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 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 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 珠的清香。 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
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
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
珠的清香。
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
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
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
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
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
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
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
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
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
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
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
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
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
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
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
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
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
,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
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
,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
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
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
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
,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
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
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
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
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
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
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
圆滚滚的肚子……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
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
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
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
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
望。
散文:粽子香甜,奶奶养育情深思念的船载着我,驶向那梦牵魂绕的故乡,奶奶家那颗大树上鸟儿的歌声,时常响在我的耳边,大树上波光闪闪的绿叶,永远是我每晚临窗的星星……
端午节又要到了,想那些端午节的童年往事,想起奶奶包的带大红枣的黄米粽子。
故乡永远没有寂寞,一年四季都散发着田园般的乡土气息。
记得我小的时候,离端午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奶奶就把大黄米泡上了,奶奶用大红布给我缝制了一个小荷包,装上了香草,还做了一个小扫帚,一同带在我的胸前。
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包了一盆粽子,粽子煮出来又甜又糯,奶奶总是先扒给我吃,那份浓浓的亲情日久弥香,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长大后,我参加了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望奶奶,每到端午节,奶奶总是赶很远的路,坐很常时间的车,给我送来粽子和新做的大酱。
临走时,奶奶拉着我的手,流着眼泪难舍难分。有一次,我直接向领导请假,把奶奶又送回了家,那天晚上,我们躺在炕上,唠了很久很久……
我这支拙笔,用尽世上最美的语言,动听的词汇,也写不完奶奶这份浓浓的养育情,深情我的梦,深情我的魂,相伴我的一生……
奶奶的粽子作文650字“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
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
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
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
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
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
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端午粽子作文怀念奶奶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尬嗌策荷匕沽察泰畅骏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
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
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类似于奶奶的粽子的作文快急用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粽子飘香的节日 端午节只会吃粽子,不会包粽子的我暗下决心,今年端午节我要跟奶奶学包粽子,体验一下包粽子的乐趣 奶奶包粽子的手艺是一流的她把粽叶放到热水里浸泡着,再把洗好的糯米、红豆、香菇以及切成块的五花肉,用酱油等调料拌好备用接着,奶奶将拌好的原料用小勺舀进几张粽叶卷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张粽叶包一下,用线扎好这样,一个四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着奶奶熟练地包着,就拉着奶奶的农角,说:“奶奶,您教我包粽子吧!”奶奶经不住我的再三央求,只好答应让我试一试 我先挑选好几张粽叶,乍一看,哇!它们真像一条条腰带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粽叶往中间一折,粽叶果然变得像“小漏斗”一样奶奶说:“这时候要注意别把粽叶折破下;还有,舀米进‘小漏斗’时,手要将‘小漏斗’握紧,不然就扎不结实,影响粽子的口感”我把奶奶教的“包粽子秘诀”牢牢地记在心里,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尽管我是那样小心,但我包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偏差:米填少了,粽叶破了,线断了……我不气馁,又用心包了一个,但我觉得还是不行:这回是米填多了,丝线扎不住后来,我好不容易包好了~个粽子,仔细一看,本来应该是四角形的粽子,我把它包成了一个小星星!它和奶奶包的粽子放茌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包的粽子简直就是“丑小鸭”我心想:“我一定要包得更好些,否则太没面子了!”我又认真地包了几个,果然一个比一个漂亮,我高兴极了! 最后,我把包好的粽子交给奶奶,当奶奶把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粽子放进了锅里煮时,它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鸡奔向窝里……闻着粽叶的香味,我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奶奶看见了,笑着说:“看你这馋样,真是一只不打折扣的小馋猫!”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包得不算很好,不过我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亲爱的小伙伴们:想学包粽子吗?我可以敦你啊!
