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集市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集市作文 篇1 五月中旬,九点的太阳已经毒辣了,集市上闹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集市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集市作文 篇1五月中旬,九点的太阳已经毒辣了,集市上闹哄哄的,什么声音都有。
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左边一个大妈和一个小贩讨价还价,右边有一个大爷和小贩讨价还价。最后当然还是讨价的人赢了。
叫卖声也闹得挺大的,有什么“大促销”的,有什么“平价大甩卖”的,一声接着一声,让人的`耳朵清静不得。有一个小贩摊子上的喇叭反复无常的播着什么:“大甩卖了,大甩卖了。”然后手里拿着一本时装杂志看着,就像这个摊子不属于他一样。
集市上最大声的就是卖菜的小贩的声音了,猪肉摊的忠厚老实的汉子们,看着来往的顾客。有时有人拿来卖,那汉子就会娴熟的挑好一块肉,拿起刀“咚”地剁起肉来。在青菜摊,摊子上的青菜碧绿绿的,菜身上的水珠还未完全褪去,在日光下显得光金光闪闪的。小贩们那浑厚的嗓音使很多顾客前去购买。小贩们也熟练地挑着蔬菜,有时不满一斤,就挑根葱放进去,算是送你的。有时多了一二两,他们也不计较,直接忽略了那几两给你个整数。
集市里还有一家卖鱼的,水里的鱼活蹦乱跳的,有罗非鱼,有草鱼,有金鱼,有鲈鱼……应有尽有。那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前来买鱼的人有很多,小贩都忙不过来,一会给人挑鱼,一会给人剖鱼,仿佛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一样。
早晨九点的集市,就是这样热闹非凡的集市。
四年级集市作文 篇2今天放学回到家后,我立刻催促妈妈去逛集市,妈妈禁不起我的纠缠。
到了集市,我说:“妈妈,我先去看会儿书吧!”妈妈说:“去吧。”我高兴的去了。到了书摊,我立刻被许多好看的书给吸引了。拿起一本《故事三百首》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沉浸在故事美好情节中。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说:“你不是说买生字本吗?”我一下醒了,说:“是的。”妈妈问卖本的老板:“生字本多少钱一个?”“一元三个。”老板笑着回答。妈妈说:“买五元的吧。”我插上去说:“买那么多干嘛,一块的就行了。”“我知道你是想节省点钱,可是有的钱该花就得花。”妈妈说。
我们回去的路上,虽然各式各样的东西吸引了我,但是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现在家庭经济紧张,我更应该节约用钱,难道这不是一名小学生的本分吗?走着走着妈妈说:“今天也没有给你买什么,来,给你一元钱,买个香肠吧。”我说:“不用了,因为要节约。”妈妈高兴的说:“孩子你真是长大了。”
四年级集市作文 篇3今天,妈妈有事要出去,给了我30元钱,叫我去集市买菜。
来到集市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菜市场上的人都议论纷纷,你看,那边三个老奶奶一起前进 。她们都在议论着,仿佛她们在说:“今天中午不知做什么菜好呢?买什么菜呢?还有一位大哥哥骑着自行车来到市场上,他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买什么。后来,她看见一家烤鸭店,就马上过去了,我想:他应该和我一样,也想买烤鸭。你看,旁边有一位年青人正在跟卖菜阿姨讨价还价呢!经过一番嘴皮子的斗争,那位青年终于心满意足地把菜买走了。
突然,我听到有人说卖茄子,这里的茄子刚摘的,可新鲜了,只要5块钱一斤。 我也赶紧跑过去,问:“阿姨这茄子怎么买的呀?“阿姨一本正经地说:”5块一斤,9块二斤。我想不知道可不可以便宜点,于是,我说:“阿姨太贵了,不会有人买的,可以便宜点吗?”阿姨想了想说:“好的,给你便宜点,4块一斤吧。”后来我用20元买了半只烤鸭,真是划算啊!
这次赶集我虽收获不大,但让我懂得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反而自己的收入会更少。
同学们,你们去过菜市场买菜吗下面我为你带来去菜市场买菜日记500字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去菜市场买菜日记500字篇一 201X月X日 星期X 晴
“刘璐,快点起床啦!快去帮妈妈买菜!”
