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再忙也送孩子去上学,论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爸爸 0 72

汪涵:再忙也送孩子去上学,论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第1张

汪涵:再忙也送孩子去上学,论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导读: 无意中看到一条视频,内容是一位爸爸在声情并茂地与女儿进行英文对话。爸爸虽然英语不那么纯正,但认真的样子让我忍不住地想要为他点赞。小女孩一口纯正的英文,看来有爸爸不少的功劳。 看到这条视频的网友们纷纷表示: “有这么优秀的爸爸

无意中看到一条视频,内容是一位爸爸在声情并茂地与女儿进行英文对话。爸爸虽然英语不那么纯正,但认真的样子让我忍不住地想要为他点赞。小女孩一口纯正的英文,看来有爸爸不少的功劳。

看到这条视频的网友们纷纷表示:

“有这么优秀的爸爸,孩子也不会差”

“女孩一定很优秀,因为有爸爸的陪伴”

“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好爸爸都是别人家的”

“……”

众说纷纭,无一例外都在表示着对这位爸爸的赞赏。

这组数据显示出,中国家庭中父亲的不及格。然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甚至在3-6岁期间,父亲的重要性高出母亲50倍。

父亲陪伴对孩子的影响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四个不同的角色: 照顾者、行为规范者、保护者、精神导师。 有这四种角色的参与,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认知行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等,都有着深深的影响。

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在绘本馆经常会遇到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热情开朗,大方与人交流;另一种则唯唯诺诺,不愿与人多言。了解后发现,前者父亲陪伴时间较长,后者大部分时间只有母亲陪伴。可以看出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心与安全感。而这一份自信心与安全感,是孩子融入 社会 的一张入场券。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

之前看过一档节目,一个 11岁的小男孩造了属于自己的“战斗机歼35 ”。在同龄人对战斗机模棱两可的认知中,这个孩子已经可以用专业知识去动手创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这个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而他能在小小年级有如此“成就”,背后是 父亲的陪伴与支持

主要原因是, 男性更具有冒险、 探索 、求知精神 ,而这些父亲都会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运用在教育孩子上,所以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

对于性别有更清晰的认知

4-5岁是孩子性别认知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有父亲的陪伴,他们会对自己的性别有更清晰的认知。男孩子会更具有男子汉性格,而 女孩子也会把自己女性的特质更好地表现出来。

在 社会 包容性越来越大的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 男孩偏女性化 女孩更加男性化 。这一类孩子的背后,多是因为家庭环境中 父亲的缺失造成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而如何高质量的陪伴更是关键。

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朋友大兵每个周末都会陪孩子,而他所谓的陪伴就是待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打 游戏 ,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就可以。为此妻子与他吵过好几次,而大兵委屈的认为:“我已经花时间去陪孩子,难道在这个期间我不能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吗?”

大兵并不是个别案例,而是大部分爸爸都会存在的问题。虽然他们在"陪"着,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好处微乎其微。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Catherine Steiner Adair),在关于陪伴孩子方面,给出了7个时间段的建议:

第一部分:上学前与去学校的路上

主持人汪涵曾在一个节目中表示: “即使我下班在凌晨的2、3点,每天早上依旧会送儿子上学。对于我来说,从家到学校20多分钟的路程,是难得的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我们会聊很多他们班级的事情,还会把儿子的好朋友们编在故事当中讲给他听”。

虽然仅有20多分钟的路程,但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的 情感 交流很充实。孩子得到了父亲的陪伴,而父亲也从聊天当中了解到孩子的点点滴滴。

第二部分:接孩子放学、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家长下班回到家的时候

这三个时间段,对于孩子来说,他经历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在见到父亲的第一时间,他会他会迫不及待地分享着一天所遇到的事情。

这样的交流,可以增进亲子感情,父亲也会给孩子很多 理性的建议与解决的方式 ,激发孩子的思考,相比较而言,母亲则在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上忙碌,或许没那么心细,也难给出理性建议。

第三部分:晚饭时间与睡前时间

在我们家这一部分属于温馨的时光,我们习惯晚饭时彼此交流一天的所遇所思所想。

而先生喜欢睡前时光,他会给孩子讲故事,提一些问题,聊一些有趣的话题,直到孩子们入睡,他享受这一份依赖与陪伴。

凌晨妈妈来叨叨:

我之前看到这样一句话: “家庭教育中,如果说母亲决定了孩子成长的起点,那么父亲就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未来孩子能有多高的高度,都取决于父亲在成长中的陪伴。当你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后,你也会是那个好爸爸!

