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奶奶去世,到7天可以烧纸吗?

老人 0 83

今天我奶奶去世,到7天可以烧纸吗?,第1张

今天我奶奶去世,到7天可以烧纸吗?
导读:哪天都可以烧,但是适可而止,如果你有那孝心给奶奶就送送吉祥,让奶奶往生极乐世界,念念地藏经,给奶奶送吉祥,让奶奶到极乐世界去,这也是你的功德,奶奶也解脱你也有功德,所以说不一定非得天天烧纸,表达心情,念经念佛都可以一样表达你的心情,因为老烧

哪天都可以烧,但是适可而止,如果你有那孝心给奶奶就送送吉祥,让奶奶往生极乐世界,念念地藏经,给奶奶送吉祥,让奶奶到极乐世界去,这也是你的功德,奶奶也解脱你也有功德,所以说不一定非得天天烧纸,表达心情,念经念佛都可以一样表达你的心情,因为老烧纸现在还不让,所以说你多念念佛,给奶奶送吉祥念念地藏经为奶奶修福,你也修功德,一举两得的好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给死者送烧纸有以下讲究:

1 烧纸要买黄草纸,将填写好先人的姓名和地址的汇单一并烧祭。

2 在烧纸的时候准备一个小棍,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拨开压在一起的纸钱,方便燃烧。

3 烧祭的地点用白粉笔画一个圈,代表是自己家的,不要让拦路小鬼抢去。

4 路遇别人家的烧纸灰烬要躲开,躲不开的要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5 天黑透以后才出门烧纸,一般选择交叉路口。

6 给亲人烧纸之前可以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送给没有亲人的孤魂野鬼。

7 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可以是悼念的话语,表达哀思。

8 烧纸要全部烧尽以后再离开,不可留有火星。

现代城市中已经逐渐废弃了烧纸习俗,不论以何种方式祭奠,都是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和缅怀。只能心怀敬畏,继续前行,为逝者祈祷,祝福生者平安。

你跟你父母在节日的时候送纸钱,可以少带着给爷爷奶奶送一些纸钱,但如果你不情愿,或者不想去给他们送之前不送也没有关系,但如果爷爷奶奶的墓地和父母葬在一起,顺便也就给少了一点点,点到为止也行,不要太多也可以,如果在一起,尽量都少一点点,如果没放在一起,也可以,只给父母送一些纸钱

科学角度出发 是收不到的,但是我们希望逝去的亲人是可以收到的,这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对死去亲人的哀思,活着的时候,为了生活,省吃俭用,死后,我们都希望他能收到我们烧的纸钱,不用在省吃俭用,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没有人知道到底能不能收着,即使我说能,恐怕十有八九的人也不会相信,到我爱莫能助。我想:三世轮回,各得其道。我讲一个真是的故事你们听后看看有什么感受。

我记得爷爷是九零年六月去世了。那时候我们哥三个都已结婚了。一九九五年的清明节,哥仨去给爷爷上坟,我和大哥提前到了,我弟弟因为做生意太忙了,去的晚了一点,他因为走的急,忘记拿烧纸,我看见他急匆匆来了,手里拿着三根香和几块点心,然后我们就开始烧香和纸,祭拜完了各自回家了。然后当天晚上我父亲做梦,梦见我爷爷说老三没有给他钱,他要给老三要钱。天亮后我父亲问我,我弟弟是不是去的时候没有拿烧纸,我回忆一下还真没拿(我父亲那天身体不好没去给我爷爷上坟)。第三天,我弟弟有个面包车出事了,赔了人家四千多。后来我弟弟可记住了上坟千万要拿着纸和香。这是真事。

能不能收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家老妈九十岁去世的,今年已经离世六年了,给母亲过了三周年后,我们就很少回老家那边了,相对祭拜的次数很少,烧的纸钱也很少,更别说送寒衣了。

2019年的农历十月一(北方说的鬼节)前几天晚上,我梦见了老妈就像生前那样,慈祥的对我说,别人都有给她买衣服,就我没有买给她,梦醒后记忆清楚。

数日后鬼节,我立刻给母亲送去了纸钱,寒衣,和纸做的用品,那日晚上我又梦见了母亲,她精神很好,穿着清爽的乳白色的中式新衣服、微笑的向我招手,说她要走了,从此我再没有梦到过她老人家,我用心祈祷祝老妈在那边一切安好。

还有我的亲弟弟在三十岁那年,突发感冒,发烧三日在医院不治离世,数十年一直都有给他和所有离世的父亲,公婆送纸钱和寒衣,也就是从我们迁移到外地这几年,停止了给家里过世亲人的祭拜(主要是觉得他们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应该早已轮回了)但是,今年清明前,我又梦到了弟弟,他穿的很灰暗,看着很孤寂,告诉我想去老妈那里,无法过去,还给我看了他的钱包,里面只有数张十元小票,醒来后,突然明白是弟弟向我求助。