早上,8点多钟,妈妈就开始叫我了,我睡的正香,就被妈妈那狮子吼般的叫声给叫醒了。我把眼睛闭的严严实实的,不愿起来。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以一分钟动一下的速度穿好了衣服,拿上妈妈给我的6元钱,半睡半醒的走出了家门。
到了菜市场,卖菜的和卖菜的人都看着我一个还没长大的人独自一人来买菜。我心里可高兴了,感到无比自豪。
我东张西望着,最后,终于停在了一个摊位前。摊位前的阿姨和蔼的问我买什么,我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不知道买什么好。阿姨看着我不知所措的样子,说:“你就想想自己家里还缺点什么,还有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挑好了我给你称,你付钱就行了。”我一听,心里想:“买个菜就用这么麻烦吗妈妈平时买菜买的都是我爱吃的菜,今天我也做一回主帮妈妈买一回她爱吃的菜吧!让妈妈业高兴一回。”于是我开始行动了。妈妈平时喜欢吃什么呢平时我也没有留意,连妈妈爱吃什么也不知道。我决定看看什么菜新鲜,就买什么菜。西红柿鲜红鲜红的,个头又大,我就跳了几个;又看到白菜嫩嫩的,上面还带着露水,也拿上了一个;边上又有我爱吃的米粉,也随手拿了一个。阿姨看到我挑好了的菜,笑着说:“不错呀,人这么小,还挺会挑菜的嘛!”我听了,更是得意感觉自己就像是飘上了天空一样。
付完钱,我就兴冲冲的往家奔,正要往家奔时,又突然想起家里正好没葱,于是,有跳了几根绿油油的青葱带上,心里乐滋滋的。然后迈着轻松的步伐,完美的完成了妈妈布置给我的任务。
去菜市场买菜日记500字篇二 201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吃完早饭,妈妈告诉我一件能让我蹦起三丈高的事,妈妈拿出五十元钱,让我给中午买菜,并且告诉我,她中午要做四菜一汤,还要有肉。如果剩下钱,就是我的零花钱了。
我激动的攥着钱,飞快地跑向隔壁的菜市场。哇,菜市场真热闹,拥挤的人群,热情的叫卖声,再看看琳琅满目的蔬菜,我真有点眼花缭乱。
“小朋友,买根萝卜吧,刚从地里拔下来的。”我摸摸水灵灵的萝卜,像个胖娃娃似的,还带着绿缨缨,真可爱。我刚准备掏钱,可转眼一想,不行,我要考虑一下。
看看绿莹莹的还挂着露珠的青菜,大腹便便的泛着紫光的茄子,胖乎乎的泡椒,红艳艳的西红柿,翠绿滚圆的花白,白嫩嫩的豆腐······
我有点昏头转向,不知从何下手。忽然想起平时我最爱吃的莲菜,我赶忙走近那一堆白生生的莲藕,挑了一节,用手偷偷地一掐,嗯,还挺嫩。四块钱一斤,我用去了六块钱。又想起妈妈做藕时喜欢配点色,就回头买了旁边的红萝卜,一个菜总算完成了。一抬头,又瞧见了一朵朵褐色像小伞似的香菇,一问,六块钱一斤,“这么贵的。”我们经过讨价还价,阿姨算我五块一斤,我买了半斤。绞尽脑汁的想着,还需要什么菜呢对了,青菜炒香菇!我涨红了脸,为自己的急中生智而得意。剩下的两个菜呢我买了两斤排骨,红烧,我砸咂嘴巴,似乎已尝到了排骨的美味。在数数剩下的钱,只有16块5了,为了给自己留点零花钱,干脆选个便宜的,三块钱的豆腐,麻辣。四个菜总算凑齐了。最后的汤呢哦,想起来了,西红柿鸡蛋汤。我连忙挑了一个有红又大的柿子。终于大功告成了。我提着满满的一篮菜,走出了菜市场。
回家的路上,我没有了来时的兴奋,心里想着:妈妈真不容易,既要让我们吃好,还要省钱供我读书。我感谢妈妈!
