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杨森在国民党军阀中,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其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在人世间曾蒙上千古之谜 。杨森的第一夫人是其发妻张氏,这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之初,俩人感情甚笃,张氏孝顺体贴公公
杨森在国民党军阀中,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其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在人世间曾蒙上千古之谜 。
杨森的第一夫人是其发妻张氏,这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之初,俩人感情甚笃,张氏孝顺体贴公公婆婆,善待小叔小姑,又能勤俭持家,在杨家内外口碑甚好。后来,杨森考入成都陆军速成学堂后,张氏暴病身亡。杨森青年丧妻,很是伤痛,发迹后便让妻弟张元培来到二十军,充当了一位军需官,算是缅怀亡妻的一种补偿。
杨森1908年从军校毕业后,遵从父母意愿,续弦广安老家的谭正德填房。谭氏为其育有长子、长女。杨森妻妾成群后,谭氏被冷落,独自守着广安老家偌大的宅院,直至1976年以92岁高龄谢世。
第三个老婆名为刘谷芳,云南禄丰人。1913年,杨森混迹在滇军中,替长官黄毓成在昆明的安宁温泉监造别墅。刘谷芳之父刘柱卿亦是当日施工现场的小头目,因见杨森军人气质浓,便将女儿嫁给杨森。在杨森飞黄腾达后,刘柱卿先后出任过二十军驻武汉、成都办事处处长和军长代表。不过刘柱卿的女儿却没父亲那么幸运了,抗战时,刘谷芳因患肺病而卒。
第四个老婆便是杨府十二钗中地位最高,家境最好,深得杨森宠爱的田衡秋。1920年,杨森因出卖滇军利益,在刘湘的支持下得以返回四川,擢升为川军第九师师长。一次,他率部进驻阆中时,在大街上与田衡秋迎面相遇。但见该女子妩媚娇艳,心中顿掀波澜,当即骑马徐徐相尾,知道确切住址和家庭情况后,便派手下大张旗鼓地前去说媒。这时,田衡秋已有婚约,况且田家经商多年,是远近闻名的殷实大户,根本不愿让女儿做妾。田父遂一口回绝。杨森并不死心,一面极力讨好田衡秋,一面对田家软硬兼施。次年,杨森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泸永镇守使,他更加有恃无恐,田家被闹得不可开交,只得将女儿送给杨森。田父不久便离开人世。田衡秋毕竟出身于商贩世家,为人大气精明,理财持家颇有招术,又能揣摩杨森内心,自然而然便成了杨森的管家太太,深得宠爱。抗战时,杨森在重庆的“渝舍”借与何应钦、陈诚、毛人凤等国民党中央人员居住的机会,她陪同杨森一同接洽应酬。
1949年,田衡秋带着杨森多年敛集的财富先行逃往台湾,足见杨森对她的信任。不过,田衡秋未过几年,前往香港探亲时,因突发脑溢血引起半身偏瘫达二十年之久,杨森渐渐将她冷落一边。田衡秋晚年的生活、治病全靠美国的女儿担负,才得以走完痛苦的后半生 。
第五个老婆萧邦琼,则是杨森长驻泸州时,依靠同样的手段将这位部属之女纳入府中,萧父本为杨森在滇军任团长时的秘书,一个典型的戎装书生。一次,赴杨森家宴时,萧父带上女儿随行。敬酒时,杨森眼中大放光彩,如长辈一样摸着萧邦琼的头赞叹道:“几年不见,小姑娘长这么大了,模样周正得很呢。”一位善于摇尾逢迎的下属瞥见这一幕,便鼓动如簧之舌说服萧家将女儿嫁与了杨森。萧邦琼原本就生得艳丽照人,加之自幼入新式学堂念书,又做过教师,颇有文化。比之田衡秋,她表现得更为乖巧、应对接洽,极有分寸,更重要一点,她不似田衡秋世故、虚矫和故意作态,这在杨森看来,就显得格外纯净,当然就十分钟爱。1931年,萧邦琼由泸州上船时,行至江中,因船覆溺水身亡 。
