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按照新西兰移民局的规定,10岁到17岁[i]的学生可以申请独自来新西兰留学,但学生的住所必须由学校确认满足居住条件并有符合要求的监护人(Caregiver)来照顾。10岁的年级在国内才是小学4年级,这么小的孩子估计爸妈也舍不得把他们一人送出
按照新西兰移民局的规定,10岁到17岁[i]的学生可以申请独自来新西兰留学,但学生的住所必须由学校确认满足居住条件并有符合要求的监护人(Caregiver)来照顾。10岁的年级在国内才是小学4年级,这么小的孩子估计爸妈也舍不得把他们一人送出去。但到了初中的年纪能送吗?如果你问我,我会建议不要送。
孩子小小年纪独自在外,自己还没有学会照顾自己,又要面对太多的事情,挑战是巨大的。有人会觉得,这是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但这是超出孩子在这个年级应该面对的。
孩子独自一人在外,学习上的压力不谈(虽然国内盛传,新西兰的学习相比国内的轻松,但来了之后就知道,所谓的轻松只是没有刷题,但轻松可真是谈不上),还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上的各种琐事,处理学校的人际关系,和寄宿家庭的关系,哪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虽然说现在由微信联络挺方便,但也绝做不到孩子一有需求,家长就能响应的效果。而孩子一人在外,他们对家长帮助的需求其实比在国内的时候还要多。
尤其是一些孩子碰到问题,需要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的状况,远在万里之外,家长只能干着急,总会有鞭长莫及的感觉。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久了也就倦了,惯了,搞不好会出现心理的阴影,影响一生。
到了孩子高中的年龄(一般已经16岁往上),可以考虑送他们独自出国留学了。但这也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就是要评估孩子是否具备了管理和照顾自己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最危险的一种情况是,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不具备,也不怎么想学习,在国内情况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眼看着可能连大学都难以考上。但是家里经济条件很宽裕,家长就想,把孩子一个人送出去,觉得在国外上了高中,然后随便申请个什么大学,也能算是有个学上。这样的做法有个极大的风险,就是孩子的成长轨迹完全失控。
家长远在万里之外,孩子自己又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独自在外做什么,想什么,家长没有那么容易能够及时了解到,失去了帮助孩子矫正的机会,有可能会遗恨终生。
所以,即便是高中学生可以一人独自留学,我也建议对实际情况做出一个评估后再做决定。
如果早已决意将来让孩子出国读大学,而且家长能够陪读的话,孩子小学毕业后,越早出来越好。因为这样孩子基本已经打牢了中文基础,又可以尽早地接触西方的教育体系,按照这个体系去学习发展,对孩子将来适应西方大学的学习,掌握其所需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思考能力都很有帮助。如果大学毕业后打算留在海外发展,早出来则能使将来的学习、就业和生活更加顺利。
新西兰在这家长陪读这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支持体系,家长可以申请陪读签证,这使得有这样决心和能力的家庭多了一份可能,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设计孩子的发展道路,甚至是全家的生活走向。
然而,如果一位家长前来陪读的话,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夫妻两地分居。对于这个问题,各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
目前在新西兰有很多情况是妈妈在新西兰陪孩子读书,爸爸在国内打理生意,但经常会来新西兰小住,尽量减少分离的时间长度。现在新西兰的旅游签证办理是相当方便,而且也有多年多次往返签证可供申请。
我见过最具创意的做法是,家里一位家长作为陪读家长,申请陪读签证来新西兰陪孩子读书。而另一位家长则自己申请新西兰的学生签证,来新西兰上学。如果英语水平能够达到雅思55分的话(不同专业和学历会有不同要求),专业方面可以自己进行选择。就算英文暂时未达到要求,如果有经济能力,不需工作挣钱的话,甚至可以申请语言学校,来新西兰学习英语。当然,这种做法需要全家一致的决心和勇气。
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是每一位家长所关注的。国内家庭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海外教育的开放使得孩子们的教育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孩子留学的年龄考虑(初中还是高中)以及形式的考虑(独自留学还是家长陪读),都还需要在有了初步想法之后进行比较周全的考虑再做决定,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随着留学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向前,低龄化留学已经成为了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送年龄较小的孩子出国学习,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比出国读本科或研究生还要多,而且问题所涉及的细节也更加具体。其中三个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家长不能够很好解决,会给孩子的留学生活留下不少隐患。
一、首先要考虑到家庭经济因素,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
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到国外读中学,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升入更好的大学。因此,国外的私立学校是家长的首选。私立学校分寄宿和走读两个类型,通常寄宿类的学校一年的费用预算是30–40万人民币,走读类的学校一年的费用预算是20–30万人民币,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普通工薪家庭来承担还是比较困难的。有些家长可能会问,申请国外大学本科、研究生很多都有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机会,那么国外的中学有吗?虽然国外的中学也有奖学金,但是一般是针对本国学生的,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国际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奖学金。
