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父母电影有哪些

孩子 0 50

关于感恩父母电影有哪些,第1张

关于感恩父母电影有哪些
导读:世上能给予自己最无私的爱和关心的只有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所有我们最应该感恩和孝顺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父母长期对我们爱,让我们已经理所当然了,那么不如让我们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好好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我整理出了九部关于感恩父母*

世上能给予自己最无私的爱和关心的只有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所有我们最应该感恩和孝顺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父母长期对我们爱,让我们已经理所当然了,那么不如让我们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好好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

我整理出了九部关于感恩父母**,让我们通过**,懂得感恩父母:

下面就是这九部感恩父母**的内容介绍了:

1、《妈妈再爱我一次》

影片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以倒叙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简评:《妈妈再爱我一次》把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被导演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真诚的感情才会打动观众。虽说**里棒打鸳鸯、母子分离的故事情节在今天受网络小说影响的眼光来看已不新鲜,但其所展现的母爱,还有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经历漫长的时光后仍魅力不减,令人动容。

2、《漂亮妈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妈妈生了名叫郑大的孩子,可是那个孩子是个聋儿,郑大妈妈为了让郑大上学,用了一年时间到处打工赚钱。能让孩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体会到母爱是伟大的。

简评: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剧中的妈妈所感动,泪水也一次次地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母亲,母爱,使母亲全身都放射出美丽的光芒,这也许就是《漂亮妈妈》的“漂亮”所在。

我想到:我的母亲不也是一位“漂亮妈妈”吗?她全心全意地关心我,爱护我,教育我。母亲,我入学的新书包,是您为我拿;我雨中的花折伞是您为我撑;我委屈的泪花,是您为我檫;我躺在病床上,是您在为我掉眼泪;我取得了好成绩,是您为我乐开怀。

3、《房间》

《房间》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姑娘被一个男人骗去关在了地下室里,这么一关就是五年时间,女人都有一个能跑能跳的孩子了。

简评:长期的囚禁,弱女子乔伊已经没有过多的力量与勇气去反抗。面对无望的逃脱,她已经学会妥协。唯一让她充满希望的,是儿子的陪伴与成长,纵使身陷牢笼,坚强母亲用智慧与勇气,竭力给5岁儿子带来希望与快乐。看完这部片子能让真实理解为母则刚这个词,孩子就是母亲的一切。

4、《我是山姆(I am Sam)》

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相当于七岁孩童的父亲,与有关当局争夺女儿抚养权期间发生的故事。

简评:父爱是什么?山姆不高不帅没有钱,他甚至只有7岁孩子的智商,但他对女儿的爱不比任何一个父亲少,他可以随时陪女儿逛公园,为女儿读睡前故事,他给了其他父母给不了的对孩子的陪伴,人们认为他抚养不了女儿,但是山姆凭借着自己最单纯的爱向机构,向律师,向争夺抚养权的养父母证明了,love is all we need。

5、《素媛》

主要讲述了一个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

简评:作父母的最担心就是听到孩子不好的消息,何况影片中素媛所经历的,薛耿求饰演的父亲原本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父亲,木讷平庸,尽管看到受伤的女儿还是让他悲痛欲绝,但随后他像一座山一样保护起了这个家。

为了让女儿重新露出笑容,父亲穿上女儿最喜欢的宝宝梦玩偶服,默默的守护着她,这就是素媛父亲的父爱,坚强沉甸,但温柔如风。

6、《当幸福来敲门》

一部关于父爱、关于坚持、关于梦想的**。单亲爸爸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一连串打击,但年幼的儿子总是给他最大的鼓励,经历一系列挫折后,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简评: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就被剧中的父亲真的很让人动容,在剧中这种情况下能够如此无私对待自己的也只有父亲了,不管是碰到多少困难,父亲都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所有的困难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克服并获得成功。

7、《亲爱的》

**主要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简评:这个片子看着题材好沉重,犹豫了很久才开始看的,看着看着就想哭,,做父母真不容易,真的出来什么事情,真心能为你着急和不顾一切的只有你的父母。

8、《奇迹男孩》

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奥吉,从小由母亲在家里教导,五年级时,他终于有机会进入普通的学校学习。初进学校的奥吉因为自己的长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欺负,但是在父亲、母亲、姐姐、老师以及好友的帮助下,他最终找到了自信,并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其他人的看法 。

