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左右的孩子能不能送到托儿所,有哪些利弊呢?

孩子 0 36

一岁半左右的孩子能不能送到托儿所,有哪些利弊呢?,第1张

一岁半左右的孩子能不能送到托儿所,有哪些利弊呢?
导读:当别人还在讨论是两周多能不能去上幼儿园,家长为什么把两岁多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时,我家嘟嘟在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送到早托班了。在送早托班两周后,嘟嘟就已基本适应了,从刚去时的经常抱着,吃饭靠喂,送的时候大哭,到每次笑着跟我说再见,完全自己吃饭

当别人还在讨论是两周多能不能去上幼儿园,家长为什么把两岁多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时,我家嘟嘟在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送到早托班了。

在送早托班两周后,嘟嘟就已基本适应了,从刚去时的经常抱着,吃饭靠喂,送的时候大哭,到每次笑着跟我说再见,完全自己吃饭,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嘟嘟已经喜欢上托班了。

据我的观察,那个早托班增加的孩子有不少,送孩子到早托班的,主要是有这几类。

一是像我这种,自己要上班,老人身体不好带不了,而保姆带又不放心。

二是双方老人不在身边,全职妈妈自己带孩子,老大还小,妈妈又生了二胎,一个人带不了两个孩子。

三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还没有退休,或者有自己的事业,不能帮忙带孩子。

以上这几种情况,在人群中应该不在少数。

有一次我接嘟嘟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妈妈在和早托班的负责人聊天,她说现在早托班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早托班却很少,很多家庭想把孩子送到托班,但是却找不到这样的机构。

有些人可能会说,孩子那么小,就送到早托班,父母狠心。

其实早托班在我国过去非常普遍,叫做托儿所,为了让职工能够安心工作,很多的单位都设置托儿所,有专门的人来照顾这些孩子。

其实一岁之后,会走路的孩子就可以送到托班了。

1、孩子会走路了,不用经常抱着。

2、能听懂父母和老师的指令,懂得配合老师。

比如老师让吃饭,都乖乖的坐在桌子旁边等待。

3、虽然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已经开始对同伴感兴趣。

比如我家嘟嘟,非常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看到别的小朋友就很高兴,在托班比在家里活动多,有人陪玩,所以每次一说去找老师和小朋友,都会非常高兴。

4、手的精细化动作发育,能够学会自己吃饭。

嘟嘟上早托班后学会了自己吃饭,原来虽然也能自己吃,但没有完全独立吃过,在家里总会有人忍不住去喂,在托班看到别的孩子自己吃,慢慢也就学会了自己吃。

如果宝妈一个人带孩子,还要做饭,还要做家务,会非常辛苦,带着孩子不方便做营养丰富的辅食。早托班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做饭有厨师,按照孩子的特点来设计菜谱食谱,营养上也能够保证。

所以让孩子上早托班,虽然感觉无奈,但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更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上早托班吗?

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我相信每一位宝妈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让宝宝去哪儿上幼儿园呢?

现在的幼儿园可以说遍地开花、各式各样,公立的、私立的、双语的等等,搞得家长们都不知该如何选择。

有些时候,家长往往看重幼儿园的环境、老师的师资力量、伙食标准,往往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老师的品行。

毕竟老师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而孩子的大部分行为都会模仿老师。

有粑粑只能憋着不能拉,宝宝为何如此忍耐?

豆豆三岁了,因为没有老人帮忙接送,豆豆妈把他送到了离家很近的幼儿园。还好豆豆很喜欢去幼儿园,这让豆豆妈心里还比较欣慰。

可是上幼儿园两周了,豆豆妈发现一个现象:每天接豆豆放学回家的路上,豆豆总要拉粑粑,好几次忍不住都拉到裤子里了。

在没去幼儿园之前,豆豆已经能大小便自理了,更不会拉到裤子里。最近怎么会这样呢?