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这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
只要到了端午节,街上就更加热闹了,卖各种各样东西的商贩们恨不得喊破喉咙。
每家每户也都在忙着打扫院子,采艾草,包粽子。
走到哪家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
我家当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节,奶奶就会把早买来做粽子的材料拿出来,于是,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包粽子。
刚开始,我不会包粽子。
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给我。
先拿两片包粽子的粽叶,弄成像勺子一样,把糯米用勺子舀进去,但糯米不能太满,一些肉或者豆沙之类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后把糯米包起来,再用绳子系好。
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
我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做了起来。
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
然后把粽子放到锅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开锅盖,浓浓的粽子香味就会飘出来,让你垂涎欲滴。
一家人边看电视边吃粽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们一家人去江边看风景。
看着看着,又想起当年屈原投江时的情景。
我就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奶奶笑着说:“是为了不要让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就把粽子抛入江中给鱼吃。
”“哦,那为什么要赛龙舟呢?”我的问题仿佛总也问不完似的。
“因为人们要去寻找屈原的尸体。
”奶奶讲完后轻轻地抚摩着我的头。
我突然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好幸福。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才对。
是啊,其实共建一个和谐的家园,并不是那么难的事。
只要我们远离硝烟,远离战争,全世界人们携起手来,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蓝,那我们一定会建造出一个美丽、和谐、温馨的家园!
关于粽子的作文五月五吃粽子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
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
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包粽子作文
初四下午,我就跟妈妈学包粽子。
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
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
”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
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
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
妈妈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
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
然后是捆绳。
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
随之,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馅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后把馅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
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
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关于端午粽子的作文展开全部端午节快到了,这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
按规矩,在端午节那天,要吃粽子鸭蛋什么的。
以往不怎么吃粽子,现在有时倒心血来潮,想吃下粽子,不仅想吃,更想亲手包一包。
奶奶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卖的媲美。
于是,我便向奶奶讨教如何包粽子。
站在奶奶的旁边,看奶奶娴熟的包着粽子,心里痒痒的。
奶奶将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一只手拿着粽叶,另一只手则下馅料,第一层是大米,第二层是剥了皮的绿豆,第三层便是肥猪肉和咸蛋黄,最后一层又是大米,这样一层层地叠上去,香味就完全保留在粽子里面了,味道自然特别好。
看着奶奶如此麻利地干活,很想试一试。
我也拿起三片粽叶,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学着奶奶。
不过接着问题问题就来了,我下的料总是从底部漏下去,试了好多次都是这样,最后,我很不耐烦地将粽子一丢,说:“我不学了,在21世纪,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商店买到,还用得着学这些东西吗?”奶奶说:“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
”奶奶给了我一番鼓励,我就请教奶奶。
奶奶说:“叠粽叶时,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后,还要按同样的方向,往里面折,虽然剩下的口更小,却不用担心馅料会从下面漏出来。
”我试了试,果然如此。
最后,绑粽子时,我却不小心将粽子打散了,我还是没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觉得其乐无穷。
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事,想起来心里甜甜的。
感人的故事我的奶奶作文600字
“不是买的。
奶奶的手能把别人不爱吃的东西变得好吃,所以我和我弟弟都喜欢吃奶奶做的食物。
端午节那天,奶奶早早起来,像一块块墨绿色的三角形积木,精心为我织了一顶漂亮的毛线帽子,从市场上买来些红豆,再看弟弟,他已经吃了三个大肉粽子。
我奶奶有一双勤劳的手,小鸡看上去毛茸茸的,奶奶为了让我不冻着生病,准备包粽子,奶奶把糯米拌好,非常可爱!冬天来了!有一股红豆的香味、有一股糯米的香味,是我奶奶织的。
”我奶奶还有一双神奇的手,我把帽子带到了学校去,放学回家时我拿出帽子带上,让人吃起来有一股嚼劲。
等到我吃完一个粽子时,特别漂亮。
等到香喷喷的粽子出锅后,我和弟弟都迫不及待地抓来吃。
我剥开一个红豆粽子,啊!真香我奶奶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生”出刚刚出壳的小鸡、还有一股粽叶的清香……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种味道。
我再也忍不住了,急忙咬了一大口,真好吃!奶奶包的粽子不像街上买的那么松软。
奶奶包的粽子可带劲了,个个有棱有角都很紧,并且个个都是三角形的,爸爸常说他很喜欢奶奶的手。
我奶奶有一双灵巧的手,她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紧紧的?”我骄傲地告诉他们。
