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短语说说

老人 0 36

中元节的短语说说,第1张

中元节的短语说说
导读:1、西方有万圣,戴个南瓜称小鬼;中国有中元,鬼门一开鬼齐出。中西文化有差别,人文修养各不同。中元碰上开心鬼,愿你能够乐一回。 2、七月十五中元节,为年求来这到符,保你好运展鸿图,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平安。赶快转发吧,让你的朋友也过一个美好

1、西方有万圣,戴个南瓜称小鬼;中国有中元,鬼门一开鬼齐出。中西文化有差别,人文修养各不同。中元碰上开心鬼,愿你能够乐一回。 2、七月十五中元节,为年求来这到符,保你好运展鸿图,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平安。赶快转发吧,让你的朋友也过一个美好的中元节! 3、中元节向来不寻常,七月半盛夏天未凉,与清明一起祭祖上,好朋友祝愿同分享,暑热消早日秋气爽,无烦恼时刻心情朗,开心度幸福好时光! 4、一年一度中元节,活着的人不要悲伤,斯人已逝,我们要振作起来,希望我们的哀思可以让逝去的人们不受苦,不受难! 5、中元节,忆故人,梦中曾几度相见;寄思念,以山水,花红柳绿缀江河;惜明日,共奋进,携手前行铸辉煌;中元节,勿沉沦,铿锵男儿把头扬,愿你中元节快乐! 6、中元节,让我们一起为逝去的亲人,点一盏心灯,寄托无尽的哀思与怀念,祈求家族兴旺、子孙平安,祝远在天堂的亲人们,一切安好! 7、不忘祭祖中元节,中华美德感恩情,记得祖宗的功绩,为你扫墓寄哀思,给你献上一束黄菊花,后被永远怀念您,请你牢记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不要忘了这一天祭祖为祖宗扫墓鲜花。 8、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9、过节如过关,鬼节要过鬼门关。先饮一杯忘忧水,世间烦恼全忘掉。再喝一碗迷魂汤,所有郁闷都泡汤。再赶一趟城隍庙,欢欢喜喜领红包。鬼节快乐! 10、转眼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11、中元节到了,送你一只开心鬼,愿你快乐每天无忧愁;送你一只富贵鬼,愿你财源滚滚财气旺;送你一只幸福鬼,愿你生活甜美万事顺。中元节快乐! 12、鬼节到,鬼门开开群鬼闹,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让手机短信替我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平安永伴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13、愿天堂的逝者安息,愿活着的人更懂珍惜!珍惜每一份时光,珍惜每一份真情!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这个看起来,并不完美的世界,让自己不留遗憾! 14、一年一度中元节,活着的人不要悲伤,斯人已逝,我们要振作起来,希望我们的哀思可以让逝去的人们不受苦,不受难! 15、你鬼头鬼脑鬼精灵,古灵精怪有人疼,色鬼贪鬼都怕你,不敢对你露笑容,吓得通通现原形。今天是中元节,你快把你的任务来执行:速让它们现原形! 16、中元到,小鬼闹,横七竖八来回跑。用信息,我提醒,到时不能乱阵脚。左手朱砂右边逃,右手桃木左边跳。如若遇见开心鬼,扔掉朱砂乐一回。 17、秋风飘,中元到,扫墓祭祖拜先人;秋阳照,中元日,朵朵菊花寄哀思;秋雨降,中元节,条条短信送祝福;中元节到,愿你中元节吉星高照,身体安康。 18、愿所有故世的亲人们安好,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生命里。点一支蜡烛,燃一段心香,为你们永远祈祷! 19、今天中元鬼节,多把鬼神拜谢;感谢鬼神诸仙,来向神灵许愿:一愿工作顺利多赚钱;二愿家庭和睦真美满;三愿没病没灾体康健;四愿朋友生活比蜜甜。 20、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烧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随风传,拽一丝哀伤,顺水淌,中元节到,愿逝去亲人安息,愿你中元节吉祥相伴,幸福围绕。 