二、判断孩子自身的因素是否能够适应留学生活。
从孩子自身的因素来看,性格特点、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快速、良好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一般性格外向、喜欢运动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国外中学的学习生活,但也不是说性格内向的孩子就不适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随着环境的改变,性格也是会发生变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可能与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有关,不过这方面的能力通常是可以在短期内培养出来的。另外还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个就因人而异了,我们需要在实际的交流中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继而作出相应的判断。只有对以上这些都能够做出清晰的判断,我们才能知道孩子是否能够适合去国外读书,同时也清楚了该为孩子选择和匹配什么样的学校。
三、考虑孩子外语的真实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国外读书,身处一个全外语的环境,必然要有一定的语言沟通和应用能力,目前去国外读中学的孩子,主要目的地还是英语语系的国家。正常情况下,在国内读初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到达入学的要求也不是太难的事,但前提条件是英语的水平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单词量,能够灵活运用、听懂课并适应课堂教学才是最主要的,否则留学就有很大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全英语言环境,加强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对语言的把控能力。同时,还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海外游学项目或暑期课程,让孩子提前适应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孩子留学做好充足的语言准备。
以上这三个方面,是低龄化留学最应该主要到和认证考虑的基础性问题,家长只有在国内为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孩子在国外才能很好地适应,才能实现留学的最终目的,获得理想的收效。
什么年龄去留学最好?
这个话题,到网上去搜,一定是说哪一个年龄段的都有。有的会说,越小越好,学英语没有困难;有的会说初中为好,能够保持自己的汉语;有的会说,高中最好,能够避开高考。有的又会说,大学最好,中国大学教育是水平实在太低。还有的会说,研究生最好,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才是真正最高的。要这么看,直接就是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都有说好的,而且往往还都有实例来证明。其实,这些不同说法就是在诠释,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完全是结合各家实际情况去感受和判断的事情。
1、研究生出国,这是我个人最赞同的时间段
优劣分析
利:人成熟了,没有自我认同的困惑,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新事物、并做出新贡献,将来职业方向比较明确,可申请经济资助。
弊:现在的社会,能熬到那个年龄,怕是太困难了。
都说美国的研究生阶段教育水平高。在美国一般把graduate school(研究生院)和professional school(职业学院,包括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等)并称,都是学士学位以后要进修学习的选择。换言之,现代美国社会,一个人靠教育背景混饭吃,学士学位已经没法看了,就是一条“打底裤”,就像在中国求职,不会有人问你是哪所中学毕业的一样。美国看的就研究生学位和职业学位的含金量。
人们的疑惑会是,这个阶段年龄大了,语言学习文化融入会有困难。其实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中国传统是一个单一语言的文化,我们对多语言多文化共存的社会生活模式完全不了解,以为学外语就要学到跟母语一样好、以为文化融入就是要完全变成美国人。其实不妨把有效融入,看成能够在新环境里如鱼得水地生存就可以了。研究生阶段的留学生,因为自己的世界观已经形成,就不会在两种文化之间摇摆,就是拿了一个外国人的眼光看美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同时也靠这样的独特视角给美国做贡献。所以他们的英语可以带有一些口音,但是他们获取学位之后在美国的生存不会太难。如果想回国发展,美国学位的含金量以及领先全球的科研视野带来的优势也是很可观的。
研究生阶段到美国,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老听到说的奖学金。美国大学里的经济资助主要来自助教金和助研金,也主要是集中在研究生阶段。所以这个阶段赴美,经济上几乎没有太大负担了。
弊端在哪里呢?其实要从留学的角度说,完成了国内学业再出国学习,才是真正的留学,是在掌握了自己的东西以后,去学别人的东西。而我们现在选择去美国读书,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躲开国内的高考中考、躲开国内水平不高的教育、弄个洋文凭今后要么留在美国要么海归回国好混饭吃,所以考量更多的是去淘金、或者干脆就是去撞大运的。这样的考虑,要熬到研究生阶段,得多难呀。我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高中或是大学阶段的学生及其父母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脸上的那个痛苦表情,从来都是遮掩不住的。或许这样的操作,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已经不太现实了?
