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绚烂的流星是来自天国的使者,它的每一次坠落是为了指引一个灵魂升入天国。当我再一次看见流星划破夜幕时,我不禁想到:安住在另一个世界的奶奶,不知是否安好? ——题 记 幼时总觉得奶奶不喜欢我,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因为每一次回老家过年,总是爷
绚烂的流星是来自天国的使者,它的每一次坠落是为了指引一个灵魂升入天国。当我再一次看见流星划破夜幕时,我不禁想到:安住在另一个世界的奶奶,不知是否安好?
——题 记
幼时总觉得奶奶不喜欢我,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因为每一次回老家过年,总是爷爷给我准备漂亮的新衣服、美味的糖果,还有必不可少的压岁钱,奶奶却什么都没有!这种想法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认识有了改变,是一个夏季。一天,奶奶突然到来,说:“刚搞完‘双抢’(早稻的抢收和晚稻的抢插),我就来看看我的宝贝孙女。”奶奶将手中的篮子、我织袋递给爸爸,说:“篮子里袋子里装的都是正宗的土鸡蛋、土鸡,给我的乖孙女加强营养的,让她长好身体,好好读书。”然后又招呼我过去,从一个旧背包里拿出一包东西递给我,对我说:“这是你喜欢吃的零食。”()眼前的一切,使我突然间明白了许多,为儿时的臆想十分惭愧!那时的我,真是太不懂事、太幼稚了。从此,我在感情上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亲近奶奶了。
可是,天意弄人!
一天放假回家,家里坐满了客人,我天真地以为家里有喜庆之事。然而,爸爸心痛地告诉我:“奶奶住院了。”我惊呆了,第一反应是要去看奶奶。我夺门而出,在昏暗的马路上狂奔,不去理会路灯下行人异样的眼神,只觉得去医院短暂的路程突然变得很漫长,很漫长,似乎没有了尽头。奶奶看到我的到来,高兴地坐了起来,全然不顾手臂上正在打着点滴,还若无其事地给我讲家乡的趣事。看到奶奶的精神状况,我感觉奶奶的`病没有什么大碍,也就安心回家了。
然而,奶奶转院治疗让我萌生了不祥的预感,我的心倍感不安。迫不及待地去医院探望奶奶。眼前的一切着实让我无法接受——奶奶的那张脸已经丢失了以前的红润,在苍白中刻出了许多憔悴的神情,人也瘦了许多。我强忍着泪水,紧紧握住奶奶干瘦的双手,一股冰凉的感觉通过奶奶的双手向我心中袭来。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头脑中一阵空白,没有找到一言半句安慰亲爱的奶奶……在一阵相对无语过后,奶奶吃力地开口了:“我的乖孙女啊,你晓得啵,要不是你爸那天晚上回老家看我,我恐怕早就死了。我自己知道,我是一个快死的人了,没有什么好牵挂的,只是我以前对你不太关心,你不会怪我吧!你一定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不忘每年清明节到我的坟边给我捎捎话……”没等奶奶把话讲完,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到奶奶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待自己的情绪稍稳定下来后,我饱含深情轻轻地对奶奶说:“奶奶,我怎么会记恨您呢,您可要好好地治疗,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等我上了大学,要带您遨游世界。”
听到我的话,奶奶笑了,笑得很甜,我看出笑意深处更多的是无奈和痛苦……
奶奶最终还是走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守灵时,我无奈地看着奶奶安详地躺在冰冷的水晶棺中,嘴角还挂着一丝似乎幸福的微笑,仿佛对我的守护感到十分满足……
奶奶,您现在过得还好吗?
