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故事有哪些?

老人 0 68

关于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关于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故事有哪些?
导读:思路:根据爷爷奶奶的故事进行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不知不觉间,爷爷奶奶都老了。一条条“沟壑”是岁月在他们脸上烙下的印记,满头银发是时间赠予他们的礼物,听力、视力的减弱是时间带给他们的回报。他们老了,他们确实老了。小时候,一直奶奶照

思路:根据爷爷奶奶的故事进行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不知不觉间,爷爷奶奶都老了。一条条“沟壑”是岁月在他们脸上烙下的印记,满头银发是时间赠予他们的礼物,听力、视力的减弱是时间带给他们的回报。他们老了,他们确实老了。

小时候,一直奶奶照顾我。她总是记得在炎炎夏日为我打扇,喜欢端午节给我买艾草、紫苏等草药洗澡,总记得做菜不放我讨厌的藿香。她都记得。

读幼儿园时,不论刮风下雨,奶奶都会准时到幼儿园门口接我,手里总是拿着我爱吃的东西,每天亦如此。然后我们会相互扶持,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在夕阳的映辉下,慢慢向家走去。一老一少的背影就这样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爷爷不爱说话,但我知道他是最疼我的。小时候,总爱拿胡子扎我、逗我,带我去种菜,教我植物名称。每次我回来他都会提前上街买好食材,好在我回家时,变戏法似的做出一桌子我爱吃的菜。

他总爱牵着我的手,在田野上走着,他会望着远方,神情严肃地对我说“要好好读书,不要像我们一样”。他希望自己的孙女以后的日子不像他们那代人一样辛苦。

当他们招呼着我去看说明书上的字,刚刚说完的话就忘了,线穿不到针眼里去的时候,才发觉:他们都老了。

以前总说他们还年轻,一转眼,已满头白发。今天,也许你不会给我送来糖果,不再拿胡子扎我,但你仍会像以前一样爱我。尽管岁月如歌,时间让你忘记了一些事,但你们好像从未忘了用你们的方式去爱我;尽管光阴似箭,我已经长大,但你一直都是我记忆最深处的温暖。

我长大了,可你们却老了,现在我只希望时光稍微慢一点点,因为我回过头,我看见你们佝偻的身躯,我想回头牵着你们走。可是却摆摆手说要我勇敢往前闯,说会做我坚强的后盾。我希望你们答应我一直做我的避风港,希望你们不要食言,保重身体。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4、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爷爷奶奶让我懂得了真爱

真爱是无价的,在遇到困难时,她会默默的关心你,耐心地教诲你,尽心地抚育你。

奶奶虽然年过60岁,但是我的心里他永远是高大的,虽然奶奶乌发早已变白,眼角的皱纹已成深深的小沟。他给了我真爱——亲切的关心,让我心里无限感激。

儿时,我和奶奶一起住。我怕热,经常半夜踢被子,但一到早上,被子又好像原封不动。真到那一天,我才明白这其中有玄机……

村子如娃娃般睡着了,夜间忽然刮起了风,树叶哗啦作响,窗户也叫出了声,夜间被冻醒,发觉被子掉了,我正准备找的。忽然,门开了,真见奶奶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轻轻说了一句:“你这孩子,真调皮。”我恍然大悟……

我怕奶奶发现没睡着,紧闭双眼。感到被子被慢慢拉了回来,盖到我脖子上,还轻轻地把我的手放进被子里,然后奶奶颤巍巍的走了,这时才看见奶奶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秋衣。我开始为我那瘦弱的奶奶担心,那僵硬的双腿是否支持不住。想到此处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常劝奶奶说:“休息会”而他说:“不累,习惯了。”他的真爱将永远在我的思绪里……

爷爷,我的心里是神圣的,他苍白的头发下,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布满了血丝,脸上满是邹纹。脸颊中间生着两片薄薄的嘴唇,个子不高,体形中等。他是一个很普通的老人,却给我永远抹不去的真爱——无私的教诲。

一次双休日。我在家玩,忽然,有人推了一下门,心里想:“他是谁呢?”他拄着着拐杖,面带笑容的说:“你爷爷在吗?”我冷冷地说:“还没回来,你坐着等一会!”我冷冷回答一句话便回房了。

