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抖音麦小登的身世是生长在农村的一个单亲家庭里,麦小登是一个来自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九五后小姑娘。之所以给自己取名叫麦小登,就是寓意自己的家乡会五谷丰登。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共拍摄了300多条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反映自己和单亲父亲的乡
抖音麦小登的身世是生长在农村的一个单亲家庭里,麦小登是一个来自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九五后小姑娘。之所以给自己取名叫麦小登,就是寓意自己的家乡会五谷丰登。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共拍摄了300多条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反映自己和单亲父亲的乡村生活。
网络上的“麦小登”,真名王晓楠。王晓楠的父亲早些年因病曾摘除过一个肾,2019年夏天他的另一个肾也出了毛病。当时61岁的父亲病情加重,每个月都要进行治疗需要人长期照顾。令王晓楠心疼的是父亲由于不识字,至今都不知道自己身体怎么了。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觉得自己必须陪在爸爸身边。去年6月,王晓楠正式从郑州回到老家帮父亲收麦子,看着麦田里金黄一片,她就给自己的视频号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麦小登”,寓意期待小麦年年五谷丰登。与此同时,她的镜头也从城市转移到了许多人记忆中的农村。
麦小登的相关信息
麦小登(王晓楠)1995年出生在河南滑县一个贫困农家。女孩2个多月大的时候,妈妈嫌家里太穷就走了,之后20多年杳无音信。那时父亲王云坡万般无奈,每天只能弄点面汤喂她。早些年,父亲就守着十几亩地过活。穷的时候,学费、生活费家里都拿不出来。
王晓楠高三复读那年,王云坡曾想让女儿辍学外出打工。最终,靠着亲戚东拼西凑的2000元钱,她的大学梦才勉强被“缝补”起来。摆脱贫穷的愿望,像种子一样扎根在了女孩心底。2017年,王晓楠大学毕业后“漂”在了郑州,她摆过地摊、开过服装店、做过兼职老师。
女孩的梦想就是在这里多赚些钱,让家人的生活过得好点。2019年创业送外卖,是王晓楠在郑州的最后一份职业。她利用学新闻的专业优势,开始尝试拍摄抖音,想在短视频兴起的风口上“飞一把”。外形靓丽、身材娇小,却日夜骑着电动车奔波在城市的楼宇间。
王晓楠的励志形象,为短视频平台带来了一道不同的风景线,吸引来了众多关注。然而事与愿违,2019年的一场变故,却让事业刚起步的她不得不放弃这一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小时候背诵这首诗的情形犹在,现在教我背诗的人却已远去。在我的记忆中,经历过四次亲人的离去。
第一次是在我刚上小学时,姥姥去世了。记得姥姥走的比较急,妈妈收到报丧人的消息,腿都站不住了,坐着对方的车子就先过去了。次日,一位阿姨来我家接我。当时是夏天,各家各户刚收完麦子,我家的地里就有一个麦子剁。那天,我正在家里和其他小朋友玩捉迷藏。我在麦子剁里刨了一个窝,藏了进去。也许是藏得太隐蔽,也许是麦子的味道很舒服,无人打搅,我竟睡着了。待那位阿姨把我从麦子剁里拉出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她心疼地替我弄掉身上的麦穗,替我洗了把脸,梳了梳头,然后告诉我:“你姥姥走了,你妈妈让我来带你去“。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和阿姨一起去了。不曾记得有悲伤,只记得在那几天看大戏,见到了很多人而已。
第二次是在我小学二年级,奶奶去世了。之前,我都是看别人家办丧事,唱大戏,演**,人多时看不到,自己不得不想办法爬树或上房子看,很是羡慕他们自己家的小孩儿可以坐在戏台或**屏幕正对面的正中间的凳子上舒舒服服地看。这一次,终于轮到我家唱大戏,演**了,我竟然有一点点骄傲,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地坐到VIP位置了。
第三次是在我上高中时,姥爷去世了。在四位老人中,爷爷未曾谋面就不在了,姥姥和奶奶在时我又还小不记事,所以我所有关于老一辈亲人的记忆,其实都是和姥爷在一起的。
记得有一次过年姥爷发红包,给哥哥们一人十块,给我五块。我就找姥爷理论,告诉姥爷不可以重男轻女。妈妈斥责我不要乱说话,但姥爷不仅没有生我的气,还笑呵呵地说:“哎呀,小姑娘长大了,知道提意见了,好好好,姥爷再补你五块,好不好?”
