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散文我的奶奶 散文我的奶奶,关于奶奶的记忆在我们的印象中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一样的奶奶情怀,所以对于奶奶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存在,下面介绍散文我的奶奶。散文我的奶奶1 爷爷去世的时
散文我的奶奶
散文我的奶奶,关于奶奶的记忆在我们的印象中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一样的奶奶情怀,所以对于奶奶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存在,下面介绍散文我的奶奶。
散文我的奶奶1爷爷去世的时候,家里只有两间破西屋,穷的可怜,吃了上顿没下顿,奶奶怕二姑饿死,就把二姑送给了有钱的人家,奶奶硬撑着,把两儿一女拉扯大,成了家。
民国三十二年闹灾荒,庄稼几乎颗粒不收,到处荒草湖泊,人迹罕至,又赶上了战争,人们的生活极其艰苦,简直是度日如年,当地人纷纷外出要饭活命。奶奶在家无法维持生计,也走上了要饭之路。在要饭的过程中,奶奶来到了临清康庄,遇到了一个开染坊的大户人家,染出的布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奶奶驻足观看,恰好被染坊的掌柜看到,染坊的掌柜和夫人看着奶奶要饭可怜,就劝说奶奶给他家“做保姆”——照看三岁的儿子,外加做饭,管吃管住,每个月给奶奶一些工钱。在那样的情况下,别说给工钱,只要能管饭饿不死,就心满意足了,所以奶奶很快就答应了。
我的大爷和大娘当时在堂邑县(现在的堂邑镇)理发,两三年之后,生意渐好,日子比以前富裕了不少,我的大爷就给家里盖了三间新北屋、一间厨房和一间大门。房屋盖好了,特别孝顺的大爷就把我的奶奶从康庄接回了老家,还给奶奶不断地买些营养品。
奶奶是个心强的人,一辈子不怕吃苦,勤劳持家。奶奶除了照管家,还利用空闲时间和晚上纺线织布,织的布再拿到集市上去卖,卖的钱换回些菜米油盐。
困难时期,爹和娘带着我去了夏津县,靠着爹的理发手艺,一家三口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生活艰苦,我不怕,对我人生打击最大的是1945年家里发生的变故。这年10月,娘患上感冒,发烧不退,什么东西也不想吃,爹找来大夫给娘诊病,说是重感冒,按照大夫的方子吃了20多天的药,娘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重了,连续高烧,不足一月,娘就去世了。六岁的我,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爹给娘买了一口棺材,我摇晃着爹的手,大声哭闹着,非要娘从棺材里走出来,爹无可奈何地用双手紧紧抱着头,也大哭了一场。
娘走了,我和爹相依为命,家里的日子更难了。爹一面忙店里的生意,一面还要照顾我。没有娘的照管,我的衣食起居成了问题,一年后,我的头上生了很多虱子,慢慢地头上就长了疮。处于无奈,爹和我商量是否愿意回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我默不作声,只是眼泪吧嗒吧嗒地往外涌。
奶奶听别人说,我头上生了虱子,长了疮,很是挂念,怕爹照顾不好我,就专门去夏津,把我接回了老家,奶奶看到我又瘦又小,心疼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滴。奶奶天天给我洗头、敷药,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我头上的虱子很快就没有了,头上的疮也好了。
奶奶很疼我,把我养大成人。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我的童年不再孤单,好像又有了娘,奶奶和娘一样疼我。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先把锅里的馒头递给我,自己啃着窝窝头,有些好吃的咸菜也是让给我吃,她自己啃着蒜瓣,有时辣的冒汗。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自己当时是那么可笑,那么不懂事。
