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对于父母的依赖感都是很强的。尤其是等到他们第一次离开家里,要进入学校进入集体生活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不适应的感觉。所以会发现,在第一次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会在门口缠绵哭闹一番,总要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才能够说服孩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对于父母的依赖感都是很强的。尤其是等到他们第一次离开家里,要进入学校进入集体生活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不适应的感觉。
所以会发现,在第一次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会在门口缠绵哭闹一番,总要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才能够说服孩子进去。
但其实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每次送他们去上学总会哭闹的这个表现,和他们所接收到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联系的。
01举个案例
小兰家里的经济条件就非常的好,孩子出生之后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也是备受宠爱,被捧在手心里。从来也不会让她受委屈,不会让她做家务,每一次她想要的东西都会尽全力的去满足。
本来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所长大的孩子,第一天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会大哭大闹,但是没想到,小兰的孩子去上学的时候受到分离焦虑症的影响非常的低。
后来询问小兰原因才知道,那一天孩子要去上学的时候,爷爷奶奶强烈的要求要送他去,但是小兰却拒绝了,而是坚持自己一个人送她去,并且让孩子进去的时候还跟她说,进去之后要听老师的话,多和朋友相处,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下课之后妈妈就会接你回家。
听到这个话的孩子非常的有安全感,也听话地进了学校,和旁边哭闹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进入集体生活的时候,都是会有分离焦虑症的,而分离焦虑症影响的强弱,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也会有着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个问题,资深的幼儿园老师做出了总结,出自于这三个家庭的孩子,第一天入园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哭。
02那这三个家庭分别是什么呢?
1、 对父母有信任感的。
对一个人的信任感本身就需要时间的不断积累来完成的。孩子如果对于父母有强烈的信任感的话,自然是不会害怕去幼儿园的。
因为很多的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去幼儿园,就是担心自己进去了之后爸爸妈妈会抛弃自己。
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对孩子总是说话算话,给孩子足够信任感的父母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会更加容易适应。
2、 懂得分离概念的家庭。
其实有时候孩子的情绪是会受到父母情绪影响的,有一些家长在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自己就会产生一种焦虑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又怎么能够要求自己的孩子能够乖巧地进入幼儿园呢?
但是那一些懂得分离具体概念,不会给孩子渲染悲伤气氛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对于进幼儿园有那么强烈的悲伤感。
3、 有爱的家庭。
家庭的氛围也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充满着爱的环境。
那么孩子也能够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安全感心态,以后更加的积极正能量。那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分离焦虑症的影响了。
天啊!不要小看每天迟到那两个多钟头,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对孩子性格造成影响的问题!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幼儿园是乖宝宝才能去的,不乖的小朋友没有资格上幼儿园!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对话中也不能说:“你不乖,我就送你上幼儿园!”或者是“好惨哦,到了幼儿园就被关起来了”等类似的话,以及说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坏话,让孩子心中对幼儿园形成一种排斥感。而是要面带羡慕之情的说:“小朋友上了幼儿园变得好懂事哦,还有好多好朋友玩。只有乖的小朋友才能上幼儿园,不乖的小朋友没有资格上幼儿园”。当孩子犯错了,家长要说:“你不乖,就取消你上幼儿园的权利!”孩子有时喜欢反向思维,要在他心中形成“上幼儿园是最好的福利”的思想。并且孩子刚上幼儿园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或者换种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我们曾经有一个月,每天早上让孩子坐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学!其实就是每天早上让孩子坐校车出门玩一圈。(家和幼儿园只相距10米!),孩子觉得很高兴,也愿意上学了。
其次,每天迟到两个多钟头会让孩子在心中形成: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组织纪律,没有责任感等不好的思想。从而对性格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
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也是天天大吵大闹要回家(因为幼儿园就在我家楼下,外公外婆天天在家),闹了一两个月,幼儿园里老师都说从来没有一个孩子象他那样执着!但是我们天天都坚持送孩子按时上下学,甚至生病也硬着心送去,孩子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不管节假日从不睡懒觉,时间观念非常强。甚至头部受伤缝了五六针,自己也主动要求去读书。
慢慢的,在孩子心中就形成了一种责任感——每个星期1到5就应该上学,人就应该学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大人的责任是上班,小孩的责任是学习!并且要遵守纪律,要珍惜时间,并且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这种影响一直伴随着孩子,影响着孩子学习和生活。带孩子去做测试,结果显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目标执行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这些都是从小大人“心狠”培养出来的啊!
