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往事•送羊去

妈妈 0 79

少年往事•送羊去,第1张

少年往事•送羊去
导读:在我大约12岁的那年暑假,妈妈从外婆那里要来了一只小羊,准确的说这只羊是我要的,那时候村子里很多人家都喂羊,村里的玩伴们每天下午会去村子东边的胜利沟放羊,因为沟边岸上的草长的很好,水也很清澈,经常会有放牛放羊的过去,我也跟着他们一块去玩,可

在我大约12岁的那年暑假,妈妈从外婆那里要来了一只小羊,准确的说这只羊是我要的,那时候村子里很多人家都喂羊,村里的玩伴们每天下午会去村子东边的胜利沟放羊,因为沟边岸上的草长的很好,水也很清澈,经常会有放牛放羊的过去,我也跟着他们一块去玩,可每次都是替别人赶羊,所以有一天我让妈妈从外婆家要了一只小羊,于是我也每天赶着自己的羊和他们一块去,到了河边后,会让养儿们在附近吃草,而我们会在岸边编草绳草帽,又或者掏螃蟹,总之河边好玩的事情有很多。

一个暑假过后开始上学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一人每天忙于农作物,便没人去放羊,只好把羊拴在院子里的棚子下,每天带点鲜草回来给它吃,我虽然每天坚持喂它,但羊却越来越瘦,它很少会叫,常常站在那里低着头发呆,我想是因为孤单,在这里没有亲人没有同类,每天关在院子里,渐渐的像一位90后空巢青年,患上了治不好的抑郁症,小羊本来不胖,如今关起来显得更瘦了,我有些于心不忍,慢慢的也失去了当初对放羊的兴趣,我说妈妈你让小舅来把羊带回去吧,这么喂下去可能养不活。

妈妈说,你小舅出门打工了,没人来带,何况小羊喂了这么久也长大了,自行车没法带了。

外婆家距离我家有二三十里路,对于少年的我和妈妈,似乎真的不知该怎么把羊送回去,小羊并没有生病,只是食欲不好常常发呆,所以并没有把它卖掉,于是就这么一直拖着,后来妈妈也出门打工了,把我和妹妹交给了佬佬奶奶来带,佬佬问我这羊怎么这么瘦,我说像生病了不怎么吃东西,佬佬说那把羊送回去吧。我问怎么送?

佬佬说用架车拉回去,我说那还不如卖了。可是佬佬并不同意,说羊是你外婆家的,你不要了就要给人家还回去。对于佬佬的话那时年少的我不理解,我甚至觉得他有些古板。我说那把卖了的钱给外婆不行吗?佬佬仍旧不同意,坚持着要把羊送回去,我拗不过他只好认可。于是在周五的晚上吃完饭佬佬说晚上早点睡明天要早起。我问干嘛去?佬佬说,送羊去。

于是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和佬佬就起床动身了,吃完早饭后佬佬把羊抱到架车上然后拴起来,让我也坐到车上面,然后走到车前面把架车绳子套在自己的肩膀上,挽起袖子朝着手心吐了两口唾沫然后抓起车把迈开步子走了起来,乡间的小路有些颠簸,可我却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已经走到了平坦的柏油路上,东边露出了缕缕红霞,太阳已经探出了大半个身子,不远处的村庄有些起的早的人家也冒出了缕缕炊烟,田间地头也有些农民正在挥舞着锄头,我说,俺佬你歇一会换我来拉车。

佬佬头也不回的说道,再等会吧,路还长着呢。

二三十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拉着板车走路过去,就显得很长了,佬佬大概又走了一个小时觉得有些累了,于是换做我来拉车,我把驾车子扶好,等佬佬坐到架车上扶好后对我喊了声走,然后我把绳子套在肩膀上,身体前倾和两只胳膊同时用力,迈开了步子,架车也随之动了起来。

佬佬平日里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但在路上看到远处的景物和村庄时也会跟我提起,说以前年轻时来过这里给人家干过活,这是什么村子那又叫什么河。又说起以前家里有头骡子,不管去哪都是骡子来拉车,咱就往车上一坐就行,骡子聪明,路走过一次它就知道怎么走了,有几次你爸去赶集在车上睡着了,骡子自己就把车拉回来了,它认路聪明的很。我问那后来骡子呢?佬佬说,有一次你大姑家干农活,你大姑夫来把骡子借去,结果在地里累死了,为此你奶奶把你大姑夫吵了一顿,生气了很久。我说要是现在还有骡子的话,就省的咱俩拉车了。

关于这头骡子我不止一次听佬佬奶奶提起过,每次提起都说很好很聪明,只有一次小姑赶车的时候,骡子发疯的乱跑了起来,把年纪最小的小姑吓哭了半天。以前家里还有头母牛,在我还要小一些的时候,我看过它在门口的空地上生了一头小牛,似乎有些难产,当时的兽医和村子里的几个老人争执了许久,不过最后小牛还是顺利出生了,没多久就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那时全村人都过来看,那是我唯一一次见过,所以记忆犹新。家里也养过几头猪,小一点的猪仔有时候会从猪圈的排水口里跑到锅屋来找吃的,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电,晚上要点煤油灯,有一次晚上把正坐在凳子上吃饭的我连人带碗给顶翻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碗里的面条洒了我一身,小猪仔还要拱过来吃洒在我身上的面条,我哇的一声大哭,奶奶忙的拿起扫把边骂边把小猪仔赶了出去。