在奶奶的建议下,我上了学。奶奶看我机灵,和伯父商量让我去上学,伯父给我买来本子和笔,还给我一些零花钱;上学后,我参加了儿童团,还加入了少先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我仿佛自己长大了许多。那时候,少先队天天晚上跑步,尽管冬天十分寒冷,奶奶总是跟着我去,一天也没有隔过,她搬着一个小凳子,坐在操场边等着我。看着寒风吹佛下冻得瑟瑟发抖的奶奶,我于心不忍,多次劝她回家等我,奶奶总是说等我跑完一块回去,怕别的孩子欺负我。奶奶还总是教育我、鼓励我好好学习,要有理想,长大了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奶奶的教育和鼓励下,1956年,我考上了冠县农业技术学校,读了一年书,就回家在村上做起了民办教师,我认真教学,还加入了共青团,1957年10月1日,我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工作,积极进取,服从组织安排,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始终以一个***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长大了,我的奶奶也老了。她满脸皱纹,精神逐渐低落,经检查,医生说是肺心病。奶奶临终前把我喊到她的面前,断断续续地对我说:“妮啊,你结婚时,把你亲娘的三件陪嫁品,当你的嫁妆带上”看着病重的奶奶,我哭了,这竟然成了奶奶留给我的最后遗言。1958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疼爱我的奶奶终于走完了她勤劳的一生,享年84岁。奶奶走了,家里的“天”塌了,一家人哭成了一片,我一路哭着给奶奶送行
没有奶奶的疼爱,也许我活不到今天。我的一生深受奶奶的影响,所以,我始终忘不了疼爱我的奶奶。几十年过去了,我也变成了年过八旬的老人,但是我常常睡梦中惊醒,想起我的奶奶,想起和奶奶朝夕相处的岁月,奶奶的身影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奶奶的声音经常回荡在我的耳边。
奶奶,我想你。
奶奶,愿你含笑安息于九泉之下。
作者简介
刘金娥,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早年为民办教师,一生勤俭持家,乐于助人,是山石榴的大龄忠实读者。
散文我的奶奶2作者简介:戴婷婷,嘉善县小学科学教师。热爱生活,喜欢写写随笔。愿将身边的美好用文字记录下来,愿世界越来越好。
春天在哪里?我们在呼唤着你!
小时候的儿歌里是这么唱的: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但我想说,春天也在我们的呼吸里。
不信你闭上眼睛仔细闻,春天有它自己独特的味道。
自立春开始,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苍穹之下,每一缕空气都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不必说那花繁叶茂的观赏植物,单是家门口菜园子里那一小片油菜花,就叫人经历一整个冬天的嗅觉为之一振。
我家菜园子里那一片开得热烈的`油菜花,已经长得及我腰这么高了。它们的每一朵花都精致好看、楚楚可怜,但这一朵朵小花簇拥在一起,就把油菜花独特的香味传播得很远,霸道地侵袭了屋前院后好一方天地。
我喜欢坐在朝南的屋檐下晒太阳,花香随着微风轻拂在我的脸上。我叫不出这种高高瘦瘦的油菜的具体名字,大概我家里也只有我的奶奶晓得。
家里的蔬菜大都是奶奶照料着的。每一块菜地、每一条垄沟她都打过交道。
我的奶奶是一位典型的农村老奶奶,与土地交了大半辈子的朋友。每到春天,她喜欢在每一处散发着雨后湿润气息的泥土地上播种。手一扬,便撒上了小白菜、生菜、玉米的种子,耙一翻,便埋下了一个个发芽的土豆和番薯。夏去秋来,家中的厨房里总不会断新鲜的蔬菜。
勤劳的她开垦的菜地有几块与家离得比较远,她也乐于扛着锄头慢悠悠地踱过去,一路留下一个骄傲的背影。
但,这个春天不行。
除了种地之外,我的奶奶还是一位热爱交际的老奶奶。虽然她走得最远的地方也无非就是县城了,但这并不妨碍她对于出门的喜爱。
她喜欢早起,喜欢吃完早饭去溜达消食,喜欢在村里东家进西家出地串门。她能将村里几十户人家的人情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新鲜趣事、经历见闻说起来也是绘声绘色,完全不亚于我这个经常给学生讲课的人。
一天的收获下来,晚餐桌上的她吃得比我们更加津津有味。
但,这个春天不行。
奶奶是我最亲爱的家人,她与人相处时性格非常好,见人三分笑,脸上每一条岁月的沟壑都透露着和蔼,对家人更是如此。
每次我休息回家的时候,她总是会招呼我各种好吃的,香甜的玉米、软糯的蒸糕、滋补的红豆粥……我知道热腾腾的鸡汤漂着金黄的油花喝下肚子最熨贴肠胃,香喷喷的蒸芋艿沾上白糖嚼起来咔咔响,脆脆的土灶锅巴咬一口香得意犹未尽……平时,奶奶像松鼠一样总是囤着各色各样的零食,每当小辈们回家她却全都慷慨地将它们拿了出来!
