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分为哪四个方面?

老人 0 97

年画分为哪四个方面?,第1张

年画分为哪四个方面?
导读: 1、年画分为哪四个方面2、民间的“年画”通常会张贴在哪?3、《四时报喜》这幅年画上的多种植物代表哪些含义4、年画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5、杨柳青年画这幅年画蕴涵着作者对人们什么的美好祝福6、扑灰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7、全国春节画第一名年画分为
  • 1、年画分为哪四个方面
  • 2、民间的“年画”通常会张贴在哪?
  • 3、《四时报喜》这幅年画上的多种植物代表哪些含义
  • 4、年画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 5、杨柳青年画这幅年画蕴涵着作者对人们什么的美好祝福
  • 6、扑灰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
  • 7、全国春节画第一名

年画分为神仙与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传说四个方面。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神仙与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传说。年画种类分为门神类、吉庆类、风情类、戏出类、符像类、杂画类等。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介绍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属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大门,卧室,灶台。

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东高密、四川绵竹、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山西临汾平阳(古临汾)、福建漳州、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

体裁功能

中国民间年画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形式,年画的体裁则是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体裁受建筑格局和年画功能的影响,大致有24种之多。

(一)贡笺亦作贡尖、工尖、宫间,初以贡笺纸印刷而得名,一般画幅较大。山东地区称为大横披,四川称横推。内容以戏出为多,其次为风情、娃娃美人。

(二)中堂又称立贡尖、板屏,贴于堂屋迎门处。

(三)对屏中堂画的双幅形式,可分开,也可独立成幅。

《四时报喜》这幅年画上的多种植物代表含义:胖娃娃身边是桃、西瓜、葡萄、百合等四季瓜果,有长寿,多子多福,万代绵长,美满和睦的含义。娃娃身穿开裆裤,扎小辫,高兴的手掰西瓜,天真有趣。大红大绿,大块色对比强烈,形象传神,寓意四季喜庆常来。

其他画中植物含义:

1、菊花,不畏秋霜,品格高贵,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常与松树组成,象征益年延寿。

2、莲花,多与桂花,笙,和儿童组成图案。莲与连,桂与贵,笙与生同音,寓意连生贵子夫妻和睦。

3、牡丹,花开富贵,主要说的是牡丹花,百花之王的牡丹花最有富贵气象,象征圆满吉祥,生活富裕。

4、梅花,多有梅花喜鹊组成的图案,叫喜上眉梢,象征着春天来了,好事将临,喜气洋洋。

5、石榴,仙桃,佛手,寓意着多子多福,长寿吉祥。佛与福音近,象征着多福,石榴子象征着子孙繁多。

6、竹子,竹报平安,象征着平安健康,进出平安。

年画的寓意和象征是有祝福新年吉祥,合家欢乐之意。年画色彩鲜明,题材包罗万象,大多画着一些吉祥的花,鸟,人物,瑞兽等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年画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祈福纳吉的生存观念以及子孙繁息的生殖观念。

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年画的其他简介。

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幸福生活、发财致富、五谷丰登美好祝福。

解析: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采用寓意写实等手法,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敷彩古朴曲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年画特点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莲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杨柳青年画已知最早的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可能都是画工,以人名代店名。戴莲增画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崇祯年间,后来,戴、齐两家又分为很多画店,重要者为“莲增、美丽、莲增丽;健隆、惠隆、健惠隆”。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鼎盛时期,杨柳青年画发展到以杨柳青镇为中心,包括周遭的南乡三十二村庄(杨柳青、周家庄、李家庄、赵家庄、古佛寺、炒米店、木厂、冯高庄、郭家庄、大杜庄、小杜庄、宣家院、毕家村、小甸子村、宫家庄、阎家庄、康庄、房家庄、东西流城村、老君堂、岳家开、王家村、大沙窝、小沙窝、新口村、郑家庄)都在印制年画。

扑灰年画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密扑灰年画被誉为“中国一绝”。相传出现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扑灰年画胎化于高密庙宇壁画和民间文人画,题材丰富,融汇了高密人的群体智慧与世俗生活。扑灰年画是“民间写意年画”(张仃语),是高密手绘年画向木版年画过渡的“活化石”。绘制者根据预先构思好的题材内容,用柳枝或者豆茬烧成炭条起稿。

然后拓扑,一张粉稿可得扑稿数张,“扑灰”由此得名。如果需要增加数量,可用炭条在扑好的画稿上重重地描一遍,重新拓扑,便成了对称的两张;这完美的对称性,成为扑灰年画甄别于国内其他产地年画的显著特点。2006年5月20日,高密扑灰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扑灰年画的发展成熟期和风格类型:

1、发展成熟期:清代是扑灰年画的发展成熟期,这取决于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及满足于民俗功用的市场需求。其间,因受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坊杨家埠年画刻、印、画诸因素的影响,高密扑灰年画逐渐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艺奇葩,并因市场的发展,自然分化成半印半画年画。

2、风格类型:消费群体的不同,促使扑灰年画在风格上逐渐形成“老抹画”和“红货”两个流派。老抹画俗称“墨色画”,以墨为主,古朴典雅,隐透着中国文人画的遗风;“红货”则妍丽红火,高密世态百相的浮世绘跃然纸上。

全国春节画第一名:

1、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年出产的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木版年画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兼用人工着色和彩色套版,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题材多为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等。

3、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

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