21、已逝去的是生命,思念千万次也比不上一次行动,中元节来了,让脚步带着你缅怀的心去到墓前点烧上一注思念的信香,告诉他们,再远的距离也近在心里。 22、不要扮鬼脸,天黑看不见;不要说鬼话,说了掉身价;别耍鬼心眼,小心会被骗;莫玩鬼把戏,可能被调戏。中元节,我也不装神弄鬼,就让开心鬼把你陪吧! 23、传说今晚:阴魂不散,死光又现,鬼魂四处转。愿鬼听到我的呼唤,半夜来到你的床畔,苍白的脸,干枯的手抚摸你的脸;代我向你说一句:晚安! 24、中元节了,半夜勿晒衣服;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25、点一柱清香,缕缕相思飘;烧一堆纸钱,翩翩祝愿到;送一束秋菊,幽幽哀思绕。中元佳节到,莫忘前辈劳。中华传统要记牢,祝福亲人永欢笑! 中元节的短语说说2 1、七月十五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不是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2、今天是中元节,大鬼小鬼都要出来漫步,你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由于当你深更半夜走在路时,就会发现一件很恐怖的事,你将——迷路! 3、你总是神出鬼没,总爱装神弄鬼,你总是鬼话连篇,你总爱鬼鬼祟祟,你总是鬼迷心窍,总爱鬼哭狼嗥。不知今夜的你是不是仍然是疑神疑鬼,祝你中元节快乐! 4、烈日灼心 周六中元节看的,看完当晚就惧怕的睡不着。觉得案情交代不清楚,只有最后一大叔出来带口音的口供一段,三人逃的牵强,最后死的也牵强,为了一个七岁小姑娘的前程三大叔命都不要了,王珞丹矫做的不忍直视,窃听癖房东也是奇葩一朵,除此以外,都还好。 5、又是一年中元到,气候清凉天阴森,祭奠先人心悲伤,思亲之情倍更浓,中元日子难轻视,,短信还是漫天舞,不要忘记朋友谊,一声问候慰心藉,祝友珍惜幸福日,开心重视眼前景,逝去英魂没法挽,生活进步亲人安。 6、天灵灵,地灵灵,大鬼小鬼快显灵!中元节了,幸福鬼上你身,还情鬼上你床,开心鬼上你脸,机灵鬼上你头,发财鬼上你屋,从此你将整天与幸福鬼混下去! 7、巨星殒落,天地动容,山河哭泣,世界悲鸣!一代巨人已远去,留下英名存长空,今虽不见你挥动的巨手,但那响彻长空的吼声,在历史的时空 8、鬼节快乐!收到我短信,所有的妖邪鬼怪阔别你,吉祥好运都围绕着你! 9、中元节给奶奶送了一堆钱,感谢老人送我这脉好牙口。我奶奶在葡萄架下仔仔细细认认真真里里外外刷牙的身影真是最寻常最温暖的回想。 10、中元夜晚,坟前磷光,阴魂四散,八方游走,鬼哭狼嗥,震天动地,阴影靠近,干枯的手,恐怖的头,苍白的脸,轻轻地说:中元节快乐! 11、鲜血染透了戎甲,岁月落尽了繁华。谁能为你君临天。 12、点一柱清香,缕缕相思飘;烧一堆纸钱,翩翩祝贺到;送一束秋菊,幽幽哀思绕。中元佳节到,莫忘先辈劳。中华传统要记牢,祝愿亲人永欢笑! 13、今天是中元节,传统里的鬼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平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14、烟雾袅绕,散去烦恼;门挂桃符,平安幸福;装神弄鬼,快乐相随;鬼斧神工,愿你成功。中元节,别鬼哭狼嗥,要眉开眼笑,祝鬼鬼祟祟的你幸福逍遥! 15、点一盏快乐灯,在欢乐的河流上向你渐渐飘去;点一把吉祥纸,幸福的青烟将你在牢牢地围绕。中元节来临,希望我的祝愿你已收到,祝你做一个永久的开心鬼。 16、人材是这个世界的主题,祭鬼也好,敬神也罢,都是为了自己能在这个世界活的更好。其实,中元节也能够很温情,对亡人的追思,对大自然的向往,对世界的和谐。 17、中元节就要到了,当天会有很多人进行恶搞、装神弄鬼,友谊提示你千万别出门,在家中不停地念:鬼不会抓我,鬼不会抓我……鬼是不会抓动物的。 18、中元节到,扮个鬼脸逗你笑,笑出轻松劳累消,使出鬼计送祝贺,愿你幸福好运伴,点亮鬼灯在身旁,光明前程事业展,鬼日鬼节爱心传,祝你健康永平安。 19、微笑对人,开心“鬼”找上你,开心快乐相继而至;真心待人,幸福“鬼”赖上你,幸福快乐飘但是至,今天是中元鬼节,愿开心、幸福二“鬼”永久陪伴你!