爷爷回来,见我冷漠客人,怒气冲冲斥责道:“见了客人怎么不斟茶?他是我以前同学,十多年没见,好不容易来叙叙旧的。”爷爷说完急忙热情招待那人坐下,又倒水,又拿凳。还一个劲的赔不是:“孩子没礼貌,少教养,您别见怪。”

那人走后,爷爷大声批评道:“待人接物要和气,见了长辈要有礼貌。”

这时我才醒悟:那教诲我,是真爱。现在爷爷去世了,但始终记得他那严厉、无私的真爱,将永远留在我心底……

爷爷奶奶: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给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感谢你们赐予我的真爱;是你们的关心,耐心教育,才让我懂得了人间的真爱。

爷爷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倔老头,奶奶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老太太;爷爷喜欢看武侠小说,奶奶目不识丁;爷爷腿有旧疾,难胜任农活,奶奶一时闲不住,搂草拾柴;爷爷的身影常年刻在房头的阴凉处,独坐至夜色蔓延,奶奶的身影常年活跃在临街的扑克局中,风携着笑声阵阵袭来;爷爷怕热,睡在东屋砖垒的床上呼噜震天,奶奶怕冷,和我睡在西屋的土炕上,每晚睡觉前,给我讲我的姑姑小时候特别爱哭,我的爸爸小时候迈井爬墙调皮捣蛋最难管,教我说那时的儿歌:“我是个炊事员,工作在前线,烧水又砍柴,一夜总不闲”这是我童年的记忆。

简单的农村人,直接的表达方式,一个唠叨一个不做声,一个接着抱怨一个开始吼,这是我从小便熟悉的生活,我像局中人又像局外人,我不懂什么是吵架什么是察言观色,只知道表达自己的需求:“吃冰棍。”“等会吃完饭去买。”爷爷奶奶默不作声地吃起了饭,“战火”瞬间熄灭。你瞧,我不需要懂,我天生会“灭火”。

然后啊,时间自顾自地走,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长大了,也不知道爷爷奶奶什么时候更老了。我开始习惯城里的生活,周末和寒暑假依然回到爷爷奶奶家住,我确定自己还是那么爱他们,但是好像哪里悄悄地变化着,我开始觉得小时候天天用的厕所脏,以前暖和的炕怎么开始烫地人烦躁

村里铺上了水泥地,所有的房子都粉刷成了温暖的**,路的那头摆上了三个颜色鲜明的大垃圾桶,站在奶奶屋前就能看到坡上新建的高铁站疾驰而过的动车我上大学了,那几年只在冬夏两季见过爷爷奶奶,爷爷的背一点点地驼着,奶奶的腿一点点地弯着,唯一欣慰的是,他们的争吵,依然底气十足。

我毕业了,稍作犹豫后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了小城。那年,一向嘴角挂笑的奶奶喝农药自杀,在此之前她的腰摔了躺了几个月,紧接着手肘骨折养了三个月,胳膊又发现骨裂小老太太可能是绝望了,待爷爷晚饭找不到人时,不知道奶奶已经喝药多久了。我赶到医院时,爷爷正穿着一双拖鞋在急诊门口踱着步,其实我看不出晒得黢黑的他是怎样的神情,我只是没见过常念叨腿疼的他走这么长时间。一位医生出来说“心跳掉到二十了,家属准备衣服吧。”爷爷的步子更急了,我不敢仔细回想当时的心情,人真的会在瞬间相信所有的在天有灵。恍如梦境,奶奶抢救成功,转入ICU。每天下午一点是探视时间,爷爷不到十二点就开始催促:“万一改时间了呢?万一今天开门早呢?”意料之中的是,ICU从没改过探视时间也从未早开门,也许只是它门前的椅子坐着更令人心安吧。按规定每天只允许两个人探视,我们都很想进去,但爷爷坚持每次都要去看奶奶,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爷爷是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吉人天相,十三天后奶奶从ICU直接出院,困扰她很久的湿疹也因换血而治愈,日子渐渐回归平淡。经此,我以为他们会更加珍惜这老来伴,不,依然吵,依然中气十足。