还有一个细节,即使是研究生,现在国内孩子因为一路读书,年龄都偏小,知识面社会阅历还是很空白的。美国严格一点的学校,研究生或是职业学位是要求有工作经验才能录取的。比如我当初申请UCLA的TESL专业,就要求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大家同学到了一起,课上课下的发言,都是建立在这些教学经验之上的,互相之间的收益之大、最后出来的学生质量之高,都没有话说。所以本科之后再工作几年,人过了25岁,真正成熟了再出国,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2、到美国读高中,这是目前最普遍的做法
优劣分析
利:避开国内的高考中考,不用遭受那样的压力和痛苦,而且将来进美国大学的路宽了许多。
弊: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融入社会,语言发展两头都有点不靠,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压力共振,四年的经济负担也不小。
先要做一个非常明确的技术界定,美国的高中是9-12年级,共四年,被称作中级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用于区别前面 K-8年级共9年的初级教育。高中这4年,独立于前面的初级教育,如同大学的4年一样,对学生的期望值非常高。要想瞄着美国高中,就应该忘记国内“初中”这个概念,在国内初二完成申请,暑假就出国开始学习。
9年级,等于国内的初三。这个年龄的中国孩子,生理上的青春期已经开始,可惜心理上,在国内被压抑得太紧,怕是还没怎么开窍。这本是我最不主张的出国学习的年龄段。
从教育学、特别是语言教育学的角度看,这个年龄段出国,不利是很明显的。好多爸妈会简单以为,这个年龄段出国,是融入美国社会最后的机会,也是学好英语的最后机会了。青春期的第一关键词就是“自我”,是一个形成自我的阶段。要形成自我,就会出现对大人、对权威的反叛,就会出现同伴的压力,这其实是融入社会最困难的一个阶段,不出国都最困难。想象一下,到了十几岁孩子的高中课堂里,能够提出的观点,深度有限,同伴对于口音的容忍度更是有限,就不会像我当初在研究生课堂的发言的情况,我从中国的教学实践角度提出的观察与思考,对其他同学是很有帮助的,他们不会去计较我的口音,而会是关心我的观点。高中要想如鱼得水地融入,谈何容易
这个年龄的容易分帮分派,就是脾气相投的形成一个小群体。美国的高中没有班级,大家选课,根据不同的课去不同的教室。这样,同学之间相处,就更是靠小群体了,要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要么连续上了几门一样的课。在大一点的公立学校,好多同学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自身就成了一个铁圈子。新来的中国孩子跟谁去交朋友呢?自然是其他新来的中国孩子啦,这就形成了“美糕党”。
我初次看到美糕党这个表达,挺别扭。现在的网络时代,语言文字都是靠噱头、而不是靠功力取胜。可是慢慢品味下来,这个美糕党可是一个很传神的表达。这帮孩子就是天天聚在一起,自然结成了“君子群而不党”的“党”。这美糕呢,就是一个漂亮的大蛋糕,每个孩子外表都很有型,穿着打扮发型,很快就是地道的美国味道了。可就是肚子里稀松得紧,在中国的多年教育,去掉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孩子的知识面几乎就是个空白,将来要上什么大学、什么职业方向,从来都没想过。反正就这么漂漂亮亮地每天上学、每天结党 -- 美糕党。这个年龄的孩子出来留学,是真心不容易呀。
具体说一下语言方面。我在《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一书中,引用过一张图表,是说13-18岁的阶段,是英语母语人词汇量增长最迅速的一个阶段。汉语没有相应的统计,但是这几年孩子的语言和思辨能力,加上知识面的飞速发展,是没有争议的。突然一下子换了语言环境,自己母语的飞速发展没有完成,人家的母语在飞速发展之中,要能赶上老美同学,不容易呀。
统计数据说,美国方面发放的高中留学签证,在2005-2013的8年里增长了50倍。人数剧增,高中成为现在留学的主要趋势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这样的存在背后,其合理性又是什么呢?