我个人觉得,在孩子4岁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要心软,当孩子“定性”后就好了。我的孩子四岁以后就很懂道理,根本不用家长“动手”比同龄的孩子好很多。俗语说“三岁看一百岁”就是这个道理!
要让孩子优秀,关键在家长!长城不是一天砌起来的,不要小看一些小毛病,小毛病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大问题!
这是有幼儿分离焦虑,家长不必太过担心,但应该努力缓解。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性格的发展。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的策略,例如: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又到开学季,家有满3岁的孩子,几乎都被父母送去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附近听到孩子的哭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有住在幼儿园附近的朋友就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景:
孩子走到学校门口,不愿意进入校门的,哭着喊着要回家的;
也有父母不舍,抱着孩子哭的;
还有忍痛狠拍屁股,逼着孩子去学校的;
更有孩子进入教室后,父母依旧在校门口久久站立不愿离开的;
甚至是还有一些父母忍不住蹲墙根,偷看孩子的;
……
分离的焦虑,不仅孩子有,大人同样也有,可能有些连孩子都不如呢?别不承认。
回想一下,我家孩子3岁上幼儿园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送孩子到门口,孩子也是哭着闹着不愿意让我走的,后来在老师的安慰下,才狠心离开的。随后就听到了孩子撕心裂肺的的哭喊声,差点就没有忍住,转身抱着孩子回家了。还好旁边老公拉着我回家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家孩子都是不是哭着不愿意起床,主要是为了不想去幼儿园上学,连续几个月没有什么笑容,让我都愁坏了。现在想来,如果能够从来 一次,我在真心不愿意这么逼着孩子去幼儿园了,如果从来一次,我有一定会提前做好准备,做好以下这些事儿,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接受幼儿园,接受上学这件事儿。
幼儿园要不要半天送?
有人说送孩子上幼儿园,就需要狠心一点,孩子哭一哭就好了,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不然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事儿,可能更加麻烦了。
我也是在听了很多人这样的说法后,才狠心逼着孩子去上学的。但是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还有其他方法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可以循序渐进的。
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事儿,其实和孩子断奶差不多的。
如果能够自然离乳是最好的方式,孩子上幼儿园也是一样,孩子能够接受是最好的。6个月断奶真的不是很容易,但是孩子大一些再断奶,就容易一些。送孩子去学校也一样,孩子实在不愿意上学,其实可以稍微等孩子大一些,尤其是男孩子,晚点上学真的没什么坏处,反而还更容易接受上学这件事儿。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接受上学这事儿,又不愿意孩子晚点上学,那么就可以选择让孩子读半天,耍半天。慢慢地让孩子适应,毕竟幼儿园并不是要孩子学多少知识技能的,而是让孩子习惯上学,习惯集体生活,习惯学校生活而已。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总是一刀切,无疑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孩子厌恶上学,这真不是什么好事儿。
正确看待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仅此而已,与孩子适应能力和个人能力,没有多少关系,不要以为,别人家孩子上学不哭不闹,在家孩子哭闹了,就认为自己孩子适应能力不行,没出息。如果父母经常这样说孩子,反而会让孩子真的就相信这是事实,从而自暴自弃,更加不愿意面对上学这事儿了。
还有如果孩子本来已经适应了幼儿园,但是突然又不愿意去幼儿园了,这个时候也别拿分离焦虑来说事儿,可能孩子遇到事情了,父母需要好好了解一下,搞清楚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让孩子原因上学的。
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上幼儿园呢?
与老师多沟通,请教经验
一般来说,上学都是需要提前报名的,然后再给孩子报名后,我们可以多多向老师请教经验,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的经验比任何人的可能都值得信赖和有效。我们应该多与老师沟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接受上学这件事儿。
不要总是将上学挂在嘴边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上学以前,都是和父母待在一起的,因此,孩子也会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而上学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事情,一件陌生的事情,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更何况还是要让从未离开父母的孩子离开父母很长一段时间呢!
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将上学这事儿挂在嘴边,不要总是提醒孩子上学的事情,不要总是说,你要上学了,要学会这样,要学会那样的事情,这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反感情绪,因为幼儿园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不再和此前那样顺心了。
其实我们该将上幼儿园这事儿,当成是带着孩子去玩耍的一个地方。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开学前,我们可以多带着孩子去幼儿园玩耍,幼儿园里,可是有很多平日里没有玩过的玩具,让孩子习惯幼儿园,让孩子以为幼儿园只是一个玩耍的地方,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幼儿园,接受上学这事儿。
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既能够增长孩子的见闻,还能够增进亲子情感,对于缓解孩子分离焦虑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多看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关于分离焦虑的绘本,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熟悉上学这事儿。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