去菜市场买菜日记500字篇三 201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上午,妈妈对我说:“今天让你去买菜。”
“好啊。“我愉快地说。“不过买什么菜呢”“买丝瓜:空心菜:苦瓜:西红柿:鸡蛋。”妈妈说:“那我们出发吧。”
“ok”于是我跨出了家门来到了菜市场。“我在这家店等你”妈妈叮嘱说。我心想,空心菜是什么样的呢我心里犯嘀咕,突然头上亮起了一盏小灯泡,妈妈不是说尖尖的叶子,细细的杆吗。对!就买这个,我走过几家,看见一个摊主的空心菜很新鲜,就问:“这一斤多少钱”“一元”摊主说。
我挑了一捆付了钱,心里喜滋滋的!刚出来就来了个“开门红”,接下来的肯定没问题。我来到一家卖西红柿那里的西红柿又红有大,我挑了几个鲜红的:叶子青青的西红柿,“两块。”摊主说,我付了钱,数了一下“还有五元钱”我不禁高兴地说,我来到另一家问:“一条丝瓜多少元”“一元。”“苦瓜呢”“一元。”我觉得这个价格挺合理,就挑了一条丝瓜和苦瓜,付了两元。我又数了一下,还有三元,“还可以买斤鸡蛋。“我来到卖鸡蛋的地方,问:“一斤鸡蛋多少钱”“一块。”于是我挑了一些鸡蛋,付了钱走了。
我提着大袋小袋的东西往商店赶,妈妈走了过来,看了一下说:“丝瓜不能买一边大一边小的,丝瓜大了就成了刷碗用的东西了。”
这次买菜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受益无穷啊!
看了去菜市场买菜日记500字还会看:
1 买菜日记500字
2 小学生买菜日记
3 三年级买菜的日记500字
你要知道,爱情中最怕猜忌和怀疑。
有可能,她真的就是在忙然后接不到电话啊,个人感觉身边的人都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你不要太敏感了。
也有可能,她就是在外面有别人了,但是你又能怎么样呢?一直怀疑她,跟踪她?还是调查她?我的意思是说,挽回一段感情最根本的事情,不是知道他到底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努力去让她知道,我能给你的,是别人给不了的。
所以,请加油!不要再怀疑那么多,好好跟她在一起,带着好的心情,去好好爱她,你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年轻时候,他称她为“孩子他妈”,她直呼他的名字,可如今,她成为他的“老婆娘”,她喊他为“听见吗”,或者骂他为“老西”。
——题记
(一)
他戴着老花镜,她的老婆娘也戴着老花镜,他们对坐着。中间摆一张他自己打造的小圆几,上面有零乱的纸牌,旁边是两寸长的小竹篾,这些小竹篾就是他们俩各自的胜利品。“我还没有抓牌呢,你多了一张!”她的老婆娘迅速从他的手里抢来一张纸牌塞在自己的牌中间。“你耍赖!我什么时候多一张牌了?是你反应迟钝。”他涨红了脸,憋着没有牙齿的嘴,声音提高了八度,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又从散乱的纸牌中偷了一张牌。他还是赢了,他的老婆娘从自己身旁的那一些小竹篾里,拿出两根,甩给他:“无赖,给你!不玩了,要做饭了。”他的老婆娘到厨房忙活,他悠闲地反背着双手,走下楼去,东看看,西瞧瞧。到吃饭的时候,他准时回家。
(二)
他们的老六女儿生小孩,他悠闲地躺在睡椅上,看着边匆匆往外走的老婆娘说:“你今天晚上还是去医院陪伴老六吧,有娘在,她心里更塌实。你穿暖和点,记得要坐八路环城公共汽车,便宜,只需要走一小段路的。”他躺着,脑海里却在盘算坐车的价钱。他的老婆娘瞪他一眼,回骂:“老西,我偏要打的士去,这黑灯瞎火的,还下着毛毛雨,你老西就会瞎指挥。”她知道她的老西在为坐车的士钱打算盘,坐的士是五元钱,坐公交车是一元钱。即使被骂,他心里也是乐呵呵的,他们的最后一个孙辈即将诞生,对于一个古稀老人而言,儿孙满堂已是人间至乐。
(三)
她去乡下参加佛事,他将就着吃剩饭剩菜。几天以后她回到家里,他拉着她的手说:“老婆娘呀,你终于回来了,嘿嘿!我今天领了工资了,以后呀,我每一个月给你一百元钱打麻将。”可是过了两个月以后,她的老婆娘突然对他威胁:“我以后每一个月去乡下住几天,饿坏你这个老西,也让老西长长记性。”他明白自己的承诺只兑现了一个月。于是,很不甘愿从口袋里摸出一百元钱给她的老婆娘,他的老婆娘得意地向她的子女传授降服男人的方法。并特别告诫:这个秘籍只传女儿不传媳妇。当然,他的老婆娘在笑说秘籍的时候,儿子、儿媳,女婿、女儿都在场。晚辈们会意一笑,他也跟着嘻笑,好象在说着与他无关的事情。
