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送孙子上学 作文800字

老人 0 41

奶奶送孙子上学 作文800字,第1张

奶奶送孙子上学 作文800字
导读: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齐耳的短发,中等身材,看起来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个既严厉又让人敬佩的人,她很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奶奶的笑容很慈祥。她特别疼爱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感受奶奶那浓浓的爱意。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见奶奶在厨

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齐耳的短发,中等身材,看起来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个既严厉又让人敬佩的人,她很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奶奶的笑容很慈祥。她特别疼爱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感受奶奶那浓浓的爱意。

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远远的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我的肚子就不由自主地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奶奶端着那美味的菜肴,亲切地对我说:“肯定肚子饿了吧,快去洗手来吃饭吧。”“多吃点!还有要多吃青菜!”“呵呵!还是奶奶最了解我了。”我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吃了起来,还是奶奶做的菜最好吃了。

有时我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给爸爸批评上完‘行政课’的时候,她就会拉上我的手,摸着我的头把我带进她的房间,给我分析为什么会给爸爸批评,给我说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要及时改正错误。还有弟弟妹妹伤心时她会给予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会带他们出去散步、逗乐,让他们忘记委屈。她的这些做法让伤心、哭泣的我们多了一份力量。

当然,在和蔼的背后还有严厉,奶奶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人,该玩就玩的痛快、该学就要认真的学习。当我们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她也会惩罚我们,而且还会骂我们,我知道她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着想,有时骂得不是很好听但是我都是听着,心里想着:“她是我的奶奶,我要尊重她!”所以,要是不想听到那些话,就得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达到最好,呵呵!

奶奶也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家楼下的花园里,往往可以看到奶奶和她的一些老朋友在聊天,有时候还会送礼物或者到他们家里去坐坐,喝喝茶。奶奶还很愿意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有一个小男孩和家人走散了,奶奶知道了就带着他们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花丛下找到了,小男孩的家人很感谢奶奶,还特地到家里做客呢!

奶奶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生活引导者,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她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奶奶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不会忘却,我会好好地珍惜奶奶对我的疼爱,我会好好孝敬她,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奶奶苦心的付出!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宝贝儿。每个家庭都是很爱孩子的,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奠基了,他在家庭当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孩子出生之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围着孩子转,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由于需要工作,就会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但是爷爷奶奶通常又很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吃不了苦。

奶奶花千元定做铁笼推车

但是由于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没有时间管教孩子,知道爷爷奶奶带孩子太惯孩子,但也没有办法。在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是一位奶奶她推着自制的笼子车接送孙子上下学,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纷纷指责这位奶奶不应该太溺爱孩子,这位奶奶介绍她并不是溺爱孩子,她觉得这辆小推车也只是一种交通工具。

接送孙子

她称儿子和儿媳都在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孙子已经8岁了,平时都是自己接送孩子上下学,她用小推车接送孩子,已经有了两年的时间。她这样做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她自己画图,然后请人加工,才做成了这个笼子小推车。她觉得用小推车接送孩子上学,就像是一个普通的交通工具一样,并不是溺爱孙子。

你如何看待奶奶的这种行为?

就我个人认为奶奶的做法也是不妥当的,这个孩子都已经8岁了,完全可以自己走。奶奶没必要将他放在笼子里,每天推着他上下学。奶奶要是一直这样娇惯孩子,那么孩子再大一点之后,他还是不愿意自己走路。他觉得大人照顾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奶奶万一有一天生病了,不能送孩子上下学了,那怎么办?孩子完全可以和奶奶一起走路去上学,这样奶奶也不用推着孩子,不用太过劳累。

当妈有点歪, 育儿 非常正!(文|歪妈)

现代 社会 压力大,“996”式的上班模式似乎是常态,加上房贷、车贷,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特别是对年轻的父母来说,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忙碌了,还要照顾一个小生命,无疑是在原本就沉重的生活上增加了“份量”。无奈之下,很多年轻人只能求助于长辈,由奶奶或者姥姥来一起带娃,分担自己的压力。

