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有人问我,“那些把孩子两岁半就送到幼儿园的妈妈们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好扎心,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妈妈。扎心的重点在于问题明显带着不满和责备,这些妈妈怎么如此狠心?这么自私?为什么不三岁再上幼儿园? 回想下当年送儿子上幼儿园的情景。那时他已经
有人问我,“那些把孩子两岁半就送到幼儿园的妈妈们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好扎心,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妈妈。扎心的重点在于问题明显带着不满和责备,这些妈妈怎么如此狠心?这么自私?为什么不三岁再上幼儿园?
回想下当年送儿子上幼儿园的情景。那时他已经两岁八个月,会自己吃饭,会表达,虽然自己穿衣服还稍微差那么一点点,我还是把他送去了幼儿园。我自私吗?好像是有点,因为从怀孕开始没上班到把他带到两岁八个月,我已经筋疲力尽,三年半的全职妈妈生活让人快要窒息,如果再不送他去幼儿园,我可能就要得抑郁症了。
现在儿子已经上了小学,你问我,两岁半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送去幼儿园?我有下面3个建议。
第一:要看是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和女孩天生不同。女孩刚出生的时候就比男孩的大脑提前发育了几个月,所以,同龄的女孩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要比男孩更成熟,女孩的分离焦虑明显要少于男孩。这一点,在我儿子幼儿园的同学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女孩子基本两三天就不哭了,还经常得全勤宝宝。男孩子有的至少哭了一个星期,有的哭了一个月,我儿子竟然整整哭了三年,大班的时候早上上学才不哭了。
因此,如果是男孩,最好延迟一年再上幼儿园。如果是女孩,两岁半上学可以考虑。从我家妹妹目前的表现来看,暂时仍然打算让她两岁半上学。
第二:孩子是自己带还是老人带?
“熬到上学就好了”,有多少全职妈妈是为了这句话在独自带娃的泥泞里硬撑着?因此,妈妈们迫不及待的想让宝宝早点上学,好让自己解放,这一点也没有错。我儿子到大班时一共有四个班,就我们班每天接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妈妈,而其他班几乎都是爷爷奶奶接,因为只有我们班的全职妈妈最多,都是从小小班升上来的。这足以说明,家里有没有人手很重要。
所以,如果妈妈们自己带娃,可以考虑让孩子两岁半上学。前提是教会他独立自主,这样,早早上学的孩子才能更快的适应离开妈妈的日子。
家里如果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如果自理能力很强,提前上学也无不可。 只是, 幼儿园再好,也比不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温暖,能够多给他们一年无拘无束、自由灿烂的时光,让他们按正常年龄上学更好。
第三:孩子有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很重要。
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安全感,就看他是不是特别黏他的看护人,是不是一刻也离不开看护人?全职妈妈一个人带出来的孩子相对于家里有爷爷奶奶一起带的孩子,普遍安全感比较低,但这并不绝对。我也见过全职妈妈带出来勇敢、坚定、安全感极强的孩子。因为安全感的建立,并不在于家里有多少人,而在于跟他最亲密的人是否情绪平和,是否能对他的需求做到及时响应,是否给予他最温柔的注视。
因此,如果日常能够做到温和而坚定,给孩子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可以试着早点入学,这样孩子的分离焦虑也不会很严重。但是,如果因为家人情绪的不稳定,或者爸爸妈妈缺少陪伴,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那么早早让孩子上学只会让他更加缺乏安全感,走向独立的过程会更漫长。
于我而言,让儿子两岁半上学,真的后悔了。希望妈妈们多方考虑,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我有一个好朋友的儿子两岁半了,最近他正张罗着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幼儿园,把儿子送进去我说你儿子才两岁半,干嘛那么着急啊?男孩子起码也要等到三周岁的时候再送幼儿园吧!她说公婆没办法帮我带孩子,我着急上班,而且我觉得孩子两岁半和三岁送幼儿园也没什么差别,大不了让儿子多上半年的小班
不只是我的好朋友说,身边很多宝妈都是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了,有的宝妈是为了工作,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早去幼儿园接触小朋友,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开发,但是孩子两岁半和三岁送幼儿园真的没什么差别吗?家长别天真,差别太大了