后来,豆豆妈妈通过做游戏的方法,从孩子的嘴中了解到,原来幼儿园的老师不让孩子在学校拉粑粑,告诉孩子拉粑粑要回家拉,所以每次豆豆都得一直憋着。

如果遇到这样的老师,痛苦的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家长选择幼儿园要考虑的因素

1 距离

离家近真的十分重要,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孩子的幼儿园又特别远,对你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就算老人帮忙接送,老人孩子每天都要早上起,三年下来孩子老人都会很累。

建议在两公里范围内,选择一个相对好的幼儿园。

2 卫生

上幼儿园的宝宝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吃,饭菜搭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早餐是否单一的重复、面食与米饭的穿插是否频繁、每顿的荤素搭配等等,千万不要觉得每顿都是荤的就是伙食好。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蔬菜水果,都是大品牌商超进行配送,品质还是可以保证的

我们要看看孩子每天的菜谱,更重要的是要去看看餐饮卫生环境。

3 老师

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孩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现在屡有虐童事件发生,一个品行不端正的老师,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观察老师对待孩子是否用心,品行是否优秀可以从细节处了解,除了对待孩子有耐心、语气温柔,更多的是对孩子是否了解。孩子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老师是否能知道孩子的需求。

即便老师没有结婚、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丰富的经验不亚于一个妈妈带娃的经验,所以细节处看品行是非常准确的。

4、教育理念

幼儿园时期,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老师和家长都需要有足够耐心,去呵护孩子的那份珍贵的好奇心,不要让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压制了孩子对世界的探索。

如果幼儿园还特别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那选它吧,准没错。

想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家长应该怎么做

◆ 家长要尊重老师

老师不是你的私人保姆,不要给老师提过多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要求。

尹建莉老师曾经有言:“幼儿园本质上并不是教育场所。而是儿童托管所,是帮助孩子,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的。”

不要把太多的教育任务托付给幼儿园。当然,老师也不能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区分对待孩子。

◆ 配合老师的各种活动

有时家长认为,幼儿园的一些亲子活动,以及留的一些手工作业,根本没有意义,是在浪费时间。但如果你不专业人士,就不要轻易质疑幼儿园和老师的专业性,请你积极配合。

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家长自己就解放了,可以什么事情都不要管了。其实在孩子心里,谁都不能替代爸爸妈妈的位置。

如果幼儿园组织活动或春游,家长一定要全力配合,陪孩子一起参加,对孩子来讲将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意义。

试想如果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只有你的孩子没有,孩子心里会多么难过。

音乐:随着这个快节奏生活的到来,很多家长都奔波忙于赚钱养家,那么在照顾孩子上面就成为了一大难题,这些家长不得以提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但是要知道提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并不是那么适合。

一、把两岁半的孩子送到幼儿园里面去不是很合适

当然了,这些家长也是逼不得已的,没有办法没有人来照顾孩子,所以只能把孩子送到一个比较专业的幼儿园里面去,让他们来帮忙照顾,不过要知道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进入到幼儿园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因为这个时期是他最依赖家长的时期,他的安全感还没有真正的满足,但是作为家长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把孩子提前送进去,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多多去鼓励孩子,并且要做好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克服那些负面的情绪,安抚他度过这个过渡期,不管白天有多忙,回到家里面都一定要去抱一抱孩子,亲一亲孩子,让他知道原来我的家长并不是不爱我,所以把我送去上学。

二、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够健全,而且他比较依赖家长

两岁半左右的孩子,他的身心发育还不够健全,所以并不是很建议把两岁半左右的孩子送到幼儿园里面去,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也需要家长更加关注他的一个成长状况,父母如果说能够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伴宝宝,就放下工作,记录一下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的点点滴滴。而且要知道在幼儿园里面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三岁左右,甚至是三岁多,在这个环境当中孩子适应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家长能多陪孩子一段时间,就多陪孩子一段时间吧,等到孩子三岁左右再把孩子送进去也不晚。

如今的年轻人身上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房贷、车贷是最无法忽视的,还有很多隐形的压力,使他们每天都起早贪黑,虽然从事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每天真正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少之又少,带孩子的任务只能交给老人。