歪妈的一位朋友可可就很“幸运”了,她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人家都是奶奶或者姥姥来帮忙带孩子,她家是奶奶、姥姥齐上阵。

外人都觉得可可是幸运的,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她和婆婆最开始是因为相处不愉快,不得已,孩子的姥姥才一起参与带孩子。

婆婆看不惯 可可 很多生活习惯还总是教育她,比如看不惯她的晚睡晚起,总是教育她哺乳期间要多喝鱼汤,好下奶等等,都让可可心里觉得膈应。 可可也看不上婆婆 ,嫌婆婆碗洗不干净,还看着电视跳舞,吵得人心烦。

可可就跟自己母亲吐槽婆婆 ,说自己和婆婆的相处并不快乐。 可可的母亲一听也心急了,怕自己的闺女受委屈,就和亲家商量,约定着等孩子上幼儿园了,两人一起换着带孩子

一晃眼孩子就3岁了,要上幼儿园了,于是,奶奶和姥姥就开始了“接力式”带娃。

姥姥住在可可家,负责照顾孩子的起居,每天送孩子上学,而奶奶则 负责每天过来接孩子放学,再给做一顿晚饭,然后就回自己家

既避免了婆媳间的不愉快,也让孩子能在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还让可可小两口能有时间奋斗时间,姥姥、奶奶换着带孩子,也不至于那么累,可以说是绝佳的解决办法了。

其实,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大,这样“接力式”的带娃方式,已经在悄悄兴起了,但这种太依赖老人带孩子的方式,确实有“啃老”的嫌疑,甚至被网友们称为“新型啃老”。

小孩子可能还不明白什么是“啃老”,一般都会觉得和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开心。但因为老一辈的父母都多少都有点“隔代亲”,而且姥姥和奶奶同时照顾孩子,两个老人之间难免还有点竞争心理,容易对孩子更加溺爱。

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给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孩子的内心也会对家庭环境产生更多的依赖心理,甚至很难独立和自理。与人交往中,也可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也不会为他人考虑,很难获得真正的友谊。

所以,这种带娃方式确实可以让孩子父母更轻松,但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却未必是好事情。

1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小到大,父母帮助孩子完成的事情不计其数,也帮助孩子做了很多决定,大到上什么学校,小到穿什么袜子,都由父母包办,以致于让孩子几乎丧失了自己独立自主的想法。为了让孩子长大后不会成为一个事事都想要依赖父母的人,父母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想。可以让孩子从小就从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开始,让他们自己试着做选择,既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参与制作手工制品等,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2 锻炼孩子 的自理能力

在啃老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之所以会“啃老”,无疑是没有自理能力。如果不想孩子成为啃老的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即使是不得已让老一辈的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也要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穿鞋、洗碗、拖地等家务事,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歪妈结语:

社会 压力大,无论我们是主动还是被动成为“啃老族”,都要对下一代负责,让孩子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拥有自理能力。避免隔代长辈对孩子过于宠溺,让孩子丧失独立能力,造成孩子骄纵纨绔的性格。

今日话题:你认为“啃老”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疯娘》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疯娘》读后感1

 母亲,我们最熟悉最亲切的字眼,从怀胎十月到长大成人,母亲是陪伴在我们身边伴着我们成长的人。每个人都应该感恩母亲,这样的想法在看完《我的疯娘》后愈发强烈。

 《我的疯娘》是作为儿子的作者记录的关于自己有精神病的母亲的故事。母亲很小就被卖到山里被迫与比她大二十岁的父亲成亲,而且整天受到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久而久之,母亲精神出现了问题,但是母亲怀孕了并生下了一个儿子,奶奶怕母亲发起疯来会伤到孩子一直不让母亲抱孩子,碰都不能碰,可是,就算是一个得了精神病的母亲她也想念她的孩子,她的母性促使她特别想抱一抱孩子,想给孩子哺乳,但奶奶拿着棍子不让母亲靠近。等到儿子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儿子与学校里的同学打架,被母亲看见了,母亲就追着打欺负自己儿子的那个孩子,她什么都不懂但她知道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后来日子实在难熬,家里的米已经不够吃,奶奶和爸爸商量决定要把母亲赶出家门,母亲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一直不肯走,一直眼巴巴的望向躲在奶奶身后的儿子,奶奶也或许是看母亲实在可怜或许同是母亲更能体会那种感受竟然破例允许母亲抱抱自己的孩子,母亲激动地热泪盈眶,而从小一直由奶奶照顾的儿子却很排斥母亲,躲起来不让母亲抱,后来母亲终于还是没有抱到自己的儿子,但母亲却再也没有出现……