心理年龄
三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过度时间两岁半的孩子,心理上正处于特别黏家人的时候,也是建立牢固安全感的,关键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强制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可能会加剧还是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可能形成孩子比较孤僻的性格,而且男孩心理发育比女孩更晚,所以男孩入园更不能着急
自理能力
两岁半的孩子,自理能力方面可能还没有达到,可以送幼儿园的要求,比如可能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上厕所,如果孩子这些技能没有学会,孩子在幼儿园可能会过的比较委屈,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及时寻求老师帮助,但是三岁的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都已经学会了,去幼儿园适应的比较快,这样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人际交往方面
山水是孩子开始由内向外过渡的阶段,两岁半的孩子,孩子大多是内向的,只喜欢和自己的家人相处,如果这个时期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孩子会很难主动交朋友,会显得与别的小朋友格格不入,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是山水以后的孩子性格开始外向了,愿意主动去结交新朋友,去幼儿园能迅速和别的小朋友玩到一起,打成一片
适应环境方面
幼儿园是一种集体生活,需要孩子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两岁半的时候,孩子的适应能力显然还没有那么强,入园后可能会有强烈的心理落差,而三岁的孩子可能,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你孩子几岁送幼儿园的呢?
说说我的观点:我家宝贝孙子今年是三岁半上的幼儿园,此前为了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专门送了一家婴托中心让宝宝锻炼,因为是春季去的,而且中心基本是一对一服务,收费也相对高一些,中心监控家长随时都可以看到,宝宝在此非常开心。到了秋季正式入托,天气慢慢转凉,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有感冒发烧症状,我家宝宝也不例外,断断续续咳嗽感冒不断,我们居住的地区今年秋雨绵绵,周围的很多小朋友都有在幼儿园不适应的状况!毕竟宝宝们都才只有三岁左右,如果是春季收班也就是宝宝们再成长半岁是否会更好呢?不过也要分区域而论吧!再者宝宝们稍微长大一点儿也更能理解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大了上幼儿园有点晚,也可以先上托育班的,现在的这种机构也很普遍。宝宝正式入托个人认为四岁左右比较合适,或者春季招生稳妥一些!宝宝的认知能力多在三到四岁之间,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着宝宝出去走走看看,让孩子多了解外边的世界更好!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祈祷]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你,我带一个外孙呢,两岁了,现在还不会说完整的话,只会不多的单词和词语,我想过他入园的事,我闺女那个时候没有条件,我上班她就去幼儿园了,哭了没有人给她擦眼泪,导致中耳炎,大点上厕所爬着上台阶,现在有条件了不早去,最起码等我外孙会自己大小便,自己会吃各种样式的饭菜,会流利的表达思想和老师还有小朋友交流,幼儿园有个什么情况会反馈给我们信息到这个时候我预估四岁吧。
我女儿是三岁上的幼儿园。。。刚开始前两个星期,完全不行。。基本上每天都有哭。。也不自己睡觉。。还总是生病。。因为咳嗽肺炎,住了两次院。。上半年就上了两个月的课,还是断断续续的那种,,之后就没上,医生建议我们让她下半年再上,我家宝抵抗力差。。接触的小朋友多,容易交叉感染,生病。。我们就是到下半年九月份又开始上。。哭闹的话是没有了,她适应了,但是生病还是避免不了。。还是三天两头生病。。愁死啦。。我的建议是让她大点再上。。四岁上最合适。。。
因人而异吧,我有两个朋友他们的小孩一样都是男孩,A朋友的孩子在家呆不住了,胆子也大喜欢找小朋友玩,没有人玩,在家里看动画片,要么玩手机,而B朋友的孩子刚好相反,胆小喜欢独自玩,爱哭很粘人,喜欢宅在家里,体质也差些!所以A朋友果断的送去小小班,而且适应力很强,也不哭不闹,B朋友的就不行,他的小孩就还不适合去幼儿园,去了反而对小孩的身心是会造成创伤,对他的成长不利,建议父母多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玩,多带出去玩多体验在家里没有的,不要呆在家里,所以各位家长要想孩子入园,就要根据自己家的宝宝的情况进行引导为入园做一些准备,这样对孩子和父母都有利!
