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甲方爸爸交谈时,你有过哪些瞬间想怼他?

爸爸 0 66

在与甲方爸爸交谈时,你有过哪些瞬间想怼他?,第1张

在与甲方爸爸交谈时,你有过哪些瞬间想怼他?
导读:这是个很多人都忽略的事实:幼师也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职业。对于幼师来说,当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他们工作的起点。喂饭,上课,做游戏,都是他们的工作内容。所以,幼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用到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同样在职场中的我们

这是个很多人都忽略的事实:幼师也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职业。对于幼师来说,当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他们工作的起点。喂饭,上课,做游戏,都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所以,幼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用到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同样在职场中的我们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受伤?

这个问题,恐怕是幼师最害怕听到的Top 1了吧,这话的效果绝对不亚于紧箍咒,听到这个开场白,幼师们的心里肯定咯噔一下。

▲戈登探长心里咯噔一下

但是,这也不是个无解的问题,幼师的处理的技巧就非常值得学习。

先发制人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孩子已经受伤了的结果。这个时候,真诚地道歉比什么都来的有用。

好比是工作进度汇报会上,你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准备好的PPT,却发现全是空白页。不论是谁的过错,甲方爸爸已经看到了结果,当下要做的,就是赶紧道歉。

安抚好对方的情绪,带有诚意的道歉,才是当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可以,尝试着讲清来龙去脉,把给对方带来的不好的印象,降到最低。

▲及时道歉才是解决办法

前期沟通

在孩子入院之前,幼师一般会和家长明确幼儿园的安全保障制度和自已的工作范围,事先和家长讲清楚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在后来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不会这么被动。

就像是在工作中,明确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谁的锅谁来背,自然就不会遇到锅从天上来的情况了。

你得教我的孩子识字做算术!

现在流行素质教育,幼儿园也不例外。要是自家的孩子逢年过节的时候,不能在亲友面前表演点啥,家长一定会有种“幼儿园白上”了的感觉。

就像是甲方突然看到了别人家的活动,兴冲冲地要求我们也要来一个。

▲提要求时候的甲方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拿出现有的事实进行说服。

深入研究,用事实说话

“人类的逻辑思维是从6岁才开始发展的,超前学习只会打压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正式学习之前就讨厌学习。

孩子们在幼儿园其实也能学到很多,比如:孩子们搭积木,好几个孩子一起,这个过程中就学会了分享,沟通,合作;方形积木没有了,用两三角形代替,这就是空间思维能力的起源,对未来学习数学更有帮助。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而不是瞎玩乱玩。”

这样的说话方式,就算无理取闹的家长,也一定是无话可说了呢。

工作上也是一样。你要是上来就和甲方说:“这个我们不能做”,估计对方早在心里翻了不知道多少个白眼了。

但是如果你说:“A总,因为我们产品的定位一直是高端产品,盲目地跟随市场降价只会降低市场对我们品牌的认知。我的建议是线下可以采取改变包装的规格,做成家庭装的形式出售,线上就可以采用满减的形式,打动用户。”

那对方一定会在心里给你点个赞,之前的不靠谱的想法也就无影无踪了。

老师给家长的作业太多了!

家校联系,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地方。很多家长会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但,家长的配合才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毕竟养成一个习惯还需要21天的时间,要是指望老师的简单教育就能成就一个孩子的,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就不可能会存在,有的考上一流大学,而有的只能落榜回家的情况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不过这个问题,在百变幼师这里,这可算不上一个难题。

注重反馈,持续联系

对于孩子的表现,及时地给到家长反馈才是联动的最好开端。

孩子们周一带来的手工作业。幼师们都会拍照在家长群里,和家长们及时反馈谁家孩子得了小红花,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进行配合。

运用在工作中,虽然我们是工作的执行方,但产品毕竟是甲方爸爸的,做配合工作,是甲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遇到问题,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能力。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问题?

这话最常见于和家长沟通孩子的缺点的时候。毕竟,自己的心头肉,可舍不得别人说上一点不好。

这个时候会讲话,就变得格外重要。

“三明治话术”助你成功

“三明治话术”是指,两句好优点之间夹着一句缺点,好话家长肯定是乐意听的,自然地就会对缺点也能听进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么一种朋友,他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并且给予你最需要的帮助,这个人就是甲方爸爸,他们总是能够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并且给予你最需要的帮助,这个人就是甲方爸爸!这种甲方爸爸,他们不仅仅在工作中,能够给你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给你帮助。

  “你身边有奇葩吗?”

  在从事广告行业之前,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上来,而现在,我觉得,我身边有一沓。

  和甲方相处久了,你就渐渐的摸清楚了他们的做事风格和脾气秉性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你给我的不是我想要的;不管你写的文案和设计好不好,只要没到出品的最后期限,统统都是差点感觉,而差点感觉的同义词就是,你给我接着改。文字要温柔一点的霸气、国际化的暴力,设计,继五彩斑斓的黑之后,又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红,还有圣诞红、春节红、渐变红。你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字,给你改到面目全非,逻辑一窍不通,你委婉的指出来,人家非但不听,还要再最后挖苦你一句:“我都能去你们公司做文案了”。久而久之,我从一个听到别人说脏话就浑身不舒服的乖巧好女孩,变成现在每天都要骂甲方800遍的广告泼妇,我做错了什么,我可能是前世作了孽。不过说也奇怪,虽然口吐芬芳这种事情不能当着甲方的面,可是,却是发泄情绪最好的方法。文学作品百花齐放,骂人的话却可以做到全国统一,这其中的道理,你品,你细品。