 这是一个很触动人心的故事,它的触动人心不仅仅在于用质朴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发生在像我们一样的农村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更在于它用儿子与疯娘之间的真实经历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就算是一个精神不健全的疯娘她都不会丧失母爱不会停止用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小的时候每晚母亲哄我睡觉给我讲故事,想起调皮玩耍受伤时母亲那略带责备却满是心疼的话语,想起高考复习紧张时母亲耐心的交谈,想起外出上学离家时母亲耳畔的叮咛……母亲啊,总是那么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觉得拥有了母亲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

 最近新出台的“常回家看看”的法规引起社会热议,我想这条法规是对我们的提醒,提醒我们要多抽出时间来陪陪父母,父母的年龄都越来越大了,人生最大遗憾之一便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都老了,他们把我们养育成人,现在是我们“反哺”的时候了,父母的要求不高,只是想要我们多回家看看,多陪他们说说话,和他们说说我们最近的生活。他们想要的真的不多。

 感恩父母不只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行动。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颇有感触“我们努力的程度一定要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每年给父母体检一次,每年至少带父母出去旅游一次,节假日回父母家吃顿温馨晚餐等等这些简单的事只要我们上上心就能做到。感恩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恩的心,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我们要懂得感恩,这是做人的根本,这是为人子的本分。

《疯娘》读后感2

 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疯娘》这篇文章。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仿佛有一种伟大的母爱环绕着我,于是,我回家又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遍。

 文章主要讲述了“疯娘”悲惨的一生,以及她如何疼爱自己孩子的事。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她就是作者未来的娘。她是个疯子,“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人都讨厌她,向她吐口水,甚至打她。作者的奶奶见她有几分姿色,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家里"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疯娘”才暂时有了归宿。

 可是当疯娘生下作者后,疯娘在她的有生之年仅仅抱过作者一次,为什么?因为她是个疯子,家人不敢让她抱作者,也不敢让作者吃她的奶。直到奶奶决定把疯娘赶走前,疯娘才有机会抱了一会儿作者。抱著作者,疯娘“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可见,疯娘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可还不到三分钟,奶奶便将疯娘怀中的作者夺了回去。从此,疯娘又过上了漂泊的生活。

 5年后,疯娘回来了,手上还捏着一个脏兮兮的气球,因为疯娘没有忘记自己的孩子。可作者却因自己的娘是疯子而感到丢脸,从不叫一声“娘”,心里根本不认这个娘;好几次疯娘闯祸后被奶奶责打,作者不仅没有向奶奶求情,还嘲笑疯娘是猪;而当奶奶打作者的时候,疯娘却一个劲地护著作者,要奶奶来打她……读到这里,我的眼眶开始湿润,我真想说:“疯娘,你那么深爱你的儿子,换来的却是儿子的冷嘲热讽,他这么待你,你为什么还要处处护着他?”

 终于有一天,作者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娘。”,那是因为作者和同学打架时,疯娘看到作者被人打,抓起那个同学扔进了河,作者终于感受到疯娘对自己不顾一切的爱。疯娘听到儿子的叫唤,“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 读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极了。疯娘用她的真情感动了作者,终于当了一回“娘”。从那以后,母子间的隔阂不再那么深了。

 可是好景不长,悲剧终于在作者上高中时发生了。那时,疯娘每个星期都走20公里山路为作者送菜。一次,疯娘在半路给作者摘来了十几个野鲜桃,作者说了声甜,没想到就是这声“甜”促使疯娘又一次去摘峭壁上的野桃,最终摔向了百丈深渊……过了好多天,作者才找到了疯娘的尸体,“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作者哭得肝肠寸断。我的心与作者一样伤心,为了孩子,疯娘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活着没享一天福,死的时候身边也没有儿子送终,多么可怜,多么可悲啊!

