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员工总是想要辞职?

员工 0 90

为什么老员工总是想要辞职?,第1张

为什么老员工总是想要辞职?
导读:作为职场的老员工,很想辞职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因为老员工时间长了,在老板眼里没有年轻人做得多做得快,所以很多时候老板并不是很尊重。不会在乎老员工的想法。特别对于打工人来说,在纸厂上班年龄大了 就意味着被淘汰,所以老板看到老员工也不喜欢,得不

作为职场的老员工,很想辞职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因为老员工时间长了,在老板眼里没有年轻人做得多做得快,所以很多时候老板并不是很尊重。不会在乎老员工的想法。特别对于打工人来说,在纸厂上班年龄大了 就意味着被淘汰,所以老板看到老员工也不喜欢,得不到尊重和信任

一个员工在公司里面没有归属感,主要还是老板,给不了尊重,很多时候伤害了员工的内心,而且老板从来不信任员工,做事都是半遮半掩,很多事情不给员工知道,同时委托事情给员工做事的时候,经常怀疑员工搞一些小动作,在这个环境之下,员工得不到尊重,又没有信任,离职都很正常。

2只有罚款,没有奖励

公司里面都有规章制度,约束的员工,例如上班打卡,还要不能玩手机之类等等的制度,如果上班迟到十分钟,一般都会罚款一百左……右,这表示都能理解,但员工上班完成老板给委托的任务,还是

很漂亮,超额完成,从来没有奖励,或者晚上加班一个小时左右,没有加班费,被员工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上班迟到被扣款,晚上加班没有加班费,这样的公司只知道罚款没……有奖励,员工离职率也非常高。

3老板对员工很苛刻,对亲属员工……从来不管

公司里面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对员工非常苛刻,经常给到任务给员工,让员工苦不堪言,一般员工咬牙坚持就算了……,但对于一个公司里面的老板亲属员工,老板一般都是一只眼开,一只眼闭,从来都不管,有时做错事的时候不会责骂亲属员工,把责任推到其他员工身上,非常让人心寒的做法。

又或者是员工玩手机就会被罚款,而老板的亲戚就不会,他们玩手机从来没人管,这都是非常不公平的做法,员工意见自然就大了,所以你一直很正常。而且对于老员工来说,很多人表示不尊重,觉得你年龄到40岁以后,就应该退下去,让年轻人来做年轻人,看到老员工也不喜欢,觉得你人老了不尊重你不礼貌。特别是职场的领导,会另眼相待,别人加工资的时候都是背着老员工给新员工加工资,当知道的那一瞬间,觉得在职场工作这么多年没有受到好的待遇那一瞬间就特别想辞职。

说实在的现在很多职场年轻人虽然觉得工资低,但是又不敢辞职,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悲哀的,这种人在思想上只会抱怨,但是却从来不会做出行动上的改变。

但大多数人也会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有人故意挑拨离间,夸大事实

首先是很多人在中间挑拨离间,故意将事情放大。如果这样说,可能有些人会反对认为说得比较偏激。其实在职场上,很多人,一方面抱怨公司发的工资低,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敢辞职,也不敢向领导提出加工资的要求。这些人只会在私下一味向熟悉的同事朋友抱怨,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抱怨来影响自己身边的同事,让身边的同事同样也累积一些负面的情绪,然后这些负面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迎来一个爆发时期。

那些被影响的人在爆发之后,最后肯定会和公司的领导发生冲突,而这些成本的主要内容就是此前那些此后抱怨又不敢提出诉求的人的要求。比如抱怨公司的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差,无力又不好,其实这种事情每个公司都有,甚至是一种常态,好一点的公司可能会及早做出应对政策,早日给员工升职加薪。

而且大多数公司解决的方案也是涨薪给员工或者增加其他福利,所以这一类抱怨公司不好,但是又不敢辞职的职场人,他们通过自己背后的这些聪明的操作成为了最大的受益人,只不过公司可能不知道他们做了这件事,这类人虽然可以达到目的,但是这种做法非常窝囊。