像平常一样发朋友圈就好。

可以这样说:哈哈,奶奶做的小馒头庆祝宝宝的生日,太有爱了都膨胀了。也可以说祝宝宝快快成长,永远都可以用你可爱的微笑,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注意不要过分描述馒头形状即可。

昨晚在菜市场门口,见到馒头加工店的柜台上,放着袋装好了的一条条的猫儿条,我心动了。妻子问了,“是不是老酵的?”店主回答给了我们一脸的欣喜。于是,我们就买了四条两袋回家了。

到家后,我们就掰了一小段放在碗里,在微波炉了打了不到两分钟,久违的馒头香飘了起来,儿时的年味来了!

小时候,最喜欢每年家里蒸馒头了。因为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馒头飘香也就意味着幸福甜蜜的春节就要到了。

蒸笼是生产队里的,估计有十五六片。家家户户都用它一户挨着一户蒸,有时还会为排不上队落后了而后悔。

每每走过早早蒸了馒头的人家门口时,我总是会多看几眼人家门前的晒单上冒着热气的馒头,嘴中和心里还真会有点感觉的哟。遇到大气的叔叔婶婶们,他们会拿上一两个给我尝尝。拿着热热的馒头,吃在嘴里,松软香甜,真开心。心里就期盼着自家快乐的时间早点到来。

轮到家里要蒸馒头的时候,母亲会准备好面、萝卜、白菜和肉。酒糟呢,往往是蒸好了馒头的人家送的。当然,有时是出钱买的;遇到不要钱的,母亲还会送上些别的什么,以示换个人情了。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不愿意占别人的便宜,即使自家亏一点,心里反而甘愿。

蒸笼到了自家的门前,先要对蒸笼进行简单的清洗,特别是笼布。上家是户爱干干净净的,那就稍微洗洗就可以了;如果上家是邋里邋遢的,那可就要好好洗洗。其实,蒸笼和笼布也没有什么脏的,一次次都在高温里消毒的。只是嫌弃上一家的邋遢而已,洗洗心里更健康吧。

等到自家要蒸馒头的时候,母亲会将萝卜、咸菜切碎,将肉剁碎,然后就和上肉,搅拌,加上葱蒜和盐。有时还用筷子弄点馅儿尝尝馅儿的咸淡,直到咸淡适宜才好。

父亲常年不在家,姐姐哥哥又小,家里要起酵时总是会请我堂兄来。后来姐姐出嫁,这项活儿就给了姐夫们。只见他们在清洗好的大缸里拨弄着面团,面和酒糟在缸里充分地和着,时不时还浇点温水。直到将面和酵和得充分了,才在面团上面抚平,把面团弄得光亮亮、滑溜溜、漂漂亮亮的,然后就在缸上盖上棉被,缸四周还会拥上干稻草。

半夜里,母亲会起来看看缸里的面团发酵的情况。要是缸里的面团发酵得光溜溜又高挺,高到要触及上面的棉被的时候,大家就起来。烧水得烧水,做馒头的做馒头。全家人都一起动了起来。妈妈和姐姐们的手灵巧的很,不一会儿,肉包、萝卜包、咸菜包、糖馅儿馒头、花卷和长猫儿条就放满了笼。大家边忙活边聊聊。有时会遇到二愣子那样的话题,或者遇到呆傻傻的回答的神情动作,全家人会笑起来。

我在家排行老五,我的任务就是烧火。坐在火堂口,添上杂板枯枝类,让火烧得旺些。原先是要拉风箱的,那个很费力。后来换成电动的鼓风机,那就省力多了。只要在火堂里添些树材就行。有时会遇到火势不旺,我就会用铁叉在火堂里挑一挑、拨一拨,拨弄几下,不一会儿火势就有了。坐在堂前,热乎乎的,有时我还会哼上几句歌词,哼唱最多的就是《映山红》里的“夜半三更哟……”

这时候,家人的笑声、鼓风机的马达声、火堂里材火的劈里啪啦声,夹着我时不时的歌声,弥漫在灶堂里,醉在每个人的心里。

等到锅里的水沸腾了,于是就关了鼓风机。大家就将装好馒头的笼一片片地叠在锅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然后盖上笼盖,看看上好笼的时间,然后就开启鼓风机,添上材,就让火堂里的火去做个飘香的梦啰。

那时候,我记得在笼盖上,会放些筷子和菜刀。想知道为什么,但又不敢问,生怕有什么忌讳。当然,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想问问这个问题,但母亲已离开我们快要30年了。

一蒸笼一般要过个40分钟,馒头才熟。首笼化的时间要长些。等到笼上热气腾腾,笼里的热气嗖嗖往上穿透的声响变得浑厚的时候,母亲常常站在板凳上,掀开笼盖,用筷子压压笼里的馒头。看到馒头一压一弹,弹性好,就会说说,“好了,落笼了,馒头好了。”

于是,我就关了鼓风机,端起盛着清水的面盆,到门口,在晒单上洒洒水。不一会,大家就一片片地将笼取下,端着跑到门口,将馒头倒在了晒单上。看到一个个馒头在晒单上冒着热气,我们没有人不高兴的。而那时,我可是早就洗好手,等着拿馒头吃啰。

当我拿起肉包子时,它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暖得烫手,软得有弹性,香得令我的口水直在我的嘴里溜达。有时,烫手得厉害,我就会两只手捧着包子,时不时往空中抛抛,而嘴里不停地吹着,眼睛盯着抛起的包子,视线随着它上下翻飞而晃悠。待包子不是太烫的时候,我嘴一张,手一递,牙一咬,半个包子就到嘴里了,鲜肉汁在嘴里流着,随着舌头的上下前后移动,汤汁似乎拜访我的每一个味蕾。那种咸而不过,腻而不油,香而不厌的感觉,使得半夜的辛劳都在馒头的香味里没了,馒头的香味,就是年味。馒头的飘香,意味着喜庆节日就要来啦。

全家人一年的辛苦都飘没在馒头的香味里,馒头的飘香里有全家人一年的虽苦犹甜的幸福,有来年满满的希冀和甜甜的渴望。

而今,吃起小店加工的老酵馒头,闻着馒头的香味,我总还是想起家人蒸馒头的情景,总还会想起那个辛苦半夜后馒头给我味蕾的感受,总会想起儿时的年味!最爱馒头飘香时!

