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 听过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开车送孩子去上学的路上,孩子无意中一句话让妈妈内心一振。 夫妻俩忙于事业,攒下了雄厚的资产。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两口子忙得完全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将孩子送到昂贵的私立学校寄宿。 妈妈告诉孩子,你看我们这么辛
1
听过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开车送孩子去上学的路上,孩子无意中一句话让妈妈内心一振。
夫妻俩忙于事业,攒下了雄厚的资产。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两口子忙得完全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将孩子送到昂贵的私立学校寄宿。
妈妈告诉孩子,你看我们这么辛苦,将你送到这么好的学校,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孩子满脸认真地回答,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报答你。我会赚很多很多的钱,等你老了,我也送你上最好的养老院。
妈妈一听怔住了,以为孩子故意怼她。但看到孩子满脸诚恳,预想到自己的老年生活,顿觉悲从心来。
不要觉得孩子对父母无情,这是父母用行动教出来的结果。全力以赴地去打拼事业,赚钱了,给孩子大把地花钱了,就代表自己尽责任了。
2
表姐,结婚之前在外省打工,结婚之后和姐夫一起回到老家市里开蛋糕店。
蛋糕店开在一个中学旁,姐夫负责做蛋糕,姐姐负责卖,两口子勤勤恳恳,生意做得很不错。
在大儿子六岁的时候,两口子竟然一声不吭地将蛋糕店给转让了,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乡下。我们都不明白,开得好好的店怎么说转就转了,回乡下很难有赚钱的门路。
回到乡下之后,姐姐在家里种菜种田操持家务,陪孩子读书写作业,姐夫在附近打短工,三两天回家一次。
一天,看着表姐细皮嫩肉的手,因为做农活,粗糙了许多,问她这么辛苦是为什么。
“为了两个孩子呀,小孩不能在开店的地方上学,必须要回老家读。”
“我也想在城里,赚钱容易,人也轻松一些,但孩子就只能交给爷爷奶奶带。”
“赚钱重要,但我们两口子都认为,陪在孩子身边,将孩子带好更要紧,哪怕苦一点,穷一点。”
表姐自己书读得不多,在农村,有这样的想法真的很难得。现在农村多的是,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夫妻两人都在外面打工的。
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缺爱缺陪伴,身上问题多多,很多孩子根本无心向学。
但表姐家里,两个儿子获得的奖状,贴满了整整两面白墙。
当我们聊天时,孩子们已经自觉写好作业。两人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会,哥哥叫弟弟一起去厨房里择菜洗菜,为妈妈烧晚饭做准备。
大儿子上初二,已经到了青春叛逆期,但孩子懂事体贴、学习好身体棒,基本没有什么事让父母头疼操心。
上学期,一篇作文在学校比赛中获奖了,主题是,感谢爸妈陪伴我们长大,没有让我们成为留守儿童。
看,父母的付出,孩子看得见,感受得到。
3
表姐告诉我,之所以陪在孩子身边读书,主要是身边一个事触动了她。
表姐的堂哥,年轻的时候,两口子在外面打工赚钱,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带,
父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回家呆半个月,陪陪老人孩子。
孩子上学后,爷爷奶奶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但孩子的作业不会做,没法辅导,作业有没有完成也管不到。
老人管束不到孩子,爸妈想管,但鞭长莫及。孩子一次次试探家长底线后,胆子越来越大。
后来严重到,老师说孩子几天没有上课了,反馈给家长。爷爷奶奶才知道,孩子偷拿着家里的钱,早出晚归,装着去上学,其实是在网吧玩游戏。
等爸妈去学校了解情况,才知道,孩子在学校从来不好好学习,打架斗殴,上网吸烟,样样都来。
夫妻两个想将孩子接到身边,或者妈妈回老家照顾孩子,哪知,孩子死活不愿意,说我小时候需要你的时候,你们要赚钱,不管我,现在我都长大了,你们来管什么?!