2、有些人好高骛远,又不想脱离现状做出改变,甚至想博取同情

很多老师在一些乡镇教书,月薪大概也就两三千,如果按月薪一万的工资程度来看,这些老师的工资确实是非常低的。所以,这样的老师抱怨过自己工资低也很正常。但是话说回来,这些在乡村教书的老师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块钱的工资。但是他的工作时间一天只有8个小时,再看一些就体力活的工人,那些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一年除了过年休息两三天以外,全年无休的。

如果让这些老师和干体力活的工人换工作,这些老师可能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工资低了,其实这些老师选择待在乡村,而不想去一二线城市的学校发展是有原因的。想要知道月入过万其实也不难,但最大的问题是这类老师他们并不想去大城市发展,但是又想着能够拥有大城市的优厚待遇,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些老师只会在一些平台上抱怨自己的工资低。这个非常明显,一边是乡村的中学老师,另一边是二线城市以上的中学老师,虽然同样是中学老师,但是待遇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时,如果有旁人提出让这些老师换岗或者是换一份工作,这些老师又会抱怨说自己做这份工作已经习惯了,要他们去换工作,还不如让他们回家去种田,这样可以看出。

这些抱怨工资低的人,希望在保持自己原有岗位,原有工作强度的情况下,给他们升职加薪。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是一种笑话。他们之所以一边抱怨一边又不辞职的原因,就是为了博取同情,最后想从中获利。

3、想从中赚取别人的苦劳

在职场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员工喜欢自嘲,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只是基层员工的话,如果是变成了管理层的人来说,就会变成没有功劳。你谈什么苦劳?

的确是这样,因为领导和员工所处的立场不同。说的。话做的事首先是先有利于自己,再有利于别人。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他们这样说其实并不是抱怨,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突出自己对公司的一种贡献,然后希望待在原来的岗位上,保持原来工资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福利。比如说你做一份工作。你按时完成工作了,拿到应有的待遇,那只能算是你分内的事,也就是说你对公司贡献出你应有的工作能力。但是谈不上伟大。除非你对公司做出了,足以改变整个公司命运的事。得到了公司的隆重嘉奖,那样的话才算得上是伟大。

这样的人其实是很悲哀的。再回过头来看,这些人虽然他们具备相应的社会经验,而且他们的年龄也比较大了,之所以抱怨是因为对工作现状感到无能为力。选择继续留下,或者是贪图安逸或者是工作能力差,虽然一直在抱怨,但是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可能辞掉这份工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是很小的。因此这一些人喜欢在职场上抱怨公司不好,但又不愿辞职,其实是他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有所在岗位限制了他的发展,但是他又是安于现状,不想辞职,所以只能依靠抱怨,并且希望通过抱怨来赚别人的一点苦劳。

甚至找不到工作,就算能找到工作。新找的工作可能还不如自己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所以他们不敢辞职,只有剩下抱怨。要彻底改变这种抱怨工资低,又不敢辞职的人,就要让他们勇敢地脱离现状,才能走出自己想要走的路。

启发是:

职场就是职场,千万不要养成向同事抱怨的习惯,有问题就说问题,有意见就提意见,如果提了也没用,那就憋在心里,千万别四处抱怨。抱怨除了展示你的无能之外,对你没什么好处。训练自己的忍耐功夫,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你就离当领导不远了!

记得之前公司有一个老同事,动不动地就和大家说自己要离职,感觉工作没意思,每天都听他和别人在私下里唠叨。可是后来有一天他再也不提离职的事情了,当时大家还很纳闷,就半开玩笑地问他怎么不提离职了啊?是不是舍不得离开啊?这位老同事通常也是笑而不语,有时候还会来一句:我愿意……

直到过了很久之后,才听领导助理和人闲聊的时候,说有一天老同事去找老板提出了想要离职的想法,老板看他工作能力还可以,并且在公司也算是老员工了,于是提出给他多加1000元钱,想要他继续在公司工作下去,这才彻底了打消他的念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老同事也算是有点儿心机,没找领导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和同事们说自己想要离职,等到他真正找领导谈这个问题的时候,领导早已经知道了他有想要离职的想法了,也因此很快给出了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条件。

