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家庭背景资料

员工 0 69

马化腾的家庭背景资料,第1张

马化腾的家庭背景资料
导读:海南人在广东 其实,早在今年5月,因为一项业务事宜,与腾讯QQ有所接触。一次闲聊中,在我谈到与腾讯往来时,海南发展论坛前任斑竹伊秋雨先生就告诉了我关于马化腾“曾是海南儋州人”的说法。当时,我甚为惊讶。此前,并没有在任何公开资料中找到这一段关

海南人在广东

其实,早在今年5月,因为一项业务事宜,与腾讯QQ有所接触。一次闲聊中,在我谈到与腾讯往来时,海南发展论坛前任斑竹伊秋雨先生就告诉了我关于马化腾“曾是海南儋州人”的说法。当时,我甚为惊讶。此前,并没有在任何公开资料中找到这一段关于“QQ之父马化腾是海南儋州人”的说法,为了证实这一点,伊秋雨先生还不知从哪弄来一段马化腾个人背景介绍的一段文字,真实记载了马本人的“海南背景”。

1971年10出生的马化腾,今年周岁才33岁,年轻得可怕,却坐拥亿万身价,且继续增值无限,成功得更为可怕。21年前的1984年7月,马化腾13岁,那个时候他才随同父母从海南儋州移民至广东深圳。这么说来,那时13岁的马化腾在海南儋州完全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和小学时代。正是移民那年,就读深圳中学起,才正式开始了他的“深圳故事”,他大学就读的也是深圳大学,直至他大学毕业进入润讯公司,后自主创业于1998年成立腾讯公司,成就今日的腾讯辉煌,均无一打上深圳标志。可见,他的经历背景并不复杂:生于海南、长于海南,读书、创业、成就于深圳。而笔眼相信,海南背景往事,对于马个人而言,同样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之所以“罗列背景那么多”,并不是为马化腾个人“写传记”,而是告示着一种精神的力量。海南本土近年来,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和色彩。特别是本土的年轻人,因为读书艰难、因为就业困难、因为经济不景气等诸多因素,导致原本有那么一些“自卑心理”更为雪上加霜。我想,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如果想想马化腾的个人成就,对比其本人也无非跟众多诸位一样生长于海南本土的背景经历,我相信你就不必牢骚那么多,以至于“肠子都悔青了”。

综观腾讯QQ及其背后的当家人马化腾的辉煌成就,我们不能发现,这份富足和成就除了既有网络事业正逢千载难逢的机缘好运关系外,更多的是他个人“捕杀商机的非凡魄力”。腾讯QQ原本仅仅是QQ本身,从无腾讯门户说法。仅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腾讯QQ网”成为国内第四大网络门户,直取广东省内“网易位置”,而马化腾的目标是进入中国门户网络前三,势必定有一个网络门户会在不久将来被腾讯“扫地出门”;QQ游戏甫一推出,不仅进入了主流的“游戏提供商”,还逼得“联众”等原本主流的游戏提供商边缘化,估计联众等游戏商日子难过了。我们甚至无法从马化腾文质彬彬的“书生似的脸面”上,读出更多这位“商机杀手”的非凡威猛,而实质上,腾讯的来势凶猛,让人胆战心跳。

因为有缘与腾讯的一位底层的外联业务员具体接触过,发现该业务员真挚、激情、热情让人感动,“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帮忙”、“如果你需要,我一定给您最大帮忙”等等话语,常挂嘴边。足见腾讯的企业文化“武装到牙齿”,当时我留给该业务员的最动情的话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小刘(该业务员称呼),好人好报”。

我常在想,看一家公司行不行,你最好接触一下该公司最低层的员工,从他们的精神面貌,足以看出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畚斗理念、拼搏精神之水平高低。如果我们的海南各家公司企业,能有腾讯企业文化的“狼的凶猛,羊的亲善”之企业精神境界,那么海南腾飞不远。

我常在想,如果我们能有马化腾一半的捕杀商机手段,有马化腾手下最底层员工一半的热情真挚对待腾讯每一位客户朋友、合作伙伴,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在某一领域成就自己。

我常在想,什么时候能邀请马化腾“重回故里”,为咱们的海南青年做激动人心的演讲与报告。一扫海南青年容易妄自菲薄的不良心态,一扫诸多网络愤青的萎靡发泄及牢骚满腹。

我常在想,其实我们,海南的每一位年轻人、每一位建设者,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另一位“马化腾同志”。海南的明天与美好,不在于各位的口水泡沫有多少斤重,而在于在座每一位的努力与畚斗。海南的明天与美好,其实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从我做起,从最低处做起。祝福海南,海南好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68872html