  同事生无可恋的安慰我说,没办法,甲方是爸爸,人家让怎么改,我们就怎么改,可是在家里,我从来不听我爸的话啊,我要怎么说服我自己。

  不能跟甲方正面刚,可是每天要生气800遍,有至少几十次想要打死这群人的冲动,连说他们的名字都觉得厌烦,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缓解心情的方法,给他们起外号,就像读书时给老师起外号一样,不同的是,给老师起外号是带着一点感情,带着一点调侃,而现在,带着1800种的疑惑和愤怒。

  比如XX,她最大的特点是,逻辑完全混乱,善于推卸责任,还恶人先告状,打电话永远不听别人的意见,只允许她自己发表观点。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构思和润色,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最适合她的代号,“疯狗”我没有要对她进行人格侮辱的意思,可是,她说话的语气、强度和声调,真的就像是半路跑出来的一条疯狗,突然冲着你乱叫,可是你又不能咬回去。每次改文案,她都要在文档上做标注,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可是,从来都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她的意思,果然,甲方的心思你别猜,而当甲方是女人时,那心可是比海底海深呢!往往是要整段改掉,她却只标注半句话,有时候,你根据修改意见改了三稿,到第四遍的时候,人家突然要改方向,好嘛,推翻重来。后来,身边的几个同事都开始沿用这一称号,每当改稿子改到崩溃的时候,就在群里吐槽两句,XX这个疯狗又开始咬人了。

   XX还有一个工作习惯,就是让领导知道,我真的很努力在工作,当然,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毕竟,一个半夜12点还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打电话只知道大喊,想要在气势上压倒乙方,连wise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甲方,所有的熬夜,不过就是感动自己,就像一块棉花糖,看起来漂亮、充实,甜美,其实,只要轻轻一压,就知道,一切都是假象。后来,同事说的一件事,让我开始怀疑,这艺名是不是取错了。领导去提案,XX说这个方案不行,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我们领导是个暴脾气,当场说了一句:“你应该去做销售,不应该做策划,做策划是需要脑子的。”这位神仙姐姐,满脸骄傲的回了一句;“真的吗,我当时做销售的时候,可是标兵呢?”,我……,要不咱换一个,叫“傻大姐”?

  对另一个甲方,我明显仁慈了很多,这位爸爸的特点是,不会来来回回的改稿子,但是,大部分的修改意见,都会在你要下班的时候发过来,别问,问就是就白天一直在开会,项目做了大半年了,每天白天都在开会,甲方爸爸的世界,我等凡人果然不懂。

  某天下午,AE**姐发了一张设计图给我看,圈出来右上角的一个,还附赠了一个聊天记录。

  “你看看右上角这个,为什么是灰色的,看起来像一坨屎”,甲方爸爸用词果然真诚不做作,我不知道后来设计怎么改的“这坨屎”,我只知道,我就地取材,给这位爸爸取了一个“一坨屎”的称号,AE**姐说,这样显得我很没有文化,可不可以换一个委婉一点的,好吧,那就“垃圾”吧,**姐表示可以。

  此处,@所有甲方爸爸,一个都不能少。

  广告其实是种很主观的行业,很多时候,你的创意、文案、设计好或者不好,完全取决于甲方的思维、审美,或许我们所谓的创意,在资本面前一文不值,你想出来三个方案,他有可能选最差的那一个,因为最省钱;你想出来三个标语,他会选最差的那一句,因为他只能看懂那一句,然后他理所当然的觉得,消费者也和他是同一个水准。可是广告也自然有它的魅力,否则,不会那么多人愿意跳进这个坑里。比如我,每天被气到吐血,心里骂了很多遍,还是会缓缓打出一个“好的”,如果我的十个想法,能有一个得到别人的肯定,我就会瞬间忘记那些不愉快,那其他的九个,就当时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吧!

  愤怒的交流每天都会上演,而偶尔在工作上得到的成就感也会点缀无聊的生活。给甲方爸爸起艺名的路程才刚刚开始,下次,我尽量起一个文雅的艺名,但就怕和爸爸们的气质不符。

我觉得虽然甲方的强硬程度,和我们的能力息息相关。但只要专业实力傍身,过硬的作品一甩,提升了个人的门槛界限,各种牛鬼蛇神的甲方,也就无力随意打搅你的生活。

无论友谊还是爱情,本就不该区分、不应存在“甲方”与“乙方”。势均力敌,对等沟通,才得以经营持久关系。说起无处不在的甲方,从工作场到生活处,“做自己”喊出来容易,但落到行动,却总有千阻万难。

甲方VS乙方的博弈关系中,一方尽可提出需求,一方尽量响应满足,这种压迫在金钱雇佣下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甲方爸爸,“外行指导内行”是常见的问题。此外,需求表达模糊也是通病,他们往往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至于要什么,永远说不清楚。

当然,预算1000,要做出10000的效果,甲方爸爸们习惯以低标准出资,以高标准要求效果,至于市场行情,这不是他们关注的范围。不知道有多少乙方,为了拿下项目,既没签合同,前期又免费付出,甲方各种画大饼、吹大牛,极尽忽悠之能事,等方案差不多了,来一句:不做了做了了

雷打不动的定律就是在下班前收到甲方爸爸的修改意见“甲方爸爸”作为饱经媒体戏谑的身份,早已无孔不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引发被百般蹂躏的乙方宝宝们的揭竿而起,群声控诉,一波波互联网狂欢因此掀起。不管是否经历,这个话题早已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