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给500元合适吗

老师 0 57

老师家访给500元合适吗,第1张

老师家访给500元合适吗
导读:不合适。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显示,学校里面的老师不允许收取家长的红包和礼品。家长想要和老师拉近距离可以适当给老师送一些小的礼品比如土特产、鲜花,这些礼物的价值都不贵,也能表达家长对老师的心意。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

不合适。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显示,学校里面的老师不允许收取家长的红包和礼品。家长想要和老师拉近距离可以适当给老师送一些小的礼品比如土特产、鲜花,这些礼物的价值都不贵,也能表达家长对老师的心意。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有人说这么多年终于知道为什么教师节要安排在9月10日了,因为开学季正是家长们心灵最脆弱、最好攻坚、最容易妥协的时候。

这不,9月1号才开学第一天,办公室里就炸翻了天,各位小豆包、大豆包的家长们已经开始热烈探讨“教师节到底应该给老师送多少钱”的问题了。老司机家长带带新司机家长,循循善诱,告诉你大概在什么时间你就会收到来自班主任老师的“特殊问候信息”,这就是给你点步了,该表示了。

对此,我是震惊的,真的。

因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不是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而是什么时机、什么方式送最合适。

不是该给老师送什么表达心意,而是必须是送钱,不要送卡、送物品。

什么?

送花?送贺卡?表达一些尊重的心意不就行了吗?

呵呵,请问你的孩子是亲生的吗?

那么一年级开学的小豆包,第一个教师节到底应该给老师送多少钱更合适?

老司机家长告诉你,必须送 2000 打底!

500?1000?那还是别送了。

为什么?

因为那就白送了呗。

送钱的金额不同,保你孩子的段数自然不同。

什么价码对应什么样的保护级别,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免得各位家长看了以后更加六神无主、忐忑不安。

今天听同事们聊了那么多关于“上学、老师、送礼”的套路,我特别想说说我对此的想法。

首先举1个例子:

一个是我的好朋友,现在在大连一所中学里当英语老师,前两年开始带班当班主任了。对于教师节送礼这件事,她亲口跟我说过,那些不给她送礼的或者只送一束鲜花什么的,她打心底觉得来气。

当时聊到这个话题,她这么说时,我内心也是震惊的,那一刻曾经她在我心中无限美好的女神形象就此轰塌。她的解释是“看别的老师收钱,她没有,她就来气。都是干这行的,家长不给她送钱就是不尊重她。”

她真的缺钱吗?其实家境殷实,条件还可以,不要这份“礼”也能生活得很不错。

哎,但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我也不知道,但是社会现象确实如此吧。 有“骄纵老师”的家长,自然有“恃宠而骄”的老师了。

礼尚往来、知恩图报,我觉得是天经地义。但明码标价、伸手索要,就有些“不知廉耻”了吧。

今天和同事聊天,我说了一句:孩子上学不就是去学着适应社会吗?送钱得到关照又能怎么样呢?孩子总有一天会进入社会,家长能永远不停的送钱保驾护航吗?即使家里有实力一直保护他,但社会总有给他挫折的时候,他没有接受过挫折教育,抗击打能力较弱,更容易出问题啊。

同事的大姐姐们对此都是一副: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等你有孩子了,看你送不送?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一路送礼送过来的。

也有的姐姐说,我没生孩子之前和你想的一样,坚决不给孩子补课,但是等有了孩子,就发现不补课根本不行,孩子真跟不上节奏啊,你不给他补课,他就被别人甩得远远的了。

我真的辩驳不过她们,也无心辩驳,因为他们的想法我都完全理解啊。看着她们那种同仇敌忾、群情激愤的样子,我默默回到了座位。

我真的认真的问了我自己,如果我有孩子,我会不会像她们那样,给老师送钱?会不会拼命给孩子补课?会不会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不去做这些。

讲真,我也不知道。

没到那个时候谁也不敢打包票。毕竟孩子是亲生的,关心则乱,谁知道自己会乱到什么程度呢。

但是我知道,其实大家所有人都知道,给老师送钱这件事是不对的,拼命给孩子补课也是不对的,但是中国家长就是这样,明知道不对,还会去做。

中国人就是缺少那种为对的事情去坚持和努力的勇气。

给老师送礼是这样、给孩子拼命补课是这样,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怕孩子将来长大了怪他们。

怪家长为什么当初不跟老师搞好关系,对他们多照顾一些;

怪家长为什么当初不给他补课、不培养他兴趣爱好,被别的孩子甩在了后面;

怕孩子成长的路上遇到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因为作为家长的自己不够尽心尽力造成的。这样拼命妥协的家长确实尽心尽力,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全心全意”。有人会说了,我们拼命赚钱给孩子花、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物质生活,我们还不够全心全意?

但我理解的“尽心尽力”和“全心全意”之前还差了一个“勇气啊”,那种可以因为足够的爱、足够爱孩子,而为他们生出可以“坚持去做对的事情”的勇气啊。

我们知道拔苗助长对孩子不好,我们妥协于教育体制的问题,拔了苗。把孩子变成千篇一律的复刻版,是无可奈何的奈何。

但是给老师送钱这件事,并不是一句无可奈何就能推脱的事情啊,这是关乎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啊。这是一个明显错误的道德问题啊。

关于爱、关于付出与回报、关于信仰,这些问题是需要孩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验、去塑造的,而不是从你身上看到的“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钱来衡量”,那么人生的追求就只剩下“赚越来越多的钱”了呗?