陈顺容是其第六妾,一个粗眉大眼的典型的广东女子。原本为三姨太刘谷芳的贴身丫头,15岁,为杨森酒后乱性奸污,后收为妾。由于语言、性格之故,陈顺容畏畏缩缩,不善承欢,是“十二钗”中最不受杨森喜爱的一个。稍有不慎,便会被杨森用马鞭抽得体无完肤,陈顺容饱受刺激,后来得了精神病,被杨森差人用铁链绑着送回广安乡下。中共建政后病死于重庆。
第七个老婆曾桂枝,贵州毕节人。据说,她是杨森妻中身材最好的一个,本是杨森养女。早年,杨森率部入黔,在毕节收容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姑娘,交由属下代为抚养。流光催出玉人来,不曾想见,几年后,当年那个蓬头垢面、孤苦无助的小女孩竟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后来交由刘谷芳当丫环,改名为杨家桂。家桂而不“嘉贵”,杨森每日见了这位健康活泼、丰满秀挺的养女,禁不住*心荡漾。不久,他撕下伪装,全然不顾人伦道德,在田衡秋等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为14岁的曾桂枝“破了瓜”。随后煞有介事地圆了房。曾桂枝天生机敏,求知上进,杨森便为她请了家庭教师,几年后又不惜血本送往上海、北京等地求学。据说杨森支持曾桂枝求学的目标是为了将来能带她带入社交场所。然而,曾桂枝在上海读书时,情难自禁,大胆追求新生活,与同班陈姓同学相恋。杨森得知后,大为恼怒,设计将二人枪杀于渠县的荒郊野外 。
第八妾汪德芳是成都人。她是“十二钗”中同杨森最大胆决裂的一个。汪德芳之父原为杨森二十军军部秘书,为人谨小慎微。被无耻小人强行说合,被迫将女儿嫁与了杨森。汪德芳当时年仅15岁,尚在念中学。成亲后,杨森准予她继续求学,并送至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就读。汪德芳学成归来后,在杨森创办的成都天府中学任校长,成了社会名流,当选过国民党“国大代表”。但和杨森关系形同冰炭,几乎不往来,连所生小孩也改姓汪。
文革期间,因杨森之故,汪德芳被逼自杀于乐山 。
第九妾为泸县蔡文娜。她是“十二钗”最为美艳,最为杨森爱,最为杨森恨,同时又是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个。蔡文娜在泸县女子中学上学时,被誉为“校花”,芳名远播。其超凡脱俗的气质、逼人的娇艳,令人催眉折腰。杨森闻知后,特地赶去一见,大为心仪。当即便差人强行说合,蔡父本是个追名逐利的落魄书生,根本不顾及女儿的幸福,连忙答应下来,将14岁的女儿送入虎口,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名利。当别人切齿他违背伦常的举动时,蔡父居然大言不惭地说:“红粉赠佳人,美女配英雄,虽然是九姨太,但大小也是军长太太。”
蔡文娜天生丽质,媚态袭人,又是见过世面的人。婚后,深得杨森宠爱,每每带着她出入大型场合,引来众人艳羡不已,极大地满足了杨森的虚荣心。后来,与曾桂枝一样,蔡文娜在成都上大学时,和同学吕某相恋。事情泄露后,被杨森杀害。
第十妾郑文如,重庆南岸裕华纱厂的普通女工。杨森担任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时,手下有位医官系郑文如远房堂舅,一心想当军医处处长。得知杨森又准备娶小纳妾时,医官跑回重庆,说动郑文如家人,将郑文如带至贵阳,精心打扮后,送与杨森。杨森一高兴,就委任这名医官为军医处处长。
郑文如当时年仅17岁,经历了蔡文娜、曾桂枝的变故后,杨森将她带至身边,形影不离。后来,郑文如患肺病,容颜大改,杨森将其弃之一旁。1949年后,郑文如留在重庆,嫁了一名普通工人 。
第十一妾胡洁玉为杨森家仆之女。胡父胡应忠替杨森打点广安祖屋几十年,交情不浅。胡洁玉14岁,到重庆求学,住在杨森家,杨森众多的子女都称她为胡“妹妹”。60多岁的杨森看上了胡洁玉,胡应忠当然不答应,匆匆带着女儿回了广安。杨森追回胡应忠老家,将胡洁玉强行带回重庆并娶进了府中。胡应忠受不了乡邻指指戳戳远走他乡,后不知所终,胡洁玉则被杨森带去台湾,成了“十二钗”中继田衡秋之后,惟一带去台湾的妾。