佬佬奶奶这辈人当时的生活我难以想象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有五个姑姑一个叔叔,再加上我爸,一共七个孩子,另外家里还有二三十亩地,这些全靠姥姥奶奶两个人忙活着。跟着佬佬奶奶生活的那些年,我常常看不惯他们的节俭,剩菜剩饭剩了好几天也舍不得倒掉,直到发霉。我说现在都有粮食了这么省干嘛,老吃剩的对身体不好,奶奶说,你懂啥,60年代饿死多少人,树皮都被吃光了,有的时候就要省着点,等用的时候才能拿的出来。我说不用省,书上的课本都说了现在的粮食多的都要卖给外国人吃了,以前的穷苦日子再也没有了。现在想想就像我们身上的钱,总是不知道省,等用的时候却拿不出来。虽然我常吃剩饭剩菜,但身体在那几年长的最快,因为佬佬奶奶不管刮风下雨从没让我饿到过,早上上学不管天气多冷都是早早起床做好饭让我吃饱了肚子再去,冬天佬佬的手冻裂出许多血口子,碰到凉水会钻心的疼,每次疼的时候就让我拿透明胶布替他贴上,说这样凉水渗不进去就不会那么疼了,我说这样没用,可是我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心疼他,我摸着佬佬又干又裂的手,上面的死皮和老茧粗糙的像块砂纸,我把透明胶带一块块的贴到裂开的血口子上,然后佬佬把手翻来覆去看了一遍说这样就不疼了,接着转身去锅屋做饭去了。记得有一次快过年爸妈从广东打工回来,我中午放学回家走到门口时,爸妈看到我的身高很是惊讶,尤其是我爸,抬头看着我“哎呦”一声。

我和佬佬就这样走着聊着过了很久,我累了就换他一会,他累了就换我拉一会,去外婆家的路上要路过一条火车道,地下道太陡,我和姥姥一老一少,拉着车子不敢通过,于是又绕了些路从火车道预留的路面上过去,等没有火车的时候便赶紧推车过去;过了火车道后还要经过一条沟,可是当时的桥正在建设,不过沟里的水不多人们用土垫了一座土桥,这样就可以通行了,可是坡度还是很大,我不记得是否有人帮忙,总之一老一少两人想要拉着车过去会有些吃力。过了这条沟就看到外婆家的村子了,再走上一小段路就到了外婆家。那个年头还没有电话,所以外婆外佬根本不知我们会来,当我和佬佬推开院门时,外婆和外佬正在堂屋吃饭,看到我和佬佬拉着架车子进来,赶紧放下手里的碗筷起身喊到:“哎呦,我滴个亲家,你怎么现在才来。”佬佬说:“一大早就起来了,路上走的慢,这羊家里小孙子不喂了,我就想着给你们送回来了。”外婆跑到架车旁边看到车子上的小羊又哎呦一声道:“你也真是,不喂了就卖了呗,这么远的路你还走路拉过来,咱都这么大年纪了。”佬佬笑着说:“没事不累,这你的羊我不能一句话不讲就给卖了呀。”外婆似乎也觉得佬佬有些古板,然后叹了口气,又“哎呦”一声。外佬喊到:“行了行了,赶紧吃饭吧,你在晚来一会俺都吃好了,不知你来也没做什么好菜,先随便吃点吧。”然后给我和佬佬找了凳子,又去盛了饭拿了筷子,外婆拿了个馒头递给我说饿坏了吧?我摇摇头说还好。小时候的我似乎总是说还好还行,我咬了口馒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已经是十二点半了。

午饭吃完后,佬佬和外佬坐在堂屋门口拉家常,外婆把羊从架车上牵下来解开绳子赶进羊棚里,我看了看小羊,它站在羊群里还是呆呆的。到一点半的时候佬佬就起身要走了,外佬留着让佬佬多坐会,可佬佬说,不了不了,还要赶路呢,趁着天黑之前赶到家。

下午我和佬佬走的稍微快了一些,一路上没怎么说话,只是闷着头着急赶路,不过到家时天还是已经黑了。如今回想起这是我至今以来走的最远也是最久的一次路,但对于佬佬来说,或许是他一生当中普通的一次,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车子,在没有牲口的时候不管去哪里都是靠着两条腿,在佬佬腿脚好的时候他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每次去外村吃酒席都会带着我,每次都会把好吃的肉往我碗里夹,对于我来说那个年代能吃顿酒席,高兴的程度仅次于过年,后来长大后我也带着佬佬吃过一次酒席,我想把好吃的肉夹给他,可是他却咬不动了,佬佬真的老了……,如今佬佬的腿也走不动了,而我却越走越远,一年当中很少回去几次看他。

