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一奶奶坚持8年背脑瘫孙女去上学一事,你有何看法?

老人 0 63

关于安徽一奶奶坚持8年背脑瘫孙女去上学一事,你有何看法?,第1张

关于安徽一奶奶坚持8年背脑瘫孙女去上学一事,你有何看法?
导读:坚持数年背上学在安徽一所学校里,一位六旬奶奶背着不良于行的孙女上学。从一开始到至今,六旬奶奶一背便是坚持了八年,陪伴着女孩上学读书。每次早四点半从家出发,陪着孙女一整天,腰腿不便的奶奶练就过肩抱孙女的技能。这位奶奶坚持八年陪伴孙女读书,无论

坚持数年背上学

在安徽一所学校里,一位六旬奶奶背着不良于行的孙女上学。从一开始到至今,六旬奶奶一背便是坚持了八年,陪伴着女孩上学读书。每次早四点半从家出发,陪着孙女一整天,腰腿不便的奶奶练就过肩抱孙女的技能。

这位奶奶坚持八年陪伴孙女读书,无论气温冷热依旧。这位奶奶提起孙女一脸骄傲,奶奶家中一墙贴着两位孙女的奖状,说到孙女年级前列排名的成绩,奶奶表示背孙女上大学也是心甘情愿。

十六年前,这位女孩出生三个月时,被家人发现异常。家人抱起感觉女孩软绵,腿与胳膊无力,去医院诊断出先天性脑瘫。一家人四处寻医,女孩先后四次手术仍无果,家庭负债几十万。女孩父亲只好外出打工,其母顾着家务与照顾女孩的妹妹,奶奶照顾女孩。女孩渴望学习,家人商量决定让女孩与其他孩子般上学。

自此,奶奶开始了背着孙女上学陪读,奶奶背着孙女赶至校车停车处,再搭乘校车去。但女孩已长大,背不动的奶奶又轮椅推着走一公里且有上下坡的乡村小道。无论刮风下雨或下雪,无论恶劣天气,未曾迟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两千多天里,奶奶不宽厚的肩膀肩负起孙女的学业生涯。

家人弥漫温暖

看到这个故事,想起了我那故去的奶奶,想起了我与奶奶之间日常里弥漫的温暖。家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软肋,一个弥漫温暖的家庭,是我们做任何事任何决定的勇敢堡垒。

曾经我与伙伴们玩闹摔伤手脚,本是我腿脚难以步行且他乡工作的父母,爷爷便帮我请假预备让我歇于家中养伤。但我奶奶却担忧我落下学业,与爷爷一度争执,六十多岁的奶奶瞒着爷爷背上我走过几条街去学校。后被爷爷发现才变成让我坐于二八杠自行车后座位,一个多月两位老人推着自行车送我去上学。

往后许多年月日,我心中装着家人给予的爱,看淡路途所遇之不善。料想到这位安徽女孩,即便漫步凹凸不平的道路上,但她心底被奶奶点亮起一盏捧着的灯;她的心底存着家人给予之温暖,她将很有底气漫步于自己的整个人生,她目光所及皆是温柔。

1、送一对金手镯。爷爷奶奶可以送一对金手镯给孙女,表示对孙女的重视和喜爱,并且金手镯也有很好的寓意,寓意孩子圆满,平安,健康。

2、送儿童车。百天之后,还有很长的育儿之路,儿童车是个很好的选择,以后带孙女出去玩,散步,都会用到儿童车。

3、送书籍。虽然现在还小,看不了书,但是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面都要读书,送书籍也代表期望孙女聪明好学。

事件回放:10月1日,山东一女孩本想中秋节去旅行不回家了,家里人话里话外都显得有点伤心,于是女孩就临时决定回家。当她突然出现在爷爷面前的时候,爷爷忍不住老泪纵横、声音哽咽,竟然还念叨了一句“做梦都没想到”!