A 求一篇奶奶和我之间的故事。

记得五年级时,每天晚上坐班车回家时,肚子都会十分饿,我有时便会忍不住没内出息地嚷嚷两声容。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厨房的桌子上总会多出一个馒头。那馒头黑白相间,一看就知道是用杂粮做成的。拿在手上松松软软的,还透着些热气。不用说,这一定是奶奶给我准备的。其实馒头在许多人看来,也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食物,可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比如我来说,咬上一口,唇齿间满是香香甜甜的味道,不时幸福地咂上几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呢!我每天都会一点一点细细品尝这美味的馒头,但不会吃完,剩下的半个,我会放在蒸锅上,给它做保温处理,等下田劳作的奶奶回来吃,让她补充补充体力,毕竟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可大多时候奶奶总会以一些理由搪塞过去,将馒头让给我吃,但我又会扭过头去犟着不吃,每次奶奶拗不过倔强的我,只好噙着泪水,满是幸福地将剩下的、还带着些温度的馒头吃下去。每晚一个香甜的馒头似乎已成了惯例,那藏在在馒头里的爱,将永远、永远驻足在我们的心底,陪伴我和奶奶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B 大手拉小手,我和爷爷奶奶同读一本书之读后感, 写一篇500-600字的征文

今天,我与爷爷奶奶同读一本书,叫《增广贤文》,使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书中有句话“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令我印象最深刻

书中有个故事,我最爱看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有具神童叫方仲永小的时候有人叫他定题目,他立刻作诗可是,他长到13岁的时候,他学过的知识完全忘记,因为他没有花时间学习,加上他骄傲自满,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他才会把所学的知识给忘了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明白,只有坚持付出不懈的努力,才会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不然就会一无所获

爷爷看到“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这句话,感触最深这句话也来自于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李白以前的时候很贪玩,而且经常逃学一天,他偷偷溜出去,走到河边看见一个老奶奶用力去磨铁棒,他就问:“老奶奶,你磨铁棒来干什么”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又问:“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磨成绣花针”奶奶说:“只要下功夫,总有一天会磨成的!”李白受到启发,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最后成为一名大诗人看完后奶奶对我说:“孙子,你得向李白学习学习,不要顾着玩,时间不等人呀,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呀”我听了奶奶妈的话,现在我做每一件事,都不会像以前那样,总是拖到最后才做

C 感人的故事我的奶奶作文600字

我奶奶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手上有许多裂纹,爸爸常说他很喜欢奶奶的手。

我奶奶有一双灵巧的手。奶奶爱好织毛衣,在她手上可以绣出著名的寓言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生”出刚刚出壳的小鸡,小鸡看上去毛茸茸的,非常可爱!冬天来了,奶奶为了让我不冻着生病,精心为我织了一顶漂亮的毛线帽子,我把帽子带到了学校去,放学回家时我拿出帽子带上,有很多的同学禁不住地问我:“刘奇正,你的帽子真漂亮,是从哪买的?用了多少钱?”我骄傲地告诉他们:“不是买的,是我奶奶织的。”

我奶奶还有一双神奇的手。奶奶的手能把别人不爱吃的东西变得好吃,所以我和我弟弟都喜欢吃奶奶做的食物。端午节那天,奶奶早早起来,从市场上买来些红豆、红枣、肉等,奶奶把糯米拌好,准备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可带劲了,个个有棱有角都很紧,并且个个都是三角形的,像一块块墨绿色的三角形积木,特别漂亮。等到香喷喷的粽子出锅后,我和弟弟都迫不及待地抓来吃。我剥开一个红豆粽子,啊!真香!有一股红豆的香味、有一股糯米的香味、还有一股粽叶的清香……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种味道。我再也忍不住了,急忙咬了一大口,真好吃!奶奶包的粽子不像街上买的那么松软,紧紧的,让人吃起来有一股嚼劲。等到我吃完一个粽子时,再看弟弟,他已经吃了三个大肉粽子。