201x年秋天,阴历八月二十这一天,是一个让人痛心的日子,奶奶您走完了您的一生,驾鹤西去了,您走得匆匆忙忙,突然而安详,离开了生活一辈子的家,离开了所有的亲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堆薄薄的黄土,把您与所有的亲人分隔为两个世界,我们在您的墓前静静地肃立,静静地跪下,我心默默地倾诉着对您的思念和哀思。奶奶一路走好,安息吧!看着香烟萦绕,亲人们恸哭,您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您没有离去,就在我身边一样。
回想到阴历八月十四那一天,是您九十二岁生日。那是一个天空睛朗,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驱车到西崖底村二姑家去看您,给您过生日时,您还盘坐在二姑家的土炕上,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甥都围在您身边,给您买的蛋糕、饼干,最喜欢吃的山楂卷、冰糖块等等堆放了半炕,您被一种幸福包围着,像一个可爱的孩子一样,一种满足感写在脸上,您说着、笑着,不时还用手锤打着您不争气的腿……您还微笑着对我说:“没有让孩子们都回来,让我见一见。”我说:“奶奶明年吧,下一次,让她们回来。”实在没有想到,这一次成为奶奶您最后的一个生日,永远永远也没有了下一次……
奶奶杨志梅,北翟管沟人,生于20世纪民国八年(1919),是穿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风雨沧桑、命运多歼的小脚女人,饱受旧社会的苦难,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感受了***的伟大,一生养育六男二女, 一生勤劳、 一生奉献。
奶奶出生在黑暗的旧中国,自幼家境贫寒、吃糠咽菜,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排行老二。由于受几千年的封建习俗束缚,自幼裹足,饱受旧社会的苦难,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十五岁嫁给本村的我爷爷,住在了北翟管沟东边的一眼窑洞里。爷爷在村 担任教育主任,也算是一个文化人,一天忙碌于学校,家里重任落在奶奶身上。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爷爷又担任村财粮主任,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当时八路军三十团团长李德生带领的部队在翟管村驻扎。奶奶积极地去料理伤员,做饭、端水,忙前忙后,吃苦在前,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1942年正月的一天,日军到北翟管村“扫荡” ,爷爷、奶奶带着幼小的父亲和二叔,东躲西藏,正月十六在熬则垴(地名)窑洞里又生下了大姑。在日军的几天频繁“扫荡”中,奶奶怕刚刚出生的孩子的啼哭影响了乡亲们的安全,只好忍痛把大姑放到了山上半路上一个隐蔽的地方,和乡亲们逃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面,免遭一难。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的日军离开后,爷爷、奶奶们才返回来去寻找大姑,看到大姑安然无恙,悲喜交加的爷爷、奶奶才又把她抱回了家。
有一次日军在疯狂的扫荡中,把躲藏在山沟里的乡亲们集合到村里学校的大场上,气势汹汹、疯狂地逼乡亲们说出八路军伤员在哪里,谁是***员。乡亲们都说不知道,没有被日军吓倒,日军只好让乡亲们各家认领自己家人,这时有一个八路军伤员没有人去认领,在这生命危急的紧要关头,奶奶急中生智,挺身而出,把他认领为自已家的人,才使他化险为夷,免遭灾难,传为佳话。
还有一次,日军把奶奶的父亲杨碾孩(我的外祖爷)和村里的杨克明、张文兰、杨补留和社城河滩的任全金等人抓起来,五花大绑在大树上,奶奶临危不惧,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一步一叩头地求饶着,他们最终逃出了日军的魔掌。
1945年,奶奶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投身于纺织运动中,纺花织布,做军鞋,支援前线。白天织布,夜间还要继续纺棉花,在那个年代里,穷得连煤油灯都点不起,有时借着窗户里透进的月光纺棉花,练就了黑夜不点灯纺棉花的本领。父亲常常给我们讲起这一切,他说,他们已经睡了一觉了,醒来时奶奶还在纺棉花,天不明,鸡还没有叫,就又接着干,我父亲起床到学校上学,奶奶早已把饭做好。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她把织好的布用槐树叶煮下水后染成蓝色,非常好看,工作走在前,还被村里和二区政府评为“纺织模范”。