 

孙女中秋突然回家,爷爷为啥哭了呢?我想有三个原因。一是,爷孙俩的感情深厚;二是,中国人“中秋团圆”的情节;三是,人越老,感情反而变得越细腻。

 

一、祖孙俩的感情深厚

 

据视频的孙女所说,她从小就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打小,一直是爷爷奶奶送她去上学,一直送到上高中。等到她考上了大学,第一次去学校,爷爷也一样去送她了。由此可见,爷孙俩的感情十分深厚。

 

中国有句古话叫“隔辈亲”,什么意思?就是相比和爸爸妈妈的亲近度,孩子和爷爷奶奶显得更为亲近。这里有3个方面的原因:1是,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赚钱养家上了,自然孩子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2是,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对待孩子教育方面就显得简单粗暴,而爷爷奶奶更有耐心;3是,爷爷奶奶什么都舍不得吃,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孙子孙女。总之,这“隔辈亲”当然显得感情深厚了。

 

二、中国人“中秋团圆”的情节

 

中国人的“中秋节”,那是一家子团圆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旦少一个人团聚,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完美,尤其是老年人。不但是中秋节,中国任何一个节气,老年人都喜欢挨个数一边,知道大家都到齐了,才会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节日。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最思亲的,往往不是在外地工作、上学的你,反而是留守故乡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人越老,感情反而变得越细腻

 

年轻人的事情比较多,精力分散,感情也分散;老年人越活越觉得没意思,精力和感情都放在儿孙身上了。养女儿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当你一想到女儿长大了,就要和哪个穷小子跑了的时候,心情登时就会觉得不爽。怎奈儿大不由娘?更何况是孙子、孙女?当爷爷日思夜想等你回来团聚的时候,你却说你要陪女朋友(男朋友)去旅行,爷爷嘴上不说,心里应该是失落的。当你突然之间出现在爷爷的面前的时候,爷爷是何等的惊喜?以至于开心到语无伦次。怪不得,这个爷爷会念叨“做梦都没想到呢”?

 

以上就是这位爷爷哭起来的原因。作为后生晚辈,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笑口常开;同时作为叔叔辈,表扬一下这位孙女,算你有良心,知道什么是人间大爱。最后,还是提醒大家,常回家看看,千万别做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普通人只能开十几万的车来进行代步,有一些车价格是比较昂贵的,比如说宝马mini,大概在六、七十万左右,能开上这样的车,家庭条件也比一般人要优越,有很多女孩子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所以在她们的成年的时候,长辈就会送一些礼物作为成人礼,普通的家庭会送几万块钱,但是山东有一位老奶奶出手非常阔绰,给孙女送了一台宝马mini当做成人礼,那么,奶奶对此是如何回应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一,山东奶奶送孙女宝马mini

这位奶奶看起来比较普通,留着一头的短发,穿着暗红色的毛衣,黑色的裤子,表面上就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老人,可能经济条件越不错的人,行事作风就更加的低调,孙女穿着马尾辫,穿着白色的卫衣,一脸清纯的对着镜头甜笑,由于她的奶奶送了她一辆车,因此她们在车旁边合影,引起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大家都对这个女孩子表示了羡慕,这位老奶奶的经济实力是比较雄厚的。

二,对此奶奶是如何回应的?

有很多网友调皮的问老奶奶要不要找一个老伴,老奶奶说自己并不需要,她没有过多的说汽车的本身,很多人虽然经济条件好,但是也并不舍得为小辈付出,像这么出手大方的老人还是比较少见的,做她的孙女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还有很多男网友调侃想要做对方的孙女婿,由于这位女孩子才只有18岁,所她肯定是在上学阶段,过早的谈恋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她的家境如此优越,相信能配得上她的也不是普通人。

总之,这位女孩子是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的,她的内心一定非常的充盈,希望她的人生道路越来越顺遂。

山东“70岁老奶奶团”护送学生坚持15年上下学,那么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这么久呢?

          导语: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妈妈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也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我们都会让孩子去接受先进的教育都会让他们去上学,而有70岁多的老奶奶坚持了15年送那些孩子上下学,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就是她们对于这些孩子的关爱,不想让这些孩子有任何的危险,在起初老奶奶在送自家孩子上学的时候顺便带着孩子们过马路,看到排队等着进校门的学生有调皮捣蛋的,就帮着维护维护秩序。”奶奶团”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马呈香说她的孙女就读这所小学,每天她都会送孙女上下学,“有一次,一个胡同里突然冲出来的车差一点儿撞到学生,随着校门前过往的车辆越来越多,马呈香和几个送孩子上学的老伙伴商量后,开始自发在上下学时段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当年,周边小区许多退休在家老人陆续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目前,该志愿服务队有九位奶奶长期做志愿服务,她们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64岁,平均年龄70岁的她们,一天三次在校门口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每次至少在马路上站一个小时,这一干就是15年。

