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送鲜花 喜欢鲜花好像是女人的天性,因此,有些人就投其所好,抱一束鲜花拿到医院,但是这种莽撞的行为很可能会遭到一部分院方的阻止。准妈妈刚生过孩子身体本身就比较虚弱,加上如果准妈妈是易过敏体质,或者对花粉过敏,只会加重准妈妈产后的不适,乱
一.送鲜花
喜欢鲜花好像是女人的天性,因此,有些人就投其所好,抱一束鲜花拿到医院,但是这种莽撞的行为很可能会遭到一部分院方的阻止。准妈妈刚生过孩子身体本身就比较虚弱,加上如果准妈妈是易过敏体质,或者对花粉过敏,只会加重准妈妈产后的不适,乱上添乱。
现在很多人探望产妇都喜欢送花,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母婴同室,宝宝的呼吸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整,对于花香或者花粉是很容易产生呼吸道疾病的,甚至是免疫力不强的宝宝因此过敏。而且新生儿眼睛还处于发育期,鲜花鲜艳的颜色容易刺激宝宝的视力。
二.送童装
很多人看望新生宝宝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送童装,而这在我看来是有所欠缺的。孕妈怀孕期间可能早已提前为宝宝准备好了小衣服,再加上看望产妇的时候太多的人送童装了,可能宝宝穿到好几岁都穿不完。
而且,自己又不了解宝宝的体型,买来的衣服难免会不合适,大了还好,放一段时间宝宝可以继续穿,如果小了,那就尴尬了。
三.送尿不湿
有些人另辟蹊径,看望产妇的时候送尿不湿,虽然实用,但是你确定准妈妈会给宝宝用吗?尤其是那些还没有生过孩子的女性,对于尿不湿的选择根本毫无概念,尺寸、材质、吸水性、透气性等等。如果选择的不合适的话,准妈妈是不敢给新生宝宝用的。
四.送奶粉
有些人认为送奶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确定吗?刚出生的新生儿主要以母乳为主要食物来源,等到宝宝开始添加配方奶也要很久以后。而且,宝宝的奶粉的挑选,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根据宝宝的个人体质、口味进行挑选,如果你买了一罐添加乳糖的奶粉,而宝宝刚好乳糖不耐受,那岂不是很浪费。
五.营养品
产妇分娩之后体力极度虚弱,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促进乳汁分泌,给宝宝喂奶。因此,营养品绝对是看望产妇的绝佳选择。
六.红包
如果自己有选择困难症,或者担心自己的礼物别人不喜欢,那就直接包一个大红包吧,产妇自己需要什么就让他们自己去买,还省去了自己思前想后的麻烦。
探望产妇买什么:
1、去医院探望产妇的话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比如可以给产妇买一些补气血的口服液,或是燕窝之类的等营养品都可以,正好适合身体比较虚弱的产妇。
2、还可以为宝宝买一些奶粉,小衣服、早教玩具等等,都很适合去医院探望产妇的,不过在给宝宝选择奶粉的时候要注意买一段的婴儿奶粉,衣服也要是棉质的哦!
3、如果与产妇的关系很熟,对其家里的情况很熟悉的话,还可以给宝宝去挑一些长命锁或者麒麟等护身符之类的东西,也很适合去医院看望产妇时带上。
4、如果觉得买东西没有很是的话,看望产妇时还可以准备一个红包,根据自己的心意将适合的钱放在红包里面,也显得很好看也会很实惠的。
5、如果都觉的不合适或者是会去参加宝宝的满月酒之类的话,可以随便带点水果,点心之类的食物,即使产妇不可以吃家属也可以吃的,等产妇出院办酒席的时候在给予礼金。
我在孕期囤货的时候参考了很多网上的攻略,也问过身边很多妈妈们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不过说法有些不一样,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哪些是我个人觉得比较有用到的,已经生完了,来说新手妈妈引引路哈。
月子服:(至少得三四套)月子里面漏奶、而且经常出虚汗,每天都至少要换个一两次。
可以多准备些毛巾,擦身体各部位的毛巾最好区分来用。
吸奶器也是产后妈妈必备神器。乳腺没通时,它可以帮助妈妈开奶,奶水太多时可以用它吸出来
防溢乳垫:各位准妈咪可以先备一些,据说相当一部分妈咪刚下奶时会漏得到处都是,如果母乳喂养的话,后期一直要用到的。
产妇一次性褥垫。一包即可,剩下用不了的还可以给宝宝做隔尿垫。
产后卫生巾、卫生纸、抽纸护理垫/产褥垫:据说月子期间的恶露多,需要在床上随时垫着的。
盆3个 一个洗脸,一个洗脚,一个专门用来擦拭外阴部的。
产褥垫用于产后出院产妇,月子里恶露不尽垫床之用,产后由于流血量很大,产褥垫不仅可轻松应对恶露,更能彻底解决产前产后轻微失禁的烦恼。子宫呈三角形,宝宝生下之后子宫腾空内脏失去支撑便会自然下垂。不只是说大肚腩不好看,最主要的是内脏下垂是所有妇女疾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因此,产后要及时收腹为了不让其他器官那么快地往下走给肚子回缩的时间。
抽纸1盒 放在床头,用时很方便抽取。
湿纸巾可以多囤点,每次宝宝换完纸尿裤后,我都是用湿巾过一下温水给宝宝清洁屁屁,所以用量也比较多
连体衣又称哈衣、爬服,全开扣的设计既方便妈妈为宝宝换尿布,又可以解决和尚服等分体衣服会上串的问题,保护宝宝小肚子不着凉。哈衣在国外是基本款,宝宝一般一出生就穿,要穿到2-3岁。
隔尿垫:可以备一次性的,用完即扔。
奶瓶 ,玻璃,用着还可以,就是换奶嘴的时候奶嘴不大好买,
婴儿抱被刚出生的宝宝抱抱被比较好,这种抱起来比较紧,宝宝很有安全感,减少哭闹和不安的情绪。带宝宝外出时,包着抱被也会比较保暖。婴儿被的质地和大小薄厚不仅影响着宝宝的舒适度,还关系到宝宝的睡眠安全,妈妈们可要谨慎选择。
宝宝口水巾也是必备的,好几个用途,一是宝宝刚吃完奶擦嘴,宝宝也可以擦,还可以洗脸,洗澡洗屁屁用,纱布柔软,透气,吸水性强,体积小,方便出行携带。
棉袜:2-3双。不建议买新生儿的,宝宝长得很快,建议买比新生儿大一号的。
婴儿奶瓶因为很多妈妈刚生产完还没有开奶,所以与奶粉配套的奶瓶也要提前准备。
纸尿裤 母婴用品店买,网上很多假货
新生儿帽1个 带宝宝出院时会用到,护着小脑袋防止着凉嘛!