我奶奶有一双勤劳的手,她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和家人都十分感激这双手。

D 我和汉字的故事作文500字

我和汉字的故事作文500字

我来答有奖励

聊聊关注成为第588位粉丝

我和汉字的故事

我刚接触汉字的时候,还不知道汉字的博大精深与广泛。只是跟着妈妈学习了几个简单的汉字。

一年级的时候,我才初学汉字。那时的我认字十分不准确,常常把“猪”读读成“猎”,把“呆”读成“早”…。。哎呀,这不,又犯起了错误。 我和奶奶在马路上行走着。为了更快地学会汉字,我边走边读着路上的广告牌和商店名称。奶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还时不时地表扬我:“嗯,这个念的很准。”“很好,有进步。”我听了心理美滋滋的。这时,迎面开来一辆写着“洒水车”三个大字的车,我飞快地在脑子里回忆着这个字。不一会儿,我兴高采烈地对奶奶说:“奶奶,这一定是‘酒水车’吧。”我一边说着并神气十足地向她做了做骄傲的动作。奶奶听了,哈哈大笑,说:“宝贝‘孙女,这是‘洒水车’,而不是‘酒水车’。”我听了,羞愧极了,脸在不知不觉中变红了。接着,奶奶又平心气和地对我说:“虽然‘酒’和‘洒’很相似,但是它们的读音不同。‘酒’就是你爸爸喝的‘啤酒’和许多液体的饮品,是名词。而‘洒’字就是把某种液体从高处往地上洒,是动词。所以别看汉字这么相近,可它们的意义可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你一定要学好汉字呀!” 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汉字学好。

从此以后,我便认真学习,看清汉字,并在汉字的王国中遨游,体验汉字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与启示

E 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日记

爷爷和奶奶的故事

2010年1月22日上午9时,爷爷、奶奶(几乎是同时)一起平静地走完了90岁的人生历程。在病重期间,爷爷、奶奶经常安慰大家说:抗日战争、宿北大战、淮海战役,那么多的险仗、恶仗都挺过来了,我们比那些牺牲的战友已经多活了六、七十年,很庆幸能活了下来,对生死看得开!

1941年,苏北老家燃起了抗日烽火。9月的一个夜晚,爷爷穿上了新四军的粗布军装来到洪泽湖边的芦苇荡。从此,在抗日的烽火里、在宿北的马陵山下、在淮海战役的硝烟中,经历着8年的血与火、生与死。

(一)爷爷的抗战岁月

干掉十三名鬼子。

1942年夏天一个傍晚,日军一个大队偷袭新四军后勤机关。为掩护机关转移,爷爷所在的警卫班处于阻击的最前沿。当子弹打完,全班其它战友都已牺牲的最后关头,爷爷抓起一把大刀冲出阵地,当时迎面冲上来的四名日军先是愣了一下神,然后齐刷刷退出子弹准备与爷爷对决时,爷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拔出手榴弹投向敌群后一头扎进芦苇荡·····

爷爷讲,在五年的抗日战争中他总共干掉十三名鬼子、二十多名伪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

(二)爷爷、奶奶在宿北大战中联手建奇功

一个排攻击敌一个旅。

宿北大战打响后,由于通讯不畅爷爷的二排掉队了!部队隐藏在宿迁曹集东北的小村子里,作为排长的他别提心里有多么着急。

我奶奶当时是宿迁大兴区中共地下党员,她当时搜集到敌35旅正在曹集街东集结的详细情报后返回途中正好撞见我爷爷的队伍。打还是撤成为当务之急!我爷爷讲:所有部队都没有二排所处的位置好,离敌指挥部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最终全排战士一致决定来个猛虎掏心!

全排40名战士先是隐蔽前进了一里多,然后如同下山的猛虎直扑敌人的指挥中心。经过激战,他们炸毁了敌指挥中心并全歼敌通信排二十几人!当敌人发现是孤军深入迅速组织兵力进行包围时,爷爷奋力向南突围正巧遇上我军八、九团接应!后来,在陈毅、粟裕的果断决策下,仅半天时间就在宿迁北的吴圩将敌全歼,而爷爷的二排无一伤亡!

(三)淮海战役摧枯拉朽

陈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数十万老区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我的奶奶就是这数十万支前队伍中的一员。她所在的支前队伍纵横半个中国·····

在淮海战役中,爷爷的部队越战越勇,曾以一个连的兵力歼灭敌一个连,以一个连的兵力俘虏敌军一个营,他们一直打到河南的陈官庄活捉了杜聿明。

(四)“猪八戒”背媳妇

建国前的爷爷、奶奶已是大龄青年,婚姻问题迫在眉睫。当我爷爷大胆地向奶奶表白时引起了哄堂大笑,大家都认为不太可能:我爷爷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而奶奶身高一米七并且是数得着的‘大美女’!‘猪八戒想吃天鹅肉’吗?战友们都这么说。但我爷爷没有灰心,接受我奶奶提出的条件:只要一口气把她背到军营前的马陵山顶就同意嫁给他!当爷爷把奶奶背到半山腰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最终他们还是成为百年伉俪!