当然对于那些也想要提升职和加薪的朋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通过离职的方式来和老板谈条件,谈不好可就直接把自己的后路给断掉了啊,就算谈好了,也会多少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让人感觉你是在变相威胁。

“以退为进”可并不是适用所有人的,都说兵贵险招,可是通常在职场中,维稳要比冒险更重要。

领导给你调岗怎么办,有部分公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员工进行调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种事情。

1、与领导协商 

 公司虽然说可以有调整岗位的用工管理权限,但对单个劳动者来说,公司调岗调薪,可能会对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变更,因此,属于要变更劳动合同相关内容,必须要与劳动者进行协商。

2、商量岗位待遇

  劳动者在公司调整岗位时,没有特殊理由,也应该给予一定理解和配合。目前,在人事惯例中,调岗位,相同相近,不明显降低待遇,属于合理范畴,如果岗位相差很大,且待遇明显降低,如总经理调去当清洁工扫厕所,则属于污辱性调岗。以上情况,必须要征得劳动者同意。 

 3、申请赔偿金 

 如果不征得同意,强行调整,因此产生的劳资纠纷,如果员工离职,可申请仲裁,公司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法律依据:公司单方面改变劳动合同约定内容。

一、想把你架空赶你走——不好意思直接把你给开除,只好通过调岗的方式,很明显嘛,本来你的工作做得好好的,突然把你调到其他的工作岗位上,而且新岗位的重要性显然没有之前的高。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了,看领导是不是有意要把自己给架空,想撵自己走!  二、让你做更上手的事——想让你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人尽其才,得到领导对自己调岗的时候,自己先不要苦闷,看看新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万一是想让你的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呢?领导的这个用意还是好的,那么你就不能先表现出来,特别的小家子气,错过了好机会!

三、给顶替你的人让位——其实就是想给你一个好的台阶下,给你留面子。其实这种情况在职场中特别常见,能者被提升,能力欠缺的就要主动让位。这种情况明明是自己不给力,就不要再去埋怨领导对自己进行调岗了,不过这时候你最应该要做的就是清醒过来找到不足,迎头赶上! 

  四、确实需要你的帮忙——公司再也找不到,其他人可以用了,只好打你的主意  如果你反过来想一想的话,要是领导心中没有你,他怎么可能会想到你呢?而且还是通过全公司范围的甄选,最后确定的你。但是这仍需要你对新的岗位进行分析判断,不要错误的理解了现状!

  五、想试试你的稳定性——或许领导故意对你作出一些变动,看你的忠心,如果你能过这一关,保证你以后跟着领导尽管等着吃香的喝辣的吧。这是领导对员工是否信任到最后一道考核,所以如果你能够清晰的认清楚这个现状,就不会错过被领导重要的好机会,因为确实难得!

创业20多年,张勇所带领的海底捞一直是一些大公司的学习对象,据说华为指定要求公司高管体验海底捞的服务;小米创始人雷军先生,不仅要求高管体验海底捞,还要在服务上向海底捞学习。

若谈到中国公司情感文化管理中的佼佼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都是海底捞,因为它做到了让员工死心塌地跟着公司。

以下为张勇演讲全文:

01

服务就是差异化

我18岁进工厂,成为拖拉机厂的一名电焊工人,上班几年后觉得无聊,就在街边摆起了四张桌子,开始卖麻辣烫。

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1994年3月,海底捞第一家火锅城在四川简阳正式开业,我、我太太、同学和同学太太四人,就是海底捞的创业团队。

那时我连炒料都不会,只好买本书,左手拿书,右手炒料,就这样边炒边学,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味道很一般,所以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速度快点,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笑脸。

因为我们服务态度好、上菜速度快,客人都愿意来吃,做的不好客人也乐意教我做。我发现优质的服务能够弥补味道上的不足,从此更加卖力,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我都二话不说去帮忙。这样做了几年之后,海底捞在简阳已经是家喻户晓。

