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网友纷纷哀悼袁隆平爷爷,为何大家对于老人家的感情如此之深?

老人 0 81

众网友纷纷哀悼袁隆平爷爷,为何大家对于老人家的感情如此之深?,第1张

众网友纷纷哀悼袁隆平爷爷,为何大家对于老人家的感情如此之深?
导读: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天了,在他离去之后,他的遗体被送到了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根据袁隆平院士的意愿,希望一切从简,在二十四日这一天,殡仪馆外面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的来送袁爷爷最后一程。曾经我们十里长街送别了周总理,如今我们依旧是十里长街

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天了,在他离去之后,他的遗体被送到了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根据袁隆平院士的意愿,希望一切从简,在二十四日这一天,殡仪馆外面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的来送袁爷爷最后一程。曾经我们十里长街送别了周总理,如今我们依旧是十里长街送别袁爷爷,周总理跟袁爷爷一样都是时代的伟人,都是被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伟人。

袁隆平院士在解决和发展杂交水稻这件事情上是一个开创者,他对中国和人类的一个贡献远远的超过了所谓的粮食安全,他这一生都在努力,都在立志让中国人能够吃得饱饭。他对世界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具有一个划时代的影响,所以毫不夸张的讲,目前在所有的中国科学家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袁老先生在中国人心目当中的一个地位。

其实原因也跟我们素未谋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悼念他?为什么会对,他有这么深的感情,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当我知道原因也去世的消息的时候,我愣住了。其实他是离我很远的一个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他,我只是在新闻上面,在书本上面听说过他的事迹。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袁爷爷的话,可能都不会有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在我们的父亲,母亲,甚至是爷爷奶奶那一辈就已经被饿死了。

所以袁爷爷在我们心目当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有一位网友说过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叫做未见其面,深受其恩。这句话我觉得用来形容原野也跟我们之间的感情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袁爷爷,但是我们当中所有的人都曾经受过他的恩惠。

    近日,袁隆平爷爷的90大寿,有很多明星,央视主播都为袁隆平爷爷送上了祝福。而且钟南山院士也祝福了袁隆平爷爷,我看到视频,钟南山院士不但祝福了袁隆平爷爷,还叫他一定要戒烟。袁隆平爷爷是我从小就比较崇拜的偶像。我也祝福他生日快乐,寿比南山。

   我们中国人能吃上粮食,最大的功臣就是袁隆平,他是杂交水稻之父。而且他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了一辈子,为解决人民粮食问题作出卓越的贡献。他自称自己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的农民,农历七月初九那天是袁隆平爷爷的90大寿,祝他生日快乐!

   我们年轻的一辈最早认识袁隆平就是在课本上认识的,知道我们吃的粮食都是他的功劳。所以我们从小就特别崇拜他。现在因为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新闻或者各大平台上认识到袁隆平。我这才知道,袁隆平就是个和蔼可亲并且喜欢自由。而且他很热爱各种体育运动,尤其喜爱打排球。现在还在打呢。她说他80岁以前每天都要游泳的。所以他才会那么健康,那么硬朗。

   我记得前不久,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反对浪费粮食。他说现在的中国人口多,而且人均耕地少。科研投入也比较大。提高水稻产量也是很难的。所以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杜绝浪费粮食。

   我记得我还听到一个袁隆平的采访,当时袁隆平说道,我们中国大粮食是不够吃的,基本一半都是要靠进口的,所以他还在努力,努力提高产量。并且在研究海水水稻。如果研究成功了,那么至少可以让一亿人吃饱饭。他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他在为了大家而努力,所以我们也得尽自己的力量。节约粮食,并且呼吁广大人民也要节约粮食。

袁爷爷值得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纪念之情。

这件事情确实引起全国上下人们悲伤之情。他对于人们贡献太大,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在我们心目中根本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会失去他,觉得这样一位可爱的爷爷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但是年龄大了,身体上多多少少会出现问题,只怪时间太快了。在当天知道这个消息时,估计所有人都是震惊,没想到会发生这样事情。