根据最新公开的数据显示,微信已经拥有了12亿人的用户数量,是腾讯最重要的社交王牌之一。尤其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已经无法离开微信了。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微信究竟是谁开发出来的,又是谁让微信成为一家独大的互联网社交老大的,而那个人就是张小龙。

把时间退回到2010年,那年的腾讯正在经历“中年危机”,因为当时年轻化的QQ已经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同年,小米雷军正在打造米聊,中国移动也推出了飞信,谁都想吃下互联网社交这块大饼。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腾讯也在内部孵化了多款产品,试图保住自己在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地位。

而那年的张小龙还只是腾讯邮箱业务部的一个产品经理,却接下了这个重担。在经过五个多月的开发后,张小龙带着腾讯邮箱的团队开发出了微信的第一个版本,并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上线了。

在微信发布半年后,用户数量突破1500万人;发布一年之后,用户数量突破5000万人;在次年的3月份,微信的用户数量突破了1亿人;同年9月,微信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亿人;到了现在,微信已经有12亿人的用户数量了。

微信的增长速度超过腾讯的想象,甚至是把“老大哥”QQ也甩在了背后,微信再次捍卫了腾讯在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地位。而张小龙作为微信的产品经理,也就这样一举成为马化腾的掌上明珠。

其实平时张小龙的脾气是有一点怪怪的,而且还有点“目中无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腾讯总部的每一个早上都会举行例会,包括作为创始人的马化腾也会每天到场参加会议,然而张小龙却经常迟到、甚至是缺会。

有一次马化腾询问张小龙为什么没有来参加早会,张小龙的回答却让人有点意外——“睡懒觉起不来”。如果换做是一般的老板听到这句话,早就把员工辞退了。可是马化腾却没有这样做,反而为了让张小龙参加早会,给他配了一名专职接送他上下班的司机,每天负责把张小龙从广州接到深圳总部。

可就算是给张小龙配了专职司机之后,仍旧没有阻止张小龙迟到缺会。似乎马化腾也逐渐理解了张小龙,张小龙并不是真的起不来床,也不是因为路上老堵车,而是张小龙的性格就不是那么地喜欢这种场合。这点我们在张小龙开发的微信上就可以看出来,微信看不到访客记录、也不会双向删除好友、微信启动页也永远没有广告,张小龙也是这么一个性格的人,他更喜欢安静、独处。

最后马化腾为了留住张小龙,也防止张小龙被其他互联网大佬挖走,马化腾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微信总部。不仅可以让张小龙避免每天开早会,还可以让张小龙好好地休息。张小龙毫无疑问是腾讯“最嚣张”的员工,也是马化腾最心疼的员工了。当然,“高山流水遇知音”,一个好的员工也需要遇见一个好的老板才能够发挥出他最大的价值。

如今张小龙开发的微信依旧是国内最大的社交软件,你觉得未来的某一天有可能会被超越吗?至少笔者个人觉得微信无法双向删除好友还是挺不人性化的。

一个成立不到30年的公司,到如今成为拥有超过8亿用户,年营收接近5000亿元的庞然巨物,它是怎样缔造传奇神话的?1999年,腾讯QQ以一只企鹅的形象成功钉下腾讯帝国大厦的第一根钉子,而钉下这根钉子的人,正是马化腾。

1971年,祖籍广东汕头的马化腾出生在 海南岛 东方市八所港,他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年幼的小马总是一个人在碧蓝的南中国海边,抬头望着无边无际的夜空星罗棋布,他暗下决心,将来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984年,13岁的马化腾随着父亲马陈术举家搬迁到了深圳这个当时满眼春风的地方,性格沉稳内向的他学习成绩从来都不需要父母为之担心。在深圳这个日新月异快节奏的城市里,他愈发向往回到当初那个繁星如织的夜晚。他迷上了天文学,他人生的第一个产品,就是自己用镜片组装的简陋望远镜。后来他一发不可收拾,常常缠着父母给他买越来越高倍越来越精细的天文望远镜,要知道当时一台望远镜就要花去父母几个月的工资,小马见父母不同意,委屈地在日记里写道“父母的做法,很可能会扼杀一位天文学家”。父母亲拿他没办法,只好满足他的愿望。后来,小马还因此成了深圳第一个拍摄哈雷彗星的中学生。

