个,甚至芯片都减掉了一块。根据相关资料,这套价格停留在3万元以内,ADS 20的硬件成本明显减少。

智界S7也使用的是ADS 20硬件,也意味着光这套传感器就3万元成本了。如果以预售价格来算的话,不支持智能驾驶的智界S7售价258万,支持智能驾驶的版本售价298万,两者相差4万元。算上支持高阶智驾的S7 Max版增加了155km续航的话,确实智界S7会存在亏钱的问题。

不过反观特斯拉,特斯拉使用纯视觉方案,全车只有8个摄像头。特斯拉8个摄像头硬件成本仅为2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400-1500元。相对于华为的3万元的感知硬件,特斯拉摄像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1268-w0/mapi/news/2023/11/20/46fdb9502fb643aeb032de549de2f014png" class="imgborder" alt="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加上FSD功能的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售价为3254万(其中包含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64万元),支持智驾功能的智界S7 Max也要298万起,两者之间仅相差不到3万元。余承东说智界S7亏钱卖这件事,确实并非口嗨。

不过,现在的特斯拉Model 3可是经过两轮涨价的价格,特斯拉对成本的控制要明显比华为现有模式更有效。如果特斯拉FSD入华再降到之前的价格,到时候会亏得更多。

智界S7现在采用的亏本卖车操作,或许是特斯拉FSD入华之前抢占市场的唯一有效操作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讯 7月22日,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限时转移政策正式上线。增购或置换特斯拉Model S/3/X/Y全系车型,原车FSD可限时转移到新车。

本次限时转移政策具体为2023年9月30日(含)前,下订特斯拉Model S/3/X/Y全系车型,并于7月21日(含)至9月30日(含)完成交付(含增购及置换),原车辆的FSD权益可以转移至新车。

据悉,此“权益转移政策”仅限 FSD 可转移,原车需有 FSD 权益。客户订购原车及新车账户需一致,新订单必须选配FSD。享受此政策的订购车型包括Model S/3/X/Y的官网定制车、全新现车、非全新现车、展车和试驾车,且车辆登记的使用性质必须且维持是“非营运”。认证二手车、批量集采订单、租赁车辆及7月20日(含)前已交付车辆不可参加本政策活动。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曹原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公众号AI4Auto

特斯拉FSD要落地中国了?!

就在这两天,特斯拉中国官网的车主手册里,突然增加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Beta)的功能介绍,也就是FSD Beta版

智能驾驶最强纯视觉玩家,即将迎来和中国玩家的同场竞技时刻。

手册更新FSD(Beta)功能介绍

先是一位叫做WuWa的博主表示,特斯拉FSD功能即将在中国发布,万事俱备,只剩官宣。

从他的主页来看,他是base在上海的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也是一位特斯拉汽车博主。

随后就有媒体发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Beta)的功能已经出现在中国官网发布的车主手册里。

以Model Y为例,这一版的FSD(Beta)可以实现的功能有:沿着道路上的弯道行驶、在交叉路口先停车再通行、进行左右转弯、导航经过环岛路口、驶入/驶出高速公路。

也就是具备实现高速NOA和城区NOA的能力。

并且FSD(Beta)提供三种模式,普通舒适自信

据称舒适模式下,驾驶风格更轻松,而自信模式会更有紧迫感。大概就是对应驾驶系统在进行自主变道、超车等操作时,会更保守还是更激进。

另外,虽然FSD全称Full Self Driving,在中国被翻译成“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手册中还是多次强调,这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仍然需要驾驶员专心驾驶车辆,启用时驾驶员必须始终双手握住方向盘

并且,如果功能启用时,车内摄像头监控到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屏幕会发送提醒,多次无视提醒会触发警报,同时车辆会开始减速直到完全停止。

更重要的是,如果此类事件发生次数过多,车主将会失去使用FSD(Beta)的资格。以上这些规定也和在北美发布时一致。

手册更新功能介绍,再结合上之前的种种爆料,基本可以确信FSD入华,就差官宣了。

最强量产智驾鲶鱼被曝落地中国

早在6月,就有消息称FSD已经在上海获批。

不过当时特斯拉中国立刻出面辟谣:消息不实

但结合当时语境理解,这个所谓的“消息不实”大概率讲的是“6月没有发生上海批准FSD”的事情。

至少这个模糊的官方回应,留下了很多可以后续解释的地方。

但实际上,早在2021年,特斯拉中国就在上海落成并启用本地化的数据中心,也就是所有国内特斯拉车辆产生的数据都不会出境,在监管和政策方面满足中国的准入要求。

并且在上海批准FSD消息传出后,36氪就爆料称特斯拉正在中国组建FSD的本地运营团队,并且已经从总部调来工程师进行培训。

除了运营团队,特斯拉还会在中国建立规模达上百人的数据标注团队,也是训练算法必不可少的准备。

而在技术、硬件方面,FSD的完全体V12在北美蓄势待发,测试版行驶里程超过5亿英里,已经证明技术基础;国内改款Model 3,也用上了最新版本的硬件HW40。

更重要的是,国内官方机构上海经信委,曾在5月中旬就释放出了友好的信号:

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

并且国内工信部等四个部门,刚刚联合发布了关于L3、L4开始上路试点的政策,也是在对高级别智能驾驶以及自动驾驶,创造有利且规范的落地环境。

如今手册更新,基本相当于变相证实,FSD Beta马上就会在中国落地了

时隔多年,特斯拉最强技术核心却一直在中国缺位的智能驾驶能力,终于可以在中国道路上秀一把能力。

就是这主要靠北美数据进化来的纯视觉方案,碰上复杂多变的中国道路,和中国这众多玩家比到底是会更胜一筹呢,还是会略占下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能车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这里指的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特斯拉是一家来自美国硅谷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拥有很多纯电动汽车。特斯拉的models包括model3、ModelS、modely、modelx等。Modely是特斯拉旗下的中型suv。其长宽高分别为4750mm、1921mm、1624mm,轴距为2890mm。

y型是双电机车型。这种型号的前轴和后轴都有电机。

长续航版modely的电机总功率为317kw,总扭矩为545Nm。

高性能版modely的电机总功率为339kw,总扭矩为623Nm。

这款车用的是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是三元材料。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轻。

一些三元锂电池的阳极由镍、钴和铝制成,一些三元锂电池的阳极由镍、钴和锰制成。

y型的前悬架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后悬架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双横臂悬架可以抑制车身的侧倾幅度,也可以抑制刹车点头现象。

这种悬架由上、下叉臂组成,上下叉臂之间有连杆。

多连杆式悬挂就是在这种悬挂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多连杆式悬挂将双叉悬挂的两个叉变成了独立的连杆。

百万购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