相关链接一:还在让孩子用“教科书式”社交?孩子的朋友“反减不增”

相关链接二:为啥孩子成绩总上不去?别只怨孩子,父母自身也有原因的

相关链接三:“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家长两方面抓,从小学就开始了

在我看来,这位吉林老爸记录送儿子上学过程这件事,更多的其实是父爱的深情流露。父亲的爱一直是深沉内敛的,他们不喜形于色的表达爱意,却常常在我们背后默默关注一些谨小慎微,甚至连悉心的母亲都没有发现的事情。他们在我们的成长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父亲的这个举措,不过是在孩子已经长大即将远离自己身边的时候,给自己和孩子留一些亲近的回忆。

这位父亲的举措可以说绝度的是一种父爱流露,都说父亲的爱不如母亲的爱细腻,对于东北男人,人们这样的印象会更为深刻。作为粗狂豪迈的东北父亲,在旁人眼中,他们对孩子的爱似乎更加深沉和严厉一些,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也从不是空穴来风,父亲的严厉会让我们更加优秀的成长,而母亲的溺爱有时会适得其反。

溺爱从来不是真正的爱,于是在亲情和教育方面,父母总不得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有时候他们也不是很愿意。我想正是处于这个方面的原因,这位父亲才在儿子即将远行时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想要多给他们一些温柔的爱。

父亲想要记录养育多年终于成才的孩子上学的过程,绝对不是多此一举的行为,这位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让我为之感动,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得出这位父亲对儿子长大的自豪,这是一件显而易见真情流露的事情。

早上上班途中,遇到一名爸爸送孩子上学,等车过程中爸爸在教孩子做自我介绍:“我叫Yu De Yuan,如果大家记不住的话,就记住鱼儿游得远就行了。”

上车时,有人给父子让了坐,爸爸非常有礼貌的表达了谢谢,并告诉孩子以后也要像这样给他人让座。

车上,孩子在读广告牌上的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并告诉爸爸这是不要浪费粮食的意思。爸爸亲切的说着太棒了太棒了,并给孩子补充了知识点:这句话的“之”字还可以换成“处”字,意思是一样的。

孩子被又被广告牌下的螺丝钉吸引,顽皮地用手拧着螺丝,并骄傲的说:“爸爸,你看我的手指可以转动它。”爸爸并没有任何指责,并且说孩子的手是万能的,还教他辨别顺时针和逆时针哪个方向会让螺丝更紧,哪个方向更松。也顺势问了孩子,手的其他用处,父子二人列举了很多,手可以用来吃饭、玩游戏、写作业,还可以给爷爷奶奶洗脚。爸爸便趁此机会告诉他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手,这样才能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做好多好多的事情。

中间,爸爸不小心怎么压着孩子了,孩子大声叫了爸爸说好疼。爸爸马上给孩子道了歉,并说“这说明你的神经是很敏感的。”

然后孩子就要求爸爸用手再按着他,体验“神经”的感受。爸爸一次一次的用力让孩子感受,孩子开心的说道不疼不疼还是不疼。几次之后,爸爸告诉孩子:如果疼就要说,不能因为在和爸爸玩这个游戏,就忍着不说出真实的感受。

爸爸还和孩子一起称赞了妈妈做的好吃的早餐。

-“爸爸觉得今天早上准备的早餐太好吃了,你觉得呢?好吃吗?”

-“今天早上的披萨,太好吃了!”