生活虽然艰辛,奶奶什么也不甘于落后,是一个人穷志不穷的人。由于孩子多,锄地、拾柴、烧火、做饭、缝衣、浆洗、做鞋,样样能干。家教也非常严格,由于自己不识字,对待孩子们的学习,从不马虎,孩子们到了上学年龄都要送到学堂接受教育,对待孩子们非常呵护,是一个慈善的母亲。在那个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里,喝的米汤是清汤寡水,几乎没有几粒米,奶奶总是自己喝点汤,把碗底困下的几粒米留给孩子们……
新中国成立后,奶奶深明大义,义无反顾,连续把三个儿子(二叔、四叔、五叔)送到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去保卫祖国。奶奶还到天津、北京、石家庄去看他们,六十年代末,住的窑洞因年限过久倒塌,家中的一切埋在了废墟里,给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后来,又省吃俭用,白手起家在村里盖起了五间平房。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
1981年初,农历二月初一,爷爷突然病故,撒手人间,奶奶一个人撑起了这一个大家庭,随后大姑与同年六月十八病故更让奶奶肝肠寸断,没明没夜,半夜不睡在院子里坐着,把大门敞开,等待着、盼望着大姑能再回来……念叨着大姑的孝心和大姑教书时对学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一年失去两个亲人,在精神上受了很大的打击,岁月象一把双刃刀,过早地在奶奶的额头刻下了印痕,在奶奶的青丝上增添了白发……但奶奶明白,无论遇到什么,生活还得继续。
奶奶,记得每次回村看您时,您总是给我念叨,从您的出生到您的经历和对亲人的牵挂,一件件、一桩桩,说得没完没了,我也听得心里痛痛的……
每次我离开时,您总是要送我到村口,我看您一双小脚,不忍心这样,您总是不听,您总是坚持着送我到村口,凝神伫立,望着我远去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
您一生勤劳、吃苦。记得那年您已年近八十岁了,不听孩子们的劝阻,还要刨地、种菜,把院子里的一块地种植上各式各样的菜……一天放下耙子拿扫帚,自幼养成的习惯,实在改不了。
在村里,您与人为善,虽然没有文化,但您讲道理,明事理,村里人,婚丧嫁娶、生日满月都留下您的身影。还有就是村里哪家媳妇生小孩,您不管春夏秋冬,月黑风高,随叫随到去帮助别人,在那时医疗卫生不发达的年代里,您一生共接生孩子20余个。闲余之下,您也是拿着鞋底,与邻居们在一起做针线活,一起聊天,相处得其乐融融。正因为这样,东家送您一颗菜,西家送一个瓜,是常有的事,邻家吃好饭,也忘不了要给您送来一碗。村里人对您的评价是:不戴帽子的男子汉。
奶奶,最难忘的是您近几年来在我父母家住的日子里,我一去看您,您念念不忘,总在说着您的过去,念您经历的岁月,您总是说:“看看你们现在的生活,孩子都能念书、识字,看看您还一天看书,我这一辈子连一个字也认不得。”我总是对您说 :“时代不同了,社会不同了。”您总是高兴地说:“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好,实在是好啊!”奶奶您总是忆苦思甜来教育我们,所以我也明白了很多、很多。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一生,是伟大的一生。虽然您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但您朴实无华,勤劳节俭,勇敢善良,您在我心目中是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书,让我终生受益。
奶奶您安息吧!
“呼呼呼”冬爷爷吹着寒冷的北风赶来了,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屋顶上戴着雪帽子,到处一片洁白,到处是冰天雪地。小狐狸欢欢冷得直发抖,围上了围巾躲在屋子里不敢出去。它站在窗口向外望去,小河结冰了,麦田上铺了雪,他想:天哪,我的好朋友——小鲤鱼和小麦苗一定会被冻坏了,这可怎么办想到这,它拿起被子一溜烟似的跑了出去。它飞快地来到小河边,看见河面已经结了厚厚的冰,鱼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焦急万分地喊:“小鲤鱼弟弟,小鲤鱼弟弟,你在哪儿我给你送被子来了。”小鲤鱼从一个冰窟窿里钻了出来,笑眯眯地说:“多谢了,其实我用不着被子。你别看河面上天寒地冻,水里可暖和着呢。你放心地回去吧!”说完甩着尾巴钻到水里去了。小狐狸欢欢拿着被子又向麦田奔去。此时,它看见麦苗被压在厚厚的积雪下面一动也不动,以为麦苗被冻僵了,大声地呼唤:“麦苗妹妹,快醒醒,我来给你们送被子了。”麦苗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说:“小狐狸姐姐,你吵醒了我的美梦了。我们麦苗已经盖上厚厚的雪被子了。”“什么雪被子”欢欢奇怪地问。“我们在雪被子下面暖烘烘的,可舒服了。雪被子还会把我们身边的害虫全冻死,明年我们就会长得更壮了。到了来年春天,雪被子融化成水,哈,可清,可甜啦!”麦苗津津有味地说着。
可是小狐狸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今天的被子怎么送不出去呢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