书上常说长辈的爱像太阳,但比那太阳更耀眼,长辈的爱像大海,但比那大海更宽广,佬佬一辈子没读过书,而佬佬给我的爱是那么的朴实无华,是那清晨里的一碗粥,是晚上的一碗鸡蛋面,是夏夜里的一把竹叶扇,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这次送羊是我少年时和佬佬记忆当中的一次经历,其他还有很多,用架车拉我去看病,半夜里去摘樟树叶,让我把爸妈从远方寄来的生活费每笔都给寄到账本上,他的善良他的勤劳他的古板,总之都是值得回忆与记录的事情。

                                                      (完)

在太谷,每逢阴历七月十五,做舅父的都要送外甥一只“面羊”。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呢!

从前,南山脚下有一农家妇女,生下一子,爱苦掌上明珠。这孩子自小任性使气,不服管教,直到十六岁,还是顽劣异常,无法无天。家里人为这事好生着急。

一天,孩子的舅舅来到家中,与姐姐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姐姐说:“你外甥一天天长大了,可是既不爱干活,又不爱读书,全不懂孝敬长辈,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弟弟说:“你把他交给我吧!”

舅舅是个牧羊人。他给了外甥一反鞭子,让他跟他一块去放羊。过了一段时间,这孩子对放着有了些兴趣。时值夏令,午后便赶了羊在树荫下乘凉。一天,孩子抬头看见大树叉上住着一窝乌鸦。老往来奔忙,衔来活食一口口喂那幼鸦。他低头又见羊羔吃奶总是跪着衔住母羊的乳头。孩子便问他舅舅:“这是怎么回事?”舅舅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是老乌鸦不辞劳苦喂小乌鸦,等小乌鸦长大了,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也是一口口衔食来喂老乌鸦。小羊跪着吃奶是对母亲的孝敬。瞧瞧它们多么懂事!”外甥听了此话,真有些后悔。父母将自己养大,何等辛苦!父母教育自己是为自己将来有出息。于是,他对舅舅说:“今后一定好好听妈妈的话,做个有出息的人。”

舅舅见他有悔改之意,便让他回去,还送给一只羊。这天正是七月十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阴历七月十五,舅舅准给他送一只羊去,以提醒他好好长进。可是,年年送一只活羊,也没这个必要,后来,就改为送“面羊”。面羊是用白面做成的蒸熟的“羊”。

街坊、邻舍看见这个教育外甥的办法好,纷纷效仿。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以致成了民间的风俗。

        山西河北这一带,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有家家蒸面羊送面羊的习俗。这一天,姥爷或舅舅要给外甥送面羊,外甥家也会隆重地招待姥爷舅舅,共同祈福吉祥平安!

        小时候,一到农历七月十三、十四就高兴上了,围着母亲看她捏面羊,除了面羊,母亲还会露露手艺,捏一些鱼、虎、猪、狗、兔等小动物(统称为面羊),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面羊就放满了蒸箅。接下来就是蒸面羊了,母亲早已撩旺炭火,将一箅箅面羊上锅去蒸,这时候,蒸面羊的香味便会溢满整个小院。面羊出锅后,接着就是点面羊了,母亲用早已准备好的各色颜料,给面羊点晴画色,不一会儿,一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面羊就呈现在面前了,胖墩墩、乐乎乎,煞是可爱。最后,母亲还要给面羊的脖子系上一根红头绳,这样,面羊就做好了。

        父亲母亲出身苦寒,很小就成了孤子孤女。小时候一到农历七月十五,看着别人家姥爷舅舅给送面样,总是羡慕不已,母亲便将贡献过祖先的面羊一人给我们分一个,并不停地给我们祈祷:保佑孩子们吉祥平安!七月十五过后,母亲便把面羊切成小块,放炭火边慢慢烤干,在瓷罐子里存起来省上给我们吃。或是在那困顿的傍晚,或是在那寒冷的早晨,或是在那喜悦的日子,母亲就会塞两块干面羊在我们的口袋里,这种吃面羊的仪式,安顿了无数个我们对美好日子的渴望,至今想来,那滋味,那记忆,仍无比香甜、无比温暖!

        今日又是农历七月十五,见很多朋友微信晒出面羊的,勾起对母亲的思念,写以上文字聊以慰藉,愿天下所有人吉祥平安!

