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烧香在哪烧拜泰山奶奶的规矩

老人 0 77

泰山烧香在哪烧拜泰山奶奶的规矩,第1张

泰山烧香在哪烧拜泰山奶奶的规矩
导读:      第一次去泰山不能到最顶烧香来月经能不能去爬泰山,烧香呀我想请教一些关于拜泰山的一些问题想去泰山拜拜神仙请问各位拜的时候,还有烧香等有什怎样给泰山奶奶烧香      第一次去泰山不能到最顶烧香      我是泰山当地人。     

      第一次去泰山不能到最顶烧香

来月经能不能去爬泰山,烧香呀

我想请教一些关于拜泰山的一些问题

想去泰山拜拜神仙请问各位拜的时候,还有烧香等有什

怎样给泰山奶奶烧香

      第一次去泰山不能到最顶烧香

      我是泰山当地人。

      在爬山的时候,会有人说,到山顶烧香不好。其实,他们就是故意这样说的,

      目的是让你在他们那里烧香,这样,他们能挣一部分钱。其实,他们都是香托。

      哈。我也碰到过,不要理会他们。想到山顶烧,就到山顶烧。

      来月经能不能去爬泰山,烧香呀

      没有这回事个~听谁说的啊 但是ps:我刚从泰山回来,当心在泰山上被人骗 你要是懂烧香的规矩的话呢 没问题的 我去泰山去烧香 不懂规矩 结果被那些卖香的和看庙的人骗了好多钱 回头一想才明白过来 烧香心意到了就行 他们会用钱财乃身外之物啥的来劝你给钱 我当时给的少结果说当心倒霉一辈子(我晕) 注意就是了 还有烧香的地方别被人给忽悠 每个寺庙都会忽悠你去烧香 其实是想要那些给的贡钱 该在哪里烧香最好问清楚(问挑山工或者是打扫卫生的就行别问做买卖的和寺院的人)反正回来之后觉得累然后觉得黑

      我想请教一些关于拜泰山的一些问题

      1、买香:

      香最好在泰山买,而且是在登上南天门之后,过了天街,进入碧霞祠再买,因为在下面买的香太小太短,烧香那个火炉很大,里面的火很旺,一靠近就会烤焦毛发,短的香根本就够不着,碧霞祠的香大概有两米长左右,就算你在山下能买着这么长的香,运上碧霞祠也够你受的——担心损坏了,而且为了保护香,会破坏你的登山兴致。碧霞祠卖的香价位不离谱。

      2、拜泰山奶奶

      那里拜泰山奶奶的人很多,你可以依葫芦画瓢,还可以询问卖香的人,许愿的时候,只需在心里默默许愿就可以了,记住,心诚则灵。

      3、泰山奶奶不属于佛教

      据导游说,泰山汇聚了儒、道、佛三教,佛教在山下,道教在山上,好像导游说泰山奶奶属于道教;你求学业,恰好可以顺便到碧霞祠附近的文庙拜拜孔圣人,文庙所在地是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处,据说孔子在那里看到了苏州的北城门。

      4、还愿

      拜泰山奶奶许愿是必须要还愿的,还愿期限为三年内,登泰山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坚持登上了南天门,并且进入碧霞祠烧香还愿,因为如果过期不还愿,泰山奶奶会收回帮你实现的愿望。

      5、什么人不能登泰山

      泰山不是谁都能登的,泰山奶奶闻名于世的能力就是送子,有些多年不孕者登泰山拜泰山奶奶求子,庄户人家俗称上泰山栓孩子,得子后,必须上山还愿,那么,生下来的孩子,今生今世不能登泰山,因为万一泰山奶奶认出来,就会把这个孩子收回,据说很灵验,送子很灵验,收子也很灵验。

      6、烧香的尺度

      由于商业开发,山上山下山腰到处都是烧香处,而且有些地方外来的香不让烧,这些我认为都是鹊巢鸠占,这些地方不烧香也罢,如果你把泰山上所有能烧香的地方都烧香,估计你烧下来得近千元,这样其实也没多大意义,建议你只烧碧霞祠泰山奶奶那里就可以了,文庙当时我没进去,不知道里面烧不烧香,泰山极顶玉皇顶也可以烧香,毕竟那是极顶。