我很喜欢听姥爷讲故事。姥爷经历过战争年代,所有的历史,在他的嘴里都是鲜活的。也是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慢慢体会到历史虽然讲的是大事,但是却影响着无数普通人和无数家庭的命运。姥爷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哥在战争中为给村民通风报信让大家躲避起来而被子弹击中牺牲,于是留下兄弟三个陪着老母亲开始为家庭分忧解难。老二负责田里,姥爷负责主外,最小的老四则是团宠。弟兄几个就这样带领着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三十气口人,都没有分家,在乡里一度传为佳话。
姥爷也曾在县林场任职。一人护林,经历过不少奇闻异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姥爷和他的那条狗的事情。那条狗是县里给配的,帮着姥爷一起护林。平日里,如果姥爷在林子里转悠,落下了什么东西,那条狗都会狂吠提醒,直到姥爷发现了落下的东西才停止。那条狗对姥爷很温顺,对威胁到姥爷和林子安全的事物又很凶猛。有一天晚上,姥爷在林子地下的棚子里休息,突然听到棚顶上一阵混乱。最初还有那条狗的狂吠声,但是后来声音越来越远。姥爷那晚恰巧忘了带猎枪,也不敢贸然出去。直到天亮,姥爷出去才发现棚顶上很多蹄子印,而且这个印子很大,姥爷护林十几年从未见过,也无法猜出是什么东西留下的脚印。他沿着印子一路找过去,发现那条狗早已断气了,身上满是争斗中留下的伤痕。姥爷知道是那条狗救了自己,如果不是它誓死抗争并在最后引开那个庞然大物,自己断不能安然无恙。姥爷疼惜那条狗的忠诚,亲自把它扛回去厚葬了。后来,姥爷辞去了护林的工作,在厂里谋了一个闲职,再也不曾回去那片伤心地。
姥爷还经常给我们念顺口溜,其中一个至今仍时时在我耳边萦绕“创业难,创业难,创成家业如登山。五更起、半夜眠,风雨冒雪不知寒……”
提起姥爷,我总有剪不断的回忆,应该是我不忍剪断。我高三那年姥爷去世了,我没有去姥爷的葬礼与他告别。妈妈很生气,哥哥直接骂我没良心。但我不知道,当时我哪来的勇气,我终究还是没有去。记得姥爷下葬那天,正是我返校那天,我坐在公交车上,侧着脸,从车窗上看到自己泪如雨下,心里却还倔强地想着:“我不去,姥爷就没有走。
第四次是我已经成家立业时,爸爸去世了。看到这几个字,现在都觉得很恍惚,觉得那么不现实。昨天去玄武湖公园时,脑子里还想着上次来还是我们五个人一起。还想着,此时的景色似乎更美一些,如果爸爸可以看到一定会喜欢的。
爸爸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记忆中因为性子慢、做事慢,经常会惹家人生气。但有一项例外,那就是爸爸做一些手工的时候。可能是慢工出细活,爸爸不做则已,一旦做出来就很惊艳。受爷爷的影响,爸爸也会做一些铁匠啊木匠啊之类的活儿。小时候的元宵节,家里是不会买灯笼的,基本上都是大人给做的。在我们村,大部分人家做的是纸糊的蛤蟆灯笼。只有我,提的是爸爸做的玻璃灯笼,像极了电视里的宫灯,不过却更简约大气,引得小伙伴们纷纷羡慕。有时候风一吹,小伙伴儿的蛤蟆灯笼瞬间灰飞烟灭了,只有我的玻璃灯笼仍在黑夜中熠熠生辉。不过也有一次,我脚下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的玻璃灯笼就粉身碎骨了。我回家哭诉,爸爸温柔地安慰我不打紧。然后第二天早上,桌上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玻璃灯笼。我知道爸爸做活儿慢,那定是他用玻璃刀又精雕细琢了一晚上才赶出来的。
爸爸是一个乡村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三十年。在我小时候,爸爸的工作曾因为被人顶替而无辜蒙冤多年。当时爷爷病重,家道中落,所有担子一下都落在爸爸肩上。当时,很多人劝他放弃,但是他却从未动摇对教育事业的信念。漫漫十年间,他一边代课、一边告状,暑假时一边农忙、一边告状,寒假时一边打工、一边告状,多少人曾笑他迂腐,但是他却用自己的执著,最终为自己证明了清白,为自己重新拿回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尊严。在他和妈妈的鼓励和坚持下,我和哥哥也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虽然,我们现在只是无数城市居民中最普通不过的一员,但是我知道从一个家族发展史上来讲,我们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而这一步中饱含着爸爸的辛苦付出。
长大后,我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不算多。但是在女儿出生后的那一年,我在老家住了一段时间。那是我头一次观察到了爸爸不善言表但又满满的爱。从不怎么做饭的他,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那年夏天学会了做饭,而且色香味俱佳的四菜一汤都是手到擒来,要知道在以前爸爸就是一个菜也很难做好。记得不怎么爱做家务的他,居然在我们吃完饭后,会主动收拾”残局“,乐呵呵地说自己“从教育岗位退休了,又开始到家庭煮男的岗位上了”。从未带过小孩儿的他,哪怕被Yaoyao尿湿了裤子也仍开心的逗着她玩儿,也会因为担心吵醒Yaoyao而在家里收起大嗓门和重脚步声,开始蹑手蹑脚、轻声细语起来……那年夏天,爸爸的温柔和爱意,妈妈的开心和满足,Yaoyao的咿咿呀呀,连同凉爽的穿堂风、悦耳的叽叽喳喳声、杨树的哗啦哗啦、麦田那一头京广线上火车经过时的呼啸声,都成了我脑海中最美的画卷。
但世事无常,从不曾想这么快就画风突变,就到了爸爸灵堂之上的画面。长大后的我不怎么喜欢参加丧事,不太喜欢那种氛围。我是一个感情内敛的人,不大擅长把自己的哭和笑放在大庭广众之下。但是在家乡,有守灵的风俗,有人凭吊时,子女就必须立马痛哭的风俗。我以为我会很为难,但不想居然也习惯了。而且,我似乎明白了这其中的用意。人,不管多悲伤,真的有哭累的时候。让身体累极了的时候,脑子真的可以放空一下。老家长说:为什么会有复三、三七、五七、百日、一年、两年、三年,就是让你们慢慢忘记,慢慢接受这个现实。我想是有些道理的,只不过,于我未必会忘记,也未必想忘记。我想更好的选择是让我们怀念着,并想起时不再那么痛而已。