孩子变得像刺猬一样,用密密麻麻的刺将自己包裹起来,谁靠近就扎谁。
因为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错过最佳成长陪伴期,造成的缺憾,可能一辈子都没法弥补。
4
我想起我们小时候,家里孩子多,都在念书,对于只靠种田度日的爸妈来说,负担很重。
父亲做好家里的农活之后,到处揽苦力活做,拼命地赚点血汗钱。
农村里能赚钱的地方真的很少。有时,爸爸骑着自行车,跑到几十里外干活的地方,天才蒙蒙亮,等晚上一身汗水泥巴回到家里时,已满天繁星。
每个周末及寒暑假期,我们都和妈妈一起做手工活,一分一毛地积攒着零钱,用来交学费。
在我们整个成长阶段,全家人都很努力,很辛苦。
每天早上,妈妈很早起床,在烟雾撩撩中给我们做早餐,让我们吃好吃饱按时上学。做早饭的时候,还督促我们在院子里晨读。
晚饭后,爸爸在剁猪草,妈妈在做家务,我们姐弟几个在灯光下写作业。很安静,很踏实。
甚至半夜的时候,爸妈两个轮流起来,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着凉。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爸妈能第一次知道并安慰我们,告诉我们怎么办。
哪里不舒服了,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各种办法,弄偏方买药给我们吃,悉心照顾。
看到现在农村那么多的留守儿童,一年也见不到爸妈几次面。
想起我们当年,可以在爸爸妈妈日夜守护中,安心无忧地长大,就觉得非常幸福。
越成长越感恩,感恩父母当年那么明智的选择,守着清贫,守着我们成长,没有因为要改善生活,外出打工赚钱,让我们成为留守儿童。
父母陪伴,这才是我们成长之中最需要的养分。虽然辛苦,虽然贫穷,但是我们很健康快乐地长大了。
现在我们成年了,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陪陪爸爸妈妈,就如当初爸妈对我们的守护。
父母子女一场,不就是相互陪伴嘛?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5
可能很多的家长会说,我也想多陪陪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呀,现在生活成本这么高,生活压力这么大,不赚钱怎么行。
是的,成年人的生活,谁也不容易。
就如网友说的,有钱人杨子黄圣依夫妇,让他们的儿子过着中国最富有的留守儿童生活。奶奶可以大手一挥,在自家为孙子自建滑雪场、游乐场,但孩子仍然不快乐,和妈妈关系不亲密。
生活艰苦如我表姐,却可以丢下全家赖以生存的小生意,全心全意陪伴孩子成长。
培养,即陪着养。
陪不陪孩子,从来不是时间问题,也不是要赚钱的问题,而是价值排序的问题。
忙只是借口,只是看你把什么看得更重要而已。钱可以暂时少赚点,工作也有再找的机会,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你现在如何对孩子,孩子未来就会如何回馈你。
今天,父母没有让孩子做留守儿童,未来,孩子也不会让父母做空窠老人。
我觉得你的想法可以理解,的确没必要因为这种事影响自己在同学们心里的形象。既然公交不方便,我倒是有一个很不错的建议。你还是让妈妈开车送你,但是不要送到学校门口,可以送到学校附近比较偏僻的地方,你下车走两三分钟的路到校。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无聊无趣没意思,并且几乎每天都在和这种情绪作斗争,常常叫苦不迭。
“无聊”这件事确实有点难搞,不过我们今天要聊的是关于孩子的“无聊情绪”,常能听到母婴群里有宝妈抱怨:不怕孩子哭也不怕孩子闹,就怕孩子突然“喊无聊”,当妈的一下子就手足无措了。
家里有那么多玩具绘本,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会无聊呢?这可不行,我得做点什么啊!