      7、小小的建议

      一定品尝一下泰山上的煎饼卷大葱,我虽然从小吃煎饼卷大葱长大的,但是还从来没吃过味道如此之好的煎饼卷大葱,建议你在登山不久就吃,否则登山饿了的时候再吃,价格就高了,从下到上的价格依次为每个2元、3元、4元、5元,越往上越贵。买纪念品也是这样。

      8、注意事项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整个景区禁烟。

      五岳当中,泰山的海拔虽然不高,但是相对高度——山顶与山下的相对高度最高,整个登山路径除了“快活三里”以外,几乎都是台阶,所以注意平均分配体力,不要虎头蛇尾,要知道南天门下的三个“十八盘”才是真正的考验,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以上为俺登泰山的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欢迎纠错与补充。

      想去泰山拜拜神仙请问各位拜的时候,还有烧香等有什

      我来回答,拜神在于心诚,不在于你烧多少香,你说对吗,呵呵~

      要去泰山拜神,建议在泰山下面买香,然后去山上烧,这样你到要烧香的地方花10元再买两个元宝就给你点香,一般是这样,你要到碧霞慈去的话,里面的香得花100--500不等吧!

      泰山上面好象没有算命的吧,在岱庙那边有算的,但不知道准不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上你! 21119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给泰山奶奶烧香

      1、要相应的纸钱还有香烛

      2、到庙里的话就会有道士主持一切,你照办就是

      3、礼仪的话一般根据每个地方的习俗来做,不尽相同

      4、不要被庙里的道士忽悠钱财,心诚不见的在钱上

      5、忌乱讲话、讲粗话、酒后尽量不要上香

      6、时间最好为初一或十五,尽量选择早上或中午之前的时间段

      7、叩首一般为单数,三拜九叩

到泰山上拴娃娃,比较有名气的地方有3处:山顶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山下王母池,途中的斗母宫。除了这3处以外,泰山上几乎凡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都兼有为求子者送子的职能。

近年来,在泰山上求子人在拴娃娃以后,还要在树上拴一红布条,名为“拴子”其意基本和“押子”相同,概因前几年游客在树上乱压石头,已经影响到树木生长,管理部门只好严禁压石头,后来就出现了用拴红绳代替压石头的办法,由此,漫天遍野的红绳也成了泰山一景。

这位知友,可以在家请好几柱香,带些水果供即可(苹果\西瓜\枣最佳, 对了送子娘娘特别喜欢吃花糖,你可以买点五颜六色包装的那种好些的糖啊!千万不要用鸡蛋的。希望送子娘娘莫见怪,应该不算泄露天机吧! 切忌用梨\猕猴桃\杮子等上供) 庙里许愿点上六根香后可以小声的对送子娘娘说出你想什么时候怀孕请送子娘娘显灵让你达成心愿; 等有了宝宝后你会再来给送子娘娘还愿(愿望实现后一定要记得还原,不还愿尤如人间的背信弃义\过河拆桥,会出事情的)

小泰山和碧霞祠、灵应宫都是供奉泰山老奶奶的,送子娘娘。心诚则灵。“泰山旅游观光网”泰安本地旅游信息平台,住宿、门票有优惠,并设有泰山祈福专线,欢迎登录“泰山旅游观光网”咨询,在线客服会为您提供详细解答。希望能帮到您!祝朋友心想事成,平安幸福!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

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

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

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

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

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企盼着丈夫的归来。

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3、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

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4、望夫山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想据为已有。

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

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

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

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

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5、岱庙天贶殿泰山众神壁画

人人都知道“泰山的神全”,真是大庙小庙遍地皆是。神仙的名目也十分繁多,上起天老爷,下至土地爷,真是无奇不有。这么多的神仙都集中在泰山上下,这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江西龙虎山下,出了一个真命天子,是玉皇大帝任命的,他下凡后,取名叫白氏郎。白氏郎长大后,就到隔河的东村去上学。

他每天早晚过河,都有一个白胡子老头,恭顺地自愿来背他。时间长了,白氏郎母亲就觉着奇怪,问儿子:“你为什么过河不湿鞋,脚不凉呢?”白氏郎告诉她说:“每天有个老头儿背着我过河。”母亲听后,就告诉白氏郎说:“明天你问问老头为什么背你过河。”

第二天早晨过河时,白氏郎详细地询问了老头,老头说:“我皇陛下,你是真命天子,天帝派我来给你当差,二十年后你就是一朝人王地主了。”