奶粉:先囤了一罐,如果下奶快宝宝又够吃的话就用不到奶粉
接新出生宝宝出院风俗
接新出生宝宝出院风俗,在宝宝出生以后适应了环境一般都会带回家,每个地方对于接新出生宝宝的讲究也都不一样,这是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下面分享接新出生宝宝出院风俗。
接新出生宝宝出院风俗11、其实各个地区风俗讲究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咨询一下老一辈,当然他们在这之前也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年轻人来说风俗讲究不用那么在意,最应该关心的是新生儿。
2、在出院之前家里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环境要优越,把家里打扫一下,防止有细菌感染,另外门窗要打开通风,保证空气新鲜,也可以放空气净化器,另外温度要适中。
3、在出院回家的路上要有人抱着宝宝,产妇肯定不合适,因为现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另外也不要选择长期抽烟,还有身体不好又很粗心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妈妈或者婆婆,女人相对来说比较细心一些。
4、另外回家之后要时时关注宝宝整体状态,要看一下睡眠质量如何,奶水是否充足,还有是否过热或者过冷等等,防止身体出现不适现象。
接新出生宝宝出院风俗2出院时要准备一根桃枝,桃枝上用红线绑上钱、大枣、花生、葫芦、苹果等东西,避邪。
有的地方只是给新生儿拿枝桃树枝,很小一根,或者桃木做的桃木剑用来辟邪。
新生儿用红包袱包回去,叫报福回家
有的地方接新生儿出院时要遮雨伞,把产妇和孩子遮住,并且拿芦苇叶拍其身后,辟邪。
从医院回家,如果碰到有桥的地方,就扔一块硬币到河里去;过那些大的十字的路口时候也要扔硬币。
到家时一般要放鞭炮,在房子外面挂红绸。门口挂红绳,意思这家有做月子的,该避讳的避讳!
放鞭炮一是相信鞭炮声可以吓走牛鬼蛇神,保佑小孩的;二是看小孩的'听力有无问题。
用别人车接新生儿回家有什么忌讳
孩子没有满月,忌讳用别人车接。若特殊情况,可以包个红包。
要给接你的车子挂红,这是规矩。
家里有婴儿的,晚上回家晚了,进家门前要弄弄身上再进家门,小孩子眼睛干净能看见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1、把衣服脱下来,抖一抖。
2、或者准备 一个小棍子,绑上一个红布条,进门前打一打。
3、或者在门口预备一盆水,进门前照一下。
接新出生宝宝出院风俗3一、家中提前准备。
1、保证清洁的环境。
为了迎接新生儿和宝妈,家里一定要提前的打扫清理一下,以保证环境适宜新生儿和宝妈。不论是小宝宝还是妈妈,身体都是处于比较脆弱的时候,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所以家中的环境一定要彻底的清扫,保证清洁。
2、适度通风。
在宝宝和妈妈回家之前,要将室内充分的通风,保证空气的新鲜。如果室外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3、室内温湿度适宜。
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在夏季气温过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空调,将室内温度降到26度左右,这个温度比较适宜。空调的风只要不直吹产妇和宝宝,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如果是在冬季,家里有暖气的话,可以使用加湿器,保证室内湿度,避免太过干燥。
二、回家路上,选择合适的人抱宝宝。
接宝宝回家,这一路上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人来抱着宝宝。
有三类人不适合保新生儿:
吸烟的人。长期吸烟的人身上的烟味很重,如果抱宝宝会让宝宝吸到二手烟,对孩子的健康不好。身体不好的人。身体不好的人比较虚弱,抱宝宝的时候,没有办法保证孩子的安全,万一摔倒宝宝或者是没有抱住孩子,是很危险的。粗心的人。粗心的人也不适合抱新生儿,小宝宝是比较娇嫩的,需要格外留心呵护。那么,究竟选择谁来抱宝宝呢?
通常情况下,一般是由宝爸来帮着拿行李。而抱宝宝的重任,则在姥姥、奶奶或者月嫂身上,毕竟她们对于抱孩子更有经验一些,也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
三、在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宝宝的状态。
接宝宝回家的路上,不要给宝宝裹得太厚。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包裹适度就可以,而且不要用包被给宝宝盖得太过严实,或者是裹得太紧,避免孩子出现捂热综合征,引起呼吸不畅等危险状况。
如果是使用私家车接宝宝回家,尤其是路途较远的,尽量给宝宝准备婴儿提篮,这样更安全一些。
在车上,开空调的温度要适宜,夏天不宜过低,冬天不宜过高。以免宝宝对温度适应不了,引发身体不适。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