在杨森86岁时,她生下一女,后带着女儿远赴美国留学。现定居美国。
第十二妾张灵凤,台湾新竹人。杨森年近90岁时,以招募“秘书”为幌子,将这位17岁的中学生弄进府中,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姻缘 。
面对如云的妻妾,成群的子女,杨森偎红倚翠,这在局外人看来,似乎是神仙过的日子。然而,杨森和他的十二钗并不是水乳交融。为了杜绝妻妾争宠,杨森采取平衡原则,在每个老婆处轮流住宿三夜。一旦妻妾怀孕,即凭医生证明领取五千元生活费,倘使顺利产下子女,则可领取存于外国银行的补助费两万元。同时,还可以子女的名义领取一份丰厚的田产。
杨森在四川军阀中敛财手段很高,历年来通过投资地产、开办公司、贩卖烟土,赚的钱无法数计。他在英、美和日本的银行都有巨额存款。重庆、汉口、上海、泸州则有豪华的公馆,富比王公。这些钱财正是他的资本。
杨森自己随心所欲,而对于妻妾却管束甚严。他有名目繁多的家规,如规定每个早上必须早起,统一着军装,扎腰带,由一名副官带队出操。风雨无阻。吃过早饭后,还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正课,要学古文,学英语,弹钢琴,不得无故缺席旷课。稍有触犯,便会遭到杨森鞭笞,谓之曰打“满堂红”。对于这些,杨森颇为自得,他多次向其他军阀介绍经验,大言不惭地说:“我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不然那屋子人,咋个镇得住嘛。”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丽对于女人而言,无异于抱璧藏祸。杨森的第七妾曾桂枝与第八妾蔡文娜殊途同归的悲惨命运便是明显的例证。俩人由于美艳惊世,引来众多的寻芳客,情难自禁,导致红杏出墙,深为杨森所恶,最后被设套处死。在曾桂枝20岁时,杨森花重金将她送至上海读了大学。原本性情活泼的她已无多少羁绊,许多男同学倾慕那近乎完美的身材,媚态袭人的容颜,纷纷与之交往。日久生情,曾桂枝和一位陈姓同学由此相恋。从未体验过爱情的曾桂枝无所顾忌。她和恋人成双成对,出入舞厅,卿卿我我,俨如一对恩爱夫妻。事不机密,这些情况被杨森安插在上海的耳目侦知。于是,怒火中烧的杨森便将曾桂枝催回了渠县防区。临别时,曾桂枝与恋人抱头痛哭。陈姓同学将一枚家传的戒指戴在了她手上,还拜托她在杨森处谋份差事。就这样,曾桂枝回到渠县,并带回了恋人的照片。更有甚者,俩人鸿雁传书,完全忘记了危险的存在。杨森设法偷看了二人的信物,曾桂枝却全然不知,一次席间,居然央求杨森替这位陈姓同学谋个工作。杨森一听,正中下怀,他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说:“这等小事有啥难的。给你同学写信,我让他当渠县的教育局长。”曾桂枝当即便飞鸿传书,邀请恋人来到渠县。俩人就此踏上一条不归的黄泉路。那位毫不知情的陈姓同学一跨入渠县境内,行至一处名为鲤鱼桥的地方时,便被杨森的宪兵队设伏,用冷枪打死,暴尸荒野。
杀死二人后,杨森仍不解恨。他又派兵将二人缚上巨石,沉入渠江。对此,杨森认为:“不守妇道,没办法,那我也就舍得下手。”
比之曾桂枝,蔡文娜的结局则更为悲惨。蔡文娜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被杨森纳妾后,继续在泸州上中学。杨森对这位光艳照人的绝世美女宠爱有加,并希望她能继曾桂枝之后,替自己在社交场争一份荣光,遂不惜工本培养她,特地请来一名家庭教师为其补习英语。
这位家庭教师亦是少年多情,俩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不久,事情为杨森所知,他将蔡文娜五花大绑,又让其他姨太太站在一旁,打算来个“三堂会审”,众多姨太太一并跪下哀告。杨森用马鞭狠狠鞭打了一顿,算是暂时放过了蔡文娜。数年后,蔡文娜在成都华西大学社会系就读时又与牙医学院的学生吕某相识,蔡文娜再度坠入爱河。她打定主意先与杨森离婚,再与吕某结婚。杨森得知后,命人秘密杀了蔡文娜。