在报道中,我们看到当天有好多市民自发前往送爷爷最后一程,看到马路两边市民群众,在高呼“爷爷,一路走好”,载着爷爷的车走过地方,路上车辆自觉停下来鸣笛,整个长沙,人人都在表达着自己悲伤之情,不舍得这位老人离去。医院门口,工作单位门口,有太多太多人。整个长沙市民冒着雨也要送爷爷最后一程,每个人手中拿着花,还有拿着稻穗,想用这种最简单方式表达对爷爷的爱。

昨天晚上,这个长沙熄灯为爷爷默哀,看到送别地点门口市民排着长长队伍,不愿意离开,这两天,人人都在尽自己最大能力为这位老人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位老人,在长沙市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些充满爱的瞬间。退伍士兵,连夜感到就是希望能够在门口为爷爷站好最后一班岗,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指定地方,让孩子们深深记得这位老人,知道他为大家做了太多太多,但是我们能为他做得不多,就是为他鞠上一躬,为他献上一束花,最重要就是要珍惜粮食,这是他留给我们最大财富。

不仅仅是当地市民,就是远在外地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这份悲伤之情。所有人都在用自己方式来怀念这位爷爷。

524号“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5月24日8时40分,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吊唁厅外,群众献花送别袁隆平院士。长沙明阳殡仪馆外,社会各界人士有序排队等待悼念。群众有序排队进入吊唁厅献花,鞠躬送别袁老!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铭德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袁隆平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永远都活在我们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把一辈子都用来农业,种植水稻,为祖国做贡献,心系人民,扎根大地。

这次袁隆平去世了,我看到一些送别袁隆平院士的感人瞬间,很多不同地区的人民,在24号那天自发赶到长沙吊唁袁老。以及长沙的出租车司机免费为那些前去吊唁袁老的人坐车,还有很多人不能前去就在网上订菊花让外卖员送去,还有很多瞬间,没有被我发现而已,都很让人感动。

伟人都是那么的平凡,但越平凡您就越伟大。每每看到您的故事,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您那样伟大平凡。其实您一点都不平凡,在我心里您永远都像太阳一样,您是我一生都值得尊敬学习的人。

袁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喝水不忘挖井人,饭饱感恩袁隆平爷爷,如果不是您我们可能到现在还是饿肚子。现在一看到米饭就想起您,放心,我会好好把饭吃完,绝不剩下。节约粮食就是最好的怀念。

未曾谋面,却深受其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定把您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让国士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您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我们要以国士之名教育孩子们也要有梦,少年梦,强国梦!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袁隆平教案1

 教材分析:

 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

 域(yù),峻(jùn),僻(pì),挫(cuò),穗(suì),杆(gǎn),摄(shè)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

 ②师补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主要成就表现在杂家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影响。他虽然年满80岁,仍让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板书设计:

 袁隆平访谈录

 1、认识生字词

 2、交流资料

 课时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挫(cuòzuò)穗(huìsuì)摄(shèni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辛—————(艰苦)偏僻—————(偏远)

 反义词:失败—————()创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度边思考:

 ①从体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点?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可以看出?

 2、分组交流

 3、合作交流,师引导

 ①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访谈的过程,是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②指名回答课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语句。

 学生交流,师小结袁隆平先生的特点。

 a、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还不断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积不多,而且不断地减少,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粮食问题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b、不怕困难,不败失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花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出路,印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开朗乐观,虽然一辈子进行科学研究,可个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

 d、敢于创新,袁隆平谈到创新的时候用了“不断’,说明他对“创新”非常重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同桌互读

 ②指名互读,读袁隆平的话也不要过分强调激情,应以朴实,充满智慧的语调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另选采访对象,小组商量采访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访谈录,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学探索的艰辛。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壮志。

袁隆平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角度基本一致的)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查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资料。

 2、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通过预习,课文的几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吧。出示生字词课件:

 (指读生字词)

 2﹑解题,了解袁隆平。

 (1)同学们对字词地掌握都比较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袁隆平

 老师总结:这是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所知道的内容。

 (2)谁能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情况?同学发言后,老师进入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现了什么?(5分钟)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