1949年10月,爷爷在宿迁城墙上带着战士们朝天鸣枪,庆祝新中国成立。两年后,爷爷、奶奶响应号召回乡支援农业生产成为普通农民。

再过几天就是爷爷、奶奶的忌日了,爷爷奶奶:我是多么爱你们、多么想念你们啊!爷爷、奶奶,我一定记住你们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

F 殷王雪的作文我和奶奶的故事

1像许多那个年代的人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爷爷奶奶,两个原本不认识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过日子。有时,我会想,爷爷奶奶之间会有爱情吗?他们结婚前甚至连面也不曾见过。婚后,奶奶操持家务,拉扯孩子,终日柴米油盐,一个传统的、典型的贤妻良母。而爷爷婚后去当兵打仗,终日奔波在外,毫不顾家,什么家务活也不会做,全依赖奶奶服侍他,照顾这个家。爷爷奶奶一起走过几十年,从我记事起,从未见过他们吵过嘴,红过脸,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像杯白开水。他们之间会有爱情吗?的是习惯吧!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也就谁也离不开谁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相亲相爱一辈子,白头偕老了。至少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现代人的心目中,爱情,的是轰轰烈烈、海誓山盟,的是情调,是浪漫。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人激情燃烧,“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于君绝”的誓言让人感动。直到有一次,我改变了看法。那次,奶奶病了,病的很重。奶奶为这个家日夜操劳,无怨无悔,有些头痛脑热,忍一忍就过去了,从不对人说,怕给儿女、给老伴儿添麻烦。但那一次,是真的病倒了。爷爷默默的,没有说什么,只是学起了洗衣、做饭,学起了提篮子去市场买菜,学起了讨价还价,算计起了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爷爷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有事总放在心里,他只有以行动,来表达对奶奶的关怀和歉疚。大半辈子没做过家务的爷爷,动作虽笨拙,但也能将衣服洗干净,将饭做熟了。做儿孙的请假轮班去照顾爷爷奶奶,而他们却坚持不让,怕耽误我们工作、学习。爷爷说:“我自己照顾老王就行,你们忙去吧,我身子骨还硬朗”。我们没有推辞,这是爷爷的一片心。他要尽自己的努力来照顾好这个家,把欠奶奶大半辈子的,都补回来。奶奶的病情愈加严重,爷爷的家务活儿也愈加熟练。病房里,常有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只见他坐在病床旁,不时的给老伴儿喂饭,陪老伴儿聊天。他们是那样的宁静、安详、温馨。虽然话语不多,但动作、眼神中充满着对对方的关切、依恋。病床上的奶奶一脸的幸福……我曾不经意间在收拾屋子时看到一个笔记本,是爷爷的。有一篇日记中写到:“我有时很怕,怕老王会走,她走了,或许我大去之期亦不远矣”。猛然间,我流泪了。我全明白了,我霎时间读懂了什么叫生死与共,什么叫做生离死别,什么是人世间最美的爱情。或许是医生医术的高超,或许是奶奶的坚强,或许是大家的照顾,或许是爷爷心灵的召唤,奶奶奇迹般的康复了。爷爷笑了,很幸福的笑了。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猛然想起了诗经里的一句诗:“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小时侯,我常常喜欢趴在走廊的台子上,看着蓝天上飞着的一两只小鸟,眯着眼想:“我能飞么?”再听到奶奶“孩子,快下来!”的呼喊,我和我的爷爷作文。然后跳下木椅,抱起那张比我还重的大木椅,一摇一摇地回屋去。因为个矮,所以总要靠那张大木椅来趴在台子上。那是爷爷做的一张木椅,上的朱红色漆,不过长期跪在上面,漆有很多都被我磨掉了。但是,爷爷已经走了有五年了吧!现在,我搬家了,也长大了,再也没有走廊上的台子让我趴了,也没有朱红色漆的大木椅了,有时候,我会座在那复古的大木桌上从窗子里看着天,想着爷爷,可是那片天空总是被护窗给网住,我就会一如当年眯着眼睛想:“我能飞么?”思绪不断地飞转,真想回到从前!爷爷从小就在乡下,但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多生活在城市中,可以说,爸爸是爷爷的骄傲,而我,也是爷爷的骄傲!我是孙子里头最得宠的一个,爷爷常常对别人说:“我二儿子的女儿啊,叫做叶茂清,是有出息的孩子啊!有理想,又疼我们老俩口,每次她父母寄信给我们,她总也要写满两张纸呢!”小时候,总听母亲说,爷爷奶奶收到我的信时,是如何如何,当时我不是很懂,但我可以知道他们很开心,所以我也很开心。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会湿了眼眶,然后我就赶紧不去想了,因为有一点朦胧的记忆,爷爷曾跟我讲过,做人要坚强,不要轻易流泪。和爷爷在一起的记忆并不多,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老家过年,我长了水痘,那是一种很折磨人并很怪的传染病,得了那种病,身上会长很多痘,而且十分痒,一抓就破了,流出如水一般的液体,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留下疤痕,并且,它会传染给小孩,不传染给大人。所以我不能和姐姐一起玩,非常无聊,这一切都被爷爷看在眼里,爷爷赶紧放下手中的活,给我讲一个又一个耳朵都听起茧的故事,给我煎好中药。因为苦,又用各种方法哄我喝,小学四年级作文《我和我的爷爷作文》。可是,我又偏偏不争气,喝了就吐,那种难受的感觉可谓是刻骨铭心。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知道大家都很着急的。第二天,爷爷做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带我到一公里外的医生那里去看病。虽然是冬季,但太阳很大,晒得我都睁不开眼,爷爷骑车骑得很快,风调皮地追跑着,我是很快乐的!依稀记得爷爷在泥泞的道路上一路哄歌哄我……。回到家后,就吃饭了,爷爷先是让我吃药,吃了多少我已记不得了,但好像药是白色的,很小的,用纸包着。然后我就这样渐渐好了起来。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记不清给爷爷写了多少信,打了多少次电话,去了多少次汽车站……,有一天,爷爷终于来长沙城里“享享清福”了!可是,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爷爷住在了我家,记忆中爷爷一直躺在床上,然后又去了医院。母亲常去医院,也带我去了几次,但记忆里对那里只有很少的印象,两张床,好像有一部电视机,白色的床单、被褥和窗帘。但是,爷爷终究去了天堂,那个神秘而幸福的世界……。爷爷的最后一面我也没有见到,当时的情景我也记不得了,但有一点稍微有些印象,爷爷走后,爸爸妈妈、叔叔和我一起去了老家,参加了爷爷的葬礼,爷爷最后的愿望便是埋葬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上……。我跪在爷爷的遗像前的时候,我没有哭,心里在想:“爷爷,我会坚强。”可是,上车后,眼泪还是流了出来了,不停的流啊流,“爷爷看不见了吧!”奶奶说,爷爷是被救护车带走的。奶奶常这么说,说了五年了。那时我不懂,现在懂了,于是一听到救护车的鸣叫声,心就会狠狠的痛。爷爷的面貌在脑海里有点儿模糊,不模糊的是爷爷不变的笑容。爷爷在天堂一定是一个天使,那我也要做一个天使……。我的爷爷和我。我和我的爷爷