       结束语:正是因为有这些热心的人在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如此美好。

正值开学季,许多新生都会有家长送他们去学校报到。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许多家长不远千里将孩子送入理想的学校,展现了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盼。

陕西西安科技大学正临开学新生报到之际,一位22级新生班同学在父母和弟弟的陪伴下来到学校报到,让人惊讶的是,他的70多岁的爷爷奶奶也来送他上学。爷爷奶奶都非常高兴,跨越千里专门来送孙子上学。这份沉甸甸的爱,让人为之动容。都说隔辈亲,爷爷奶奶的爱一点也不比父母的爱少。对于老人来说,关爱孩子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为自己的孙子孙女付出多少的都不会觉得累,只要孙子孙女开心,他们就会无比开心。

七旬老人,跨越千里,只为送孙子上学。对于两位七旬的老人来说,长途跋涉是非常累的,但是他们仍然高高兴兴将孙子送到学校,这份沉甸甸的爱,瞬间让人破防。做父母的时候总是想将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当成为爷爷奶奶的时候,又总是将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从来都是最后才会考虑到自己,这样的爱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心疼。

我们总是能从媒体上看到各种平平淡淡的付出,却一直能从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伟大的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时间可能还有很久,但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珍贵的。对于老人来说,为孩子付出不需要回报,但是作为子孙不能一味的只是享受父母亲人给我们的关爱和付出,也要给予回报,抽出多一点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对于老年人来说,陪伴就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们之前的脑瘫儿童康复的过程中,奶奶带着孙子做康复的比例很大。最近几年的时间,陪同脑瘫儿童的多数是妈妈了。

今天一个新疆的脑瘫儿童奶奶和我们再次联系,这个新疆的脑瘫儿童奶奶是2013年接受我们的康复训练的。当时孩子四岁,仍然不会走路,可以站立一到三分钟,属于站立一级平衡能力。或者说是属于骨性支撑的站立,完全没有站立平衡。

这位新疆的脑瘫儿童奶奶也是通过我们康复过的一个甘肃省的脑瘫儿童的奶奶推荐过来找我们康复的。

今天再次和我们取得联系是进行每年几次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的视频指导。对于很多我们之前康复过的脑瘫儿童,我们会每年进行家庭康复指导。以保持康复效果的稳定。

特别是会走的脑瘫儿童,更要重视走路姿势的矫正和维持,不然可能会加重脑瘫走路姿势异常导致的关节损伤。

一楼到二楼共8级台阶,每级台阶高15厘米左右。对于一名成年男子而言,跨上去只需要两三秒;对于一名十来岁的孩子而言,最多10来秒。但对于6岁半的脑瘫女孩张豆豆来说,抓着栏杆,要挪上一分钟……

从康复中心到家大约300米距离,数十级台阶,豆豆得走上大半个小时。

半个月前,一部《爸爸,我回来了,而且是我自己走回来的!》的视频爆红网络,播放量高达数千万:面对几十步台阶的上下坡,豆豆自己一步一步从康复中心走回了家,最后她开心的欢呼,让无数网友泪目。

出门—康复训练—回家,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豆豆和妈妈已经坚持了三年半。1月13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来到豆豆家中,见证了可爱懂事的豆豆是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的。

视频收获大量网友点赞

“社牛”女孩的自我介绍:“我是豆豆小老师”

豆豆大名张君茹,爸爸妈妈都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一家人目前租住在渝中区枣子岚垭正街一套两室一厅的旧居民楼里,没有电梯,月租金1200元。

“这是我们租的第三套房子。这边康复机构多,方便一些。”豆豆妈妈杨凤介绍。

客厅靠墙放着一个三层货架,上面摆满了莫小仙方便面、上好佳虾片等零食,“最近晚上开始做直播了,带点货缓解一下经济压力,她爸爸一个人挣钱太辛苦了。”

豆豆瞪着好奇的眼睛走了过来,礼貌地喊了叔叔阿姨后,开始和记者聊起了天。记者发现,豆豆脚上的鞋子,左脚右脚是反着穿的。“要求我们这样穿的,鞋子也是专门买的硬底,方便豆豆走路。”相比两年前记者第一次在抖音上看到豆豆的视频,如今的豆豆不仅个子长高了很多,细细的腿也变长变粗了。

和别的孩子不同,豆豆的鞋子需要反着穿

几分钟之后,自带“社牛”属性的豆豆在小黑板上写下了“豆豆”两个大字,开始给记者上课了。“我是张豆豆小老师,现在给你们上课了。第一节课是数学,用凑十法计算9+5。你们谁来回答?”

