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何大规模分红,对此你怎么看?

员工 0 59

华为为何大规模分红,对此你怎么看?,第1张

华为为何大规模分红,对此你怎么看?
导读:  华为大规模分红,在我看来是华为想要“马儿”跑的快,必须给马儿吃够足够的“粮草”。   有分红才能吸引一大波有创造力,有想法的人才加入,才能留住内部那些有技术,能创新的大咖,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有食伤就不愁赚不到钱,道理都懂,但真正能

  华为大规模分红,在我看来是华为想要“马儿”跑的快,必须给马儿吃够足够的“粮草”。

 

  有分红才能吸引一大波有创造力,有想法的人才加入,才能留住内部那些有技术,能创新的大咖,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有食伤就不愁赚不到钱,道理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极其少。

  就我看来目前工作环境最糟糕的事 ,老板只看大厂员工奋发图强,究其原因只看利于公司的一面,而福利待遇却屏蔽视而不见;

   华为却与许多大厂不一样, 一直发挥着自己独特的“狼性文化”,其核心就是分享,头狼要吃,其余的狼也要吃,不是一味的给员工画大饼,而是实打实的让员工的付出看的见,不仅自己盈利也让员工一起盈利。

  员工到了一定资历就会持股,年底就能参与公司分红,试问,谁不想要这些分红?这也给了华为新员工们奋斗的目标。最终形成一个公司人才的良性循环,好的平台加好的收入,良禽择木而栖。

  华为的大规模分红在我看来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稳定股东,保持良好的预期。

二,为摆脱美国制裁留下伏笔。

三,感谢股东对华为的鼎力支持,患难见真情。

四,营收减少,对股东的汇报只是小幅减少,彰显华为的信誉。

五,表明华为的生产经营潜能仍然十分巨大。

 

总之,在我看来啊,其实华为大规模分红这事不必刻意夸大,它只做了自己该做也必须要做的事,这是华为这个公司生命力的强大保障。在疫情严重的影响下,华为还有如此的魄力,可见啊“留人不留钱”,钱的富裕远比不上人才的富裕。华为分红受益者这超13万持股员工,均是华为初创时的老员工。这部分人在华为刚刚起步时就加盟华为,始终与华为同呼吸共命运,互助相守,共故时艰,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实属不易。他们是华为的功臣和宝贵财富,理应得到他们应有的报酬!

公司员工若买苹果手机就辞退,买华为还给补贴,这明显上蹭市场热度,中国手机不只华为一个品牌。建议员工联系国内的所有手机公司,起诉这家公司人为的制造手机歧视,影响消费者选择手机品牌的权力。离职的员工建议到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对该公司的行为进行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炒作的特征是故意的引发争议,使自己的话题在一段时间内流传于各大网站报章头条,借此为自己宣传最新作品,从而达到最终目的。它是指,自己或他人,通过一些手段,技巧,来对自己或自己的作品进行刻意的宣传,以达到提高自己或自己作品的人气、声望。

扩展资料:

炒作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当事人或企业炒作,有意通过透露某种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情况来吸引传媒报道。这是企业或当事人的商业公关行为,关公与新闻报道本身是一对矛盾。

传媒在这种矛盾中,有时是对方的公关技巧迷惑的。不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得到大利益的是发起方,得到小利益的是传媒,被耍弄的是公众。

-炒作

能。

1、通过查询华为招聘信息简介可知,华为员工入职3个月通过实习期考核通过后发新手机,这也是华为对新入职考核通过的奖励。

2、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送给员工要求性能强的手机肯定是商务手机范畴选择,那么可选的范围就比较小了,价位5000元左右的预算肯定是需要的,小编推荐目前手持的华为荣耀Magic4Pro。荣耀Magic4 Pro外观自带很强的商务属性,有气质,高大上。小编使用后的最大感受是:性价比高,运行流畅,拍照强悍,颜值手感俱佳!