如今,爷爷栓了近两年,被家人接到城里照看,他已全然没了以前“生人勿进”的威严,虽然口齿不清却格外爱说话,说他的骄傲,说他的委屈。

爷爷曾当过兵,这我从老家门框上悬着的“光荣人家”牌匾得知的,但是我不知道爷爷曾立过三等功,更不知道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那高耸的石碑是爷爷亲手刻的,这样的突如其来自豪感让我迫不及待地发了个朋友圈,但爷爷以前从未提及,这可能就是老一辈人的内敛。现在的他时常给我们讲当兵时的事,爷爷是正月生日,临近过年便每天念叨:“你们都不用记我的生日,政府帮我记得,到时候就会给我送蛋糕来。”原来,我们都忽视了他的骄傲。

奶奶在他们刚结婚时曾患病多日不省人事,太姥姥都劝我爷爷:“扔乱葬岗里吧,救不活了。”爷爷愣是把奶奶从村里背到了城里医院,而后的月余,为了省钱回家装点干粮,在隆冬时节每日往返。我无法把百度地图上22公里的单程换算成当时雪夜的山路,也无法衡量这条路承载了多少的爱与责任。奶奶说,她痊愈后爷爷从未把这些事挂在嘴边,也是最近,才从爷爷的念叨中得知当时四处借钱及打零工还钱的一些事,说到情急之处,一生要强的爷爷委屈地哽咽,奶奶在一旁悄悄抹去眼泪。我想,爷爷的腿就是从那时落下了病根吧,难怪,这么多年,不管是日子琐事还是农忙劳累,都未曾听奶奶抱怨过爷爷不劳作。路很长,你累了我就扛会,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

二老已是耄耋之年,瘫痪后的爷爷像个小孩,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奶哪去了?”“你妈哪去了?”“俺老婆子哪去了?”别以为画面开始温情,紧接着便是“你奶天天欺负我!”“那咋办?我把她拉卖了吧?”我逗趣地追问,“算了吧,不值钱,留着吧。”爷爷小声嘟囔。奶奶在一旁边笑边往爷爷嘴里塞了一块柚子,说道:“吃也堵不上你的嘴。”

到目前为止,我光荣地参与了爷爷奶奶三十年的人生,见证了农村生活的变迁,也见证了他们用脚步丈量过的爱情和老一辈人骨子里的淳朴与担当。

爷爷奶奶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不懂得什么专业的理论去教养子女。我们这一大家人依然过着平淡的生活,好像没什么特别值得歌颂的事,只是都很团结很孝顺,也很感恩祖国的强大与生活的安稳,这也许就像爷爷奶奶的守护,不必言明,自有传承。

希望你们会喜欢爷爷奶奶的故事,故事还在继续,也祝我继续参与他们的人生,继续听他们言不由衷的拌嘴。

下面是我的亲身经历,

我的爷爷和奶奶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妈妈爸爸也都有三十多岁了,可是我们一家人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太太,从不嫌她脏、嫌她老。提起我们家孝敬老人的事,村上人总是啧啧称赞。

我的奶奶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她年轻的时候,在她另一个儿子家帮忙。后来,她老了,便来到了我爷爷这里。爷爷奶奶并没有因为太太没帮她们照料家而怠慢她,他们为她腾出了一个房间,让她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放在里面。而太太也不愿意闲着,总喜欢帮这帮那的。

几年过后,奶奶身体开始不好了,常常咳嗽,腰酸腿疼,有时,脚还抽筋。爷爷奶奶说:“妈,不要再干活了,您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吧!”太太拗不过爷爷奶奶,只好躺在床上休息。爷爷还请了医生给她打针、挂盐水。我爸爸妈妈逢年过节也回去看望太太,每次都大包小包地给她送上许多好吃的,有时还把钱塞进她的手里。

去年的一天晚上,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和爷爷奶奶都上楼睡觉了。突然听到楼下咚咚咚用拐杖敲门的声音,爷爷奶奶急忙穿上衣服下楼,我也跟了下去。只见太太脸色发白,嘴唇发紫,手不住地颤抖。爷爷奶奶见状,二话不说立即冒着大雨用三轮车把太太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治后,挂了盐水,又把她接了回来。这样折腾了一个晚上,太太的病情终于稳定了。望着太太平静的睡脸,爷爷奶奶那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现在,太太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爷爷奶奶照顾太太的情景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人们都说:要尊敬老人孝敬长辈,这样美好的心声大家都能听到吗?都能做到吗?俗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去尊重孝敬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