听到记者的答案,“豆豆小老师”露出满意的微笑,并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没上小学,但豆豆能写出自己的名字

考完记者,豆豆主动开始了各种表演。她熟练地背起了拼音,“前鼻音5个,an en in un ǖn,后鼻音5个,ang eng ing ong,整体认读音节16个……”

豆豆认识墙上的每一个拼音

妈妈介绍,这是一个浙江女教师教豆豆的,她是豆豆粉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通过网络教豆豆学习拼音和识字。

背完拼音,豆豆轻车熟路地喊道:“小度小度,播放《踏山河》。”音乐响起后,豆豆一边唱着歌,一边跳起了舞。最后,还高高兴兴背了一段新年祝词:“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进宝,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看着活泼可爱的豆豆,满脸欣慰骄傲的妈妈,谁能想到,几年前的豆豆,医生曾下过断言:这辈子都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跳完舞,豆豆扑到妈妈怀里,给了妈妈一个吻

豆豆妈妈辞掉工作:“我不信她走不了路”

豆豆是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斤6两,由于是顺产转剖腹产,耽误了几个小时,导致缺氧缺血,运动神经损伤,两岁时还不会走路。爸爸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后,被医学鉴定为脑瘫儿。当时医生还下了个结论:“她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普遍而言,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很多限制。

“当时就像晴天霹雳,完全不能接受。心里想的都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我们?”豆豆爸爸张林至今难以释怀,“当时护士告诉我,你这个娃娃以后要花很多钱。我愣了一下,问了句大概多少钱,护士回答‘上不封顶’。”

妈妈笑着看豆豆跳舞

一向冷静的豆豆爸爸,当晚借酒浇愁,把自己灌醉了。老家有些亲戚甚至劝他们放弃带娃治疗。“太费钱费力了,能发育啥样就啥样。”但是豆豆妈妈没有放弃,她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也许是我性格比较乐观,我从来没有想过她以后走不了路。退一万步讲,就算豆豆真的走不了路,那她也有其他的生活方式。”

幸运的是,豆豆虽然运动神经受损,但智力发育正常,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在同龄人中都算很出色的。在朝天门当销售的妈妈决定辞掉工作,专心照顾豆豆。爸爸出门工作挣钱,为豆豆筹集治疗康复费用。

豆豆和她心爱的玩具兔子

豆豆爸爸被嫌弃脏:“爸爸没生你的气”

刚开始康复治疗时,豆豆在医院住了40天,花了28000块钱,“我们家庭条件都不好,为了给娃娃治病欠了几十万。豆豆的爷爷奶奶在广东工地打工,平时还帮衬我们。医院费用我们承受不了,只能在附近寻找康复机构。”

豆豆在康复机构每天的费用是240元,每周休息一天,算上平时吃饭租房等费用,每月费用上万。挣钱的重任,就落在了豆豆爸爸肩上。豆豆爸爸曾在大渡口区开过火锅店和卤菜店,“收入还将就,后来豆豆妈妈平时要陪娃娃,我一个人忙不过来。2021年,我去了河北工地上做木工,2022年在陕西工地上做测绘,大概三个月回重庆一次。”

一家三口为数不多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工地上灰很大,我衣服和脸上经常是脏兮兮的。有次从工地下班,豆豆和我视频时无意间说了句‘爸爸很脏,我不喜欢爸爸。’这句话才说完,豆豆妈妈就生气地把视频关了,后来才晓得她把豆豆打了一顿。”

过了一会儿,豆豆用妈妈的手机发来一条带着哭腔的语音:“爸爸对不起,我是想让你变回帅帅的爸爸,不是嫌弃你……”豆豆爸爸听完语音后潸然泪下,回了一条长长的消息,“爸爸没有生你的气,你没有撒谎,因为你是一个爱干净的孩子。只不过你要明白,脏,分很多种,爸爸脏,只是因为爸爸的工作环境很恶劣。我觉得你做得很好,因为你说了真话。”