简评:虽然这部**的主题是“奇迹男孩”Auggie,但围绕他所展现的家庭的温情,让每一个人动容。世界上总有那么两三个人,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对你无微不至,万般唠叨,不厌其烦,而这些仅仅是出于爱你。这部**或许能让我们回想起当年父母牵着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光,并且对他们永怀感恩之心。

9、《离秋》

《离秋》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移民家庭故事,中年父母努力地经营和维持着在他乡的生活,年幼的孩子也入读了当地的学校,一切都好像风平浪静,但却因为在上海生活的爷爷的突然造访,打破了原有的平静生活。

简评:看完这部剧我从心里感恩自己年迈的父母,因为正是他们在王朝兴陈礼敏夫妇那个年龄段对我无私付出的爱,才让我拥有了一段充实快乐的童年,少了孤独,多了希望。在剧中主人公正值中年为生活打拼的岁月里,我的父母也别无二致,为了家庭生活,为了孩子拥有大好前途而努力奋斗。

《绿皮书》这部**我看过好多遍,真的是这几年的心头爱。跨越种族的友情治愈**。看完以后我也去找了很多类似的治愈系**,其中有很多也很好的,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从中选出的这四部:

《无法触碰》

《遗愿清单》

《奇迹男孩》

《心灵捕手》

下面让我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四部**吧!

1、《无法触碰》

剧情简介:

一个是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的大富豪菲利普(弗朗索瓦·克鲁塞饰),另外一个则是刑满释放人员德瑞斯,一个相当懂得察言观色的黑人小伙子,如今他是菲利普的“保姆”,负责照顾他的一切饮食起居。 从表面上看,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间可以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不论是他们的生活背景还是身份地位,基本上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可即使如此,这两个人还是建立了一种不太稳定但持续上升的朋友关系,而且全部是以真诚、坦白和幽默作为根基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将经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洗礼,同时也逼迫着他们重新审视生命与爱的意义。

影评:

这部**无疑是成功的,演员也非常优秀,对于人物刻画的情感,也把握得非常细腻。《无法触碰》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分,这确实是对这部**极大的肯定,影片整个背景基调都显得很平和,情节的发展也缺少了张力。但是故事中的情感描述却是细腻的,主仆通过日常相处获得的友情看似普通,却是跨过了非常大的边界。这部剧虽然是一部轻喜剧,却总让人读出了忧伤的感觉,可喜和悲从来都是并存的,如果不曾体会过悲伤,又怎么能懂得快乐的意义。

2、《遗愿清单》

简介:

黑人汽车修理工卡特·钱伯斯热爱生活而且知识渊博。一场可怕的疾病让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搬入医院接受实验性治疗。亿万富翁爱德华·科尔是一家医疗机构的CEO,一贯秉承“一间病房两个床位,没有例外”经营理念的他在获悉自己身患重病之后也不得不与其他人一起共用一间病房。两个原本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分属于两个不同世界的陌生病友住到了一起。虽然身份地位悬殊,但两人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时日无多。卡特虽非大富大贵,但却拥有深爱他的妻子和家庭。而爱德华虽然富可敌国且时常都有美女相伴,但却缺乏家人的关爱。卡特在纸上记录下自己生命中尚未实现的愿望。无意中得悉情况的爱德华决定帮助卡特达成心愿。

影评: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两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去完成他们在病床上拟下的遗愿清单的故事。影片风格很简单很朴素,没有过多的环境和气氛的渲染,只是非常写实地叙述了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但是看完之后,我相信每个观众都会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Bucket List是什么。这部《遗愿清单》,选材情节套路上都并非突破之作,但它是那么的温馨感人,情节上够娱乐,细节上够精心,情感上够真诚。

3、《奇迹男孩》

简介:

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奥吉,从小由母亲在家里教导,五年级时,他终于有机会进入普通的学校学习。初进学校的奥吉因为自己的长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欺负,但是在父亲、母亲、姐姐、老师以及好友的帮助下,他最终找到了自信,并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其他人的看法 。 

影评:

