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传统食物

孩子 0 106

元旦的传统食物,第1张

元旦的传统食物
导读:一、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

一、吃鸡蛋: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二、吃饺子:

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当今的饺子。

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

三、吃年糕:

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

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元旦的起源

中国元旦的由来,据说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在古代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而旦指的是日子元旦合称并是“初始的日子”。

而在历法上,专家们习惯称地球围绕太阳1周为1年。到解放后元旦节被政府定为1月1日,在立春前后并且还有假放,而在民间有的地方会举行“庙会”等欢庆活动,传承古代的民俗。

以上内容参考 -元旦佳节

饺子。

在元旦这天的家宴上,饺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主食,饺子的寓意“交子”,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因为饺子的形状和元宝十分相似,所以在元旦这天吃饺子,不同的饺子馅还有着不同的寓意,白菜馅寓意“百财”;韭菜馅寓意“久财”;鱼肉馅寓意“余财”。

元旦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北方地区元旦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南方有吃汤圆的习惯,元旦吃鸡蛋也是我们家每年必吃的美食之一,不仅营养好吃,还有着团团圆圆、健康吉祥的美好寓意。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我国元旦是一个反映四时更迭、万象更新的节日。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