“有时候回家里很累了,她没办法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蹦蹦跳跳来接我,就选择她自己的方式来关爱我,比如说给我拿一盒牛奶到卧室,给我捶捶背……”这种种的小温暖,都让豆豆爸爸感觉,所有的辛苦没有白费。

豆豆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豆豆爸爸不想继续在外面打工了。他希望重拾做卤菜的手艺,和一位老乡合作的麻辣鸡己经开卖,“有时候我也会直播带货。希望早点稳定下来,一家人就在一个城市,相互照应。”

妈妈走在豆豆身后

康复老师每天陪练:“三年后就能正常走路了”

对于网友们对豆豆“懂事”“勇敢”的评价,豆豆妈妈既欣慰又心酸:“豆豆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相比同龄人,她经历得太多了。”

现在这家机构,豆豆已经来了三年半。豆豆妈妈介绍,“刚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她站都站不稳。一个简单的动作,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月时间。”

豆豆成功跨上一步楼梯,妈妈为她加油

更让豆豆害怕的,是每天的按摩压腿。“因为骨盆问题,当时几个老师还要给她压腿。从90度到180度一字马,豆豆经常痛得大哭,甚至大喊,‘妈妈,救救我!’我也只能躲起来哭。但是第二天问她还去不去,豆豆没有一点犹豫,‘要去’。后来,豆豆看到‘按摩’两个字都怕,第一次带她去泡温泉,有个温泉池叫按摩池,豆豆都不敢下去…… ”

13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见证了豆豆的康复训练——在铺满爬行垫的康复机构大厅,豆豆第一个训练内容是伏地挺身,需要双腿并拢绷直,手里高举一个圆环,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20秒,一组三次。第二组动作是双手抱着膝盖左右翻滚,一次30个。第三组动作是蹲起,一组10个……

豆豆训练伏地挺身

机构老师介绍,这些动作是帮助豆豆骨骼和肌肉恢复正常,“相比最开始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不过现在左边骨盆和内收肌还有一点问题,要继续坚持。三年后,她就能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了,但跑跳肯定要差一些。”

豆豆妈妈笑着介绍:“一开始我一个人照顾她生活起居,陪她康复训练,也有很沮丧的时候。等豆豆睡着后,我偷偷喊几块钱的宵夜吃,不敢买贵了,有时候就吃辣条,心情就好一些了,第二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妈妈照顾豆豆,豆豆也关心妈妈。豆豆妈妈说:“有一次,康复机构的老师说欠费了。我没钱,给老师说暂缓几天。豆豆可能在一旁听到了,回家后她把我喊到卧室,‘妈妈你来,我有正事儿给你说。’进去发现,她把心爱的小存钱罐拿了出来,让我拿去交学费。那一刻,我真的感动得想哭。”

豆豆康复训练,每个动作都认真完成

200万粉丝为豆豆加油:“你是生活的一束光”

截至1月14日,豆豆妈妈为豆豆打造的视频号“我豆加油一”抖音粉丝人数63万,西瓜视频粉丝63万,快手平台有粉丝28万,微博粉丝178万,B站粉丝超过10万……粗略计算,豆豆粉丝数量将近200万,成了被无数人喜欢的励志小网红。

想过豆豆会红吗?豆豆妈妈表示,一开始只是想通过视频记录豆豆的成长过程,“像我们这样来自小地方的人很多,很多人以为孩子是发育迟缓,并不知道可能是脑瘫。我们也想通过豆豆的故事,提醒他们早介入早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

2021年8月,豆豆因为穿衣服太慢向妈妈道歉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5岁的豆豆要给妈妈展示自己可以换衣服了,但由于行动不便,摇摇晃晃地走进卧室,过了很久才跌跌撞撞地爬着出来,而且衣服换好了,头发却乱糟糟的。豆豆还懂事地说了句“对不起,我怕你不等我了”。这句话让妈妈泪目:“我啷个不等你,我不等你等哪个嘛?乖女儿最棒了。”

训练下蹲和站起

正是从这时起,很多网友开始关注起这位走路不稳、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的小姑娘,就连央视也专门做了一期节目。