-“那你想看这么好吃的披萨是怎么做的吗?”

-“想。”

-“那想看妈妈是怎么做的早餐,我们是不是就要早点起床呢?那晚上是不是就要早一点睡觉呢?”

-“嗯!”

所有的对话里,都体现着父亲教育孩子的智慧。

挤车很短的时间里,父子二人还讲了很多很多的话。孩子讲诉了在学校的细节,班上谁最高,谁是年龄最小的,爸爸对孩子的同学们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我才得知,这孩子还未到4岁半。

他们谈话的每一个细节,在我看来,都可以作为教育案例。

耐心,温柔,适时的夸赞和引导,在家庭教育中,这真的,太重要了。

在很多人等车得公交站里,却唯独注意到了这一对父子,原来温柔与爱,感染的不仅是当事人。

很多父母会告诉孩子,你需要达到什么样得成绩,但却从来没有以身作则。

行胜于言这四个字,能理解,难做到。

其实,很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想要孩子,或者会准备晚一点要孩子。从前的父母大多数没有教育子女的观念,只是物质给予,觉得养大一个孩子就行了。而现在的人,更在乎精神付出,更想让孩子在拥有爱中长大。

最近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过几句话,大致是讲,陪伴其实比血缘关系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没有任何陪伴的话,其实是和陌生人没有任何区别的。

以上这段话偏题了,但也是最近的关于家庭关系、亲子教育的思考。亲子关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温柔、善良与爱,是这位父亲带给我的感觉,这些品质与陪伴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温柔、善良与爱,都不能确切的去形容那是怎样的,但当你遇到了,你就会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关于这个故事,我把它发到了知乎,所有人都说羡慕这个孩子,羡慕这个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一直在探索。那么到底什么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我想,父母可以一无所有,但对于孩子绝不能缺少爱与陪伴。

我认为让儿子凌晨五点赶夜路上学,跨省就读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真的没有必要。首先,独立性是可以通过生活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培养的,其次每天凌晨五点赶夜路上学对小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害。最重要的是长期凌晨赶路上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学习。

一、孩子的独立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必要让孩子凌晨五点起来赶夜路上学,而且还是跨省读书。毕竟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小事可以进行培养,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他的独立性。况且这种跨省就读的方式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疏漏,而且孩子在上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有害的。在社会上依旧还是有很多坏人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如果一直都是一个人,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被一些坏人拐跑的。

二、长期凌晨赶夜路上学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害

其实从身体健康的角度上看,长期凌晨起来赶夜路上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因为长期凌晨赶夜路会导致孩子,太过劳碌奔波,而且整体的睡眠不足。孩子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之下,他的身体抵抗力会大大降低,而且记忆力以及注意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长期奔波劳碌会影响孩子学习

虽然这样跨省读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这样长期的奔波劳碌,其实是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因为长期的奔波劳碌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且孩子花在路上的时间会变多,他们用来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反而会比成人更少一些。这就导致了孩子经常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作业,而且也没有太多娱乐的时间。

总之,我个人认为孩子凌晨五点多赶夜路上学,跨省就读,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是非常没有必要的。

1、每次送儿子上学,去补习班,下雨天总是那么的艰难,雨水打在眼镜片上,前方一片模糊,只能慢慢前行,这样带着儿子走过了多少春夏秋冬,也带着多少期望。

2、上送娃上学,一对爸爸妈妈送儿子女儿上学,在校门口,爸爸帮儿子穿衣服,妈妈帮女儿梳头发。然后,儿女上学去,夫妻联袂走。多么忙碌充实圆满的一家人啊!

3、步行送儿子上学,虽然路滑,但是能呼吸新鲜空气,也挺好。

4、送儿子上学后,享受家的安静,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自元旦后一直没有晴天。练了瑜伽,喝了燕麦粥,开始工作。

5、今天早上送儿子上学,一路上都要拉着我的手。快到校门口时,儿子:爸爸,你就到这里就好了,我自己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