进入农历六月份,又到了每年的送羊季。送羊,是姥爷舅舅给外孙外甥送。有这样一个风俗,而且现在的孩子们多受重视,必须得动起来。

之前看到张姐姐文章里,他们那边五月看闺女,我们这边送羊应该跟他们那个差不多。虽然说是给外甥送的,其实结婚第一年六月就开始送了,而且第一年比较隆重,姑娘娘家的叔伯都会过来,以后的每年,差不多就只给自家闺女送,有的关系好的叔伯也可能会送。四叔家没有女儿,之前每年都会给姐姐送,后来有一年因为什么事情耽搁了,就没再送。送羊说是每年都要送,不能中断,如果断了以后就不再送。

这两天看到朋友圈里,看到各种卖礼品的,折扣活动很多,都是应这个送羊的景。而且这几天肉价也涨了起来,每次过节这肉价定得涨,有时候过去了会落下来,有时候就再下不去。继二月二的面包鱼,蛋糕鱼,超市里有卖用面蒸的羊,现在也有了羊形状的面包羊和蛋糕羊,还有像生日蛋糕一样,做成羊的造型。各种材料的,各种形状的羊,应有尽有。

下楼去买菜的时候,看到楼下都是车,车上下来几个人,然后后备箱里拿出来很多礼品,看着应该都是送羊的人。虽然说整个六月都可以送羊,大家都喜欢赶在上半夜,尤其是刚进六月这几天。送羊人多,现在大家都去外面招待客人,饭店的生意也好了很多。妈妈他们火锅店,这几天不允许休息,人总是爆满,服务员到后厨都累得够呛。

昨天二舅过来就是给我们送羊,顺便看看婆婆。放学在电梯里碰到女儿同学,同学妈妈说今天姥姥来家里送羊,上午不去学校。今天下楼又碰到他们一家人,说是接姥姥上楼,看到姥姥拿了好多东西,除了各种礼品,还看到了油饼,中间切开的那种,大家说油饼是羊的草,送羊的时候要带着草,大包小包的东西,不下楼接,姥姥他们还拎不上去呢,看这就知道这姥姥有多疼外孙了。

小姨家没有女儿,离我家也近,过节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去家里走一趟。这两年小姨觉得我经常去家里,也开始在六月给我们送羊,其实不想她那么麻烦,不过也是小姨的心意,也能坐一起说说话,虽然小姨每次都不留下吃饭。

昨天小姨打电话说要来家里,正好我们要去医院换药,怕回来太晚了,没让小姨过来,她说这两天放假,今天再过来。上午正在厨房收拾,小姨过来了。小姨拿着的是玩偶羊,小姨说吃得羊也没什么稀罕的了,买个玩偶还能玩一段时间。玩偶很可爱,女儿一定会喜欢,而且还很有意义呢。

明天我们也去给姐姐他们送羊,三个孩子,我们也得多带点礼品,不然还不够分呢,况且老大早就喊着要喝豆奶粉,要喝优酸乳,不给安排怎么行!等着收你们的羊吧!

七月半(中国传统节日)

悠久又浪漫的七夕节过后五日,便迎来了我们传统的节日——七月半。

很多人会把七月半看作鬼节,所以不太愿意提起,你可知道真正意义上的七月半?

七月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三大祭祖节日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复生之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

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道,因此民间选择在二七七月十四祭祖。(今年的七月半的时间是2022年8月11日,壬寅年戊申月丙申日,农历七月十四,星期四。)

七月是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民间要祭祖,用新稻米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表达了对祖先、亲人的思念之情。七月半祭祖节称为中元节源于东汉之后,大致在北魏时期,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将时间定为农历七月十五,并沿用至今。

(今年中元节的时间为2022年8月12日,壬寅年戊申月丁酉日,农历七月十五,星期五)道教诸神中有天宫(天官)、地宫(地官)、水宫(水官),合称三宫大帝或三元大帝,他们是天地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家的功罪以赏罚。地官则是打开地狱之门,让亡魂离开冥界,回家看看。

既然他们要从地宫回来,后人就要去点盏长明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可能是地府太黑暗了,光明才会有家的温暖,还可能是他们已经分辨不了回家的路。他们之所以回来就是对后人的放心不下。所以我们要将美好的生活展现给他们看。提前一两天将家里做个大扫除,再将祖先亲人生前的喜爱的物品整齐的陈列在家里。

为的是尊重老人、也是更是提升自我的精神面貌,这样一来,祖先不再担心我们,可以放心去完成他们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道,祖先、亲人去世了,并没有离我们而去,只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生活。当然人死不能复活,也不迷信,为的是世世代代都记住祖先。

其中有个习俗就是化袱钱,要写包袱单子,就跟写快递单子一样,一般填写三代人的名字,弄的清楚的,可以填写七代,为的就是让后世子子孙孙都能记住祖先的名字。这也是中国人讲的孝顺、孝道的体现,对于老人在生前和生后都要尽孝。

七月半的核心意义在于敬祖尽孝,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体现。自己给祖先烧纸的时候,也会照看下邻居的祖先。过去扫墓修坟,左邻右舍的墓地象征性地扫扫,打打招呼什么的。这也是大爱大善大美的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

七月半的习俗还有很多,这里列举一点点。

其一,荐新祭祖。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长寄托于神灵的庇护。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偿十分重要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用,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祝祷来年的好收成。

其二,有的地方会有外祖母给外孙、外孙女送羊的习俗。过去是送真的活羊,后来改成送面羊。送羊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孝顺母亲,就像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其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放的是荷叶灯,也有那蚌壳放灯的。为的是点灯照亮他们回家的道路,引他们找到自己的家,还有就是烟火、灯火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人丁兴旺,后继有人。