 知道:袁获得的荣誉(如果学生说到了就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不说就不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就全文说,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说。)等。

 发现:全文先写袁研究杂交水稻的结果,后写研究过程;虽是写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学的写人文那样——详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文章篇幅长,课文自己标出四个部分等。

 三、拟定小标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1、学法提示:这么长的课文,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把握课文内容哪?(引导学生说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2、那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段,请你认真默读,划出能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的语句并概括段意。(找同学读中心句,教师随即出示课件,审视同学概括的段意。)这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这是学生已具备的能力。

 3﹑请你按照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二﹑三﹑四部分。

 4﹑展示两组同学的段意,然后学生审视、修改自己写出的段意。

 (二)引导学生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修改后的段意简单多了。但要把刚才我们写的段意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显得长,你能不能用简练的几个字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1﹑拟定小标题和写段意即有一致性又是有区别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

 (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2﹑我们怎样根据刚才的段意来概括小标题呢?(出示课件:指导第一段小标题的两种列法)

 3、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方法根据段意列出各段小标题。

 4、展示一、二组较好的小标题。结合你们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学生归纳,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课件:列小标题的要求:A、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B、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列小标题的方法:A、摘法B、拟法

 5、指导列小标题尽量做到角度一致。

 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心理进行细致刻画来突出人物特点。而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选取事件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来介绍人物。因此,给报告文学列小标题,要抓报告文学的主干,标题角度要尽量一致。

 展示标题角度一致的师生写的作文提纲。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艰难——培育成功(因课题中有“杂交水稻”字样,标题中可以简练不写)

 6、小结归纳学法: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说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列小标题、解题、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报告文学,认识并了解了这位出自中国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深深地为他的爱国热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动。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课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引导学生认识袁试验的目的`是伟大的;实验设想的创新——智慧超人;实验中的艰苦付出——拼搏钻研劲儿超人;丰富的知识等。

 2、刚才同学都是从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来说的,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引导学生抓住巨大贡献和所获得的荣誉来说。

 3、为什么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你现在明白了吧。你能用这个句式回答吗?

 出示课件:因为袁隆平,所以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五、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了长文的学法——通过浏览快速准确提取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2﹑现在,你理解作者为什么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命题吗?

 (含有赞叹的意思。)

 六、作业

 本课成语比较多,课下希望大家归类摘抄,积累成语。

袁隆平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2、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米饭”;“旧中国饥荒”组图;“袁爷爷”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组图;“珍惜粮食”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米饭”,引导幼儿讨论米饭的由来。

 ——看看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1、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引导幼儿感知当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上的人们有大米吃吗?

 小结:以前,因为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人没有米饭吃,常常挨饿。

 2、出示组图“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后来,有位厉害的老爷爷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结:袁隆平爷爷常常顶着太阳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后,袁隆平爷爷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

 播放动画视频及组图《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1、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不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种植水稻、收获大米也非常辛苦。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2、出示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由来。

 ——种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呢?

 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插秧、除虫、除草、施肥等过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还要进行收割、干燥、去壳才会变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苦,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看看上农民们正在做什么?

 ——他们是怎么插秧/打农药/收麦子的呢?(双脚泡在冷水中,弯着腰;背着重重的农药箱;顶着太阳弯腰割麦子)

 小结:水稻从种植到收割再到变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农民们一百多天的辛苦劳动。大米来之不易,每一粒都是农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

 出示组图“珍惜粮食”,引导幼儿了解珍惜粮食的方法。

 1、鼓励幼儿讨论纪念袁爷爷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怎样珍惜他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组图“珍惜粮食”,讨论图中的现象。

 ——这些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双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随意丢弃;去饭店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1、教师在用餐环节提醒幼儿不随意倒饭菜,珍惜食物。

 2、在过渡环节可适当播放“宝宝巴士APP”中的“古诗国学”第一集《悯农》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树立榜样,倡导“光盘行动”,帮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