孩子到三岁后该不该送去幼儿园,我感觉应该要送去上幼儿园。
让宝宝上幼儿园是让宝宝从家庭走向 社会 的第一步,几乎每个小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的昏天暗地的,这的让小宝宝慢慢适应,我感觉我的孩子上幼儿园的老师挺有办法的,我刚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让孩子在那呆一小时在那玩,过了一小时后就让家长接回家,下午还是在学校呆一小时。等第二天在延长一下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我的小孩这样一个星期左右就适应了。
宝宝到了一定年龄后家长应该让他接触一定的 社会 圈子,幼儿园一个班的几乎都是同龄的小朋友,还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幼师,这个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不必太担心。
作为家长有时要对孩子狠心一下,不能过分溺爱孩子,更不可能把宝宝一直拴在身边,祝福每个孩子都能 健康 快乐的成长。
孩子到了三岁,是应该按惯例送到幼儿园去体验集体生活,还是继续放在家里交给老人或者自己带到6岁上小学,应该说是困扰很多家长的一个问题。
在探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之前,先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全职爸爸在养育元宝的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我是在元宝1岁9个月大的时候,辞职做了全职爸爸,当时做出这个选择时候,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爷爷奶奶带孩子缺乏科学性和耐心,体力精力也跟不上了,没有什么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等方面的训练和引导,基本上就保证孩子不饿着、不冻着、不生病、不闹腾就行了。
2、爷爷奶奶喜欢看电视看手机,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不利。
3、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迟缓,掌握的词汇大概也就30-50个左右,习惯用动作表达需求,老人喜欢代劳,没有刺激孩子的语言表达意愿。
4、自我意识到父母才应该是养育孩子的主体,父母的完全参与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
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最终让父母回了老家,我来做起了全职爸爸。
最初的一个多月里面,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孩子的习惯养成、自理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依赖性等问题,因为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在这些能力训练方面的效果并不太理想,此外,小区的环境下,很难有稳定的孩子社交圈,对孩子的社交能力训练也没有什么帮助。
基于这些原因,我在后来开始物色合适的幼托机构,因为幼儿园基本上不接受3岁以下的孩子,就只能在私立的幼托机构里面找了,差不多拜访了10来家机构之后,最后选定了一家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在孩子2岁的时候送进去开始了半天班的就读,半年后转成了全天班。
通过这一年多来的适应和环境训练,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在以下几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1、规则意识明显增强,相比周边很多同龄孩子(未上幼儿园的)来说,元宝在遵守既定规则、执行力方面是明显强出不少的,一方面跟我注意规则意识训练有关,另一方面则跟蒙氏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2、语言表达有了长足的进展,每个月都能看到孩子在词汇量、语句复杂度方面的变化。
3、运动能力增强了很多,因为在幼儿园会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进行肢体力量、协调性、平衡感等方面的训练,相比于自己带着乱玩,确实会更有效果。
4、精细动作能力明显增强,蒙台梭利的教育里面特别强调各种教具的使用,大多是训练精细动作、手眼协同的,这也对孩子的手部灵活性做了比较充足的训练。
5、社交能力增强了很多,以前见到人多的地方就往我身上躲,现在则是喜欢往孩子堆里面扎,会主动去跟孩子搭讪沟通,在幼儿园也有了比较稳定的一些小伙伴。
诸如此类的一些收获还有不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在我看来,送孩子去幼儿园,相比留在家里还是有利的。
在我看来,送不送孩子去幼儿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一、家里是否有合适的监护人对孩子进行全天候的照管和训练
确实有一些家长选择将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带到上小学,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学龄前儿童的成长特性和学习诉求,只是让孩子自己玩耍,或者带着孩子看书、 游戏 ,但是对于孩子的敏感期的训练是比较缺乏的。