其四,化生祝子的习俗。宋朝开始有的习俗,七月的时候,左邻右舍互送玩偶,祝福没有孩子的家庭早早生育,延续香火。收礼的人家要表示感谢,送出回礼,传承了中国人的礼尚往来的习俗,又发展了美好和谐的邻里关系。

其五,娱神赛会。在凋亡节日,这是地方社区很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过去上海每到举行祭礼活动,会把城隍爷抬出来,伴以舞龙的吹打的踩高跷的。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祭祀习俗,这里就大体的说了一下。突然觉得没必要说那么多了,感觉可能以后都用不上了。想一想也是,在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会不会也在失掉我们的文化呢?当然保护和维护环境卫生非常重要,这是无可厚非的。值得深思的是,会不会在我们成全了维护环境,却失掉了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礼仪呢?

如果这样走下去,会不会中国人和外国人没有任何区别了?要知道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与礼仪,就是靠着几千年来先祖的祭祀、祭祖而传承下来的礼仪,从而我们有了一套标准的礼仪,才有了我们得以传承的文化。真的感觉可悲。不免会想作为中国人都不能保护自己的礼仪和文化而落泪。但是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虽然现在祭祀方式发生一些改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文明又传统的方式祭祖。我们可以用鸡、鱼、猪、酒、米饭等祭祖,然后跪拜,多和他们说说话。

孝顺父母是家庭学校宗教场所以及社会乃至全世界都所推崇的行为,孝顺父母本应该是很自然的行为,乌鸦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更何况是人呢?中国几千年来所讲的孝道文化远不只孝顺父母。中国讲的是血脉文化,因此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祖先很重要。他们即是家族的开拓者更是精神的传递者。有了家族的祖先才有了爷爷、爸爸、妈妈,才有了我。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孙、云孙、仍孙、晜孙、来孙、玄孙、曾孙、孙、子、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为祖先填写包袱单子的时候,祖先的名字必须全部写正确,不能错一个字也不能写同音字更不能省去名只留姓写成某姓氏。

祖先的名字一定要弄清楚,不然是对祖先的不孝。而且祖辈的名字应该从小就知道,为的是从小就学习不能忘祖不能忘本。祖先留下很多经验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借鉴不断的修正自己,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自傲自负,也不会随波逐流千篇一律更不会有迷失方向。祖先就像是位守护神,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一直守护着我们,叮嘱我们向善向上去奋斗去生活。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母亲节父亲节的说法,这些都是从美国传来的。中国孝道文化体现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既有对于祖先的祭祀、父母的孝敬,还要对家里长辈的尊敬,更要对社会上老者长者尊敬。因此孝道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长期的行为,而不是特定的时间出现在朋友圈的产物。

应该是本能的行为,尊敬老人长者,也许就是放下手机与耳机和他们说说话、吃吃饭或是做一桌子他们爱吃的美食,或者就跟家里老人打个视频电话,孝道文化就是如此自然。父母正慢慢变老,祭祀祖先的事情也应该交给我们去做。也许你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许你还被亲人觉得不理解或者理所应该。

那有何妨呢,我只是尽我分内之事,学习照顾好大家,安排好生活。

从中也提升自己的能力:认真交流有效沟通,理解并包容每一个人。现在更加自信满满,更乐意向别人学习,家人也更依赖我。

  很久以前,韩陵山脚下有一户人家——张氏和儿子刘小儿。张氏早年守寡,生活靠娘家接济,日子倒也过得去。张氏对儿子过分溺爱,使刘小儿越长越骄横。有一次,因饭菜稍不合口,刘小儿竟把娘推了一跤。张氏痛苦了一场,便回娘家了。

 

 到了后晌,张氏才回来。刘小儿又急又怕,急的是娘走后把他饿了一顿,怕的是舅舅来整他。谁知,张氏只对儿子说:“到你姥姥家瞧羊去了,一只母羊下了羊羔,到六月天草肥了,舅舅就把羊送来”。刘小儿这才放了心。

 

 到了六月,舅舅果然送来五只羊,刘小儿每日赶着羊群到野外放。一天,他在树荫下,发现两只小样拱到母羊的奶穗下,先跪下两条前腿,而后才吸奶。刘小儿觉得很有意思,便问一过路的老农。老农语重心长的说:“这羊羔知道它娘生养它的艰难,所以吃奶时要先下跪,谢老母生养之恩哪……”刘小儿听着,突然对老人说了声谢谢,扭头就跑。

 

 他一口气跑回家,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娘啊,往日孩儿不孝,真是连羊羔都不如啊……”

 

 从此,刘小儿一改旧习,孝敬母亲,帮助邻里,学农活,持家务,和母亲过起了美满如意的日子。后来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便纷纷学刘小儿的舅舅给外甥送羊,从此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

 

 时间久了,每年农历五月间,凡出嫁后当了母亲的女儿,都要带上礼品回娘家去“瞧羊”,到了六月,姥姥家再把用面捏成“羊”形并蒸熟它,送给外孙和外孙女,叫做“送羊”。

 