奶奶爱好织毛衣,是从哪买的,在她手上可以绣出著名的寓言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红枣、肉等,有很多的同学禁不住地问我:“刘奇正,你的帽子真漂亮?用了多少钱,手上有许多裂纹
端午节作文400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我就会让奶奶做十几个小粽子。
可是,去年的端午节奶奶却对我说:“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该学会自己包小粽子了。
”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因为在我的眼里,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帮我准备好了粽子馅和粽叶,她就开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
奶奶说:“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
奶奶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动作,“接着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还要把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间放上一个小枣,最后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扎好。
”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叶,把粽叶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个“窝”,然后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骤包起了粽子。
可是在奶奶手里听话的粽叶,到了我这里却不听使唤了,还没等我拿绳子扎,馅就全散了,第二个,第三个, 一连包了好几个,都是如些,我有点泄气了。
原来粽子好吃,却这么难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变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可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
”听了奶奶的话,我不好意思放弃,只好接着包。
不知道是第几个了,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问世”了,它虽然没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还是很高兴,我总算学会了包粽子。
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后来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个劲地夸我心灵手巧。
奶奶还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据说这样象征着好运连连。
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懂得了要不怕困难的道理。
这个作文嘛,我不太好写,告诉你怎样写好这篇作文吧。
其实只要开头结尾写一写,然后把包粽子的步骤写进去,在里面加一些你的心理活动,动作,人的语言等。
比如说你笨手笨脚的,急得直跺脚,看着折好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可以把一些步骤用在叫你包粽子的那个人的语言里,就是告诉你这一步该怎样怎样,你还可以简单的写一写你的“失败作品”,因为第一次包粽子不可能不失败的,还可以简单的写一写你在包粽子时发生的趣事,当然,以包粽子为主,那些趣事都是自己穿 去的,不要写太多哦!接下来写步骤:先拿来一张粽叶,用手一卷,卷成圆锥形,记住,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
根据你要包的分量放上糯米,再按自己的口味放上调料(如:枣子,肉,豆沙等),如果是枣子粽,就在最底部放上一颗枣子,免得糯米掉下来,当然,如果不想写包枣子粽,那就可以省略这部分。
捆绳的时候,需要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注意不要结蝴蝶结或者其他很容易散的结。
还要注意一点,如果包的是豆沙粽,请不要包的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
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
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即可。
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
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
煮好以后趁热取出。
吃时打开粽叶,可以用这些好词: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这可是我一字一字打出来的,加点分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奶奶的粽子作文650字
1 端午节送粽子文言文怎么写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这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只要到了端午节,街上就更加热闹了,卖各种各样东西的商贩们恨不得喊破喉咙。每家每户也都在忙着打扫院子,采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我家当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节,奶奶就会把早买来做粽子的材料拿出来,于是,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包粽子。 刚开始,我不会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给我。先拿两片包粽子的粽叶,弄成像勺子一样,把糯米用勺子舀进去,但糯米不能太满,一些肉或者豆沙之类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后把糯米包起来,再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我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做了起来。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然后把粽子放到锅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开锅盖,浓浓的粽子香味就会飘出来,让你垂涎欲滴。一家人边看电视边吃粽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们一家人去江边看风景。看着看着,又想起当年屈原投江时的情景。我就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奶奶笑着说:“是为了不要让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就把粽子抛入江中给鱼吃。”“哦,那为什么要赛龙舟呢?”我的问题仿佛总也问不完似的。“因为人们要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奶奶讲完后轻轻地抚摩着我的头。我突然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才对。
是啊,其实共建一个和谐的家园,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只要我们远离硝烟,远离战争,全世界人们携起手来,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蓝,那我们一定会建造出一个美丽、和谐、温馨的家园!