整部影片运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从每个人的内心出发,去诠释善良的真谛。在每个人的视角,导演都选用了比较或明亮或温柔的色彩,其中还穿插了许多奥吉喜欢的星球大战的场景。这样明亮温柔的色调,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无不展现孩子世界的美好,这也正好呼应了这部**的名字。

影片除了对奥吉变化的描写,也深入展现了他周围家人朋友的想法的变化,不仅有条不紊,而且使整部**层次更加丰富鲜明,叙事的同时更好地表达了**的主旨。

影片没有蓄意的煽情,但却可以催人泪下,没有刻意表现的泪点,但却感人至深。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把深切的人文关怀藏在影片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刻刻地抚慰着观众的心。

4、《心灵捕手》

简介: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

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数学教授有心提拔这个性不羁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数学和接受心理辅导。数学难题难不倒他,但却对于心理辅导,威尔却特别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业不太成功的心理辅导专家桑恩教授。在桑恩的努力下,两人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互相启发的友谊,从而使威尔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自我。

影评:

影片故事精彩,有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体悟人生的金句,如“是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里”“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更重要的,是威尔心理创伤导致的防御攻击行为以及肖恩在每周的治疗中运用的方法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治愈自己的一生。

《心灵捕手》让我们真切看到灵魂禁锢的痛苦,也看到灵魂解脱的快乐和美好。这里有蓝勃教授和肖恩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威尔朋友的激励和警示,也有威尔的自我觉察与反思。生活中,愿每个孩子都得到温柔以待,愿每个被禁锢的灵魂都能接纳自我,放下一切,摆脱思维禁锢的泥潭,获得新生。

以上四部就是我推荐的类似《绿皮书》的**,都是很值得看的,有兴趣的可以试一试。

片 名: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主 演: 杨烁一 周淑琴 刘宝华 赵秀云 董骥

导 演: 郭林

剧 情:

取材于全国十佳少年杜瑶瑶的事迹。

张鸣鸣上学到校门口,取下臂上的黑纱,换上中队长的符号,走进学校。鸣鸣10岁,在别的女孩子正在撒娇的年龄,她却失去了父亲。母亲不能承受这个打击、风湿性心脏病加重,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守在丈夫骨灰盒前。

该交学费了,鸣鸣失神地坐在教室里。放学了,呜鸣回到家,看见妈妈神情呆滞,轻声呼唤妈妈,妈妈毫无反应,鸣鸣哭喊起来,哭喊声使妈妈回过神来,母女俩抱头痛哭。

妈妈想照顾女儿,但病得很重,实在是力不从心,懂事的鸣鸣自己学着梳头,在妈妈指导下做饭。放学了,别的孩子都去玩了,鸣鸣走遍集市,买回最便宜的菜。繁重的家务活影响了鸣呜的学习成绩,李老师很关心她,鸣鸣答应一定赶上。

深夜,鸣鸣把自己搞好学习,照顾好妈妈的心声写在日记本上。早晨,小闹钟一响,鸣呜就收拾好东西上学了。妈妈发现了女儿的日记,心都碎了。李老师来到鸣鸣家,为自己学生的精神所感动,决心加倍关心呜鸣。

夜里,鸣呜为妈妈按摩病体。深夜,鸣鸣被雨声吵醒,看见妈妈还坐在爸爸的骨灰盒前。她劝妈妈送走爸爸,注意身体。妈妈望着懂事的女儿;点头答应。过度的悲伤,妈妈病又犯了,鸣鸣深夜冲向雨中,跑向医院。课堂上,鸣鸣因一夜未睡,极度疲倦,她用手使劝拧自己的大腿。

妈妈住院了,鸣鸣放学后第一件事是给妈妈送饭,然后在医院病床上完成作业。在艰苦的生活中,10岁的呜呜学会了洗衣、做饭、买菜,她每天奔波于家庭、学校、菜场、医院。

鸣鸣的生日到了,妈妈要她买个蛋糕,鸣鸣为了省钱,推说商店没有。病友们看着懂事的孩子,纷纷拿出自己的食品,为鸣鸣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妈妈的病更重了,鸣鸣还要为妈妈奔波,她在向生活的挑战中走向明天。