为了杀一儆百,杨森集合起妻妾一同来到现场,命她们仔细观看。杨森又命人前去刺杀吕姓同学,然而吕某已得知消息,逃往了外国。而蔡文娜的姐姐蔡文其许久没有妹妹的音讯后,跑来重庆打探,杨森叹了口气,悠悠地说:“跑了,跑到英国去了。”蔡文其张愕着嘴,正欲发问,杨森皱了皱眉,说道:“我准备委你丈夫去当县长。”
杨汉兴
杨森的长子杨汉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思想进步。有一次,为纪念五四运动,上街散发传单时被逮捕,后由杨森的旧部保出,化装返回四川。杨森又把他送到德国学习军械制造,抗日战争时期杨汉兴经由苏联回国。当时杨森担任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驻防在湖南平江,杨汉兴专程去平江劝他不要与人民为敌,父子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杨森希望大儿子能够走升官发财这条路,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而杨汉兴则坚持真理,不为所动。见自己的*威不能奏效,同时也为了讨好蒋介石,保住自己的地位,杨森竟然公开登报发表声明,与杨汉兴脱离父子关系。
您好
杨森(1882—1977)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不久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曾参与二次革命与护国军之役。杨森于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对日抗战期间,他曾担任第六军团军团长、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其后调任贵州省主席、重庆市长。1949年逃往台湾……
杨森妻子儿女众多,多到妻子成“连”,子女将近一营。由于家里人多,为维秩序,他治家如治军,一切用军事管理,同时任务分工清楚,大太太管总务、二太太管出纳会计、三太太管子女教育、四太太专司对外交际、五太太管仆役……,各有专职,无一赋闲,每月每人还发给薪水。
此外,关于众多妻子晚上睡觉时的安排,杨森采取所谓的“轮宿制”,且为了不致发生错乱而引起纷争,他特派一位副官专司安排与各夫人同宿的日期,一切按表操课 。 抗战期间,某次杨森在湖南督战,当天正轮到与留在成都的夫人同宿,这位副官于是跑来请示当天可不可“轮空”,等回成都后再补杨森考虑再三,为不乱秩序,特别报告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派出专机飞成都把他的夫人接来,睡一晚后再遣返成都。
杨森因子女众多,自己又长年在外征战,因此有时候竟搞不清楚哪些是他的小孩……所以,现在要弄清楚他的子女的去向,实在是不可能的事
1924年,打下成都后的杨森成了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名副其实的"四川王"。但已经名利双收、位高权重的杨森心中还有一件事情始终未能如愿……
如今是时候付诸行动了,杨森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四太太、他最疼爱的女人田蘅秋来执行。在成都一公园,田蘅秋向自己的闺蜜摊牌:"军长(杨森)一直非常喜欢你,外面人也都说你是他的红人。他想迎接你成为我们家中的一员,我们共同生活……"
原来杨森的未遂之愿就是要将四太太的这位闺蜜收编到自己的"后宫"队伍之中。这位让他牵肠挂肚的女子是谁?她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那么高的颜值吗?