荣耀Magic4Pro

12+512G,价格5000元

外观方面

首先是外观方面,荣耀Magic4 Pro延续了系列高端商务的定位,在外观上自然也是偏商务风的设计。背面“缪斯之眼”的摄像头部分配合正面的四曲面屏幕,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高级。机身侧面,荣耀Magic4 Pro延续了单侧按键的设计,音量电源键都配置在右侧。

屏幕方面

屏幕方面,荣耀Magic4 Pro采用了一块681英寸大小、2848x1312分辨率、屏占比为9356%的四曲面屏。支持120Hz刷新率 360Hz触控采样率。背光方面采用了1920 Hz高频PWM调光。从实际来看,这块屏幕表现明亮通透,观感上佳。

硬件方面

荣耀Magic4 Pro采用了全新一代骁龙8 SoC,4nm芯片工艺、Arm v9架构、最新一代 Adreno 730 GPU、最新一代高通AI引擎以及高通18bit ISP,是目前理论性能最为强劲的SoC之一。

影像方面

荣耀Magic4 Pro的广角主摄像头采用了23mm焦距的索尼5000万像素IMX766传感器,拥有1/156英寸大底感光传感器。超广角为5000万像素,f/22光圈,支持微距功能。长焦则为64000万像素潜望式,f/35光圈。荣耀Magic4 Pro作为硕果仅存保留潜望式长焦的机型,可见荣耀对于影像的重视程度。

续航方面

有线充电方面,荣耀为Magic4 Pro支持100W快充,实测可以在30分钟将手机电量由0充满。

荣耀Magic4 Pro和荣耀Magic3 Pro对照:

处理器对比

荣耀Magic4 Pro搭载的是骁龙8 Gen1芯片,支持8GB+256GB存储规格,荣耀Magic3 Pro搭载的骁龙888 Plus处理器,两者之间的跑分差距在20万分左右,但双方的游戏帧率表现大同小异。

不过,骁龙8 Gen1用的是4nm工艺制程打造,散热表现要比骁龙888 plus来得更好,而散热和续航又是挂钩的,荣耀Magic4 Pro综合性能和功耗表现占优。

影像对比

荣耀Magic4 pro保留家族式的镜头语言,采用缪斯之眼设计,当中间摄像头变成了潜望长焦,呈现出一定的对称美感。参数方面,荣耀Magic4 Pro支持5000万主摄镜头,5000万超广角和6400万长焦镜头,最高支持100倍数码变焦。

荣耀Magic3 Pro这边,主摄索尼IMX766,像素高达5000万像素,6400万黑白镜头和1300万广角、6400万潜望结构镜头,数码变焦倍数也达到了100倍,综合拍摄能力不会输给新款太多。

续航对比

荣耀Magic4 Pro的做法是提升快充效率,支持100w有线充电和100w无线充电,内置4600mAh容量电池。

荣耀Magic3 Pro采用的是66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内置4600mAh容量,在电池容量一致的情况下,有理由相信荣耀Magic4 Pro的续航会更好,毕竟搭载了LTPO屏技术。

综合数据来看,荣耀Magic4 Pro各方面都提升了很多,是值得推荐的一款高性价比手机。

总结:荣耀Magic4 Pro作为一款商务属性很浓的旗舰手机,做到了我们对它期待的面面俱到:设计做工、屏幕表现、性能发挥、影像能力都很出色,是商务赠送的理想之选!

Part1

经双方友好协商,腾讯游戏相关产品已在华为游戏中心恢复上架。

1月1日上午,华为全面下架腾讯游戏。对此,腾讯游戏社区公告回应:“因华为手机游戏平台与我们的《手机游戏推广项目协议》未能如期续约,导致今天凌晨腾讯游戏的相关产品被突然下架。目前我们正积极与华为手机游戏平台沟通协商,争取尽快恢复。”

Part2

企业为了达成战略发展目标,通常需要将目标层层细分,最终落实到员工身上,就是一系列绩效管理。可以说,绩效管理承载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又像一根指挥棒,影响甚至决定了员工的言行。

腾讯作为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在对员工的管理上,显然离不开一套绩效管理制度。腾讯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公司绩效管理、员工绩效管理、年度综合评估等。

腾讯绩效考核以KPI为基础, 以业绩衡量标准和工作结果对员工行为结果进行考核;绩效考核以目标为导向,依靠绩效目标的牵引和拉动促使员工实现绩效目标;绩效考核强调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强调沟通和绩效辅导。

末位淘汰制好吗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再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末位淘汰制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1.末位淘汰制的积极作用

(1)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人浮于事。据研究,人在安逸、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容易缺乏斗志,甚至变成“被温水煮的青蛙”,从而造成整个团队缺乏生机。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通过给予员工一定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团队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解决了人浮于事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益。

