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粗心奶奶接孙女放学,孙女被落下只接走书包,孩子最终是如何找到的?

老人 0 61

江西粗心奶奶接孙女放学,孙女被落下只接走书包,孩子最终是如何找到的?,第1张

江西粗心奶奶接孙女放学,孙女被落下只接走书包,孩子最终是如何找到的?
导读: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所关注的,毕竟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说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个家庭就会破裂。生活中丢孩子这样的事情还经常发生,就像在江西的一位奶奶去接自己的孙女放学的时候,竟然直接走了书包,把孩子留在了那里。孩

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所关注的,毕竟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说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个家庭就会破裂。生活中丢孩子这样的事情还经常发生,就像在江西的一位奶奶去接自己的孙女放学的时候,竟然直接走了书包,把孩子留在了那里。孩子还很小万一遇到什么事情,或者是遇到坏人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一:孙女自己找到交警。

很幸运的是这位小女孩还是很聪明的,当奶奶自己拿着书包走了之后,就赶紧找到交警说明情况,自己找不到奶奶了,还记得父母的手机号,交警这才联系到父母,在征得父母的同意下,交警护送小女孩安全回到家。幸好遇到的是交警,万一真的是遇到坏人的话,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二:因为家庭矛盾奶奶独自回去。

当孩子找到之后大家也明白了前因后果,其实并不是因为粗心而丢了孩子的,而是因为奶奶说一些家庭里面的矛盾,那会正在生气,所以自己拿着书包就回去了,孩子留在了原地。在路上奶奶也比较的后悔,但是也没有什么****,所以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如果说是因为婆媳矛盾的话,那么很可能因为这件事情之后矛盾再次升级。

三:在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当心。

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在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当心一点,不然的话后果是你所承担不起的。这幸好是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万一被人贩子拐跑了,那自己的一生将会在悔恨中度过,那是一个家庭的悲哀,可能还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本来一个好好的家庭就被毁了。

现在社会上的坏人真的是太多了,不管是接送孩子上学还是外出玩都要当心一点,保证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爷爷的爸爸,是爷爷的孙女的老爷爷或太爷爷,所以,爷爷的孙女是爷爷爸爸的重孙女。爷爷的爸爸是孙女爸爸的爷爷,重孙女是老爷爷或太爷爷的第四代。在民间的风俗,如果老爷爷的第四代是重孙子,这个家庭,就会被称为四世同堂的家庭。

我觉得这种正能量的视频就要广泛地宣传,它们对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宣传了中国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也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随着网络视频的迅速发展,大家都喜欢将自己身边的各种生活趣事分享在网络上,这不“10岁重孙给108岁太爷爷喂饭”的视频就被众多网友纷纷转载,大家看到这个画面之后都深受触动,都被这位可爱小重孙的行为暖到了。

视频画面中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和一位108岁的太爷爷。由于这位爷爷的年数已大,所以在生活上以及不能自理了,他当时躺在一张床上,旁边的这位小姑娘其实就是这位太爷爷的小重孙女。这个10岁的小重孙小心翼翼的将饭菜喂到太爷爷的嘴巴里,还奶身奶气的嘱咐太爷爷要慢慢吃。

这样温馨的画面让人看了之后不禁落泪,人生最大的幸福也就不过如此吧!人世间最大的情感莫过于亲情了,虽然太爷爷和小重孙已经隔了三代,但是他们之间的血缘和亲情是隔不断的,其实小朋友天性都是单纯善良的,我觉得这位小姑娘能如此孝敬老人,与父母对她的正确教育是分不开的。

中国有一句古话“你宠我到大,我疼你到老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都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带大的,爸爸妈妈要忙于自己的工作,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下长大的,所以他们跟这些老人的感情都是非常深厚的。这些老人为儿女们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就应该享福的,我们对待老人就应该像他们对待小时候的我们一样,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爱,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才是我们作为一个晚辈该做的事情。

生了孩子之后,许多宝妈需要重返职场,孩子又太小,所以很多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在带。老人哺育了儿女,如今又开始帮忙带第三代,十分辛苦。

之所以让老人帮带,一是出于经济上的压力,而更关键的则是,自家老人带娃家长放心,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老人是否真疼孩子,从这4个细节中能一眼看穿,眼见为实,都不用过多解释。看看你家老人占了几条?

把孩子的安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自从宝妈生下了宝宝,双方老人都变成了“防拐专家”。每当网上有相关信息出现,爷爷奶奶常常是一边痛骂坏人,一边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注意。

每次父母领娃回家,总是给你讲一堆有些“危言耸听”的事情,然后给你普及如何避免孩子走失的常识,如果发现你在遛娃时玩手机,恨不得一个巴掌呼过去!

“我孙子要是有事,我也不认你了!”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啊,每次孩子出门都紧紧拽着小手,以前是广场舞领舞达人,如今则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遛弯围着孩子转。

等到孩子上学了,赶上刮风下雨,老人早早就准备好了雨具,生怕雨天路滑或堵车,甚至比平常早了半个小时到幼儿园。有这样的老人在,是孩子和父母的福气。

相反,有的老人不是搓麻上瘾,就是在家不断刷手机,孩子安全不上心,攀高踩低摔跟头,还会和宝爸宝妈抱怨,“这孩子天生不好带,太淘气”。

小孩子好动很正常,关键看如何引导。摊上这样的老人,想必家长也不太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带吧。

自己节衣缩食,给孩子花钱却很大方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自己到老了也都是些“不费钱”的爱好,生怕给儿女添麻烦,给自己留点“过河钱”。

自从有了孙子和外孙,出手变得十分阔绰。我身边有位朋友,她家宝宝最喜欢太爷爷了。太爷爷有退休工资,每次重孙女去都给买这买那的,孩子也爱黏着他。

可是老人自己却很节约,衣服鞋子都穿旧的,家人给他买就不高兴,说是浪费,有这钱还不如给我重孙女留着呢,隔代亲无敌了!

还有一类老人,平时逢人便讲自己如何爱孩子,真遇到事情的时候,却找各种理由往回缩,揣着明白装糊涂。

为了孩子的成长,愿意和儿媳妇“和解”的老人

婆媳矛盾是历来的难题,原因有很多。但是看老人是否疼孩子,也要看双方是否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和解。

闺蜜小红家就是这样,之前因为结婚的种种细节,她和婆婆相处得很不愉快。等她生了孩子,婆婆来帮忙带娃,为了孩子的成长,双方都更加理解和尊重了。

老人会主动学习新的育儿知识,小红也深刻体会到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道理,很多事情看淡了,也理解了,婆媳相处反倒比以前好了。

说到底这是真心疼孩子,一眼能看穿,不用过多解释,宝妈自然心里有数。

大人即便有冲突,也不该牵扯到孩子身上,糊涂的老人才会挑拨孩子和妈妈的关系。

认真管教孩子,知道什么是对孩子真的好

老人宠溺孩子,有求必应,其实对孩子并不好,还会养出一身坏毛病。一味“讨好”孩子的老人,或许不是故意的,但结局却并不好。

相反,老人不仅爱孩子,而且在认真管教孩子,发现孩子做错了事及时纠正,犯下原则性错误绝不姑息,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才是真心为了孩子着想。

有种老人,爸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即使是回屋偷偷抹眼泪,也不会干预父母的教育;而不是平时不管孩子,一到父母管就充当好人,差距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