首先是摆脱了高考的压力。高考的诸多弊端,在这里不需要去展开了。如果孩子能够有一条人生之路,可以躲过高考,这个吸引力可是不小的。特别是如果身边有同学去美国读了高中,不管承受什么样的压力,美国教育的人性化和学校生活的多样性摆在那里,会让天天背书考试的国内孩子和爸妈们羡慕不已。如果规划得当,应该是9年级就到美国,跟所有其他当地孩子一样,从高中的第一年开始,多少算是一条平等一点的起跑线。这样,实际上连国内的中考也躲过了!如果拿出国后语言文化适应的困难,跟国内摧残人性的中高考代价相比,或许还是一个很上算的选择。
其次是美国高中入学门坎不高。比起今后美国大学申请一本正经的严格要求来说,美高容易多了。因为是国际学生,所以不能进入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而美国的私立高中,处在一个生存非常吃力的状态,目前只能拿到美国约10%的生源,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下降。只要能够承担得了学费,私立高中的入学困难不大。
最后一个优势是美糕党们将来进入美国大学比较容易一些。规模不大的私立高中,对学生个体的关照比公立到位多了,所以在私立就读的学生,就大多数来说,成绩不是太差,这样申请大学的机会就还可以。另外,在美国读了三年美高,大学录取时就不把他们跟国际学生放一块比较了。要知道,这个动作可是避开了国内那些国际学校、国际班出来申请美国大学的,前景一下子开阔多了。还有就是,在美国高中这几年,会有一些安安静静但是又说得过去的大学,因为地缘上宗教上或是传统上的一些原因,跟就读的高中有比较好的关系,申请成功的概率也大一些。如果在国内,这样的大学很难进入视线的。说实在话,如果一个平均水平的学生,能进入这样一所实实在在的美国大学,是很不错的结果了。最后就是如果成绩还不够申请大学的,还能就近进入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学习,今后再转入四年制大学,学分都承认的。只要到了美国,路就宽多了。
3、小学高年级赴美,往往跟爸妈的移民或访问身份有关
优劣分析
利:多半进入美国公立学校,真正享受美国教育水平的红利,没有学费负担,孩子英语可以学到没有口音。
弊:汉语站不住,英语和美国文化可能还有半路出家的嫌疑,一般需要爸妈做出申请移民或做访问学者的安排。
小学的四、五年级到美国上学,也是一个越来越流行的做法。好些个父母,感觉到了孩子在国内学校承受的压力,申请移民或是访问学者的身份,然后再办理孩子的申请,手续都办好了,孩子差不多也这么大了。一些已经移民的父母,好多则是选择把孩子留在国内,由老人带。到了这个年龄段,觉得孩子的汉语差不多了,生活上也比较好照顾了,就让把他们到美国上学了。我现在所在的华裔集中的优秀学区,可以说一年四季,这个年龄段过来的孩子就不断。
这个时间段来,坊间简单流行的一些共识说法,比如孩子越小融入当地社会越容易、将来的英语越没有口音,倒是正确了。这样的表现,我在美国看得很清楚,差一岁就有很大的区别,大致说3-4年级过来的,就会没有口音,6-7年级的,则比较容易留有口音。
如果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选择这个时间段的话,好多人的考虑就是此时孩子的汉语可以独立了。回头去看《别说你懂“英语启蒙”》里的相关章节,孩子青春期前学的语言是会忘记的,年龄越小,学英语越没口音,汉语忘却的也就越快。一般来说,到美国上个一年二年学之后,再要回国去对付国内的功课,就很困难了。
这时孩子经历的,其实是一个逐渐丢掉汉语的母文化、向英语文化过渡的过程。另外一个共识的说法在这里又成立了,就是孩子去到华人少的地方会好一点。在我的周围,这些中国孩子也是自己扎堆的,这个情况可比美糕党差多了。美糕党是那一批高中生形成的一种生存方式,如果周围没有华人或是华人同学,他们孤悬海外青春期的日子会难过多了。可是这些小学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如果将来英语又不带口音,还不能像ABC(生在美国的中国人,American Born Chinese)那样自然融入到人群里,实在就难立足了。我们学区里,到了6-7年级进入初中以后,大陆新来的移民孩子自己扎堆的现象已经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了。