余光中在《今生今世》里写,“我最忘情地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有用。但是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爸爸,我都记得,您可晓得?
梦中的父亲是权威、法律指定者和智慧的象征,代表权力、力量或支配权。梦见父亲,可能表示你目前心里渴望获得某种力量的帮助。在西方,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见父亲,通常带有性方面的含义。男人梦见父亲,并在梦中感到十分畏惧,可能表示在性方面缺乏安全感;女人梦见慈爱而有吸引力的父亲,可能暗示了潜意识里被压抑的**欲望,或是被身边某位男性朋友身上类似父亲的气质唤起了潜在的性渴望。
父母还是社会秩序和道德的象征。如果梦里感觉和父母关系很好,表示你遵循这些法则。如感觉踊父母关系恶劣,有明显的抵触心理,则你内心中对这些准则抱有反抗意识,它们可能让你感到压抑,受束缚。
梦见已经过世的父亲,除了表示事业上可能遇到了很大压力,还有可能在提醒你注意身体健康,要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年轻女子梦见已经过世的父亲,则可能是在提醒你现在的男朋友有可能在欺骗你,要小心。
梦见已故的父母牵着牛走进深山,或是在远处消失,预示生活局面将进一步恶化,有人患病或病情将加重,孕妇流产,所有的事情都只会向负面发展。
梦见已经去世的父母向自己微笑,预示你身上会遇到喜事。
梦里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虽然是有好消息传来的征兆,但实际上可能会听到讣告。
梦见已经去世的父母在赶路,或是自己被他们带走,预示将有突发变故或疾病,造成财产损失,或遭遇变故,有生命危险。
梦见已故的父母像在世时一样,并和自己生活,预示做梦人可能遇到极大的不幸事故,遭遇危险甚至去世。
原版周公解梦:
梦故父主不日仙游,不祥之兆也。《断梦秘书》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31年2月生,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1987- 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4、5、6号等系列小麦良种,并首次创制了蓝色单体小麦系统、自花结实缺体小麦系统,建立了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育种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6号,你们看,多有嚼劲”,27日,在自己的办公室,李振声从一株小麦标本上摘下一粒小麦籽,利索的放在门牙上,嚼开,展示给现场的记者观看。
小麦籽粒粒晶莹剔透,引来一片惊叹,李振声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这些是他和同事们20年努力培育出来的优质小麦种。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80亿斤。
这个与麦为伍的科学家,最初走上“弄麦”之路,来自于早年饥饿的经历。
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幼时家境贫寒,但身为农民的父母却很重视让孩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学堂。
不幸的是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辍学后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说可以提供吃住条件,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顺利得中。
“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李振声说,他挨过饿,知道粮食的可贵,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对这次学习机会特别珍惜。
李振声至今对两位教授的课念念不忘,山东农学院的系主任是来自原燕京大学的沈寿铨教授,给学生们上的是小麦育种课,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而另一位教授余松烈讲的遗传课,也很生动,这让他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
而假期回乡时,李振声还将学校里培植的几个小麦优良品种引入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这让我产生了将来也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由草而麦
1951年,大学毕业时,他幸运的被分到中科院工作。在北京工作5年后,响应中央支援西北建设的号召,他与课题组13位同事一起,调到陕西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
其实,最初李振声是研究草的。在北京期间,他跟随导师、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经收集种植800多种牧草,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到西北后,正赶上西北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减产20%到30%。
当时只有26岁的李振声感到很忧心。他决定从事小麦改良研究,为农民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
“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小麦,但小麦还是这么体弱多病,但是野草没人管,却生长得很好。”对草有研究的李振声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呢?