我爱零食,也爱奶奶,我们相互分享,从来不会发生什么不愉快。
但,这个春天不行。
这个春天,我的奶奶不能再像以往的春天一样扛着锄头去远处的菜地里播种;这个春天,我的奶奶不能再像以往的春天一样到村里的左邻右舍去谈天说地、聊八卦;这个春天,我的奶奶不再像以往的春天一样有耐心,面对着一家子人和紧闭的家门,她有着许多许多的不理解,脾气也变得越来越阴晴多变,甚至能吵起架来。
她不明白,她七八十年的人生里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啊。
为什么连自己的村子里都不能出门走动了呢?自家的亲戚朋友都是自己人,为什么都不能来做客串门呢?为什么家里的每个人不是禁止她做这就是不允许她干那,似乎是专门待在家里看她不顺眼寻她不开心,怎地个个都变得比老太婆还要越来越啰嗦烦人?
我的奶奶啊,因为这个春天它来得比较艰难。
它病了,它不能像以往一样顺畅自在地呼吸。让它生病的病毒使得每一天的人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每处地方每个接触都得小心翼翼。
妈妈跟您说的那些新闻消息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的事,新闻里有逆行的英雄、有无数受病痛折磨的人民。他们有的离我们很远,有的离我们很近,近到就只有一个村子的距离。
我跟您讲的那些关于卫生防护的知识也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护好自己。您听,每天早中晚广播里喊的,不就是一条条注意事项么。保护好自己,我们才安全才能不给国家添乱。反过来,国家这个大家与我们的小家也是一体的,现在它正在面临挑战,我们休戚与共、同忧同喜。
奶奶,您的脑袋里也许还有一些问号,但您可以安安静静在家里慢慢去想、慢慢去捋,我们在家里陪着您。
我们有过冬储存着的去年收获的粮食,我们有依旧维持正常运营的辛苦劳动人民买卖的鱼肉,我们有一起吃饭看电视说说笑笑久违的相聚的亲情。我们有同胞,即使是普通人也很伟大,我们也要跟随他们发光发热,我们要一起共克时艰。
别担心,奶奶,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柏青,1938年出生于长春市,祖籍吉林省松原市,中国评剧、影视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前郭县评剧团退休。
2004年春晚与巩汉林合作小品《都市外乡人》,深受观众喜爱。后在《美丽的契约》中饰演范明“妈妈”。代表作品有《喜临门》《欢乐农家》《柳树屯》《手机》等。
因肝脑病晚期,于2014年4月14日15:30病逝,享年76岁。将于4月15日7点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殡仪馆举行告别式。
献给你 | 柴田丰
可不能为一事无成
而意气消沉
看看我吧,
九十六年来
没干成的事情 堆积如山。
孝顺父母啦 教育孩子啦
还有许许多多 半途而废的技艺。
可我确实用过功的哦
用功本身不就很可贵吗?。
振作起来吧
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些什么
为了你的人生 没有遗憾。
南京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气息,窗外的柳树仿佛一夜之间绿了枝丫,清晨的寒意不再刺骨,出门时听到院子里鸟儿叽叽喳喳,脚步不由轻快起来。
春天是个好时节,适合赏花,适合踏青,适合读一本春天发行的诗集《人生别气馁》。2010年的春天,《人生别气馁》再版发行,成为当年日本的第一畅销书,作者是98岁的柴田丰,而写诗是从她92岁开始的。
九十六岁的我 | 柴田丰
“柴田阿婆
你在想些什么?”