 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习俗也开始花样翻新。以前制作的“面羊”,个头大,样子憨,一个重达10余公斤。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不再注重面羊的重量,但开始加入新元素:味道更加可口,色彩与外观也更加丰富,如新型的“糖羊”、“面包羊”、“蛋糕羊”等,就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到“瞧羊”和“送羊”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告诉他们“送羊”的意义。让他效仿羔羊跪乳,去孝敬母亲,报答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羊羔为了表示对母羊的孝敬,就用跪着的方式去吃奶,这就是“羔羊跪乳”的来历。

1 三年级作文我喜欢的小绵羊

姑姑家有一只小绵羊,我最喜欢它了。

它浑身雪白,像一团棉花,再加上一个短短的小尾巴,真是可爱极了!双休日,妈妈带我去姑姑家玩。我一看到小绵羊就跑过去想抱起它玩耍,可小羊偏不理我,东躲西藏。

于是,我和小哥哥便拿绳子去套它,它立刻给我们留下一堆“纪念品”撒腿跑了。我很生气,下决心一定要抓住它。

我们绕着姑姑家的房子跑前跑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套住了它。小哥哥摁住小羊的身体,我摸着它如地毯般柔软的毛,感觉真好!一边摸着它,我一边对它说:“哈哈,看你还往哪跑,这回我可要抱着你玩了!”就在我的梦想即将实现时,大表哥走了过来,见小羊躺在我们的手下一动不动,急忙喊:“你们这样会把它弄死的!”我和小哥哥听了,只好松开绳子。

小羊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土,“咩、咩”叫着去找妈妈了,那样子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看着小羊可怜的样子,我知道我们错了。

爱小动物就应该保护它们,和它们交朋友。

2 小羊找妈妈作文扩写

有一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手拉手来到村长面前,异口同声地说道:“村长,我们的你妈妈是谁呀?”村长一听,脸一白,马上岔开话题说道:“我先发明一个东西,要不要看看啊?”喜羊羊听了,心里想又来这套,说道:“不看了!”便随头丧气地拉着美羊羊的手坐到了椰子树下的石头上

“怎么办呀?”美羊羊边哭边说。喜羊羊想了一会儿,说道:“我们自己找!”拉着,美羊羊的手走进了幽深的森林里。

只听见“哗、哗、哗”三声,一阵会割到人的树叶向喜羊羊、美羊羊扑来。幸亏喜羊羊身手敏捷,把美羊羊推倒在旁边,而自己却被树叶割伤了右臂。美羊羊看到后,赶快拿出随身带的药箱,给喜羊羊包扎。突然间,不知谁认了一个香蕉皮,把美羊羊滑到在地,又不知谁把喜羊羊的双脚绑上了,悬挂在空中。喜羊羊看到后赶快把美羊羊放下来。经过了重重困难他们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妈妈!

一天清晨,喜羊羊和美羊羊躺在一张大大的床上,突然,有一位羊阿姨,端了一碗热乎粥进来。喜羊羊看到后问道:“你是谁?”那位羊阿姨亲切地说道“我是你们的妈妈。”美羊羊听后说道:“真的吗?”羊阿姨笑着说:“当然,我知道你们的出生年月!”喜羊羊和美羊羊听后,赶快拥抱上去。边哭边说道:“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呀!”喜羊羊突然停止哭问道:“妈妈。你去哪儿了?”妈妈哭着说:“我害怕你们被传染上病,所以带着你们生病的爸爸走了,而没过多久你们的爸爸就过世了,而我害怕你们怪我没找你们。”喜羊羊和美洋洋听后哭得更厉害了

3 喂绵羊的作文怎么写

今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奶奶家在农村,到了那儿我就象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玩开了,田里的青菜萝卜,大棚里的西红柿,芹菜都让我感到新鲜。我在这边挖挖泥,又在那边找找蜗牛,不知疲倦地忙着,突然,我听见“ 咩咩 ”的声音,我寻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是邻居姐姐家的羊正在羊圈叫着,好像在说:“我饿了,我饿了。”

羊圈里有五只羊,有长着又长又白胡子的老羊,有年轻的羊,还有没有角的小羊。我一看身旁有一辆独轮车,车上装满了鲜嫩的青草,我顺手抓了一把草抛进了羊圈,它们争先恐后的吃了起来,我来劲了,又抓了一把抛了过去,羊儿们又抢着吃了起来。我故意拿了一片叶子高举着逗它们吃,一只老羊竟然把腿搭在栏杆上,伸长脖子像长颈鹿一样吃叶子,我笑了,看着这些可爱的羊儿仿佛我也成为了它们中的一员,直到妈妈大声地催促我回家,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4 羊妈妈出去了小羊,编故事