 读完全文,我感慨万千。疯娘是可怜的,可她又是多么伟大,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爱着她的孩子,为了孩子甚至搭上了性命。一个疯了的人都知道怎么去疼爱自己的孩子,更何况是正常人呢?我们的母亲给我们的爱肯定比疯娘对儿子的爱还要真挚、还要理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顺父母是做孩子的本分,就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学习,好好生活来报答母亲给我们的爱吧!

《疯娘》读后感3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有一篇文章叫《疯娘》,当我读完以后,脑海里突然出现了小时候学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故事讲述了23年前,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年轻女子流落到“我们”村,为了给家族续上香火,让父亲把她娶回了家。可是当母亲生下“我”后,却狠心地把母亲赶走了。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五年的母亲竟然回来了,望着这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我十分的不屑,不愿意承认的母亲,可是大家都告诉“我”,眼前这个神志不清的疯女人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娘。她的到来不仅打破了“我”对母亲的幻想更加的让“我”无地自容。谁知,在“我”高考时,母亲竟然为了摘杨桃给我吃而掉落山崖,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母亲,“我”不禁失声痛哭……

 这是一篇多么催人泪下的文章啊!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时,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大雪山上,母亲咬破手指喂婴儿,自己却成了一尊永久的雕像;地震时,母亲将孩子紧紧护在怀中,自己却永远闭上了眼睛;洪水来临,母亲手举幼儿,待孩子得救,自己却消失在洪水之中。

 至真至爱的亲情中,母爱是最细致、最无私、最易体会到的。想想我的母亲,心中荡起一丝内疚。

 有一次,天下着大雨,所有的妈妈都来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可我的父母却没有来,我在教室里等到天黑,也没有人来接我,于是我背起书包哭着跑进雨里,在路上我不知摔了多少跤,每次我都努力地爬起,到家后,我满身都湿透了,告诉我,妈妈去接我了,我回头一看,妈妈浑身湿漉漉地站在门口,我冲着她大喊“为什么不接我放学?”妈妈什么也没说…从那以后,我开始恨妈妈了,每天都抱怨上苍的不公:为什么不赐予我一个了解我,爱我的妈妈啊?此后的几年,我都一直恨着妈妈。

 渐渐的我长大了,母亲告诉我:“如果当时我去接你,当你摔倒时,我就扶你起来,你就永远不知道怎样面对困难,不知遇到困难后努力的爬起!你知道吗?那一天,你摔多少跤,妈妈和你一样疼,甚至比你还疼,你的每一跤都疼在妈妈的心里,但如果我不这样做,你永远不会知道如何面对风雨,如何迎接今后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与挑战!”我的心再次被震撼了!这就是母爱,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母亲,她不求回报,只求儿女长大后,能记得这个把他们扶养成人的家,可以常回家看看。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条嬉戏的小游鱼儿,母亲必是那一汪碧绿的湖水,在包容我顽皮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般一圈圈的扩散了。

 世间万物,一代代生命消逝,一代代生命成长。在成长的旅途中,母亲的位置最重要。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育,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日月同辉。

在老家的老窑洞里,无意间发现了一根布满灰尘的牛角头、红柳木把拐杖,直觉告诉我,这是奶奶拄过的拐杖。从那牛角上留下的岁月抓痕看出,它是奶奶不离不弃的亲密伙伴。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脑后一直梳着个髻,腰间系一条围裙,一对缠了的小脚走起路来蹒蹒跚跚的,常年伴她的是一根牛角头、红柳木把拐杖,他说是一位远房弟弟也是他最亲的弟弟送她的。