(四)
盛产黄瓜的旺季,他们的家里总有洗过干净的黄瓜放在客厅的茶几上,住在他们楼上的女儿下班回来,路过他们家的时候,总不忘去顺手拿一根黄瓜吃吃。每一天见到的黄瓜都是又老又焉,,他们的女儿有点纳闷地问:“老黄瓜是不是有什么养生秘诀呀?” 老妈愤愤然地说:“你爸这个老西知道我喜欢吃黄瓜,买这些便宜的老黄瓜来讨好的呀。”被骂作老西的他,噘嘴,瞪眼,以示对她的老婆娘的蔑视。天热,他的老婆娘懒得去集市买菜,他承担了买菜的活。再日,去集市买菜的时候,掂量过后,还是会买些便宜的老黄瓜回来,亲自洗净,放在茶几上。他的老婆娘边吃边骂“小气鬼。”他回敬:“聋子不听狗叫。”然后,悠哉游哉闭目养神。
(五)
“老婆娘,你还不知道城里新建的步行街在哪吧?”他的老婆娘当然不知道,于是,他很自豪地带着他的老婆娘,打着摩的,一路欢快,观光了新建的步行街。回来以后,向他的子女们炫耀:“我今天打个摩托,带你们的妈妈去观光了新城步行街。我们这个城市的建设还真是日新月异啊。”当他的子女们责怪他们坐摩托危险的时候,他居然振振有辞:“坐的士需要五元,坐公交车两人需要两元,而坐摩托车也是需要三元钱,何况快速、便捷呢。”只是他的晚辈想起两个年过古稀的老顽童,坐在摩托车上飞奔,心有余悸,反复强调坐摩托的危害,他居然蹦出一句:“我还没有七老八十!”晚辈们哑口无言。
(六)
“老娘婆呀,我的肚子感觉有点疼。”几十年来,他的老娘婆就是他的贴身保姆,精神支柱。
“来,给你贴贴膏药。”他老婆娘的弟弟曾经是大队的赤裸脚医生,她也好象无师自通。家里总备有一些常用药品。在他们的孩子小时候,有个什么腹泻腹痛呕吐之类的,只要告诉她,她从那高层柜子里拿上几片药丸,放在她的'孩子手里,命令似的语气:“吃了,马上就好。”那时候,还真管用,只要吃了她给的药,她的孩子们的病症似乎就好了。
“老娘婆啊,我的胃不舒服。”他贴了膏药半天以后,还是感觉不舒服。
“来,给你吃点消炎药。”她的老婆娘从抽屉里找,发现有治疗她自己的胆结石的药,她想;都是消炎药,功效应该一样的。于是,她把利胆消炎片,按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她的老伴吃了。
“老娘婆啊,我的肠胃不好。”他吃了那利胆消炎片以后,腹泻。
“来,给你吃吃藿香正气水。”他的老婆娘很镇静地做着这一切。
他们没有想过去医院看病。这些,在他们俩的眼里,算不上病痛,对于这些生活中的小病痛,他们认为去医院,白白浪费金钱。
他的孩子们知道了俩老顽童在瞎折腾,电话打过去,他已经笑呵呵地说:“我已经好了!”
(七)
生活在继续,这两个老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单纯而快乐地过着。他们的举止在我们这些晚辈看来,有些可笑,甚至难以理解。但是,有一点我们明白:这是一对恩爱的老夫老妻。在岁月的河流里沉积下来是彼此心底最纯净的情愫,是相濡以沫的宁静,是相伴以过的快乐,没有诗意,更无浪漫,有的只是柴米夫妻的那份最本真的原汁原味。慢慢品味,我们能从中知道一些爱的真谛。
他们的儿女们私下里称呼他们一对——“老顽童”。
15集。
1、剧情简介:六、七十年代,陈佳琳,上海富商后代,绝顶聪明。一夕遭遇家变,父母双亡,姊妹离散。
2、《南国有佳人》是由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尤小刚和陶玲玲执导,张巍编剧,陈怡蓉、焦恩俊、翁虹和何美钿等主演。
文/晴天过后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四,传统意义上的“小年”,一大早,老陈就起来了,他要赶早去菜市场买菜。
辛辛苦苦在外一年,怀揣着一卷钞票回来,老陈心里乐滋滋的,关上门,他小心地打开大箱子,从一堆衣服下面拿出个纸包,这是他一年的辛苦钱。
拿着钱仔细数了几遍,抽出两张来,想了想,又拿出两张,过年了,买点好吃的吧!照原样包好纸包,再一次塞进衣服下面,合上箱子,打开门,冲在猪圈忙活的老伴叫了声:“老婆子,老婆子,我去买菜啦!”