羊妈妈教小羊学本领”活动(一)学习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落地轻巧。

1、一步踏跳,双脚落地; 2、走2-3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3、助跑3-5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二)1、故事 “羊妈妈教小羊学本领” 引入;2、教师扮演“羊妈妈”,学生扮演“小羊”,模拟“羊妈妈教小羊学跳过小沟的本领”的全过程;3、“羊妈妈”讲解示范跳“小沟”的动作,简介踏跳区概念,提示重、难点;4、“羊妈妈”与“小羊”,共述动作口诀;5、“羊妈妈”以动作口诀指挥“小羊”练习,动作练习先分解后连贯,速度先慢后快;6、“小羊”自练,“羊妈妈”巡视指导,反馈信息,矫正回授,鼓励进取;7、请一位“小羊”示范正确动作,“羊妈妈”示范错误动作,让“小羊”进行对比分析;全部就是这样,你可以试试。

5 小羊找妈妈作文扩写

有一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手拉手来到村长面前,异口同声地说道:“村长,我们的你妈妈是谁呀?”村长一听,脸一白,马上岔开话题说道:“我先发明一个东西,要不要看看啊?”喜羊羊听了,心里想又来这套,说道:“不看了!”便随头丧气地拉着美羊羊的手坐到了椰子树下的石头上“怎么办呀?”美羊羊边哭边说。

喜羊羊想了一会儿,说道:“我们自己找!”拉着,美羊羊的手走进了幽深的森林里。只听见“哗、哗、哗”三声,一阵会割到人的树叶向喜羊羊、美羊羊扑来。

幸亏喜羊羊身手敏捷,把美羊羊推倒在旁边,而自己却被树叶割伤了右臂。美羊羊看到后,赶快拿出随身带的药箱,给喜羊羊包扎。

突然间,不知谁认了一个香蕉皮,把美羊羊滑到在地,又不知谁把喜羊羊的双脚绑上了,悬挂在空中。喜羊羊看到后赶快把美羊羊放下来。

经过了重重困难他们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妈妈!一天清晨,喜羊羊和美羊羊躺在一张大大的床上,突然,有一位羊阿姨,端了一碗热乎粥进来。喜羊羊看到后问道:“你是谁?”那位羊阿姨亲切地说道“我是你们的妈妈。”

美羊羊听后说道:“真的吗?”羊阿姨笑着说:“当然,我知道你们的出生年月!”喜羊羊和美羊羊听后,赶快拥抱上去。边哭边说道:“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呀!”喜羊羊突然停止哭问道:“妈妈。

你去哪儿了?”妈妈哭着说:“我害怕你们被传染上病,所以带着你们生病的爸爸走了,而没过多久你们的爸爸就过世了,而我害怕你们怪我没找你们。”喜羊羊和美洋洋听后哭得更厉害了。

6 可爱的小羊这片作文怎样写

1奶奶家养了几只羊,十分可爱有趣。

羊一共有七只,五只小羊和它们的父母两只老羊。我最喜欢小羊,它们长得可漂亮了,皮毛是棕白相间的,头部是棕色的,头顶到嘴巴有一道白色的斑纹,身子是白色的;两只老羊额下有长长的胡须,头顶上有两个灰色的角,它们一只是棕色的,一只是白色的,看到它们,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小羊的皮毛都是棕白相间的了。

小羊吃草的时候可仔细了,从不狼吞虎咽,它们要先叼起草的一边,放进嘴巴咀嚼,嚼完一部分再放进嘴巴一部分嚼,这样轮回几次,才把一把草吃完。小羊咀嚼时,上唇与下唇反方向地蠕动着,特别好玩。

小羊吃奶的时候最有意思。它们想吃奶了,就向老羊的腹部下面拱,有时老羊不太乐意喂它们,便到处跳跃着躲闪,嘴馋的小羊不死心,“死皮赖脸”地围着老羊转,老羊有时被“骚扰”烦了,便用后蹄踹向小羊,小羊就只好乖乖地先离开。等到妈妈高兴了,它就再过来蹭奶吃,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小羊吃奶的时候,脖子一伸一缩的,可有趣了!

我太喜欢这几只小羊了!

2

我家的老羊,前几天产下一只小羊,浑身上下毛茸茸的,长着一双大大的黑溜溜的眼睛,可爱极了。

小羊刚生下来时,四条小腿连站也站不稳,刚站起来又倒下去。摔疼了就“咩咩”地叫,好像要羊妈妈帮助它站起来。羊妈妈却卧在那里

“不出手”,小羊好像看出了羊妈妈的意思,只好自己慢慢地坚强地站起来,一次不行,两次——噢,它终于站起来了。看到这种情景,我不

由得被小羊顽强的毅力深深感动了!和小羊相比,我显得那么渺小。记得那天,妈妈不在家,我学着做饭,第一次忘记了添水,把锅烧红了;

第二次呢,做出来的饭是夹生的,不能吃。我失去了信心,算了,不做了,真烦死人。现在我看到小羊后,我不由得脸热了。

有时候羊妈妈离开小羊,到野外吃草去了,小羊就不停地“咩咩”叫——它想妈妈了。小羊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羊妈妈一回到家,小羊就

赶快跑到羊妈妈身边去吃奶,那着急的样子,又可爱又可怜。这时我拿一片嫩叶来捉弄它,它不知道这能吃,只闻一闻,舔一舔,就是不吃。

小羊有时蹦蹦跳跳独自去玩,有时和老羊一块玩,老羊跑到哪里,小羊就跟到哪里,老羊有时想摆脱它,可小羊就是不识趣,气得老羊用头顶

它。你说有趣不有趣!