然而,一心想要当天文学家的马化腾终于意识到,理想是不能够当饭吃的。在当时的形势下,他如果再继续一心扑在天文学上,等待他的不是天文学家,而是成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这与他的想法相差甚远。正好那时候,PC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计算机也成为大学热门的专业。马化腾决定报考计算机专业。1989年,马化腾以 739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 深圳大学 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他自己当时也没有底。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后,马化腾对计算机的热情越发浓烈,他天天跑去学校机房蹭电脑。他的天赋也得以表现,不光成绩依旧优秀,他还通过设计“股票分析系统”使自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块钱;他又跟朋友合作推出了 股霸卡,可以边看电视边查看股市行情,紧接着他把赚来的钱全部投进股票市场,没成想股票大涨,刚毕业的马化腾就赚到了70万元!

大学毕业的马化腾通过同学的介绍,在当时的通讯行业巨头润迅公司当一名软件工程师,该公司主营业务是寻呼业,马化腾在公司里施展才干的同时,也发现了客户对于即时通讯的需求。在业余时间,马化腾对当时的惠多网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惠多网可以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雏形。用户们可以通过电话线链接到BBS网络,相互发送信件。马化腾当起了深圳惠多网网络分站的站长,后来他还出席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BBS站长大会,要知道当时很多分站的站长,后来都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命运的安排总是让人捉摸不透,马化腾敏锐地意识到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一个即时通信平台,解决用户的需求。作为润迅的员工,他第一时间建议公司开拓新业务,可是,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马化腾就这样在命运的推动下,离开了润迅公司,他决心自己干一番事业出来。

早在1996年,以色列的三个年轻人就已经搞出了一款名为 “I SEEK YOU(我找你)” 的即时通信软件,简称ICQ。马化腾照猫画虎,拉来自己的同学张志东,注册成立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马化腾团队决定做一款更开放的通讯软件, 他为此取名OICQ,即“Opening I Seek You”。这款软件的框架虽来自于ICQ,但马化腾团队却给它注入了灵魂,不同于ICQ的全英文界面,OICQ采用全中文操作界面,满足中国网民需求;OICQ数据存留于用户电脑本地,一旦换电脑,之前的信息不复存在,马化腾了解到大部分人还是在网吧上的网,因此采取将用户的信息全部存储在腾讯公司的服务器,用户可以随时从云端调取信息。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腾讯QQ免费下载免费使用。这在当时吸引了一大波热衷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OICQ用户量每天都是一个新数字,马化腾在欣喜之余也有点招架不住,毕竟是给用户免费使用的软件,而连日攀升的注册量又使得公司服务器明显不够用,腾讯难以维持高昂的服务器费用,走投无路的马化腾甚至一度想要卖掉OICQ。而就在此时,风头正盛的OICQ引来了ICQ公司的敌视,他们状告腾讯抄袭并且胜诉,腾讯在最艰难的时刻还要面临败诉赔偿。

OICQ最终更名为腾讯QQ。吸取教训之后的腾讯,从此成为“南山必胜客”。改名之后的腾讯一路扶摇而上,2003年 QQ用户注册数达到2亿!2005年腾讯QQ的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了1000万!凭借QQ庞大的用户量,腾讯公司开始拓宽业务,社交、支付、 游戏 、 娱乐 、资讯等领域都可见腾讯系的身影。

到现在,腾讯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当之无愧的巨头。尽管饱受用户的诟病,腾讯公司一直秉承“ 用户为本, 科技 向善 ”的理念设计运营产品。马化腾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一直坚守着一个信条,那就是“ 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始终把自己放在用户的位置上,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产品,出现了问题就把它解决,不出三个月,你的产品就接近完美。”

现在,不到知命之年的马化腾也如往常一般不轻易出现在公众的眼前,性格一向低调内敛的他一手建立起了腾讯帝国,也因此成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乃至世界富豪榜的常客。

人民网曾这样评价马化腾:“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创造了中国网络领域一个经典的神话。”“腾讯的女同事们都管马化腾叫‘小马哥’,他极少发脾气、为人低调内敛,但每一步都有计划,一起创业的几个小伙伴至今都还在腾讯抱团发展,团队之稳定,互联网少见”。“在马化腾低调温和的外表下,跳动的是一颗雄霸互联网世界的野心。”腾讯的传奇仍在继续,而马化腾,也同样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