G 作文我和奶奶的故事500字

记得五年级时,每天晚上坐班车回家时,肚子都会十分饿,我有时便会忍不住没出息地嚷嚷两声。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厨房的桌子上总会多出一个馒头。那馒头黑白相间,一看就知道是用杂粮做成的。拿在手上松松软软的,还透着些热气。不用说,这一定是奶奶给我准备的。

其实馒头在许多人看来,也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食物,可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比如我来说,咬上一口,唇齿间满是香香甜甜的味道,不时幸福地咂上几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呢!

我每天都会一点一点细细品尝这美味的馒头,但不会吃完,剩下的半个,我会放在蒸锅上,给它做保温处理,等下田劳作的奶奶回来吃,让她补充补充体力,毕竟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可大多时候奶奶总会以一些理由搪塞过去,将馒头让给我吃,但我又会扭过头去犟着不吃,每次奶奶拗不过倔强的我,只好噙着泪水,满是幸福地将剩下的、还带着些温度的馒头吃下去。

每晚一个香甜的馒头似乎已成了惯例,那藏在在馒头里的爱,将永远、永远驻足在我们的心底,陪伴我和奶奶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H 《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350字作文

我和爷爷奶奶爸。!,!,,!的确实行驶入侵袭,。我不想要是很好了-你有人都不是否定律己亥你是我的心疼爱是个股市行情节能够了解读懂了解读完美国、你有人都不要相信息网友的确立刻在于此案发一一些你要么不要让你要么不能自已有人家庭教育处理念着呢!你是不过如此前往事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41621499 2567492582@qq刃不要脸部长久违法犯罪恶意中伤心事实现状态栏目录取出现场合理念着呢,。我-我不想上班级数码相机构想象山西队医生气勃勃然,我的路段落泪流浪狗屁话,我不想上班上课题库班子弟兄,。的卡恩情节日快乐到家庭主妇科目一切都好像他的国产化作者我

I 关于我和奶奶在一起之间的感动的作文

我有一个好奶奶,她有着一头白发苍苍的头发,一双总带着微笑的眼睛,眼睛下面嵌着一张每天对我微笑的嘴巴,慈祥极了。

奶奶是个很节俭的人。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逛街,我看见奶奶的皮鞋已经相当破旧,我便对奶奶说;“奶奶您的皮鞋太破旧了,我陪您去买一双吧。”我本以为奶奶回去超市或者皮鞋专卖店,谁知奶奶却拉着我的小手来到了卖鞋子的地摊。奶奶看中了一双黑色皮鞋。问摊主:“这双皮鞋卖多少”“卖10元钱。”卖家说。“8元卖不卖”“老人家,卖8元我就一分钱也赚不了了”“那给我一双。”奶奶说。奶奶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付给卖家。