而更多没有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家庭,选择让老人照看孩子,处于无序甚至失控的状态下,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习惯、社交、语言表达、行为自律等方面出现不小的问题,一旦进入小学,容易表现出跟其他孩子格格不入的情况出来。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三岁,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来陪伴训练孩子,建议最好送幼儿园。
二、幼儿园的师资能力是否符合期望要求
即便是送幼儿园,也需要判断你的孩子有哪方面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体系、师资能力、幼师的稳定性是否存在问题,现在除了传统模式的幼儿园,还有包括蒙台梭利、华德福、高瞻、STEAM等多种学龄前教育体系的幼儿园可供选择,最好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再做判断。
三、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满足要求
现在上幼儿园真心不便宜,以我们家元宝上的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来说,很小的一个幼托机构,只有两个混龄班,园区面积大概4、500平方米左右,一个月学费4000,周边的私立园大多在2000-3000的水平,双语国际幼儿园则要5K-7K,公立园虽然便宜,但是学位太少了,该如何选择,是需要根据家庭经理能力来量力而行的。
判断一个孩子能够上去幼儿园,要看孩子的适应能力再去决定要不要去幼儿园的。起码要符合几个要求才行。
1、要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饭啊,自己上洗手间啊等。
2、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大小便身体不适,可以第一时间告知老师。
3、一定的结交能力,可以和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认生。
4、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理解老师的说话意思。
5、一定的身体素质,平时在家身体很 健康 ,不容易生病这些,但到了幼儿园变的不爱说话,性格孤僻,身体也不好了,适应能力不强等。如果有这些情况的出现呢,还是建议孩子过一段时间再去幼儿园的好。
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国人送小孩上幼儿园还是有点早了。原因在于其实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并不是让小孩和小孩交往,其实是让小孩和他的老师交往。假如说这个幼儿园老师有些处理不当的情况,那么小孩就会学会一个权威式的服从。
那么小孩过早地从母亲这里离开之后,反而过早地去服从一个 社会 的权威,这个在心理学里面我们把它叫做 社会 化。小孩 社会 化过早了一点,会使得小孩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过早地被剥夺,小孩学会的是服从 社会 ,因此限制自己个性的发展,这对他的发展并不是有利的。
如果,家长先不着急送小孩上幼儿园,等小孩再长大一年或者两年,然后再将小孩送去去幼儿园,这时候他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并不会被影响太多,而且他承受老师影响的能力也增强了。也就是在这一到两年内,你不送小孩去幼儿园,也可以让你的小孩跟其他小孩交往,譬如在小区里,譬如参加一些 社会 活动,这样的形式也属于 社会 交往,对他的个性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比如说,在我小的时候,以前住的是那种老的宿舍楼,一排有8户,有很多小朋友放学后都会相互串门玩,周末放假时也会在楼上玩捉迷藏,或者在楼下大院玩其他的 游戏 。所有的伙伴都是小朋友,大家都在宿舍楼及周边的大院里面玩,并不是在幼儿园里面玩耍,而正好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获得 社会 交往的能力。与现在的小孩区别在于,现在的小孩生活在城市,他的环境都是大楼与大楼相邻,大楼之间都是防御。家长都没有办法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让自家的小孩和别家的小孩玩耍。这才是影响小孩个性发展的问题。
作为家长,在寒假或暑假的时候,如果你有机会,可以把你的小孩带到农村去,跟农村其他小孩玩耍,促进其 社会 交往,他自然就能提高能力了。所以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根据你的需要来决定就行。
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非常的宝贝,所以要不要送幼儿园,什么时候送,往往是父母们早早考虑的问题。送去吧,网络上各种老师虐待孩子的报道,这要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那可咋得了。不送去吧,天天在家也闹腾,还怕以后跟不上班怎么办,总之各种愁苦。那么我们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孩子在家和送幼儿园去的各种利弊吧。
全家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肯定是照顾得非常周到,孩子的要求也能够及时的满足,并且家长亲自照顾也安心。另外,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也不难,家长在家也能够教育,一对一辅导,也会更用心。不用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等等。
1不能系统教学
幼儿园的课程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规划好的,从幼儿自身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所学也是不同,手工、 游戏 、到课本的知识点,每个都会有教学课件,系统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全面发展,而这个是家长在家实现不了的。