哦,多么可爱的小羊啊!

3

放假了,我和爸爸一同来到奶奶家。秦赫——羊官表弟来到我面前,神秘兮兮的说:“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什么地方?”我一下子就被吊起了胃口,“嗯哼!”表弟一脸得意,昂首挺胸的走在前面,我也像个跟屁虫似的紧跟其后。

“喏!”表弟说。我怔了一会儿,发现眼前竟然是羊儿的家——羊圈!我惊讶万分,我第一次看见活生生的羊,感到新鲜极了,左看看,右看看,总也看不够。表弟领着我,朝羊儿走去。羊儿们悠然地漫着步……表弟介绍说:“瞧,那黑色的羊,是羊群中唯一的两只羊儿——羊妈妈和她的小羊羔,我叫它们“黑山老妖”,怎么样?可爱不可爱……”我没听进表弟喋喋不休的介绍,因为我的注意力全让羊圈里的两只一大一小但一模一样的黑山老妖吸引住了:它们的头和身体是黑的,黑得如锦缎般,但下巴上的胡子却是白的,使我联想到了童话中的白胡子老头儿,它的眼睛像葡萄粒似的,圆溜溜的,十分讨人喜爱,身子弯着,如弓一般,尾巴向下垂着,像是很温顺,真让人看不够!

我又跑向另一羊圈,正巧看到一只小羊跪在羊妈妈的肚子下喝奶,这时,我才真真实实地体会了“马不欺娘,羊跪乳的含意。接着,又发现了比如盘羊啦、山羊啦、绵羊啦,其中我最喜欢那只母绵羊,她耳朵向上立着很精神,四条腿较长,站立着,眼睛亮亮的,好看得很。我看她的毛白如雪,就叫她小白,小白也似乎喜欢这个名字,抬头看了看我,我高兴坏了,跟它玩了好一阵子,可天黑的比哪一天都快了,我只好在表弟催促下依依不舍地和小白告了别,离开了。

望着羊群里的小白,我心想:我爱小白,但我更爱可爱的小羊!

望采纳=w=谢谢。

7 写一篇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读到孟郊的诗句,就会想到母亲对我的关爱。

母亲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妇女中的一员。她没有念过一天书,不认得一个字。但她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和那双粗糙的手,却给了我数不清的温暖与关怀。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家里很穷。我依稀记得,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除了给我和父亲烧好那热气腾腾的饭菜后,便推着她那辆已破烂不堪的垃圾车,在大街小巷里穿梭。但是,她却特别疼我。她用尽了她每滴甘甜的乳汁与每一份爱心,喂着我那张永远向她索取的嘴巴。小时候,我总喜欢跟在她身边,帮她拾垃圾,帮她捶捶那又酸又胀的背。偶尔,也会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一丝辛苦后欣慰的笑,母亲用手摸着我那又脏又黑的小鼻子。逗我:“真像小笨熊”!于是,我跟着咯咯地笑起来了。母亲一边捡垃圾,一边教我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别的小孩子不理睬我,不愿和我一起玩,他们骂我,拍着我的头,叫着,“垃圾女!垃圾女”!这时,我看到母亲眼里露出一丝哀愁,她很酸楚地将我搂住,怔怔地站着,许久,许久……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一天天长大了。同时我的虚荣心也在滋长,于是,在吃了母亲给我做的饭菜,穿上母亲给我缝的暖融融的衣服后,我竟开始恨起了她,我恨她永远是一个拾垃圾的,我恨她给我带来的耻辱。我开始无端地对母亲发脾气。然而我的母亲在忍受着痛苦与辛酸的时候,仍然用她那不倦的笑抚慰我,用她那不尽的爱哺育我。她忍受着我的一切无理。

那天上学忘了带饭,我是多么害怕母亲给我送来。但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我的母亲来了,穿着那件深蓝色的衣服。她在满校园里打听我的下落。最后,她找到了我,给我递上热腾腾的饭菜。可是,我分明听到,同学们在轻轻地议论,时而也发出一阵刺耳的笑声!我恨,我受不了,我转过身,疯了似的跑开了。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然而当我回过头去看到母亲那双充满 、充满悲哀的眼睛时,我后悔了。我知道,我给我的母亲带来了多大的痛苦,我竟用这种方式,来回报她所给我的关心和爱护!妈妈原谅我,原谅我所做的一切吧!我伤心地哭了……

当天放学,我来到了那条熟悉的大街上。我的母亲仍和往常一样,在那里拾垃圾。我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飞快地跑上去。紧紧地搂住她,大声地、反复地喊着:“妈妈!对不起!对不起…那是女儿的错”!母亲用那双粗糙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就像小时候一样。我默默地念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