曾有专家就孩子“喊无聊”这件事问过一些父母的感受,反应大概有两种:
1 愧疚、自责:父母觉得孩子之所以无聊,是因为自己没能给孩子足够丰富有趣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
2 担忧、焦虑:父母甚至会开始担心孩子的情绪问题,害怕孩子一度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而变得越发消极悲观。
这些感受都不无道理,也都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可是专家建议,当孩子“喊无聊”的时候,并不是父母的错,父母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孩子解决无聊这件事。是不是有点超乎父母们的意料呢?别急,我们来慢慢剖析以一下这件事:
一.为什么我们建议父母不要去帮孩子解决“无聊”
1 无聊是正常情绪,不需要特别去解决
当孩子开始喊无聊的时候,无论父母表现出的是愧疚还是焦虑,都在表达一个认知:无聊,是不应该有的情绪!必须立刻马上摆脱它!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人类所有的情绪都不是无意义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应该被直接否定。
所以请父母们不要戴“有色眼镜”来看无聊这种情绪,你自以为的解决也许刚好适得其反,对孩子无益。
2 你的解决只会让孩子更加依赖父母
当孩子向父母抱怨无聊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想表达什么呢,父母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想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来得及思考,就直接拿来玩具或者打开电视了。
可是这样的解决只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只要我觉得无聊,父母就会来帮我解决问题,父母有义务有责任替我排解无聊。
可是再亲密的亲子关系,都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存在“界限”,调节情绪本应该是孩子自己学会的事。如果父母总是代劳,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永远学不会对自己负责,以及自己解决问题。这对孩子来说只会有害。
3 孩子其实是能自己解决无聊这件事的
当电子产品还十分匮乏,娱乐项目总是有限的年代,我们也常会遭遇到“无聊”。
那时候我们从未觉得无聊是什么大问题,躺在草坪上看看蓝天,或者听听鸟鸣,心里也就安静了。
无聊并不可怕,学会享受无聊也并不难。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如何正视无聊这件事,并引导他们更好地解决。而不是有求必应,一味代劳。
二.体会无聊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处
无聊这种情绪,乍看起来有些可怕,总想让人急于解决掉它,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情绪所能带来的好处。其实换一个角度看,无聊是个很不错的情绪。
1 无聊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和自己相处
在都市快节奏中生活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容易得一种病——“空心病”,这种“病”的特点就是孩子们总在寻求各种外界的刺激,却忽视了内心的充实。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应对的外界诱惑太多,时间就会被安排的很满,以至于极少有能够停下思考的独处时间。
这就导致他们无法体会生活中最简单的美好,缺乏更细腻的观察和感知,也就难以构建好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有专家说过,要想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学会享受无聊,珍惜无聊的时间。
2 无聊可以激起孩子的创造力
疫情期间,时常能在网络上看到各种普通人对付无聊的“奇招妙想”,都非常有趣甚至可谓神奇,这都要归功于无聊。
当孩子无聊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可能被激发的时候,为了解决无聊,他们可能就会换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也许就会给你一些惊喜。
3 无聊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当孩子感到无聊的时候,其实他正面临着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尝试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自己满足自己。
一旦父母插手,这种让孩子挑战自我的机会就会被白白浪费掉;而如果父母选择等一等,让孩子自主活动,就意味着帮助孩子离学会“对自己负责”更近了一步。
三.孩子喊无聊时,父母的正确应对之法
1不要事事安排好,故意给孩子一些时间去无聊
当孩子感到无聊时,父母不要急于安排事情给孩子做,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试着对抗无聊,自己想办法。
为了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故意安排一些时间让孩子感受无聊,比如在妈妈开车送孩子去学校的路上,可以和孩子说好这段时间妈妈要专心开车,你自己找点事情做,看孩子会如何打发时间;又或者告诉孩子妈妈要午睡,你可以自己选择做一些事,但不要吵闹……这些要求其实并不过分,孩子也一定会尝试自己找事情做。
2 不要论断和干涉孩子找的“乐子”
既然决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找乐子,就要放手到底,不要看孩子在做一些无聊没营养的事就忍不住又插手和论断了。
比如孩子选择躲在桌子底下看大人们走来走去,这对父母来说可能十分无趣就是浪费时间,但孩子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也一定会有他的收获。
3 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无聊宝盒”
父母可以找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想一些有趣的事情,写在纸条上放入一个小盒子。
这样当孩子喊无聊的时候,就可以拿出这个宝盒,抽取一件事来做。过一段时间后,当孩子能慢慢学会自己寻找乐趣后,父母们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