(2)精简机构,促进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企业通过末位淘汰制,对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实施淘汰,在某种程度上兼顾了公平,也有效地缩减了机构,同时,促进被淘汰员工再就业,推动了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有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

(3)推动企业干部队伍建设。末位淘汰制不仅适用于基层员工队伍,也适用于中层干部队伍,通过末位淘汰制,将干部队伍考核置于群众监督下,实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从而优化干部队伍建设。(4)末位淘汰制在相应的阶段予以实施是有益的。一般来说,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力成本阶段,企业认为员工是成本,员工来企业是“求职”,企业则是处于主动位置的“招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缺乏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甚至认为只要把员工工资压低,就能多出效益,此时,员工只有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能偷懒,才能保住“饭碗”;第二阶段是人力资源阶段,企业逐渐认识到员工主动干和被动干的效率与效果有着显著不同,于是,企业开始注重对员工的培训,重视提高员工的技能,还引入一系列绩效考核制度,旨在“倒逼”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阶段是人力资本阶段,企业逐渐认识到,企业的竞争正在越来越多地依赖创新因素,创新的竞争又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因此,员工逐渐被视为企业的资产,保障企业增值最根本的办法是让员工增值。

目前,我国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已经基本度过第一阶段,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当中,其中,有些行业已经开始迈入第三阶段,一些企业开始将员工视为资产,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在通常情况下,末位淘汰制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比较有效,考核简单,直接根据考核结果淘汰,而在第三阶段,考核指标会向创新、企业文化的维护等多个方向侧重,这要比以往考核更为复杂,因此末位淘汰制的具体实施也在面临调整。

2.末位淘汰制的消极作用

(1)从法律的角度看,末位淘汰制有违法的可能性,企业和员工共同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在合同期限未满之时,任何一方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都必须有法定的理由,否则就视为违法。而在末位淘汰制中,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主要是员工的工作表现不好,这在法律依据上有些不足,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违法。

(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均衡,有些企业绩效考核不佳的员工,可能在其他行业或其他企业里很好,这样的话,企业即便淘汰掉了末位员工,实际效果也可能不如以前。再者,如果一个团队里的员工都很优秀,可是出于“末位淘汰”硬要淘汰一些人,也是不科学的。

(3)从人格角度来看,被辞退的员工是被“淘汰”的,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人格尊严,如果处理不当,甚至造成被“淘汰”员工的心理扭曲,比如“破罐子破摔”,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末位淘汰制过于残酷,甚至是对人的尊严的伤害,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动摇团队信念,这甚至直接影响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

(4)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不符合现代管理学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以尊重人性、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努力通过创造一种宽松、信任的外在环境而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团队精神、责任感、创新性,因此,人本思想注重长远效应,而非短期效应。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典型的强势管理,主张通过内部员工的竞争来严加管理,员工外在的环境是紧张的,在这种环境中,员工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每日惶惶不安,同事关系也很紧张,团队精神容易恶化。再者,企业在招聘、培训、培养员工方面通常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末位员工被淘汰,对新招的员工又要培训和培养,会影响团队的整体绩效,更为重要的是,末位淘汰制一般是注重短期效应的,这与当今企业日益看重长期效益是不相符的。

在我国,最早推行“末位淘汰制”的企业有华为等公司。2000年,正值华为的巅峰时刻,任正非以一封《华为的冬天》内部信,提醒华为人要居安思危,并拉开了“末位淘汰”的序幕。对此,任正非说:“末位淘汰制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当然,对于华为的这场“末位淘汰”,众说纷纭,我们在此不做过多议论。

总的来说,末位淘汰制实行这么些年,人力资源业界通过大量的企业实践,已经渐渐达成共识:从理论上来看,“末位淘汰”确实有助于向员工施加压力,让员工保持忧患意识,避免员工陷入“小资情调”,丧失斗志;但从长远来看,会对企业的文化建设造成重大损害,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业人本管理的一种背离。所以,在企业运营正常的情况下,“末位淘汰”只能偶尔为之,不宜作为长期战略。

相对来说,腾讯“视员工为企业的第一财富”,在实施末位淘汰制方面也是非常小心的。另外,腾讯公司在很早就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体系”,员工只需要在原部门工作满三个月就可以申请调部门。在2011年时,通过“内部人才市场体系”完成调动的员工就有数百人,均属自愿提出申请。

我是绩动人薪,获取详细员工绩效,企业文化建设的语音或视频讲解,可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