引起当时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是,病菌变异的速度快,育种的速度慢,即8年才能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而条锈病平均55年就能产生一个变种,成为当时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李振声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将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麦品种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当时的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轻的李振声开展了这项研究,从此一干50年。
“远近结合”躲过冲击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草和小麦杂交,在当时国内从没有人尝试。
第一代野草和小麦的杂交品种研究出来了,这种被称为杂种一代的东西长得一点也不像小麦,而和野草一个样。而且这种杂种不育,远缘杂交,还面临杂交不亲和、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
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李振声说,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因这项研究迟迟难以出成果,他还面临“研究工作脱离实际”的批判。
当他的研究进行到第八年的时候,当时的“社教运动”开始了,他受到批判。有人说他的研究都搞了8年了还没见成果,是脱离实际,要他放弃。“当时看到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怎么忍心放弃啊。”李振声说,自己当年学到的哲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帮助了他。
李振声说,他采用了一点哲学手法,“远近结合”———当初他在做小麦和草杂交研究时,心中感到没有把握,所以就同时开展了常规的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到1964年,他选育的生选5号、6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因此,工作队最后说,他毕竟已有两个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了,不能说他的工作都是脱离实际的。这样才算过了关。
到1979年,李振声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当时陕西农村流传的“要吃面,种小偃”,让小偃6号不推自广。
小偃6号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近50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真正打分的是农民
实际上,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中国粮食的大规模增产,李振声和他的同事们培育出来的一大批优良小麦品种功不可没。
一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水稻总产增加627亿公斤,小麦总产增加694亿公斤,超过水稻。
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别人很难重复。于是李振声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引入小麦育种领域,创立了缺体回交法,将远缘杂交的育种时间缩短到了3年半,为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
这一创新引起了国际染色体工程界的注目,美国遗传学会主席西尔斯等知名专家提议将1986年的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会议地点定在西安,为的就是到李振声的实验田里见识一下他的成果。
这时的李振声已经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但李振声仍旧最热衷的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李振声深知粮食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自1984年以来粮食生产的三年徘徊,三年粮食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了5000多万。政府急于想找到打破徘徊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他同科学院的农业专家,通过三个月的调查,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
当我国粮食从8000亿斤增加到9000亿斤时,黄淮海地区的增长数是5048亿斤,占了一半。
此后,李振声在多个场合提到粮食安全的问题。2004年我国粮食出现了连续5年下滑的情况,他在人文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粮食恢复性生产,时不我待”的讲演,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后来,由于中央采取了有利的支农措施,连续三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粮食产量已近1万亿斤。
这位老人深知,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是世界性的大问题。2005年4月,他在博鳌论坛上有一个发言,回应十年前美国人莱斯特·布朗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我们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今天,无意中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是写关于爸爸的一些东西,让我感悟了很多。现在几乎写亲情之间的爱的话,几乎都是写母爱,很少写关于父爱的。都是世界是母爱是最伟大的,其实并不是只有母爱是最伟大的,父爱也是如此。
我所看的那片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母亲过世的早,父亲一个人把儿子辛辛苦苦拉扯大。儿子也十分争气,考了一个好大学。
毕业后,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两年后,儿子结婚了,娶了一个城市里的一个很漂亮的女孩。三年后,两人产下了爱情的结晶。然后,儿子和媳妇商量想要把父亲接过来一起住,也好照顾父亲,为此,儿子还专门买了一座160平米的大房子。想让老人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老人不肯。
今年父亲想过完收麦子的时节后就去,儿子也留下了,陪父亲一起。其实父亲这时已经得病了,但是不想告诉儿子。割麦子的时候,和往年不一样,父亲一直干的很慢,其实父亲一直都在忍着病痛。后来卖麦子的前一天晚上,父亲让儿子早点睡觉,自己也去睡觉了。早上起来,儿子把麦子装上车,然后去找父亲,发现父亲已经去世了,儿子痛哭流涕,这是儿子万万没想到的结果。
许多时候,父亲的关爱并不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在后面默默的付出,一直关注着你。
父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身边的爱啊。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