因为美国的私立小学基本上不收国际学生,生活上难以自理,所以小学生过来的情况,多半都是移民,进入公立学校。进入了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不但美国教育水平的红利全来了,还免学费书费,低收入的孩子学校还发午餐,我甚至还见过发乐器的!
4、大学阶段留学美国,竟然是最难抉择的一种情况
优劣分析
利:美国大学严谨上进,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获益无穷。
弊:缺少了中国大学的文化积淀人生的道路可能更象牙塔化了,美国本科教育学费极高。
为什么难?这里涉及了对中国大学四年价值的判断。美国的大学,学生们是拼命学习拼命玩,很充实,最终的教育质量要高很多,这个不假。中国的大学,离开了父母和中学老师监管,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一下子就松散了,逃学作弊谈恋爱,“醉生梦死”各一年,这个也不假。
可是这里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中国高校每年招生好几百万人,一个人有没有上过这四年大学,差别很明显。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的关键人物,也都有大学教育背景。整个社会的主流力量,是大学毕业生们;整个国家的思维,也是大学毕业生们的思维。大学生们强在哪里了?就强在这醉生梦死的四年!
我们不是对中国教育水平有意见,才不断地考虑出国留学的嘛。中国教育的问题,就是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去帮助他们长大成人、获得社会生存的能力。我们从很低年龄就被压着超前学习,搞应试教育,根本就没有获得过成长的机会。我们在国内,整齐划一,都瞄着高考去拼分数,问题还不明显。出国一对比问题就暴露了,我们的高中生知识面贫乏、社会生存技能没有,自然就成了“美糕”。
怎么办?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否则天下就失去平衡了。这不,老天就留给了中国的年轻人这大学里醉生梦死的四年,这是他们得以成长的关键时段。我们姑且不说文化课的内容,中国孩子多半是到了这个时候,生活有了“一弛”,才形成了自我、才开了窍的。中国的大学教育,是长大成人的关键,也是形成目前中国社会文化的关键。想一想,我们现在要办点事,这个大学同学的人脉网络,得有多重要呀。
如果去美国读本科,这醉生梦死的人生经历,就没有了。今后大学同学的人脉网络,也没有了。对于中国社会的理解,就会总是欠缺着那么一点。
话说,去美国读本科的主流学生,是国内非常拔尖的一批。我听过猫爸一个网络讲座,就提到他去哈佛的女儿如果在国内考大学,也是任何一所都能进的。我相信而且同意。就在最近几天,新浪一名网友还在跟我沟通,说自己的孩子被美国一所优秀学校录取,而那所学校在大陆的录取本科生的人数是个位数。这得是多么激烈的竞争呀。前面说到美糕党避开了大学申请的激烈竞争,就是避开了这样一批学生。
可是这样一批一路拼命学习的人到美国去读本科,美国像样大学里的学生是极其用功的,于是他们又会得不到成长的喘息。特别是好多这样的,在国内已经是在上国际学校或国际班了,就是瞄着美国大学去的,本来中国就有限的成长内容又被舍弃了很多。不还是那句话嘛,美国不缺美国人,况且他们怎么比划,也不能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呀。
我不否认,在美国看到的中国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很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美国大学里奋发图强,然后在象牙塔里越走越高。可是我们如果退一步设想一下,这样的同学如果是留在中国上大学,在国内最顶尖的学府里醉生梦死积淀几年,养足文化底蕴,之后最好还有个三几年的工作历练,然后进入到美国最尖端的研究生院或是职业学院去深造,这不是要成中流砥柱的节奏吗?