白氏郎回家洋洋得意地说给母亲听,母亲兴奋得不得了,就天天盼儿子做皇上。她每天在灶下做饭的时候,就用烧火棒敲着灶王爷的神像念诵:“灶王爷你听着:要是俺儿当了皇上,俺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一天三顿饭,她就敲着灶王爷说三次。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了,向玉皇报告人间善恶,他如实地将白氏郎母亲的言行向玉帝做了报告。玉皇大帝不相信,灶王说:“天爷爷,我一天挨三次敲,若不信看看小神头上的疙瘩。”说着,他伸着头用手指给玉帝看。

这下玉皇可生气了,认为真要叫白氏郎坐了天下,他母亲这个做法还了得吗?就命令雷公电母,到明年六月六日,下凡到江西龙虎山,抽掉白氏郎的龙筋。

第二天早晨,白氏郎又去上学,来到了河边。那个背他过河的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以后我就不来应差了,因为你以后不能再做皇帝了。”白氏郎很惊奇,就问他为了什么?老头儿就将灶王爷向玉皇大帝告状的事说了一遍。

白氏郎吓坏了,他恳求老头给他个解救的办法。老头嘱咐他,明年六月六,若有暴雨急雷,切记住:“紧闭嘴,咬紧牙,虽然龙筋被抽,不能再成人主, 还可留个金口玉牙,说句话还有灵验。

千万不可忘记。”白氏郎最后问老头是谁,好铭记他的恩德,老头说:“我乃玉皇驾前,太白真人是也。”

第二年的六月六,雷公电母奉玉帝之命,来抽白氏郎的龙筋。这一天,白氏郎按照太白金星的嘱咐,闭紧了嘴,咬紧了牙。一阵急骤的雷电后,白氏郎软瘫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

白氏郎身体康复后,恨透了灶王爷,心想:我还金口玉牙有灵验,说了算数,他找来一个葫芦,想把灶王装到葫芦里,叫他永远不能出来。于是,他就手拿葫芦头,来到灶王的神像前,大声喊道:“灶王毛神,装进葫芦。”就见一道火光,就把灶王爷装进去了。白氏郎就盖上了葫芦塞。

白氏郎一看,他的金口玉牙真灵验,就想:天下这些小毛神,都不是好东西,他发誓要把这些小毛神通通都装起来,也好消除被抽筋的愤恨。

于是他便从江西一路北上,随走随装,江南所有的神仙,都无一逃漏。后来,他听说泰山老奶奶有道业,又很灵,他就又发狠,再把泰山老奶奶也装起来。

白氏郎一上泰山,老奶奶就掐算好了,她也做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六月的泰山,在太阳的曝晒下,燥热极了,溪流里干涸得连一点水都没有。白氏郎背着他装神的大葫芦,艰难地在山路上行走着,口渴舌燥,嗓子眼里都快要冒烟了。

在这时,突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嬷嬷,提着一桶水,从山下走来。白氏郎见了水,怎么能不喝呢?他向前施礼,要求老妈妈给他口水喝;老妈妈因泰山天热缺水,不给他喝。他再三苦苦哀求,老妈妈说:“你要喝水,必须给我磕头,叫我三声亲娘才行。”

白氏郎果真趴在地上,磕了个响头,大声喊了三声亲娘,就趴在水桶上喝了个饱。老嬷嬷说:“白氏郎你喝了我的水,可别忘了我是你娘啊!”白氏郎再三道谢满口应承。

喝足了水,白氏郎有劲了,一口气就上泰山顶,要到碧霞宫去装泰山老奶奶。当他走到神座前,拔开葫芦塞要装神的时候,就听神座上的碧霞元君喊道:“白氏郎, 白氏郎,你忘恩负义丧天良,拿着葫芦来装你娘。”

白氏郎抬头一看,神位上坐的正是那个他磕头叫娘给他水的老嬷嬷。若真装了她,不就的是忘恩负义了吗?他又生气,又懊悔,就把手里的装神葫芦向地上一摔,摔了个粉粉烂碎。

那些被装的神,这才见到了光明,解除了羁困,爬起身来,向泰山上下,四面八方逃走了。这些逃神,在泰山上一个个都安上了位置,所以,到今天泰山的神,才多才全哩!