昨天看完**《第二个妈妈》,我的心情时刻被故事的情节左右着,瓦尔在圣保罗做保姆照顾着法比诺,女儿却被留在遥远的故乡,连看一眼都成奢望,作为一名母亲,对女儿的思念只能深藏心底,让人深感遗憾,她委屈求全,她辛劳工作,她将收入都给女儿生活学习,但女儿的成长过程她缺席了。

缺位的母亲

瓦尔给住在圣保罗的法比尼奥做了13年的保姆。虽然经济状况稳定,但她必须离开自己的女儿杰西卡。杰西卡一直由生活在巴西北部伯南布哥州的亲戚抚养长大。随着高考逐渐逼近,杰西卡到圣保罗备考,之后与瓦尔相处,杰西卡并不叫她妈妈,而是直呼其名,这期间瓦尔才发现女儿已经是未婚妈妈,如果不是她发现婴儿照片,杰西卡并不想告诉她,瓦尔和杰西卡2代人的观念也有很大差距,母亲多年的缺位让彼此的关系有疏离。

芭芭拉作为一名成功的职场女性,在儿子年幼时缺位,当儿子法比诺长大成人,芭芭拉发现一个事实,儿子会拥抱照顾他的瓦尔,而不愿与她这个母亲亲近,当她发生车祸,儿子也并不真正关心她。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母亲缺位的现实问题, 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身边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曾经我也这么认为,比起我们小时候缺衣少穿,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漂亮。

但这是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孩子最需要的父母的陪伴却没有变多,甚至还有缺位,尤其是母亲的缺位。

1最大的缺位妈妈群体,就是留守儿童的妈妈

据统计,我国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这就意味着有6000多万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在严重缺失父母亲情、经济条件不佳、无有效管束的环境中孤独散漫地成长。他们内心的那个巨大漏洞,也是永远填补不上的。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观念,母亲生下孩子后,身边的人都会说,趁年轻,多赚点钱,孩子丢给家里老人带就可以了,在外面上班,不用承担照顾孩子的辛苦,多自在呀,有钱生活才会过得更好,孩子才会更爱妈妈呀,再说,哪有孩子不要妈妈的呀。

说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生下浩浩之后,家里婆媳矛盾很大,在缺钱又不堪忍受吵闹的环境等各种压力下,在浩浩3个月时离开他去上班,在他一岁之前我带他走亲戚,他都容易哭闹,要找奶奶,从那之后到现在2岁半,他都不跟着我这个妈妈一起睡。

我一个表姐,生下宝宝立马打了退奶针,孩子丢给家里老人带,然后夫妻就出去做生意了,其实他们家经济条件还不错,并非不得不这样选择,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行。

我的一个表哥家的孩子,从出生一直到长大成人,一直是爷爷奶奶带,他的父母常年在工地上做工,每次他们回来都会给孩子买好多东西,中学就送到城里好学校读书,可惜上万中学孩子就不想读了,天天上网玩游戏,到成年也是如此,他的堂哥堂姐有妈妈陪伴,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就会好很多,堂哥读完高中,堂姐读了大学也有很好的工作。

2排名第二的,是职场妈妈

很多妈妈三个月产假一过就奔赴职场前线,把孩子丢给后方老人或者保姆照顾,为了更好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很多人早早就给孩子断奶。扣掉做家务、玩手机、休息的时间,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我一个朋友,生大宝时产后有一年没上班,专心带宝宝,生了二宝更加得勤勉工作,因为经济压力更大,还要还车贷房贷,平时下班驱车一个多小时到家,回来宝宝有时睡着了,早上赶早去上班,宝宝还没睡醒,只有周末和节假日陪陪孩子。

3排名第三位的,是不懂得正确陪伴方式的妈妈

这些妈妈可能是全职妈妈,看似为了孩子牺牲了职业前途,终日围着孩子操劳,但是陪伴质量不高,这些妈妈会成为孩子的保姆、陪读、导师、教练……就是没有成为妈妈。

我一个亲戚,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每次孩子在家做作业,家里成了战场,妈妈催着孩子快点做,孩子慢悠悠,不是贪玩就是做错,妈妈火了,骂道:“你怎么这么笨,不好好学习”,孩子也反驳,你还不是平时就玩手机。

说这些并非指责,中国的妈妈,在成为合格妈妈的路上有太多阻碍、太多不利因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性别歧视、生育歧视、哺乳歧视……哪一个阻力不是靠自己拼了命去推开?哪一个问题不是靠自己的血和泪去解决?