如果孩子们了解到他们接收到的“爱”都是用金钱明码标价换来的,那他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世界?

这样从小就在“这样理念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孩子,我想长大以后的人生也未必能够真正被自己掌握,一辈子被束缚在“金钱与权力”的禁锢之下,再也没有自由自在、勇敢无畏的灵魂。

我理解家长们的拳拳爱子之心,谁的孩子谁不心疼呢。但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真正的问过自己,你这样做对孩子是真的好吗?还是饮鸩止渴,因为自己对世界黑暗规则的怯懦,就“以爱的名义”给自己找一个逃避的借口。

我以为,真正的爱是“无穷的力量”,无穷大到你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能够坚持去做对的事情,能够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行为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什么才是对的事情。

而这样无穷无尽力量的人,只能靠家长们自己修炼,从里到外、从物质到精神都变得强大。

可我知道,这样的人,凤毛麟角。

哎,碎碎念,轻松的周末时间果然写不出好文。

我知道,我写完这个“明码标价”,不会起到什么好作用,更不会阻止你们送钱的热情,只会让你们更加疯狂的送钱。所以明知是虎山,偏要上虎山的家长们,赶紧看看卡包里有多少钱,想想用什么方式,给老师塞钱吧。

毕业多年,从来没和初中高中班主任老师联系过,我妈批评过我怎么这么冷血,对自己的恩师不念旧情。我跟我妈说, 老师在我心里是一个非常神圣的称呼,而不是他们那个样子。 和他们只是一场交易而已,而且是不公平的交易。如果不是当初你逢年过节给老师送条烟、老师有事没事就找我爸办办事,老师能对我好吗?毕业了,交易结束了,他让我伤了心伤了钱,我还跟他联系什么?不是我无情,是他从来没有对我付出过真感情。

我妈,就此默默无语了。

一个朋友分享说,她儿子上幼儿园时,她给班级三个老师分别包了一个红包,其中2个老师收了,另外一个老师真心实意的没收。后来从儿子的反馈中得知,恰恰是那个没有收她红包的老师对孩子更尽心尽力,更好,孩子很喜欢那个老师。其实这个例子也让我们思考,你送钱未必代表你的诚心,她收钱也未必代表她的诚信,总有人会付出更多的钱换取她有限的精力。 真正有爱的人恰恰都是无价的,真的很庆幸,孩子最能够清晰的分辨出什么才是能让他们感觉到舒适的温暖,孩子的世界很干净。

所以,如果你要送钱,请永远不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自己卑微的对这个世界下跪,让孩子尽量多一些的保留一丝勇气吧,在孩子面前保留你作为家长最后的遮羞布。等他长大了,会感谢你当初的付出,却未必会感激你当初的做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所以卡钱收礼留作业。

中国,从此无老师。

小学6年级毕业之后,我们全班同学自发用零用钱集资了100块钱,派我们几个代表送去老师家,我们还怕老师不收,就偷偷压在她家餐桌的杯子下面了。那一次我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老师。

说到“送红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过年过节、喜事婚宴、求人办事都离不开红包的身影,而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红包”是个敏感词,搞不好可能会断送前程。虽然大家都知道给老师送红包是不正确的,但生活中仍有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地照顾,不断向老师发送“送红包”的信号,不时还要纠结红包数额给多少才合适,例如:给小学班主任送500还是1000,小学老师送一千少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教育部命令禁止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一旦发现存在违规收礼现象,就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还会转送司法机关处理。可能有家长认为,规定虽然制定了,只要秘密进行不被发现就好。可是,做了的事情怎么才能完全保密呢?老师一旦收下了家长的红包就等同于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放上一把刀,什么时候落下来不知道,但内心却总在心惊胆战。

此外,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老师应该做的,老师是最希望学生能够长大成才,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之一。而且,“送礼”对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很困扰, 在家长想着怎么给老师送礼、送多少红包、怎么送红包的时候,老师也在想着怎么拒绝家长的送礼。目前我国整体的 师德师风意识处于增强趋势,大部分教师都不会接受家长送的礼品礼金。有些地方,还表示教师不能在教师节收受学生和家长赠送的鲜花。

最后我想说的是,与其在纠结给老师送500的红包好还是1000的红包合适,更应该 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尊重师长、礼貌同学、团结班集体的意识更重要。

不要送钱,可以送些小礼物。

给老师送礼物注意事项有四点:避免贵重、不要攀比、诚心诚意、避免不切实际的礼物。在送礼语言表述中,要看起来大方舒畅,语言要平和舒适,可以说“这是我特意挑选的",礼物可以送护手霜、钢笔、笔记本、保温杯。

注意事项:

给老师送礼物的技巧:

1、以搞好学习为主

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学生或是学生的家长总会想着给老师这样或是那样的表达方式,因为中国的一个礼仪国家,也是一个人情社会,不过,作为学生来说,学生只要搞好了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