1、 平安之福

“登泰山 保平安”,祈祷平安,是大多数游客攀登泰山怀着的美好愿望。泰山老奶奶,更是老百姓心目中“有求必应”的平安守护神。多少人,怀揣着对平安吉祥的向往,对泰山老奶奶的虔诚,攀登泰山,祈福纳祥。

2、 求子之福

泰山老奶奶能福佑众生、广布恩露,人们信奉为滋生万物、主管生育的送子娘娘,泰山求子风俗从古至今持续已久。祈求而得的孩子受泰山老奶奶福泽,将会茁壮成长。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

3、 生死之福

“魂归蒿里”,蒿里山,位于泰山之前,是世界华人的魂魄所在。泰山主生死,而蒿里山在泰山旁,被公认为是聚敛魂魄的鬼都。穿过奈河,进入蒿里山阴曹地府,魂魄在这里得到转世,也就有了人们的今生来世。

4、 家宅之福

“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刻在泰山石上的“泰山石敢当”被尊为“镇宅之宝”。石敢当具有镇宅、厌殃、消灾、弭难、保佑平安等功能,可保家宅平安。

5、 祈愿之福

每年三月十五和三月二十八分别是泰山老奶奶和东岳泰山神的寿诞,这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会从四面八方而来汇聚泰山,焚香祭拜,共同为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神祝寿祈福。

二、延伸阅读——传统五福

福开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福、追求福的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不仅提出了体现中华特色“福”,而且以“福”字为中心衍生出“福气”、“福分”、“福地”、“福相”、“福门”、“福将”、“福泰”、“福星”、“鸿福”等一系列概念,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福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五福”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福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福理想”的标志。

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经常说“五福临门”。“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长寿、富贵、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传统习俗中,五福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

1、长寿之福

《尚书》把“寿”列为五福之首。后世注解者对《尚书》中“寿”字的解释比较一致,都理解为“长寿”或“高寿”之意。

首先,长寿理想体现中华民族敬重人的生命价值。古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长,应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尚书·泰誓上》提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隋唐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卫生歌》中说:“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穹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萁裘五福寿为最。”正是出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敬重,寿命长短才显得至关重要。人生的一切幸福都建立在生命存续的基础上,生命价值与寿命长短紧密相关,寿命长短自然成为衡量生命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

其次,长寿理想是社会各阶层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在中国历史上,祈求长寿在各个社会阶层中都具有高度的社会共识:封建帝王希望“万寿无疆”,平民百姓向往“寿比南山”,父母期待新生婴儿“长命百岁”。活多少岁方为长寿?孔子嫡孙、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其编订的《五经正义》中说:“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庄子·盗跖》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再次,长寿理想的实现途径是奉行养生之道。在追求长寿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了融合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道家和道教重视修炼养身,将长生不老作为身体修炼的终极目标;儒家强调道德养生,孔子提出“知者乐,仁者寿”,董仲舒对“仁者寿”的原因作了精辟解释:“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最后,长寿理想与多子多福观念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父系血缘为本位的社会,父系血统的延续至关重要。个体寿命久长既有利于婚育,更有利于人丁兴旺、传宗接代和永继香火;子孙众多不仅仅是个人的福气,更是家庭和家族的福分,即所谓“多子多福”。

2、富贵之福

《尚书》把“富”列为第二福。现代注解者对《尚书》中“富”字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界定为“富裕”,有的解释为“富足”,有的理解为“富贵”。“富裕”说和“富足”都是从经济角度强调物质财产或财富的充足富余。“富贵”说则包含了经济与政治两个维度,其中“富”主要指物质财富和经济地位,“贵”主要指官职禄位和政治地位。综合而言,“富贵”说既包括“财”也包含“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深厚民间基础的“财文化”和“禄文化”。获取富贵,避免贫贱,是中国传统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追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富贵之福的实现途径有二:一是发财致富。福与富起源于同一个字,古人对“福”的释义多作“富”,“福”与“富”可以互解;中国传统吉祥图《百福图》就是以古字体写出各样“福”与“富”字一百个,《百福图》中“福”即“富”。东汉训诂学家刘熙《释名》说:“福,富也。”传统社会里的“财”主要指物资和金钱,也可以称为“利”。古人认为求财谋利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二是功名致贵。在中国传统社会,“禄”被认为是福的重要标志之一,“禄,福也”。功名利禄的核心是获得权力和做官从政,只有获得功名利禄,才能体现社会地位的“高贵”“显贵”。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广大平民阶层获得官职和权力的唯一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即所谓“学而优则仕”。传统社会的官位不是非功利和超功利的,掌握权力也能获财,如“当官发财”“加官进禄”。富贵是“钱”与“权”的结合,既有钱又有权,就能享受富贵之福。