老伴嘟嘟囔囔说了几句,只隐约听见“饺子剁馅”许是要包饺子吧?老陈摇摇头,这个老婆子!
腊月的县城真是热闹,菜市场里人山人海,老陈推着自行车随着大流前行,左顾右盼,许久不回来,什么都是新鲜的。
菜市场里的摊位不多,有人就把架子车、农用三轮车摆在了街道两边,把本来就不怎么宽阔的街道挤得更像是羊肠子,有人为了拉客,还把车子往街心挪,如果有车辆通过,就更加拥挤。
“咦,这不是老陈吗?回来啦?听说你赚了不少钱呀!”一个大嗓门跟老陈打着招呼,老陈看了看左右,没有认识的人,他兀自走着。
“哟,挣大钱了,不理人了呀?”身后有人拍了拍老陈的肩膀,那个大嗓门继续嚷嚷着,引得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
老陈一回头,是村里的“二流子”赖子李,他强笑了一下,开口说道:“是李兄弟啊,抱歉,刚没注意到你。”
赖子李哈哈一笑,“你老哥是怕我让你请吃饭吧?”说完,一手搭上老陈的肩膀,两人在人海中并排行走,老陈想甩开他的手,却始终没有好意思,都是一个村的,哪怕名声再不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感觉到老陈的别扭,赖子李嘴角扬起一抹笑,不时跟老陈打着哈哈,还不时凑到摊贩面前问一问蔬菜价格。
到一辆三轮车前,菜很丰富,价格也合宜,老陈要买,可赖子李还要往前走,老陈不解地说:“就在这儿买吧,要到哪里去?”
“再看看,再看看,时间还早呢。”赖子李说着,一把扯过老陈继续向前走。
穿过人群,赖子李来到一家门店前停下,笑着说:“就是这里,走,进去。”
老陈抬头一看,这是一间小店,没有任何招牌,想着赖子李的名声,老陈直犯嘀咕。
仔细看去,里面还不少人,两个穿大棉袄的妇女戴着印有“有机蔬菜”的小围裙,正在按单装菜、过称,忙得不亦乐乎。
赖子李不管不顾地拉着老陈要进店,锁好自行车,进得门来一看,一间小店被货物占的满当当的。老板是一位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她的脸上挂着甜甜的笑,一对小酒窝浅浅的,眼睛水汪汪的似乎也会说话,见了他们就热情招呼:“李大哥你们来啦!”
赖子李笑着说:“生意这么好,也不换个大门面?”
“好啥呀,每年就是腊月好一点,平时闲得慌啊!”老板娘呵呵笑着,嘴里说着客套话。
“这位大哥好是眼生,可是第一次来小店?”老板娘向老陈飞了个媚眼问道。
“是啊,这是我们村的老陈,我把他拉来的!”赖子李一拍老陈的肩膀,拍得他一哆嗦,看着赖子李冲老板娘使了个颜色。
老板娘走了过来,“陈大哥,随便看看,我给你便宜点!”说着,领着二人往里面走,招呼着:“随便看!”
“你忙去吧!”赖子李跟老板娘说着,老板娘看了看老陈,又是一笑,小酒窝能让人醉死。
“那我忙去了,腊月了,的确人手紧。”老板娘看着老陈说道,似乎在征询他的意见。
老陈不由自主地点点头,老板娘又是一笑,一摇一摆地走到店门口招呼着客人。
赖子李看着老陈还直愣愣地盯着人家,一撞老陈胸口,“还看呢?都走远了。”
老陈诺诺不言,装作挑选菜品的样子。
赖子李也不在意,继续说着:“她叫翠花,是我高中同学,死了丈夫。”
“是个寡妇?”老陈问。
“嗯,可怜一个女人还带着孩子。”
老陈听完,沉默了。
两人都不再说话,各自选着菜,等把菜单拿到收银台时,老板娘又过来了。
“两位哥哥选好了?呀,这么照顾我生意,谢谢啦!”嘴里娇声说着,眼神又媚媚地瞟向老陈。
结了帐,老陈站在门口等着店员配好菜,赖子李却在店里帮着老板娘招呼客人,配菜。
过了一会,老板娘招呼道:“陈大哥,你的菜配好了,麻烦你来提一下。”
老陈凑过去一看,好大一尼龙袋子,已经封了口,他笑了笑,这店做事真靠谱,包都打好了。
等老陈拎着菜往自行车后座一捆,正想问问赖子李,眼前却不见了人影,想问问老板娘,见她忙着,也没好意思再问。
七七八八又买了一些东西,自行车后面已经满满当当了,本想再买点,老陈寻思一会回去不好拖,也就作罢了。
回去的路上,想起菜店的老板娘,骑车也特得劲。
回到家,哼着小调,见到在院里洗衣服的老伴,皮肤灰暗 ,眼角有着深深的皱纹,一把枯燥的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莫名地,老陈又想起那个风韵的女人。
“回来了,买了啥”老伴见到老陈,两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就要过来看看他买了些什么东西。
老陈把自行车靠墙停好,边卸着货边回道:“买了些鸡鸭鱼肉,一些蔬菜。”
老伴一愣,“家里种了菜,你还买啥子蔬菜?”