2、争做有用之才

学生学业有成,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仅在学术上,也要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以回报。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回报。老师教过的学生是何其多,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社会的横梁,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你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会是对老师的回报了。

hold不住:教师节家长送礼500起步 老师收礼破万

    陈明是一所中学的班主任老师,自打他从18年前的小陈老师变成了现在的老陈老师,每年的9月份都让他很纠结,因为,现在的教师节流行送礼了。

 2011年的教师节又到了,王同学的妈妈送了一张购物卡,李同学的妈妈塞了个红包,夏同学的爸爸约了个谢师宴……全班50个学生,大部分家长都送了礼。不管是购物卡还是红包,“起步价”500元,让这个有着18年教龄的老教师有点hold不住了。

 对此,陈老师表示,过教师节,他最想收到的只是一张学生的贺卡,他呼吁:“我们都简单点吧。”

 A 老师发帖

 过一个教师节,礼金收入破万元

 陈明是蜀山区一所中学的班主任老师,今年,他的班上有将近50名学生。自打9月份开学就有家长不停地约他见面,谈上几句孩子的学习情况后,就送上一个红包说,“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陈明初步估算了一下,今年这个教师节,他收到的家长礼物估计快破万元了。可是面对着这一个个红包,他却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要给人家办事。”陈明举了个例子解释:

 去年,班上一个孟同学的家长送来一个红包,然后直接地说,“孩子视力不好,要坐第二、三排,老师你照顾一下。”对此,陈明说出了学校的规定,要两周轮换一次座位,但家长仍旧打着哈哈说,“所以需要老师你关照啊!”

 要求被关照的家长越来越多……全班50个学生,大部分家长都送了礼。不管是购物卡还是红包,起步价500元,这让有着18年教龄的他hold不住了。

 陈明想办法退了一部分,退不掉的,他想到了回礼,“找了个机会,我给孟同学买了套衣服,这才心里舒坦了。”

 陈明说,对于其他的`送礼家长,他也都想着法儿还了“人情”。

 B 节日愿望

 只想收到一张学生的祝福卡

 教师节过得很纠结的陈明有一个愿望,他想当回小陈老师,因为小陈老师当年收到的都是单纯的祝福,而不是让人尴尬、纠结的购物卡和红包。他将这个愿望写成网帖,发到了论坛上。

 “家长们,你们送了礼,我也富不起来,你们不送,我也穷不倒。”陈明在帖子中说,作为班主任老师,他希望真心为孩子好的家长们,要配合老师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要让社会上那些不良风气(送礼)影响了孩子,“我们都简单点吧!”

 对于班上的50名学生,陈明打心眼里一视同仁,“我是老师,职责就是教孩子,当然,我喜欢乖孩子,但这其实和送礼真的没有关系。”

 陈明说,有些家长送了礼,就提不合理的要求,老师收了礼,也不好意思直接批评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一点好处都没有。

 “我想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家境如何,父母的背景如何。”陈明说,而送礼只会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单纯的关系变得尴尬。

 陈明说,他最希望的是在教师节这一天,能收到学生的一张祝福卡片,“老师,你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这就够了。

 C家长心得

 送礼已成惯例,500元起步

 为啥大家要争先恐后地给老师送礼呢?记者采访了几名学生家长甚至幼儿园家长,大家一致的观点是,“这已经是潜规则了,大家都送,我不送,不是犯傻吗?”

 储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初中三年级,今年的教师节,他和过去的两个教师节一样,为语数外三科老师各准备了一个红包,红包里放的是合肥某商场的购物卡,各价值600元。

 黄女士的小女儿今年才上幼儿园中班,但她给老师送礼却也送出了心得,“教师节肯定是要表示一下的,孩子这么小,送了礼老师总会多关照一些。”

 黄女士说,除了教师节的“规定动作”,她有一次去香港旅游,还给孩子的老师带了礼物。

 教师节给老师的红包里包多少钱,黄女士也和圈子里的家长们讨论过,“太少了拿不出手,太多了老师肯定不收。”黄女士说,经过几番了解,她得知家长们一般都给老师包500元左右的红包,“现金和购物卡最实在,女老师也可以送美容卡。”

 D 教育部门

 收受钱财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家长送礼,害的是孩子,也是老师。”合肥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不允许这种不正之风存在,也不允许纯洁的师生关系沦为金钱关系。”

 工作人员说,家长想通过送礼让孩子得到“特殊照顾”,但家长却不曾想过,这样一来,孩子会认为自己有老师“罩”着,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另外,家长这种用钱财收买老师的做法也会影响到孩子。”工作人员表示,让成长期的孩子接触到这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会让他们以为,钱财能收买一切。

 对于陈明这样的老师,工作人员说,“他做得对,其实对于许多老师来说,礼轻情意重,一张贺卡、一条短信、一句祝福就是最好的礼物。”

 “对于那些收受学生和家长钱物的少数教师,只要我们接到举报,经查属实后,我们都会严肃处理。”工作人员说,希望教师队伍能加强自律,也希望学生家长尊师重道,不给老师送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