在《爸爸,我回来了,而且是我自己走回来的!》的视频里,豆豆自己一步一步从康复中心走回了家,还一直安慰妈妈不要担心。豆豆走到家楼下,朝窗边等候的爸爸自豪喊出“我回来了啦,而且是我自己走回来的”,看哭了不少网友。仅B站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超过了320万次,274万点赞,留言4000多条,弹幕5400多条。网友评论:“懂事得让人心疼”“豆豆太棒了,你是我们心中的一束光”“感动哭了”……

13日下午,就在上游新闻记者陪同豆豆参加康复训练时,一位热心网友带着礼物专程来到康复中心来看望豆豆,“我前年就通过快手知道了豆豆,今天终于见到了,她真的非常可爱勇敢。”

训练间隙,双手插兜摆pose

幼儿园老师主动邀请:“我愿意当你的老师”

豆豆妈妈说,带豆豆做康复的目的不是让她走路,而是想让她融入社会。然而,在求学这条路上,豆豆却遭遇了更多困难。

豆豆3岁时,妈妈跑遍了附近的幼儿园,被拒绝了无数次。直到豆豆5岁时,一位名叫璐璐的幼儿园老师通过网络知道了她的故事,主动给幼儿园园长表示:“我愿意当豆豆的老师。”

最终,在签了免责协议书,试读了一个月后,豆豆终于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幼儿园生活。入学那天,老师们为豆豆举行了欢迎仪式。在小朋友们的掌声中,豆豆上台唱了一首刘德华的《今天》:“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豆豆每天在幼儿园上半天学,下午要做康复。在幼儿园里,她感受到了很多善意。其他孩子们会帮她打饭,老师也让她当小升旗手。

受璐璐老师影响,豆豆说以后也想当老师,“想当语文老师,也想成为一个篮球高手。”

9月,豆豆该上小学了,更多的困难摆在了这个三口之家面前。“豆豆户口在九龙坡区,不知道那边的学校收不收脑瘫儿……不过,既然这些年走过了重庆的坡坡坎坎,以后在哪里都是坦途。”豆豆妈妈说。

完成了当天的康复训练,给自己点个赞

记者手记

老街的善意,孕育了“豆豆”们的希望

“有时候真不想离开这条街。”采访时,豆豆妈妈突然感叹道:“不管是过年回老家还是去其它地方,豆豆总会遇到各种异样的眼光,甚至会听到一些很恶毒的评价。只有在这条街上,街坊邻居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

来来往往的附近居民,对像豆豆这样的脑瘫儿童心怀善意,有的还主动提供帮助,“这里的邻居都很善良,很感谢他们。”

豆豆妈妈口中的这条街,就在枣子岚垭正街附近。由于距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后门很近,数百米的这条街上,很多脑瘫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租住在这里,附近还散布着数十家康复机构。

老式步梯,墙上贴着的出租信息,楼道里不时传来的孩子哭声……从环境来看,这些康复机构并不优越,但对来这里康复的家长,却是希望的孕育之地——带着孩子来,希望走的时候,孩子已经像正常孩子一样能够行走。这个过程,痛苦和痛哭不可或缺,而时间和希望,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陪豆豆前往康复机构进行练习时,远远听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嚎啕大哭声。“肯定是小西瓜(化名)在哭,他这几天压腿按摩,每天都要哭。”据机构老师介绍,每天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大概有10个,普遍存在脑瘫、自闭症等问题。“那个男孩,比豆豆的情况轻微一些,走路也更稳一些。另一个不到一岁的小男孩,情况比豆豆就要严重一些,除了脑瘫,还有一些智力方面的问题,接受康复训练的配合度不高,康复难度更大……”

脑瘫孩子的成长,意味着需要有人全天候不间断看护,意味着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陪伴,意味着长期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些都能轻易击垮一个普通家庭。据统计,随着康复治疗时间的延续,患儿家属的心理受到明显考验,焦虑、抑郁甚至绝望和自卑感情绪都会不同程度地显现。

对于这个问题,豆豆妈妈保持着一贯的乐观,“我们来自小地方嘛,老家那边都说早生娃娃早享福。”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豆豆接了过去,“结果生了豆豆,没享到福。”

对此,妈妈的回答是:“我们的福,还在后面。”

上游新闻记者 金鑫/文 冉文/图

编辑 邹渝

责编 王蓉

审核 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