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品牌:说起大众这个品牌,相信国人都知道。因为在二十多年前,家里能有一台桑塔纳或是捷达,那走起路来都要带风。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成长,大众在国内不管是产品布局,还是整体的销售服务体系可以说是最完善的。像朗逸这样的专为国人准备的“特供车”,完全
1、品牌:说起大众这个品牌,相信国人都知道。因为在二十多年前,家里能有一台桑塔纳或是捷达,那走起路来都要带风。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成长,大众在国内不管是产品布局,还是整体的销售服务体系可以说是最完善的。像朗逸这样的专为国人准备的“特供车”,完全迎合着中国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能够一直经久畅销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2、性价比:在同级别十来万的轿车里,朗逸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车了。例如4气囊,例如ESP、例如皮座,例如雷达,例如天窗。一般大众会关心的配置也大都有。 然后后排空间相对不算小,坐得也还算舒服,细节设计也比较用心,例如扶手,例如杯架什么的。再加上常年有优惠,送大屏影像什么的,基本该满足的都满足了。
3、油耗:朗逸的油耗还是没得说,就俩字:省油!作为自动挡,平均显示油耗仅为65L。
4、风格:朗逸这款车,不管是外形的稳重中庸,还是内饰的简洁大方,都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这也恰恰迎合了这个阶层买车人的特性,高端大气上档次。更贴近“大哥车型”帕萨特。
百万购车补贴
我和女友认识三年,明年结婚。我对车长久以来的认知就是代步工具,上下班,买菜,接送孩子,老人有点啥事应个急用。天儿不太好老人腿脚不利索也能接送一下。女友的父亲是个比较爱面子的人,爱吹牛逼,但是过日子方面也是挺会过的,不是乱花钱,胡造那种。然后从去年夏天就一直打算买车(不是给女友的陪嫁,自己开),想买SUV,我就说家用的话本田那个crv就够了吧(因为我哥刚把他的老宝来卖了换了一辆二手的老款crv,开去东戴河玩了三天,挺舒服的感觉。)然后老丈人没说啥,我估计,爱面子也过日子,crv可以满足了。后来我也没再问,毕竟人家自己买车开,我们也还没结婚,瞎打听啥啊。过了一阵,女友告诉我老丈人买了昂科威。我知道是别克,但是没想到办齐了将近30w呢。当时觉得这也太贵了,这是多爱面子吹牛逼才会买这个车,也有点改变了认为她爸是过日子的人的印象。我把我这个想法和女友说了,女友给我讲她爸从部队复原回来,就给单位开车,那阵是199年,单位给他开尼桑蓝鸟,那个在当时貌似是非常好的车了。说是给单位开,其实也让开回家,六日自己开也没人说啥。从那时,她爸就喜欢上了车,各种研究。这个牌那个牌,这个款那个款的。可是为啥一直到现在都没自己买一辆非得现在买呢。因为为了照顾他的老丈人,两家把房子卖了住在一起买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贷款压力很大。一直还贷,没钱买车。她爸对车也是宁缺毋滥的想法。现在贷款快还完了,闺女也准备嫁人了,索性就买个好的,也算是一个中年人给自己买个礼物。我听完就明白了。在也没说啥,虽然心里不太认可(主要是心疼钱),但是还是尊重的。
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接近2500万辆,其中有3款汽车在各自领域“孤独求败”,分别是“国民小面”五菱宏光、“SUV巨无霸”哈弗H6以及“神车”朗逸。最特别的就是“神车”朗逸了,它一边承受着“德原朗”等种种骂名,一边“闷声发大财”将所有轿车甩在身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神车”朗逸的功与过。