我做火锅是偶然,但也算歪打正着,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

1999年,我决定将「海底捞」的牌子做到外地去,海底捞走出简阳的第一站,选在了西安,因为西安那边有人愿意和海底捞合作。

但事与愿违,海底捞刚到西安头几个月都接连亏损,眼看就要把我们之前辛苦积攒下来的老本赔个精光,危急关头,我果断要求合伙人撤资,委托我派过去的得力助手杨小丽全权负责,重拾海底捞的核心理念——服务高于一切!短短两个月内,西安海底捞店居然奇迹般地扭亏为盈。

我这个人想法也比较开明,没有「餐饮服务」的定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只要顾客有需求,我们就做。

比如,早几年被网友们热评的「火锅外卖」,起因是我在开会时提了一句:现在网络营销很火,咱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嘛!实际上这一形式自2003年就开始了:

受到「非典」的影响,餐饮行业陷入低谷,海底捞也未能幸免,营业额直线下降,往日宾客满座的火锅店变得冷冷清清。

身为西安店的经理,杨小丽开始寻思对策:客人不愿进店就餐,那可以给客人送上门去,她马上就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海底捞火锅外卖的消息。送火锅上门,这很新鲜,海底捞的订餐电话立刻响个不停。

为了送货方便,我们将传统的煤气罐更换为轻便的电磁炉,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电磁炉。记得这事当时还被「焦点访谈」栏目作为餐饮业在「非典」时期的重大创新进行了专题报道。

02

服务好你的员工

海底捞的服务员很多都是经人介绍过来的:老乡、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这种招聘方式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就餐的顾客是人,管理的员工是人,所以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

我始终认为,只有当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会真正快乐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后再透过他们去传递海底捞的价值理念。试想你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工作,自然就很开心,这种快乐的情绪对身边的人都是很具感染力的。

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且都会配备空调;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分钟;还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公寓还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

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人民币。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每个月会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这些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保险了,他们因此也会一再叮嘱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捞好好干。

此外,我们出资千万在四川简阳建了一所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免费上学。我们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会拨100万用于治疗员工和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

虽然这样的福利和员工激励制度让海底捞的利润率缩水很多,但我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当。

加入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在头三个月以内会比较高,因为生意太好了,确实太累了,三个月到一年之间有所降低,等过了一年就比较稳定了,能做到店经理就非常稳定了。海底捞员工的薪酬水平在行业内属于中端偏上,但有很完善的晋升机制,层层提拔,这才是最吸引他们的。

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我们会告诉刚进来的员工,你只要好好干,我们一定会提拔你,这是我们的承诺。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理想,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学历也不高,但他们一样渴望得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希望和城市居民一样舒适体面地生活,他们也愿意为追逐梦想而努力,用双手改变命运。

我要让他们相信:通过海底捞这个平台,是能够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个梦想的。只要个人肯努力,学历、背景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身边榜样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未来。

我们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项指标:一是顾客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服务员,不可能承诺让所有的顾客都满意,只要做到让大多数顾客满意,那就足够了。我们会邀请一些神秘嘉宾去店里用餐,以此对服务员进行考核。

我看到有的餐厅训练服务员,微笑要露出八颗牙齿,嘴里夹着根筷子训练,我说这不是笑啊,简直比哭还难受,他们脸上僵硬的笑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海底捞从来不做这类规定,激情+满足感=快乐,这两条都满足了,员工自然就会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之中。

03

海底捞的章法

海底捞的员工有很多级别,有合格、优秀、标兵、劳模等,还有一个晋升的机制,只要干得好,就可以慢慢获得晋升。海底捞的很多店长、小区经理都是来自企业底层,很少有空降的。

我们会这样告诉中层,前两天你还是一个民工,现在你做店长了,甚至做小区经理了,还给你配了车。你改变了命运,现在你底下这些员工,他们还没有改变,你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你该不该把他们带起来将心比心,这些道理他们就很容易接受。而且下面的员工也很努力,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海底捞提拔干部,我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看这个人是不是与人为善。之所以定了这个标准,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它对自己的触动很大。

这件事发生在我的家乡四川。因为开店,我在外面的时间比较多。有一年回家,我向我妈问起「傻子」的情况。我妈说,你问他干什么我说他们家很困难,我现在条件好了,想给他送一万块钱过去。我妈说,你怎么不早问他早死了。