清明节给所有过世的亲人送去了纸钱和纸用品。

以后不论大小鬼节,我都会记得给过世的亲人送寒衣和纸钱。

在此写出发生在自己梦中的经历,没有宣传迷信的意思,只是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祝所有离世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心有归属、一切安好!!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在生活中生老病死是常态,但是因为我们本身对死亡的种种不可知,人们总是寄回“死”字。现在有亲人逝世我们反而最关心的是需要随多少礼,来看看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吧。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1

600——2000元。

生老病死是谁也不可避免的。但因为死亡的种种不可知,人们总是回避,对死亡的说法也尽量避开“死“字。虽然古籍中用不同说法将人的死亡分了等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但庶民百姓也讳言死,所以又把“死”说成卒、没、下世、谢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德之本。

自古以来,将对父母“生养死葬”的态度,视为衡量“孝”的普遍标准。如果说平时对父母的赡养主要是在自己家中进行,还不是太为外人所了解的话;那么,父母去世后的丧葬仪式因为要公开诸于外,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这死、葬的环节。

随着丧葬仪式的传承,也就形成了严格的丧葬文化,各地习俗虽有不同,但丧葬仪式中的还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违反则视为对逝者不敬,并可能会触怒神灵。

一、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二、忌讳让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讲究,在死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不能让死者光着身子而去。

所以旧时,老人们在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儿孙们往往就要在闰月年为其准备寿衣,让老人们看着放心。

寿衣的件数、质地是很有讲究的。件数要单数,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材质上则忌用缎子,因“缎子”和“断子”谐音,而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寿衣还不能用皮毛制作,怕来世转为兽类。

三、入殓时候的忌讳

逝者入殓的时候有很多忌讳。

1、入殓的时候忌讳泪洒尸身

在入殓的时候,亲人们要暂时忍住悲伤,控制住眼泪,以免泪洒尸身。

2、入殓前后忌讳猫、狗接近尸体,认为会引起死者骤然挺立或成僵尸。

3、棺材忌讳用柳木

棺木以松柏材料为佳,禁用柳木。因为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恐会绝后。

四、报丧的禁忌

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孝子要去亲戚家报丧。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五、葬礼日期、墓地的选择

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会一下子走远的,死亡会涉及很多事项,所以古人尤其重视葬礼日期的选择,以免引发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选择自古以来都十分讲究。俗以为墓地好坏直接关系后代的贫富吉凶。旧时,关于墓地的选择禁忌,民间有十不葬歌谣: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冈撩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

因此,要请专业人士选择葬礼的日期、好风水的墓地。

六、下葬后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后,送葬的人要绕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则忌回头观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随活人回家。

七、服丧期间忌讳走亲访友

子女服孝期间不走亲戚,不访友,不集会,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幸。俗语有“身穿热孝,不登邻宅。”

八、守孝期间,子女忌穿色彩鲜艳衣服

父母去世后,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古时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现代时间缩短,但也不宜少于一年。守孝期间,子女忌讳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浓妆艳抹,饮酒作乐。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2

丧事份子钱一般给多少 给多少才合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喜事那种才能叫份子钱,丧事那种叫帛金。

旧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开始,是因为,家里有事,如红白喜事,但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存款,喜事办不下来,来的亲戚朋友,你出一点,他出一点,凑齐了,把喜事办了。

以前遇到亲戚朋友有人过世通常都是带一些金银纸钱之类过去祭拜后烧给往生者,到现在为了方便基本都是包成帛金给逝者亲属让他们自行安排。至于一般帛金给多少是取决于很多因素的。

死者关系远近: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直接影响着白事给多少钱。通常情况下,直系亲属随的份子钱应该是最多的,金额多数为500元或1000元。非直系亲属随的份子钱,相对较少,金额多数为100元或300元。前来帮忙的村民,通常是不随份子钱的,但也要有所表示,多数在出殡日随一份黄烧纸,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白事份子钱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中东部地区),份子钱金额相应会高些;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份子钱金额相应会低些。部分地区吊唁去世的亲人,有不随份子钱只送黄烧纸的习俗(家属有三年不买黄烧纸的习俗),也即出殡日送的黄烧纸,足够家属烧三年用。

与丧主关系远近:上文我们提到,白事给多少钱合适?要根据与死者关系而定。同样丧主的为人处世,也决定着份子钱金额的高低。现在的人情世故,多数呈这样的趋势,小时候收到份子钱,看长辈;老了收到份子钱,看儿辈。也即子女在社会或当地影响力,也是间接影响份子钱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与丧主关系的远近,是白事给多少钱合适的关键因素,跟子女关系好,多给多少都无所谓,跟子女关系不好,多给一分都觉得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