奶奶娘家有何亲人遗憾一直没有问她,只知道距我家有一百多里远。奶奶说她年轻时也恋娘家,尽管路程远,但一年内还能去一趟,而每次行走总要牵一条毛驴当坐骑,天不亮出发,大半夜才能到。以后奶奶的父母过世了,她去娘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爷爷我从来没有见过,奶奶说他四十岁刚过就病逝了。奶奶有四个子女,她守节拖大带小,又操持家计,常年劳累过度,不到五十岁腿脚就不很灵便了,走路时常常拄着一条木棒。

那年,奶奶打问到距我家四十里处有一远房弟弟,便就近认了娘家,只因家里唯一的毛驴要推磨、碾米,还要犁地,奶奶走娘家只有拄着一根木棒步行。远房弟弟看到奶奶拄的'木棒既笨重又粗慥,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把自家公牛的一个角锯掉了一半,在上面打了孔,安了红柳木把,送给奶奶做拐杖。

我上小学时正处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父母都忙着挣工分维持家计,年迈六十多岁的奶奶就成了我生活起居的守护神。因学校离家足有八里远的路程,每天奶奶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后就用拐杖轻轻敲我,唤我起床。若我赖床,她就用拐杖警告我说:快起,要挨打了吧!我只好懒洋洋地爬起来。记得一次奶奶真的用拐杖打了我屁股,我一气之下,把奶奶的拐杖扔到门前的树杈上,气得奶奶直跺脚。

在农村,孩子上学一般不要大人接送,大都攀伴而去、又攀伴而回。我家是独庄头,距邻居家还有一里多路。家里人怕我路上不安全,每天早上奶奶和妈妈总要轮流送我到邻居家去攀伴,放学后又到邻居家接我。只因奶奶拄着拐杖走路慢,我总不想让她接送,每次奶奶接送我时,我就调皮的在前面跑,奶奶不放心,跌跌撞撞跟到后面追,拐杖不停地嗒嗒作响,有时累得上气接不上下气,而无知的我却在一旁得意傻笑。有一天放学后,我照样在奶奶前面跑,忽而一条黑狗朝我扑来,吓得我哇哇大哭,奶奶在后面边跑边扯着嗓门大喊:站着别动!奶奶赶到后,立即用拐杖赶走了黑狗。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整奶奶了。

上初中时学校距我家有六十多里,我只有住校。临走那天,父亲赶着毛驴送我,奶奶拄着拐杖沿着凹凸不平的山路送了一程又一程,看着那拐杖插入土路留下的斑斑印痕,看着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我哭了。奶奶擦干了我的眼泪说:到学校好好学习,做个有出息的人。我答应了奶奶。奶奶点了点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了工作,奶奶知道后很高兴,她拉着我到她住的窑洞里,从箱子里取出了一盒饼干和十几个核桃,说是亲戚看她拿的,一直给我留着,还硬塞给我五元钱。我吃着奶奶的东西,看着她佝偻的身躯已步履艰难,脑后的髻全变白了,顿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春节到了,我攒了工资给奶奶买了水果罐头、饼干和一条黑包头,还承诺给她买一根龙头拐杖。奶奶开心地说:想不到啊!我还沾孙子光了。

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春天,家里带信说奶奶病危,我火速赶回,但见奶奶平躺在土炕上一动不动,伴她的那根拐杖好似无奈的斜立在土炕边的角落里。奶奶看了看我,眼角里露出了一丝微笑,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我顿时嚎啕大哭:奶奶,你醒醒,我还没有给你买龙头拐杖呢!此刻,窑洞里哭声一片

二十八年过去了,这些年我常常想给奶奶写点什么,但总感觉无从下手。国庆佳节,我没有挤车看熙熙攘攘的人群,悠闲地躺在床上,打开记忆碎片,讲奶奶的故事是那么的刻骨铭心,那平凡的琐碎在我人生的天平上却有着泰山般沉甸甸的分量。想那根伴随着奶奶走过风风雨雨的拐杖,好似忠实的看家狗一样,主人走了,它却毅然守候着主人住过的老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