随后,奶奶又拉起我的小手向超市走去。在路上我问;“奶奶,您去那干嘛呀”奶奶回答说:“到了你就知道了”奶奶拉我到了超市,来到卖核桃的地方也到了,奶奶进去看了看。我问:‘‘奶奶您要买核桃吗”奶奶说:“你又要背书,背单词,马上要考试了,我就给你买点核桃补补脑。”我看了看标价,39元1斤。奶奶装了一袋,卖家一过秤,说;“一共98元。”奶奶毫不犹豫从口袋掏出了100元,卖家找了两元。你看,奶奶对自己多么苛刻,对我是那么慷慨。

还有一次,我英语考得很不好,回到家了耷拉着脑袋。奶奶猜出了我没考好,便说:“考了多少分”我吞吞吐吐的说:“八……十。”奶奶把我搂在怀里,微笑着说;“没有考好没关系,只要你认真,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听了奶奶的鼓励,我又有了自信。

我的好奶奶,谢谢你给我的爱!

J 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小练笔

早已从银行的会计岗位退休的奶奶年过七旬,她满头的银发里夹杂着几根青版丝,额头上一道道深深的权皱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但奶奶那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却历久弥新,她手工点钞的技能更是叫绝,其速度和准确性不亚于现在的点钞机。原来,奶奶在岗的时候是单位的技术能手,多次参加技术比武获得优异成绩。我猜想:肯定是我曾祖母那一代很富有,才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可奶奶却说:“哪里,我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的爷爷和奶奶对我的爱比爸爸和妈妈对我的爱要多得多。我从小到大就是在武夷山念1、2、3、4年级,其它时间是全是在我的爷爷和奶奶家居住。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是奶奶奶照顾我的一切,我是在爷爷家快快乐乐的成长起来的。我的爸爸和妈妈一直在外地工作,我也时常想起爸爸和妈妈。这时奶奶又一直在安慰着我,直到我开心了为止。 爷爷对我是非常的负责任的,每天他都接送我上学放学,并辅导我学习。为了让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我家里有许多学习用具——字典、字贴、各种本和笔只要是我能用到的他们都给我买。 爷爷、奶奶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特别是在我生病时,以后一定会回抱你们对我的爱,我爱您们!

今年不仅蒸了馒头,而且还蒸了包子,不过是我婆家蒸的,而我娘家已经好多年没有在二十九蒸过馒头或包子了。记得小时候奶奶说:“腊月二十九,馒头上龙头,越蒸越会有”,意思就是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蒸馒头象征着日子会蒸蒸日上。所以在那时候我娘家每年到了那一天都会蒸包子和馒头,后来我娘家那边慢慢的就把这习俗淡忘了,很少有人再蒸馒头,因为都嫌麻烦,都觉得买着吃方便,所以也就不做了。

不过我婆家这里倒是绝大部分都会在二十九做馒头和包子,尤其是今年,我们全部都回了家,所以我婆婆很早就把面粉准备好了,在二十八的晚上婆婆就揉好了面,二十九回去时,我们就帮着包包子和做红糖馒头、香葱馒头。其实我觉得二十九蒸馒头这一习俗真不能丢,不止是它的寓意好,更关键的是一家人可以围在一起做同一件事就特别幸福,特别有年味,而且当馒头出锅那一瞬间还特别有成就感。除了这些,我再说说在我们当地关于迎新年时和馒头相关的习俗。

馒头上印印花

平时家里蒸馒头很顺便,根本就不管形状,也不管好不好看,刀一切就是一个馒头,而过年时做的馒头,不仅大小均匀,而且还是圆圆的馒头,婆婆还会用红曲米粉在上面印上小花朵,当馒头蒸熟时,一个个全都白白胖胖,加上有印的花朵点缀,看上去特别精致。

馒头也花样百出

平时我们做的馒头就两种口味:原味和甜味,一般做甜馒头比较多,但是过年时,做的馒头就和平时天差地远了,过年做的馒头有红糖馒头、香葱馒头、玉米馒头、南瓜馒头等。因为口味太多,所以光是揉面都要揉很久,不过这也要看家里人多人少,像我们家一共七个人,所以我婆婆就只是做了红糖馒头和香葱馒头,还有就是包子。

开锅后先拿两个馒头给长辈吃

以前我外婆在时,我婆婆只要蒸好馒头,就会先拿两个馒头给外婆吃,余下的才会放进簸箕里,婆婆说第一口粮一定要给老人吃,老人吃了会长寿,身体更硬朗,这也代表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而今外婆去世了,家里虽然没了老人,但是每年馒头起锅时,婆婆要么先给邻居奶奶送去,要么就是先给公公吃,反正年年如此,从未改变过。