造成如此多妈妈缺位的现象,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除了大环境原因, 妈妈们对亲子关系的认知有误 。

妈妈们对亲子关系在行为上的表现,取决于对该事的认知,当我们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能得到的结果以后,然后做出选择判断,再做出行动。

例如瓦尔认为杰西卡没有妈妈在身边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妈妈只要努力赚钱就可以了,她没有认识到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陪伴的重要性,才导致杰西卡成为未婚妈妈,并且不得不为了生存与孩子分离,让孙子重复女儿过去的命运,在对该事有了争取的认识后,她做出了选择,陪伴女儿,帮忙照顾孩子,虽然也有困难等着她们去面对,但也不会太糟糕,而她们也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和满足。

当妈妈对亲子关系有了正确的认知,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重视亲子时间,提高陪伴质量。在大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变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努力不成为缺位妈妈。

1,外出务工的妈妈可以做选择,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

我一个朋友,他们夫妻都在深圳打工,老家在湖北,他们有了孩子后妈妈就坚持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爸爸也支持,婆婆就和他们一起在深圳帮忙带孩子,我一个堂妹家也是如此,从大宝到小宝,妈妈在哪里,孩子就在那里,也是婆婆帮忙带孩子,堂妹的妈妈去世早,小时候特别羡慕别人有妈妈,在她宝宝出生后,她更是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

2,职场妈妈们还是要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陪伴孩子, 不管平时多忙,不管是两个小时还是二十分钟,不管是早起时印在孩子额头的吻还是下班时给孩子的一个大大的拥抱,只要你有心,你总能找到向孩子表达爱意的机会。,同时请尽量给孩子一些没有电视和手机等干扰物的全身心的陪伴。那种心不在焉不在状态的陪伴比你缺席还要伤害孩子的感情,想想你约会时对方频繁玩手机的感受吧。

有次我在陪浩浩玩的同时,又想把手上的书看完,猛然间,我意识到自己陪伴的方式不对,立马放下手上的书,全身心的投入到和浩浩的游戏中。

3,有更多时间和宝宝在一起的妈妈, 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情绪,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做一个快乐妈咪,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麻烦妈妈》中的伊莱扎与丈夫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挤在曼哈顿的一间小小的公寓里。虽然伊莱扎一直都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但是无奈两个孩子年幼,而丈夫又要上班,所以她只能当起了全职妈妈,家庭的琐事消磨掉她的激情,伊莱扎每天为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疲于奔命,这种状态下的伊莱扎很难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出门穿着睡衣忘记换衣服,忘记女儿的书包,在带儿子去游乐场的路上,孩子差点从车里掉出来,在陪伴儿子的时候想着写作的事。

在她准备逃离这种“无助”又“凄惨”的母亲处境时,她表达出她对丈夫的愤怒,丈夫终于懂得理解她,其实丈夫也在默默为这个家付出着,他卖掉自己收藏的名书,换来一笔钱,为了帮助妻子更好的实现作家梦想,感受到来自丈夫和孩子的爱,伊莱扎终于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母亲不一样的感受。

4,不管是对于哪种妈妈,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都很重要。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独立的空间,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放上他喜欢的书和玩具,让他每天有一段时间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支配。

孩子需要参与大人的生活。有些妈妈认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是苦役,并且因为心疼孩子而拒绝孩子参与。生活里的内容远比动画片里丰富有趣,让他看到一个唱着歌做家务的妈妈吧,同时也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强自信心和自理能力。我妈妈就是这样的,哪怕是一天下来已经很累了,家务活她都自己做,怕我们吃苦受累,洗个碗也是怕我们苦着,她从来没有想过,做子女的为父母做些事情会很开心,做家务也可以是一种享受。

有些父母自己喜欢某种事物,但孩子可能不喜欢,孩子喜欢的,父母却不屑一顾,我之前工作的地方经常碰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在母婴店里玩沙子,父母不认可,非要强行抱走孩子,这样的现象出现多了,很是影响亲子关系,不懂得理解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长大,心里的想法也不愿和父母交流。

我们做父母的,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

最好的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就在妈妈和孩子相处的点滴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