如果就是认定了,通过各级学校的有效培训,同学中规中矩地长大成人、步入社会,那么美国大学的水平实在是比中国高多了,也比在中国浪费那几年时间强太多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优势。如果不是社会和教育的扭曲,读书,本来就应该实实在在地的读。
到美国读本科的,还有一大类情况,就是高考落榜,或是极其不理想、要交钱上一个不怎么地的大学的。其实,中考之后,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所以留美申校,会在中考高考之后出现一个高潮。跟高中不同,美国像样大学的录取都是比较严格的,高考失利之后再来申请,负责任的中介会把学生引入社区学院,然后逐步进入四年制大学。不负责任一点的,什么野鸡大学的可能性就都出来了。逻辑很简单,如果美国的教育水平比中国高,那么凭什么在中国上不了大学的人,什么提前准备都没有做,就能上美国的好大学呢?要打算出国的,就一定要早早筹划,这是一个好大的系统工程,不能说国内不好“混”了,就往美国跑。那不是成了“闯关东”、“下南洋”了,他的将来,就得靠撞大运了。再说了,美国的教育体系,又不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不能指望随手把什么扔进去,就都能炼成仙丹呀。
出国留学,是一条多少有点不同寻常的道路,就特别需要根据情况作出综合选择。这个选择,主观能动地结果,而且是一个很难回头的决定。一旦作出了选择,就要承担起责任,以百般的勇气往前走。
往前走,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觉得这是根据你们自己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和家里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其实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利弊
小学出国的话,因为语言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小学出国的孩子大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提高得很快,会把英语当作母语一样,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营造中文的氛围,孩子就会像美国小孩一样成长,形成和中国孩子不一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如果家长不是考虑移民或长期在国外工作的话,建议不要小学就送孩子出国,年龄太小出现的隐患也会增加
初中出国的话,好处是可以为英语学业打下结实的基础,为日后的高中生活和申请等一系列的活动和事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在高中时期会更好的融入,会比高中留学的中国孩子会轻松很多,但初中的课外活动很多,如果孩子作为插班生的话,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外国的生活而无法融入大量的活动,而且初中生初出茅庐,不知深浅特别是对留学生来说,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发生意外和走向歧途的机会肯定会高一些,如果家长怕孩子会形成不好的习惯或价值观,建议可以不要单独送孩子出国或住在寄宿家庭中,尽量做到陪在孩子身边给予引导
高中出国的话,孩子的价值观和语言习惯基本已经形成,口音几乎难以改变,而且一般孩子的适应期会有两年左右,所以要高中留学做好尽早做好打算,高中的课业难度会一下子增大,对于刚到国外的孩子来说,因为语言文化差异等不同,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但这也有好处就是可以是孩子迅速成长(前提是你的孩子够自觉,国外高中会有很多富家子弟去混日子,这些人几乎不会有改变,只是得过且过,而你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被他们影响)相对于小学初中生来说,高中生的自理能力与适应能力都会更强,所以家长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而且国内学生的理科方面比同辈的外国能力高很多,所以是很有优势的,高中生可以提前适应大学的生活,这是比本科出国的人有优势的地方,而且相对来说录取率也会比国内高中生高,但他们在高中后两年会有相当大的压力,需要兼顾高中课程和大学考试和申请等