护理员这么一问
我就犯难了。
因为我正想着:
“如今的世道
出了毛病
非改过来不可哦”
可末了也只是
一声长叹
一笑了之。
回顾柴田丰的人生,似乎与诗歌没什么关联。她出生于1911年,10几岁时家里生意失败,从富裕之家没落到大杂院生活,她便进入社会打工支撑家里开销;20多岁与烂赌嗜酒的丈夫离婚,结束了短暂的第一段婚姻,重回单身生活;33岁与厨师柴田相识,开始新的家庭生活,生育了儿子健一,日子回归宁静与安详。
经历过战争,亲眼目睹了战后复兴,自己的人生也绕了几个弯,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对柴田丰来说,很满足,很享受。
回忆II | 柴田丰
在车站 我牵着孩子的小手
等你归来
在拥挤的人群里 一看到你
我们就拼命地挥手。
我们三人 漫步在回家的
小路上 清风送来了
金桂的飘香
还有那
收音机里德歌声。
啊
我的车站 我的小路
如今
你们可都还好啊?。
1992年,丈夫去世,之后的20年她一直独居。家庭看护每周末上门拜访,儿子健一每周看望母亲一次。她曾痴迷于日本舞,后来因意外扭伤腰不能再跳舞了。失去了生活唯一的慰藉,柴田丰有些落寞消沉。健一当时正在进行诗歌创作,看到母亲时常叹息,想到她年轻时也喜欢阅读,于是说:“妈妈不如试着写诗吧!就像你平时写的东西一样,很简单,很直白,把心里话,都写下来告诉给我们听!”。
在儿子的鼓励下,92岁的柴田丰开始把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写成诗句,它们来自于某个日常,某个片段,某个回忆,某个对话,某个角落……质朴的诗句中,书写的是她近百年的人生阅历,是人生的欢喜与哀愁,是与生活正面相处的积极态度,是回首往事心怀感恩的智慧:
年轻时,因为被欺负也偷偷哭过不知多少次,回想起来,很感谢阿福;
幸来桥 | 柴田丰
在帮工人家受了欺侮
我来到幸来桥边哭泣
阿福她总是
笑眯眯地 给我打气:
“勇敢、坚强!”
巴波川的潺潺水声
蓝天,白云
幸福来临的桥梁
还有善解人意的 阿福
使八十年前的我
顿时感到: 我挺得住。
如今,再伤心、难过,也不会总是哭哭啼啼;
给自己 | 柴田丰
滴答,滴答
水龙头在不住地 掉眼泪。
不论你如何伤心
如何难过
总是哭哭啼啼的 那可不行。
倒不如一把拧开了 水龙头
让眼泪流个 淋漓畅快。
然后
找一个新杯子 喝一杯咖啡。
曾经,也想过选择离开,但仍鼓起勇气,大胆做梦;
心中的秘密 | 柴田丰
我呀
好几次都想到过去死呢
然而 开始写诗后
得到了很多人的 鼓励。
现在
我再也不说丧气话了。
尽管我已经 九十八岁了
我还要谈恋爱
我还有梦想
我还要登上 云端
乘风飞翔。
写给九十二岁去世的妈妈,亦是写给九十二岁同为妈妈的自己;
妈妈 | 柴田丰
九十二岁
是妈妈去世的年纪
如今
我也活到了这个年纪
我在这个年纪上怀念
我的妈妈。
我再次感受到
每次去养老院探望后
分别时的心酸。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送我离去时
迟迟不肯回屋的妈妈
还有那 浑浊的天空
和在风中摇摆的大波斯菊。
妈妈与儿子相处时,心里总是欢喜的;
窃喜 | 柴田丰
我坐在围炉边 看电视
身边笑呵呵的
是儿子的侧脸
跟丈夫年轻时
简直一模一样。
曲奇和红茶 摆在跟前
不时偷看一眼 儿子的侧脸。
冬日的下午
好一段窃喜时间。
妈妈对儿子,总有道不完的爱;
给儿子 | 柴田丰
如果你心里憋屈
那就想想 你的妈妈
可不能对人发火哦
否则
你过后便会 讨厌自己的。
看哪 阳光,
照在窗上
鸟儿,在窗外欢唱
“打起精神,打起精神”
鸟儿的叮咛 你听见了吗?