1、承受种种骂名
●出身之殇:德原朗
“德原朗”是一个专门为朗逸造的词语“德国原装进口朗逸”的简称。朗逸真的是进口的?当然不是,这只是用来“讽刺”朗逸的。事实上,朗逸虽然挂着VW的大众车标,但完全是由上海大众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夸张点说就是一辆“自主车”。由于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真的以为这是一辆拥有德国设计和品质的德系车,所以被讽刺为“德原朗”也就不足为奇了。
●平台之痛:老旧的PQ34
在之前的每日一课文章中,我们专门讲解了汽车平台那些事儿。朗逸使用的大众PO34平台诞生于1997年,即将二十“高龄”了。除了朗逸和宝来,其他大众紧凑型车使用的都是其儿子辈的PQ35以及孙子辈的MQB平台了。使用如此老旧的平台,难免会给人留下“骗钱”的印象。
●价格之高:老腊肉跟小鲜肉价格一样高
作为一辆使用20岁高龄平台和推出近十年的“老腊肉”,朗逸的研发成本早就被分摊的差不多了,但它的价格可是很“坚挺”的。1099-1599万的定价和其他品牌当家紧凑级车相当,并且比多代同堂的“老几位”丰田花冠、现代悦动、经典福克斯价格要高出一筹。不过,这是大众的“通病”,使用新平台的速腾、凌渡也要比主流紧凑型车要贵上一些,“VW车标值几万”的调侃也不是空穴来风。
2、卖得好的原因
●中庸之道:没有“致命”的短板
木桶效应,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体现得非常明显,或者说在朗逸身上得以完美体现。看看朗逸的对手们,都有一两个让人“张口就来”的产品缺点:日系车,中低配缺少ESP;法系车,自动挡不好开;福克斯,空间太小;新英朗,简配严重……再回头看看朗逸,从产品力上讲,虽然没什么亮点,但也很难找出明显的缺点,这也是一个正面的“口碑”。“朗逸这车怎么样?”“还行,除了老点,别的没啥大问题。”“行,那就买它了。”
●面子之选:请叫我“小帕萨特”
上海大众真的是很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大众车本来就傻傻分不清楚,再“用点心”把朗逸设计的真挺像帕萨特的。10多万的价钱,20多万的“享受”,超值!此外,“VW”车标也给朗逸增色不少。消费者想买“有面子”的德系车,速腾凌渡太贵,捷达桑塔纳“太low”,高尔夫是两厢车,就剩宝来和朗逸了。至于为什么选朗逸不选宝来,就看下一条了。
●因地制宜:充分迎合国人喜好
一提到南北大众,很多人都
会有这样的印象:一汽-大众更“原汁原味”,上汽大众更“接地气”。在宝来和朗逸身上,同样体现着这一点。外观上,宝来更原创,也更运动;朗逸更“帕萨特”,更中庸,朗逸胜;空间上,虽然同样是PQ34平台,朗逸进一步加长,所以在国人看重的纵向空间和后备厢空间略胜一筹;乘坐感受上,宝来秉承德系一贯的偏硬的座椅,而朗逸的座椅就软的多,甚至有一点日系的感觉,让人喜欢……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这样的朗逸,确实“适合”中国的消费者。
总结
什么样的车算是“国民车”?充分满足大多数国民对于日常用车需求的车就是国民车。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朗逸的“槽点”都不算什么:
中国特供车?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
平台老?我又开不出来,不耽误作为买菜车开
价格高?作为一辆“大众车”已经挺实惠了
当缺点不再是缺点,那么看起来就很不错了,大卖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最后,爱极客需要强调一下,这篇文章既不是为朗逸“洗地”,也没有“谁买朗逸谁SB”之意,只是单纯的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亲,你怎么看?
END
“爱极客,我就问你一句话,你会买朗逸吗?”