萧萧夫妻两人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定居在大都市上海,两万多的房贷、7000多的车贷和孩子的教育费用,让夫妻两人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停歇,任何一方工作出现变化,强大的经济压力就会瞬间压垮。

放在老人身边的孩子,虽然被照顾得很好,但是也养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虽然萧萧夫妻知道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依然无能为力。

孩子不仅吃饭时挑食,而且没有丝毫的规矩,只会在乎自己是否开心,一点也不会为身边人考虑,对萧萧夫妻更是非常陌生,这让萧萧夫妻下定决心远离伤害,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

他们担心再将孩子放在老人的身边,这些隐藏在孩子身体中的隐性伤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长时间生活在老人身边的孩子,容易有这些缺点

01、自私

长期养在老人身边的孩子,因为老人的溺爱,使他们的行为和性格都没有经过良好的培养,甚至生活中的他们也是非常自私的,丝毫不懂得感恩,只要自己开心、舒服就好,完全不会在乎他人的感受,如此自私的行为似乎已经成为了通病。

02、性格内向

长期养在老人身边的孩子,因为沟通较少,孩子的表达欲望并不强烈,所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弱,与人交往时也会展示出怯懦的一面,性格内向使他们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了诸多的隐患。

03、不良的生活习惯

生活在老人身边的孩子,生活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尤其是在饭桌上更没有丝毫的规矩可言,因为老人的疼爱和纵容,使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都会延续到未来的生活中,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益处。

必须要将孩子放在老人身边的家庭,一定要注意这些

01、及时的陪伴

卢梭说过:不要转让自己的孩子。哪怕心中和现实有千万的理由,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借口,迫于种种压力,即使将孩子放在老人的身边,作为父母,也要及时给予陪伴,因为孩子成长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一旦错过,花费多少心力和金钱都无法追回,及时的陪伴,不仅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乐趣,同时也能让他们的心智、性格更加健全,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无法忽视的好处。

02、行为上的约束和引导

长期不陪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内心往往非常愧疚,短暂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无比顺从,这样的做法只会使孩子养成更多不良的习惯,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放在自己身边养育,一旦发现他们身上存在价值观和行为偏差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严格指出,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疼爱。

叔本华说过: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喜好,当欲望得到满足时,他们也会展现出愉快的情绪,但是长期生活在老人身边的孩子,因为老人的疼爱,也会滋生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作为父母一定要肩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如果自己有时间还是自己带的好,让老人照看很容易娇惯孩子,让孩子学不到东西,自己带还可以好好管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和父母关系多亲近,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送托管,但是托管一般孩子多照顾不周呀!

对于“孩子上幼儿园前,是爷爷奶奶带好还是爸爸妈妈带好?”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有条件,最好是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理由如下:

1、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大家都知道养儿育女是父母的责任,孩子本来就应该是父母带。当然有的年轻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带孩子,让爷爷奶奶帮忙带也是可以的。但是爷爷奶奶带孙子是给年轻人帮忙,爷爷奶奶没有养育孙子的义务,老人能帮忙带孩子年轻人要学会感恩,而不能看做是理所当然。

2、孩子安全感建立、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陪伴

3岁之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6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的爱有缺失,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应该陪伴孩子。

如果父母实在无法带孩子,最好是把爷爷奶奶接过来带孩子,这样白天父母上班,至少晚上可以陪伴孩子,让孩子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实实在在的爱。

3、隔辈带娃有弊端

爷爷奶奶对孙子的隔辈亲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对孩子的爱有时候甚至超过父母,但是问题又来了,爱孩子要有个度,过度的爱往往会适得其反。爷爷奶奶爱孩子的度往往很难把握,据观察大多数老人对孙子的爱都是属于溺爱,他们看不得孩子哭,不忍心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只要孩子一张嘴他们立即扔颗豆,这样做无形之中就骄纵惯养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性格。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不能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会变得没主见、不自信,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社会。

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年人大多数是用陈旧的老方法;相比较而言年轻人育儿理念更新,教育出来的孩子更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让孩子有安全感,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孩子上幼儿园前千万不要与父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