健一
写诗,不但让柴田丰重燃希望,也使她和儿子有了更多共同话题。健一每周来探望时,会看她的新作,与母亲一边讨论一边修改,并将这些诗投稿给《产经新闻》的“早晨的诗”专栏。作品刊登后,淳朴和富有哲理的诗句,深受读者喜爱。电台的一档“深夜列车”节目录制了她的诗句,许多路上奔忙的人,被她的诗温暖和激励,称她的作品为“治愈的圣经”“人生的救挽歌”。
98岁那年,柴田丰的首部诗集《人生别气馁》(《请不要灰心呀!》《别灰心》)自费出版,广受赞誉。2010年诗集再版,收录更多诗篇,总计42首。2011年,整整百岁的柴田丰,出版了第二本诗集《百岁》,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在这一年,她受电视台邀请登台朗诵自己的诗,震撼了刚经历过大海啸的人们,也带给他们巨大的抚慰。
2013年1月,101岁的柴田丰离开人世,同年以她为原型的**《人生别气馁》在日本上映。
**剧照
诗,让柴田丰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她说:“写诗时没有在意自己的年龄。看到写好的书,忽然想起来我已经100岁了。”
诗,让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出门前精心化妆,像少女一样为穿戴什么而烦恼。
诗,让无数沮丧、气馁的人得到力量。他们说:“当我气馁时就会拿你的诗出来念,不经意地就流下感动的眼泪。”“人并不是年龄大了就会老,有着自己个性的人,即便岁月流逝也总是保持着向前看的样子啊。”
化妆 | 柴田丰
儿子上小学时
曾经开心地告诉我:
“同学都说
‘你妈妈真漂亮’”
我那天起
我就开始
认真地化妆
到了九十七岁的今天
我依然认真地
化妆。
依然期待着
有人夸我
漂亮。
闭上眼睛 | 柴田丰
闭上眼睛
我就看到了
梳着小辫的自己
活蹦乱跳,满地乱跑。
妈妈的呼唤
和飘过蓝天的白云
还有那
无边无际的油菜花。
九十二岁的今天
我闭上眼睛所看到的
这个瞬间掠过的世界时
一个多么欢快的 世界。
寂寞的时候 | 柴田丰
寂寞的时候
我就用双手舀起
透进门缝来的 那缕阳光
然后 抹在 脸上
一遍 又一遍。
暖暖的阳光
如同妈妈的体温。
“妈妈,您放心
我硬朗着呢”
我咳一声嗽 站起了身子。
柴田丰的诗,没有华丽的词语,亦没有厚重的典故,细细读来却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饱满的生活画卷。读着她的诗,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静静坐在院子里,阳光洒在她银白的发丝上和那写满故事的皱纹上,她的眼眸依旧透亮,闪烁着生命的光彩。
风与阳光 | 柴田丰
我坐在檐廊上
闭上眼睛
风与阳光 轻声细气地
招呼我: “身体 好吗?
不来院子里 溜溜腿吗?”
“好咧,别小看我哦”
——我在心里应了一声
“呀呼儿哟”
——我站起了身体。
我呀 | 柴田丰
活过了九十 我开始写诗
每天的生活 有滋有味
尽管身体老朽 瘦似枯枝
然而目光如电 透人心脾
耳朵,听得见微风的细语
嘴巴,
能说上三天不停
“阿婆,
您真有精神啊”
对喽
您越夸我 我越起劲。
柴田丰用诗告诉我们,最好的时机就是当下,最好的年龄就在此时,90岁开始写诗也能成为诗人。她还用诗告诉我们,眼前的迷茫、困惑、烦恼、灰心、挫败……都是人生的一个片段,终有一天,它们会成为人生诗歌中的一个章节,回看时你会感慨 “活着,挺好。”
《人生别气馁》: 柴田丰42首诗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