本科出国的话,学生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来适应与国内完全不同的大学生活,对留学生来说最大的难关是英语,在大学里要读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教科书还有报纸、杂志、网上文章等等,不仅要读懂还要读的快。听、说、写作就更不用说了。在好的大学里,老师对外国学生是不会有任何特殊照顾的,这就意味着外国学生要和美国学生在一个起跑线上去拼。另外,在生活方面留学生要比美国学生要适应的地方更多,再加上国内教育所形成的固定的学习模式,使留学生更加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相对于留学生来说,这种非公平的竞争所产生的压力,有时是难以想象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指美国的好大学,而且越好的大学竞争和压力也就越大,一般大学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当然,到美国读大学好处也太多了,首先是真金不怕火炼,能在如此的竞争中拼搏出来的都是好样的,在以后的人生中将获益匪浅。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大多数留学生的工作英语将无可挑剔,此时的留学生不仅掌握了完美的中文,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会再为自己曾经蹩脚的英语而懊恼。中国、美国甚至国际都将是施展才华的舞台。继续在美国及其它国家深造,也会是如鱼得水。美国的本科最难读,也最值得读
(附上一篇值得看的文章:http://mtsohucom/20150715/n416828957shtml)
留学的话建议还是美国,英国的教学质量会相对高一些,选择的余地也大,当然其他的国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各个国家的学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出国留学费用排行第一名:美国
美国的大学收费标准差别比较大,每个州除了有私立大学外也有很多公立大学,其中也有不少名牌。普通私立大学本科课程每年的学费约为17万-24万美元,名牌私立大学则超过3万美元。美国公立大学的收费一般低于私立大学,每年学费约为09万-14万美元。
出国留学费用排行第二名:英国
英国本科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对国际留学生来说,每年的学费大致为10万-15万元人民币。学生选择的大学、专业不同费用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文科课程由于无需使用实验室、工作室及艺术创作室,因此比理科课程收费便宜。
出国留学费用排行第三名:加拿大
加拿大的大学全部是公立,所以由政府核定价格,收费规范。制定学费标准的主要是依据各校所处城市地价、人工和物价水平该校的规模、设施等综合运营成本,具体专业教学所需的额外成本,以及招生的供求程度。
出国留学费用排行第四名: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读本科课程,每年学费约13000-23000澳币不等,折合成人民币约8万-14万。去澳洲读本科,三年所需的花费约为45万-63万,四年的话要花费60万-84万。
(
参考资料:
如果决定好让孩子出国,一定要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结合家中的情况,一定要尽早做足准备,找正规靠谱口碑好的中介咨询并学习一些相关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学习英语 培养独立能力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黄女士几年前就把17岁的女儿送到纽西兰读书。当时她女儿的理科成绩不好,英语和语文学得还挺好,加上女儿从小胆子小、独立能力差,黄女士希望女儿出国好好学英语,也锻炼锻炼。
女儿出国时毕竟年龄小,缺乏自控意识,在国外受其他同学影响经常出去玩,耽误了学习。黄女士特地飞到纽西兰与女儿长谈了一次,女儿后来终于完成了学业。现在,她女儿已回国作了一名翻译,因为英语好,又能吃苦,单位领导对其很满意。
小结:
总的来看,出国留学利大于弊,但考虑到孩子的自控能力,最好在中国国内读完本科后再出国留学。
二、开阔视野,希望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
李华先生的女儿尽管才上高二,但他已决定不让女儿参加明年的高考,今年就送女儿到国外留学。他说女儿明年如果参加高考也能考上一般的高校,在他看来,中国国内除了北大、清华等少数一流高校外,其他高校的教学品质和教育水准在国际上排名一般都不是很好。女儿如果上不了国内一流大学,还不如送她到国外就读。
李先生认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他女儿这一代人的成长目标。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