1901年,美女盛产地四川成都又降临了一位美女,她便是民国仅有的七位女将军、黄埔女四杰之一的胡兰畦。这些后表,此处单说她有多么美。
"中国画报之父"伍联德创办的《良友》杂志大概应该不太陌生吧。这本杂志的封面必须是资深美女、国民美女,创刊号便是一代影后胡蝶,此后徐志摩的夫人陆小曼、一代影星阮玲玉、**《色·戒》女主原型郑苹如等重量级美女轮番上阵。
胡兰畦也因其美貌、才艺荣登《良友》封面,这也让她的"美名"不胫而走,引来众多追求者,杨森便是其中的实力派之一。他对胡兰畦早就垂涎三尺,倾慕已久,这不,如今功成名就早已按捺不住,急着托人表白了。
可惜的是,胡兰畦并没有卖闺蜜和这位"四川王"的面子,当场就冷下脸来怼了回去,"让我做他的小老婆,做梦去吧!"胡兰畦不仅回绝了这门亲事,而且拒绝当杨森"登基大典"的总招待。
其实这并非胡兰畦的第一次拒婚。胡家算得上是殷实之家,胡兰畦19岁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父亲便将其许配给经商的表哥。包办婚姻和两人的距离,很显然,这不是胡兰畦想要的爱情。
已经接受先进思想的胡兰畦开始了第一次逃婚。婚后不久,胡兰畦从成都逃到川南,在巴县女学教书,并正式宣布和表哥解除本就是名义上的婚姻。
"告别"杨森的胡兰畦明白了自己此后的道路,她又考入川南师范学校,在这里教务长恽代英将其引领上了革命道路,她和另一位传奇女性黄一道联合组织了四川妇女联合会,热火朝天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不谈后面,光就两次拒婚,勇敢投入革命事业,胡兰畦的故事就已经是当时的一大热点了。碰巧,胡兰畦的好友秦德君是她这段经历的见证者和倾听者,而老师兼男友的茅盾又成了秦德君的倾听者,就这样胡兰畦就成了茅盾长篇小说《虹》中主人公的原型人物。
投身革命的胡兰畦很快就在成都闹得风生水起,成了四川女界了不起的人物。而此时的她却走进了另一个人的世界,并且深深地为之倾倒。
1922年,陈毅从法国勤工俭学归来,担任重庆《新蜀报》的主笔。帅且不说,他还十分有才,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帅有才不说,关键还是个未婚青年;陈毅这气质、思想、条件让胡兰畦心动不已。她直奔报社,指名道姓,要和陈毅做挚友。
巧的是,陈毅和胡兰畦不仅是四川老乡,更是老庚,当年他们都是21岁。就这样,两个同龄人成了亲密的朋友、志同道合的战友,关系十分融洽,差不多是无话不谈。
所以也就有人认为《陈毅诗词选集》中的《幽兰》是为这位红颜知己而写。究竟是不是,我不敢妄下结论,各位可以细品,细品!