2 有关端午节的文言文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 端午 古文翻译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人们就用艾草编出一个假人,并用蒲棒削尖成剑形,挂在门上用来驱鬼镇宅。焚烧香草,喝雄黄酒以为驱邪怯病。大家又吃粽子,聚在一起赛龙舟。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祭奠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文采卓然,引起同僚的嫉妒排挤,于是在泊罗江投水自尽。后人们赛龙舟就是为了招屈原的魂魄。吃粽子并将粽子扔进江中也是为了祭奠屈原。粽子是用箬竹叶包裹糯米,然后用五彩线绑缚二制成的一种食品。箬竹叶与五彩线是蛟龙所害怕的,粽子投入水中蛟龙不敢吃掉。
以上的这些习俗,虽然不是一定要掌握的知识,但也是关心风土人情的学者应该知道的学问。
4 翻译 文言文《端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到这天,人们就用艾草编出一个假人,并用蒲棒削尖成剑形,挂在门上用来驱鬼镇宅。焚烧香草,喝雄黄酒以为驱邪怯病。
大家又吃粽子,聚在一起赛龙舟。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祭奠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文采卓然,引起同僚的嫉妒排挤,于是在泊罗江投水自尽。后人们赛龙舟就是为了招屈原的魂魄。
吃粽子并将粽子扔进江中也是为了祭奠屈原。粽子是用箬竹叶包裹糯米,然后用五彩线绑缚二制成的一种食品。
箬竹叶与五彩线是蛟龙所害怕的,粽子投入水中蛟龙不敢吃掉。以上的这些习俗,虽然不是一定要掌握的知识,但也是关心风土人情的学者应该知道的学问。
5 端午节来历文言文形式原文:
端午
阴历五月五日,旧俗谓之端午。是日也,缚艾为人,削蒲为剑,悬之门上,以避鬼魅。焚香草,饮雄黄酒,以避邪疫。又食粽子,赛龙船。相传此举为吊屈原也。原,战国时楚人,工文章,怀才见忌,于是日自沉江水而死。后人赛龙船,即招原之魂也。食粽子者,投粽于水,以吊原也。粽子以箬裹米,而缠以五色线。箬与五色线乃蛟龙所畏,粽入水,不为蛟龙所食也。凡此种种,虽无意识,亦采风问俗者所应知耳。
译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人们就用艾草编出一个假人,并用蒲棒削尖成剑形,挂在门上用来驱鬼镇宅。焚烧香草,喝雄黄酒以为驱邪怯病。大家又吃粽子,聚在一起赛龙舟。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祭奠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文采卓然,引起同僚的嫉妒排挤,于是在泊罗江投水自尽。后人们赛龙舟就是为了招屈原的魂魄。吃粽子并将粽子扔进江中也是为了祭奠屈原。粽子是用箬竹叶包裹糯米,然后用五彩线绑缚二制成的一种食品。箬竹叶与五彩线是蛟龙所害怕的,粽子投入水中蛟龙不敢吃掉。
以上的这些习俗,虽然不是一定要掌握的知识,但也是关心风土人情的学者应该知道的学问。
6 端午节来历的文言文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故事传说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故事传说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孝女曹娥的传说: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7 《粽子》吴顺荣阅读答案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2、短文写了粽子的 和 ,还告诉我们
3、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这个句子把 比作 。
4、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5、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 、等习俗。
答案如下
1、墨绿、乳白、酡红
2、形状颜色滋味
3、“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
将枣子比作玛瑙
4、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
5、赛龙舟、挂菖蒲、艾草辟邪
粽子飘香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传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各家各户就会在门上挂上菖莆和艾叶,据说可以驱虫、避邪。我奶奶是个包粽子能手,她包粽子速度又快形状又好看。每年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就会一大早起来准备好各种材料,然后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包好一大堆粽子。从外形上看有三角粽、小脚粽、枕头粽、秤砣粽……从口味上来分有鲜肉粽、蛋黄粽、蜜枣粽、红豆粽等等,还会特意帮我包几个迷你的一口粽,奶奶总会给不会包粽子的各家亲戚分送点。
吃过晚饭,奶奶就会找出一个大锅,把粽子整齐地排放进锅里,再加满水,在粽子的最上面放在十几个咸鸭蛋。不一会就会传来一阵阵粽叶的清香味,引得人直流口水。我就会跑进厨房,忍不住去揭来锅盖看看粽子有没有熟了。奶奶总会笑咪咪地把我赶走:“小馋猫,还没熟呢!赶快去睡觉,明天早上起来就有得吃了!”
端午节早晨起来,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冲向餐桌,奶奶早就将我爱吃的肉粽剥好了放在我的碗里,再配一盘咸鸭蛋。拿起一个咸鸭蛋,轻轻敲开,一筷子戳下去,蛋黄里的油就会冒出来,和粽子一起煮过的咸鸭蛋还特别好吃呢!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