3、康宁之福

《尚书》把“康宁”列为第三福。何谓康宁?有的解释为“平安而无疾病”,有的解释为“身心舒泰无疾病”,有的理解为“康健平安”。归纳起来,“康宁”就是身心健康和平安无事,具体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主要指生理层面,其标志是没有疾病缠身,没有疾病困扰。古人非常重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格言联璧》中说:“无疾病缠身,谓之福。”“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实用的“养身”经验,如卫生养身、饮食养身、运

动养身、修炼养身、药物养身、治疗养身等,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传统“养身文化”。

二是心理安宁。心理安宁主要指心灵宁静和心态平和,也就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心理健康。古人认为,达成心理安宁的具体方法很多,其根本途径在于“养心”。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

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格言联璧》提出“六心”说:“闹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三是平安无事。“平安”就是没有风险,没有遭遇危险,“平安是福”的观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源远流长。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无灾无难便是幸福。“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无事之家,不知其乐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

4、 好德之福

   《尚书》把“攸好德”列为第四福。攸,所也;好,喜好;攸好德,所爱好的美德。以德为尚也是一种幸福,而且是幸福的根本所在。遵循厚德载福和积德成福的理念,把爱好美德视为人生幸福的要素之一,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福文化的鲜明特色。五福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着生性仁厚,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在古人看来,德是福的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不断增长,培植其他四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五福。千百年来人们这样祈盼,为此付之行动,成就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式样——“五福文化”。

   “德”的含义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一切有关社会人生的健全身休、健全心理、健全道德、健全社会功能等健全通则都包括进

来了。《左传》襄公七年:“恤民为德。”《韩昨子·二柄》:“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管子·心术上》:“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庄子·外篇·缮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者也。”德是什么?德是性情的端端正正的体现。《礼记·大学》:“德者本也”。德是万事万物、人生社会的根本。

   “好德”是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晋人范文子说:“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又说:“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儒家提出以行善为中心的“德福一致”思想,倡导仁爱、忠义、礼仪、睿智、诚信等五种道德准则,践行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五种美德品质,实现大德必寿、义而富贵、善者康宁、修德善终。

    品德修养如何转化为福?一般是经由行善积德再实现积德成福。《尚书·汤诰》说:“天道福善祸*。”孙思邈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周易》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认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孔子主张以义取利,反对见利忘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清人石成金认为,幸福不会“不期而至”,只有先播种才会有收获,行善修德就是一种“种福”行为。“世人皆欲长寿富贵等类,但此诸福,未有不从种根而生者。盖言行有利于人者,俱为之方便,即俱为种福。兹非方便于人,实种福于己。”石成金还为世人如何行善积德开出十个方子: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5、 善终之福

《尚书》把“考终命”列为第五福。考,老也;终命,高寿善终;考终命,即尽享天年,长寿而亡,寿终正寝,民间的通俗说法为“好死”。善终者能避免横祸,无疾而终,心无烦恼与牵挂、安然而自在的离开人间。善终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个体生命历程中最后享受的“福分”。

考终命含义非常丰富。一是坦然面对死亡。死亡是每个人必然面对的人生归宿,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不同的生死观念。古人认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是衡量善终的首要标志。儒家提倡的生死观是乐天知命,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既然生不由己,死亦天命,那么,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把握住“生”。道家主张自然主义生死观,强调要顺应自然。庄子认为,人的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像永远有黑夜和白天一样,这是自然规律。“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二是无疾而终。在离世的时候,没有遭受慢性疾病的折磨和痛苦,而是机体的自然衰老,,生命的自然终止。无疾而终取决于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既要珍惜

生命,明白养生、养心之道,又要懂健身之法,还要知调养之术。无疾而终的欲求具有非常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三是终生无憾。个人安然离世,所有的欲求得到满足,所有的愿望得到实现,

没有留下遗憾,没有留下后悔,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大地。

四是死得其所。儒家认为,“善终”不仅体现在自然生命的绵长,也体现在死的社会价值上。儒家推崇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慷慨赴死的价值取向,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义凛然。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