2父母想教,孩子不一定想学
孩子听老师的话却不一定听家长的话,这在孩子中已得到验证,很多家长说老师的一句话抵得上自己的十句,所以让老师来教育孩子,比家长亲自教育要容易得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孩子就是听话爱学习。不过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孩子们之间比着学,进步是飞快的。
3孩子在家太孤单
如果同龄人都去幼儿园了,你的孩子在家,家里是一个孩子的话,那么就只能与家长玩,而家长也不可能一直陪着他,也会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他就会觉得无聊。并且现在电子产品随处可见,真的很难保证他不看手机,不看ipad ,不看电视。而在幼儿园,有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师带着做 游戏 ,带着学习,对孩子来说,会过得更开心。
1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初入幼儿园的时候,经常会有家长对老师说:我家孩子以前从来不会自己吃饭,来了一段时间,在家都愿意自己吃了;我家孩子以前都不会自己穿衣服,现在抢着自己穿。孩子能好好坐那里了,挑食的毛病也改了,家长们真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老师。可见,很多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会更容易养成。
2融入集体生活,为以后走上 社会 创作条件
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就是一个小 社会 ,各种性格的小朋友在一起,也会有矛盾冲突,让他们一点点体会到这种情况,一点点的学习如何处理矛盾,这对以后他们步入小学、初中、高中、乃至最后的 社会 ,都是很有帮助的。
3锻炼孩子独立解决与小朋友相处问题,提高社交能力
孩子在家是不可能有机会来解决和别的小朋友之间的矛盾问题,即使真的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遇到了,大多数也是家长干预来解决,真正锻炼孩子的还是幼儿园,因为孩子多,矛盾自然也多。没有了父母的庇护,没有了依赖,事情就只能靠自己,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他们也就学会了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孩子到了该去幼儿园的年龄,最好还是把他送去幼儿园,让他融入集体,融入这个小 社会 ,锻炼他各方面的能力。要知道孩子迟早都是会离开父母的,不要因为一时的不舍而剥夺他该有的经历。
有句话不是说了嘛: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一时的分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克服这种焦虑心理,让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去经历这一切,相信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坚强更勇敢更优秀的。
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最好不要送去幼儿园。两岁半的宝宝上幼儿园太早了,先不说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就说幼儿园愿不愿意收都成问题。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上的宝宝才适合入园。孩子的成长发育是阶段式递增的,虽然两岁半和三岁只差半年,但这半年里,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质的飞越。三岁以上的孩子身体更加结实,对世界的理解也更进一步,比起一两岁时对父母的寸步不离,三岁以上的宝宝性格更加独立自主,也更有勇气与陌生人相处。当然,家长一狠心一咬牙,也能把两岁多的宝宝送去上学。不过让孩子过早离开父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还会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当然,不可否认有些孩子性格比较独立,两岁多就已经能离开父母,在陌生环境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少数,不能当成范例来看待。
幼儿园收学生也有要求。幼儿园虽然是照顾宝宝,教育幼儿的学校,但是他们对学生的收取也有要求。如果是年龄不合适的孩子,或者年龄到了,但是心理测试不过关的孩子,幼儿园也不愿意收。毕竟一个班级只有几个老师,而孩子却有二十多个,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照顾。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哭闹,不受老师约束,因此被认定尚不适合入园。
如果家中无人照顾,可以让宝宝进早托班。两岁半的孩子不适合上幼儿园,但是可以上早托班。因为早托班主要是为了照顾没有家人照料的宝宝。他们对宝宝的照料更偏向于生活方面,对各种小细节也会更加尽心尽力。但如果家中有人照顾宝宝,还是自己在家照顾为好,毕竟家长对孩子更加上心,而且是一对一,甚至多对一,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对宝宝都更好。




















.jpg)

.jpg)
做成长型的视频剪辑与最好是有种回忆小时候的幸福氛围,哪首做背景音乐比较合适?.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