老陈清理着东西,头也不抬,“家里能有什么?几颗大白菜?我这买的是菇子,菠菜,你能有?”
“行,行,行,说不过你!你在哪里买的?”老伴一边查看一边问。
“赖子李带着去的。”老陈依旧没有抬头,嘴里回答着。
“啥?老板是那个风骚女人?”老伴一声大叫,冲过来揪着老陈的衣领问。
老陈愣了,老伴一向说话细声细气,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过?他小心翼翼地点点头,“可是菜不好?”
老伴一松他的衣领,“倒也不是,你知道那女人是干嘛的吗?还有赖子李,你还跟他混在一起!”
“碰巧碰上的,有啥子问题?”老陈很是不解,拿把刀划了一下封口的尼龙袋,从内里掏出菜来,都是新鲜的,他举了举,示意老伴看。
老伴瞟了一眼,又盯着老陈看了半响,看得老陈心里只发毛。
“你常年在外,不知道那个女人的口碑,有两家老头都为了她散尽家财,跟老伴离婚了,赖子李更是,天天围着她打转。”老伴嘴里说着,接过菜刀,又看了看老陈,语带警告地说:“你小心点!”说完,拿着菜刀去了厨房。
老陈心里一惊,想起那个女人,心虚地摸了摸口袋,里面只有几张块票了,买东西只花了两百多,想着离开店子结账的时候,多塞给那女人的一百块钱。
幸好,幸好,出门只带了四百块钱。老陈暗想,压下心底那不该有的涟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地方似乎同时出现了“买菜难”和“卖菜难”现象:一边是消费者觉得去超市卖场买蔬菜瓜果有风险,在网上采购还要“比手速”。可在种植基地,“卖不掉”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大部分是因为原先的采购商不来了,或者原本供应的餐饮企业歇业而导致产品滞销。
在上海,有些农产品种植基地想到了“变一变”:把各个品类蔬菜打包成“套餐”,借助第三方快递直接配送到市民家中。按照现在的配送效率,通常隔天能够送到。于是,农民的菜卖掉了,市民的餐桌上也有了新鲜菜。难怪有农民告诉笔者:“这次尝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以后也可以这么卖。”
一句“以后也可以这么卖”,体现的是思路的转变。其实,意识到要换一换销售方式、变一变思路的,不仅是菜农。在此次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搭建了农产品线上平台,在官网上发布了4000多家农民合作社产品供应信息,帮助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在网上“吆喝”;同时还组织了产销对接会,鼓励种植基地与电商平台合作,上线销售农产品。在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苏宁等开设的爱心助农专场中,很多农产品种植基地不再等人上门,很多农产品也不再“养在深闺”,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缓解了当下的“卖菜难”“卖果难”。
值得一提的是,转变销售方式,不能止步于产地直销、上网销售,有时还要更进一步,敏于把握最新的消费习惯。比如,有不少农民选择直播卖农产品,浙江衢州市的市长、广东湛江市徐闻县的县长更是一个卖椪柑,一个卖菠萝。虽然出镜的形象不能与那些明眸皓齿的专业主播相比,可他们对农产品的熟悉程度远超专业主播,粉丝数量、直播转换率等也很可观。何况,市长、县长带头直播吆喝当地农产品,也为当地农民开了一个好头,鼓励农民拥抱变化,更加主动地“王婆卖瓜”。
非常时期,“变一变”缓解了农产品“卖难”;但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后,田头的采购商又来了、批发市场的人气又旺了,农民还能保持“变一变”的积极性吗?可能还需各方努力。比如各家互联网企业,是否可从这一波农产品销售新现象中把握住一点种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各级政府部门,是否能从市长、县长的带头直播中体悟到一些市场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如果由来已久的农产品“卖难”能够在这次疫情过后激发出更多便捷高效的营销模式,倒也是一种“危中有机”的新例证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