「傻子」是我的同龄人,他父母可能是近亲结婚,所以他先天弱智。父亲据说是去外地打工了,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实际上是把娘俩给撇了。母子两个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

起先,「傻子」的母亲在一个机械厂工作。后来下岗了,靠在机械厂门口摆小烟摊维持生计。后来机械厂改制,负责人不让她在门口摆摊了,实际上就是把娘俩的生计给断了,没办法母亲就决定带着儿子一起自杀。

听街坊的描述,那天「傻子」特别高兴,到处跟街坊说,他要吃方便面了。那时候,方便面对于他们家还是个奢侈品。母亲带着「傻子」到了一座小山上,用暖瓶里的水冲开一包方便面,放上老鼠药,娘俩就这样死了。只有一包方便面,做母亲的给了儿子,她自己喝的白水。

那个机械厂的负责人,完全可以让「傻子」母亲再接着摆摊,或者随便安排一下,但是他没有,直接导致了两条生命的消失。所以我坚持要求一个中层干部要能与人为善,这一点很重要。

海底捞是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的。我一直觉得人力资源部门是人为地分裂出来的一个组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很不利。说实话,人力资源的负责人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的能力。通常,他们做事的原则是不得罪人。

其实每个企业都想打造一种宽容、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但总是会有一些异类,不认同企业文化。

我觉得一个好的领导一定要有这种变革的勇气和能力。至于怎么处理,这个就千差万别了,有些是很野蛮的,直接剥夺他所有的东西。我觉得也不对,应该互相考虑。但是这个问题一定是要处理,并且不能拖太久。

管理有时候是慈不掌兵,作为企业老总一定要轻而易举地越过这些障碍,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息这种纠纷。我觉得这跟性格有关,有的人性格上就不太善于处理这种关系,总是有很多理由,比如说老员工啊,他的贡献啊,这样处理起来,就会比较犹豫。

我天然就缺乏这种念旧的情感,没有这种所谓道德上的压力。老婆说我天生六亲不认。不过海底捞很少用极端方式。大多数是降职、训斥,犯了错误的员工以后还是有机会的。开除人也不是经常干的,做老总的,能干一两次就差不多了。我这么多年都没有干过一次。

04

用服务连接人和信息

提到海底捞,每个人都觉得服务很好,我们能得到这么一个评价也非常不容易。像很多科技公司是用技术把人和信息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平台的模式,但是,我想用服务把人和信息连接起来,有可能是前面一种方式的补充。

换句话说,你可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火锅店的服务员小黄在这里工作十年,然后你老去这个火锅店,你们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朋友关系,有一天你加班的时候某个亲戚要来,你可以把钥匙给这个服务员,然后告诉你的亲戚——自己在加班,钥匙由海底捞的小黄给你带上去,这样一来,我们和社区的联系就会比较紧密。

还有一个场景,比如说,一对夫妻来火锅店,先生是山东人,太太是四川人,我们推菜的时候肯定是推四川菜,因为老公的胃口会被老婆改造。

如果他喝酒,喝酱香型还是醇香型,这些在他消费的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来,这些数据对未来的一些更精准的服务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人问我,你经历了公司从小到大、人员扩张,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可以分享。

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建议,管理一个有大量人力的公司,我每天都在解决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解决不好,可能我的同行们也解决不好,只能说大家都尽力了。

我在尽力做的时候,市场也给我机会,还让我活得好好的,我觉得海底捞到今天主要还是幸运,硬要说有什么建议,就好好做呗,别去东想西想的。

因为有十个人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有九个人中途会花心去做别的事情,如果你认认真真把这一件事情做好,最后留下来的就是你。

网页链接

几点建议:1了解到谁可以实在的帮到你;2确定人员后把钱装好,用信封3最好到领导家中;4金额建议送10000元,如果资金有困难那就送5000,在少就不好办事了;5必要的吃饭请客还是需要的,可安排事前或事后;6大金额的送礼好处在于不成功可以退回,坏处是资金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