“别闹,哥可不想被同行们鄙视,毕竟以后还得在这个圈儿里混呢。”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带朗逸纯电出来逛逛。 阳光下的朗逸纯电看着是多么的恬静安逸,阳光与朗逸纯电多么协调,象征着绿色纯天然! 做为一个才工作2年多的大学生来说,攒的钱是不够买车的,所以我亲爱父母给我资助了些购车基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当然是在选择过程中非常纠结的,因为亲爱的爸爸开着老朗行车,他党得大众车简单大气开起来特別省油,而且又是多年老品牌,所以开始就准备在大众选择款适合我这个年轻人开的车,在比较凌渡、POLO、朗逸之后,觉得朗逸性价比高、价格又合适、空间也比较大,所以最终目标选择朗逸,那天跟父母起去看车看到摆在店里面台挂蓝色车牌朗逸,觉外观特別时尚,然后问销售员才知道新出来朗逸纯电车,说价格划算还可以享受国家新能源免购置税政策、又节油、又环保,以后新能原车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说的我都心动了,想到自己工资也不高,每个月养车开销也比较大,于是就限父母一起付款订车了,以后就可以开着我的朗逸纯电安全出行! 今天天气不错,开着我的朗逸纯电来拍些美美的照片啦!
爱车出境,纯白朗逸,还是很帅。
前脸造型特别大气。
这个角度下 ,朗逸纯电有点霸气哦。
车身线条流畅,不错。
车身整体还是比较的修长,空间也适合我们偶尔一家人出游的需要。
尾部凸起。
正正方方的尾部,很有安全感。
喜欢这个进气删栏的设计。
犀利的大灯。
侧面装饰条。
尾部新能源标志。
大轮毂,很霸气。
近距离欣赏下。
拍拍车内,内饰黑,外观白,经典搭配了。
方向盘手感不错,而且还是多功能方向盘。
中控大屏幕很实用。
驾驶模式也很多。
空调按键控制。
车的配置不错。
内部空间很大,很充足。
后排出风口。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关于朗逸(Lavida)的内容,那绝对免不了会有 “朗逸神车”这类的字眼。朗逸为什么叫神车?这就要从朗逸的发展历史开始讲起。
Since world war ll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希特勒是最有名的一位军事指挥官,大众这一品牌就是希特勒主导并在保时捷的帮助下所创立的。在希特勒和保时捷创立大众期间曾经计划生产一款四门轿车,并把这个计划命名为Eva Lavida,这就是朗逸的起源。
Lavida如何进入中国
(1985年3月21日上汽大众举行成立仪式)
1985年,上海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集团合作成立了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大众德国为了庆祝上海大众的成立于是就将Eva Lavida的设计图纸当作贺礼送给了上海大众,之后在2008年6月,朗逸正式上市。
朗逸在中国的发展史
朗逸至今一共推出了三代车型,2008款-2011款属于第一代、2012款-2017款属于第二代、2018款至今是第三代。
(2008年6月25日上汽大众品牌Lavida朗逸上市)
朗逸是在2008年6月上市的,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获得44万辆的销量,随后就一直维持着单月过万的销量,并一直占领着紧凑型车销量榜前十,这在一方面让朗逸被称为神车。
(第一代朗逸)
第一代的朗逸基于当时的宝来打造,但与宝来相比朗逸的三围尺寸更加大。外观方面采用的是与帕萨特相同的设计语言,所以看起来也更加成熟稳重。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朗逸和宝来都是基于大众PQ34平台打造的。
(第二代朗逸)
第二代朗逸于2012年的北京车展亮相,相比第一代朗逸,第二代车型不再使用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但依然在PQ34平台上建造。在2015年,朗逸首次推出使用12T发动机的车型。
(第三代朗逸)
第三代朗逸在2018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这一代的朗逸从老旧的PQ34平台上转移到了MQB平台,使得车辆的三围尺寸再度增大,并且名字也改为了朗逸plus。2018款朗逸取消了16L动力版本,改而推出了一个15L版。
这次是属于大众内部的一次动力产品调整,大众推出了一款全新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取代14L和16L自然吸气发动机,使得15L发动机可以接入最新的EA211发动机平台打造,有助于提供生产销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