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给奶奶带怎么办

老人 0 46

孩子不给奶奶带怎么办,第1张

孩子不给奶奶带怎么办
导读: 1、孩子不给奶奶带怎么办2、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到底好不好?3、大四了,爷爷奶奶非要送我去学校咋办?老人抢着带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所以和老人沟通时,媳妇要尽量耐心地去沟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因此和老人发生争 执,更不要批评指 责老人。
  • 1、孩子不给奶奶带怎么办
  • 2、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到底好不好?
  • 3、大四了,爷爷奶奶非要送我去学校咋办?

老人抢着带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所以和老人沟通时,媳妇要尽量耐心地去沟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因此和老人发生争 执,更不要批评指 责老人。

一、这样沟通,老人应该更容易接受:

1、和老人讲一些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告诉老人,孩子三岁前是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妈妈的陪伴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更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既然都是为孩子着想,这样和老人沟通,老人也会理解,并且会容易接纳。很多时候,婆媳产生矛盾和误解就是沟通不到位。

2、从关心老人身体角度进行沟通。带孩子是体力活,老人年龄大了,更需要好好休息,自己上班时间老人带孩子已经很累,所以下班后和晚上,以及周末,提出让老人好好休息休息,出去跳跳广场舞,在家里看看电视,活动活动都可以,让老人放心,自己会好好带孩子。

其实既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和老人耐心沟通,换位思考,大部分老人也都比较通情达理。

二、换一个角度考虑,其实这是好事情,这是婆婆爱孙子的一种表现,这个世界上多一个人爱您的孩子,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而且有婆婆的照顾,你也会轻松不少。所以不用想太多,保持自己的好心情,出了月子后如果不上班,有空余时间的话,可以适当的报些培训班,这样就不会有时间乱想了。

三、很理解每一个初为人母的心情,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心里有疑问和不解,可以找您最亲的人,比如老公或者您自己的妈妈聊聊天,抒发下自己的情感,千万不要压在心底哦。

站在婆婆的角度上换位思考下,老人家退休后,孙子成为她们最大的寄托,总想给予最好的。相对比那些不管孩子,出去打牌的婆婆来说,自己的婆婆能跟你抢孩子,证明是个不错的人哦,同时您也是位幸福的妈妈。

同时作为孩子的妈妈,冷静分析原因,是育儿理念的不同,造成的冲突还是自己想多了,对孩子的照顾不够呢。所以作为妈妈自身也要做到以下3点:

①孩子三岁之前,妈妈至少保证晚上是陪孩子睡觉的。妈妈白天工作忙没有办法陪孩子,晚上就得把课补回来。孩子需要妈妈的微笑、妈妈的体温、妈妈亲亲他的小脸。

睡前妈妈陪孩子读会儿故事书,孩子躺在妈妈的臂弯里听着妈妈温柔的声音,看着心爱的故事书,一定是孩子小时候最温馨的回忆。孩子依赖妈妈了,妈妈还有奶奶抢孩子的感觉吗?

②抓大放小,既满足奶奶对养育孩子的参与感,又保持教育原则。孩子的事儿,当然是妈妈说了算,道理是这个道理,实施过程中也得讲方法,照顾老人的感情。

平时聊天的时候就把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老人沟通好,明确底 线,我是和婆婆说不要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大概有哪些,剩下的今天是吃土豆还是吃西红柿我就不管了。

奶奶给娃穿什么衣服,我从来不插 手,按她的喜好来。老人容易溺爱孩子,妈妈给立规矩,自然有时候不讨喜,这也是做负责任妈妈的代价。

③负责任的妈妈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承受压力是不能避免的,妈妈要看开。妈妈对孩子严 厉是为他好,孩子心里是知道的。即使在被批评的当下哭哭啼啼,过一会儿是不是又过来趴在你的小腿儿上求抱抱。老人喜欢多管一会儿孩子,只要没有碰底 线,那就让她多看一会,毕竟婆婆也是为孩子好。

为了孩子的一生,请不要把孩子放老家让爷爷奶奶带。首先,不让爷爷奶奶带的理由并不是说爷爷奶奶不爱孩子,相反不同的家庭,有的爷爷奶奶可能更爱孩子,但是要看爱的方式,如果是溺爱,那么很可能是毁了孩子。还有的,是不敢管教孩子,因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出于对孩子不自觉的同情,有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加制止和改正,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那么当他在面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打击,轻者生活不幸福,重者就是心理不健康或者犯罪。第二,两代人的教育观念相差甚远,爷爷奶奶还秉持着过去的教育观念,“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错误观念,会导致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爱,而心中拥有爱是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的重要评判标准。特别是在幼儿三岁以前,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

另外,爷爷奶奶由于年纪大,身体的原因导致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为孩子付出耐心,去观察和询问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并愿意教会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这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他们品行的培养。最后,也是最让所有人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陪伴孩子,说得轻松,谁愿意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可是钱从哪来,想要孩子成才,不给他挣钱,怎么培养他,怎么生活。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这确实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但是你要知道,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舍鱼而取熊掌可也”,你认为钱更重要,但对孩子来说,陪伴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了,是你用多少金钱都无法弥补的。所以,不要再纠结,除非你爱金钱比爱孩子更多一些。人生是一场修行,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和责任,让我愿意为了孩子不断地去学习,去成长。

爷爷奶奶送你到学校的心愿,你就让她们实现吧。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送孩子去上大学报到已渐渐成了一种风气,有父母陪同送孩子一起去上大学的,有爷爷奶奶陪同孩子一起去学校的,也有外公外婆陪同的,还有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起陪同孩子去学校报到的。

每年的新生入学报到,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成了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人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

大学文化的形成是人类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的结果,但主要是以大学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顽强的努力积淀和创造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厚、善于治学育人的学术大师和具有远见卓识、独到办学理念、善于科学管理的优秀校长创造的。

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学术大师和优秀校长是大学文化人格化的象征。谢和平教授指出:“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它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