革命时期的爱情很多时候是一种折磨和煎熬。不久,陈毅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而胡兰畦也在1925年嫁给了川军第三师政治部副主任陈梦云,婚后夫妻俩一起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在广州,她走进了何香凝、宋庆龄等重要人物的圈子,她们不仅仅是胡兰畦的引路人,也是她的保护神。1926年秋,胡兰畦第一次走上战场,奔赴北伐战争前线,后考入武汉中央军校(前身就是在广州的黄埔军校),和胡筠、赵一曼、游曦一起成为"黄埔女四杰"。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巧,此时的陈毅正在中央军校政治部工作,分别数年,他们相聚在江城武汉。虽然此时的陈毅依然未婚,但胡兰畦已经有了丈夫,相聚对他们可能更多的感伤和哀叹。
很快,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毅走上了更为坚定的革命斗争道路,南昌起义、湘南起义……胡兰畦继续在武汉开展妇女运动,并在1930年去了德国。
在德国,与法西斯展开斗争的胡兰畦被关进了女牢,宋庆龄和鲁迅等人通力运作,三个月后她才重获新生。不过,这异国狱中的经历,也给了胡兰畦创作灵感,《在德国女牢中》一书问世,并在《世界报》上连载。
这部著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胡兰畦也因此受邀参加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会议,会议主持人高尔基不仅热情接待了她,还帮忙在莫斯科帮她分了一套房,享受苏联国民待遇。1936年6月,高尔基因病去世,斯大林亲历丧事并抬棺,当时扶灵成了抢破头的事情,胡兰畦很荣幸被选入治丧委员会,为高尔基引灵执绋。
1936年,胡兰畦归国到了上海。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她组建妇女战地服务团,上前线救伤兵、运弹药,进行战地采访,组织慰问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的抗日将士们。当年11月上海沦陷,胡兰畦和她的战地服务团撤离上海。
1938年初,江西南昌,抗战浪潮让胡兰畦和陈毅再一次相逢。当时陈毅奉命在南昌建立新四军,而胡兰畦的战地服务团也辗转到了这里。
一别十载,昨日靓女俊男已人到中年。陈毅这期间经历了两段婚姻。1930娶了萧菊英,一次他遭白匪袭击,看到丈夫的战马卧血而死,萧菊英以为陈毅牺牲了,竟然投井殉情黄泉寻夫君;1932年,陈毅又和革命战友赖月明结为夫妻,不久革命形势发生变化,二人不得不分离。
要说谣言害死人,这话真的不假。1937年,游击战争结束后的陈毅四处打听妻子下落,得到的消息竟然是——赖月明被捕后跳崖自尽。在妻子的老家江西兴国,客居旅舍的陈毅悲痛不已,彻夜难眠,为"亡妻"写下了那首催人泪下的《兴国旅舍》。
谣言害的不仅仅是陈毅,妻子一样是受害者。其实,赖月明没死,只是和组织失去了联系,无奈流浪乞讨,后来听人说陈毅被反动派挖了心肝,便再嫁他人,在乡下种地。
所以应该说,十年后坐在胡兰畦对面的陈毅依然单身,而胡兰畦也已经和那个国民党军官丈夫离婚,恢复自由身。没有了羁绊,他们定下婚约:下次聚首便是喜结良缘时。
可命运偏偏和他们作对。1939年夏,胡兰畦接到了蒋介石签署的委任状,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女将军、国民政府任命的战地党政少将指导员。这顶帽子和她的特殊身份,正是她开展革命工作的最好平台,这期间,胡兰畦多次利用军衔为组织摆平了很多难题。
如果陈毅娶了胡兰畦,胡兰畦身份暴露非常危险。新四军政委项英出面阻止了这场婚事,"为了革命和个人安危,你们暂时不能结婚!"
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即便他们海誓山盟,爱得深沉,但上天还是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他们不得不牺牲爱情。
终于,革命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喜出望外的胡兰畦也不用再戴着"面纱"了,她得知陈毅已经是上海第一届市长,便去信请求会面,好让生长在心中二三十年的爱情能够结出果实。
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陈毅已为人夫(1940年,陈毅与张茜结婚)、为人父,孩子都好几个啦。胡兰畦爱情的花儿就此枯萎,她毅然选择了独身到老。
没有儿女,没有爱人,中间还遭受打击,几十年里胡兰畦孑然一身,孤独地活着。1994年底,93岁的胡兰畦带着遗憾告别了这个世界。
胡兰畦一生历经坎坷,对革命矢志不渝;在感情上,她更是伤痕累累,独自饮痛,正像她在个人回忆录中所说那般——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